闲聊几句(五十八)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20喜欢:10

爱尔眼科投机往事】

$欧普康视(SZ300595)$ 

2012年2月台湾眼科医生蔡瑞芳宣布,由于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多年前接受“LASIK”即“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的患者,在十多年后视力出现明显下降,他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因此,蔡瑞芳宣布,为了防止手术后遗症的发生,他个人将停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由于蔡瑞芳是台湾引入“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第一人,由此而引发了各大主流媒体关于该手术安全性的大讨论,该事件后来被称为“封刀门”事件。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一直是爱尔眼科的业绩亮点,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该手术毛利润一直较高,备受A股市场投资者推崇。“封刀门”事件出现以后,虽然公司进行了辟谣,并于2月15日刊发澄清公告,表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但是依旧无法完全消除业界的忧虑。

 (2012年)爱尔眼科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87%,净利润同比增长13.6%,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0.53%,均低于市场的预期。市场人士认为,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封刀门”事件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时间超过预期。根据公告情况,市场人士预计公司准分子手术量自3月起连续4个月同比负增长,预计1至6月准分子手术同比负增长10%至15%;同时手术量的下滑,使得公司促销业务比重增加,上半年准分子手术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加63.54%,这也抑制了产品更新换代驱动的手术单价提升速度,并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同比剧增超过65%,而成本大幅增加将对公司的业绩增长造成巨大的拖累。

爱尔眼科“封刀门”事件

网页链接

当年爱尔眼科封刀门事件全景图,封刀门事件后,爱尔眼科股价起码跌了50%,并且于2012年12月4日创下爱尔眼科上市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我为啥印象那么深刻呢?因为我恰好就是在那个时候买入爱尔眼科(那时候我是个纯粹的投机者,从手机截图上可以看到我买卖做T的痕迹),我很荣幸的在历史最低点持有爱尔眼科,成为这个大牛股的股东。

封刀门事件过去一年以后,爱尔眼科开始困境反转,大概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的时候股价从底部涨了一倍。

我大概在2013年3、4月间将所持有的爱尔眼科全数卖出,持股时间一年,综合计算整体收益大概15%左右,你们懂的,2012-2013年A股熊市,我当时为这个业绩沾沾自喜。

后来的事情你们知道了,从那时起,爱尔眼科开启了10年30倍长牛之路(最高涨幅100倍以上),我卖出的时候其实恰好是爱尔眼科建仓的最佳时期,如果有心人在这里建仓,既避开了爱尔眼科上市以来的三年熊市,又能享受后来的十年30倍,我错过牛股的原因,恰好是因为我当时过于看重估值,忽略了爱尔眼科的成长性。我因为贪小便宜错过了这只创业板开板以来的第一牛股。

最后用我今天跟球友交流的一段话做总结吧:

和当年的@小小辛巴 类似,在估值和成长性方面他更看重估值,他觉得低估值确定性更高一点。所以当年在$爱尔眼科(SZ300015)$ 和乐普医疗之间,他选择了乐普医疗,因为同时上市,经过三年的估值回归,他还是觉得爱尔眼科很贵(因为没怎么跌)但是乐普医疗已经很便宜了。 短期看他这个观点是对的,对同一个标的,越低估值买入提供的安全边际越高(尤其是在那个低价为王同涨同跌的年代),但是对于不同标的,成长性对长期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可比估值大多啦。我说的长期投资可以不考虑估值是建立在时间足够长,而且投资的标的也不是价值毁灭型的基础上的。其实可以忽视估值的原因也是因为成长性足够高。 显然,从成长性衡量,$乐普医疗(SZ300003)$  完败,这个既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又跟企业的管理文化有关。这个企业就是一个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制造业公司,虽然这么多年也一直说要像迈瑞医疗那样搭建平台,但却完美的搞成了多元恶化型制造企业。它不涨我认为再正常不过。反观爱尔眼科,它刚上市时很多人因为“高估值”和“重资产”不看好它,但现在怎样?它依然高估值,重资产,但已经成为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专科医疗服务平台企业。它们现在的估值差异和市值差异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差异啊。

成长性对市值的增益是几何增长,而估值回归对市值的增益则只是线性增长。二者增益幅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时间拉长到13年,就出现1:30的巨大差异了。

我们经常说“用时间证明对错”,真正实践起来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 比如辛巴选股“估值胜于成长性”的理论,可能仅需要1个月就可以证明他貌似是“对”的,但结果是花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证明他其实是选错了。

对短线投机者来说,“估值胜于成长”是正确的;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成长胜于估值”是正确的。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而不是比谁算得精。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最后遇到你2023-04-13 17:08

对,最近二十年A股最牛的股票我基本都买过,包括爱尔、茅台、长电、张裕、海天、欧普、中免、恒瑞……可真正赚钱的也就是海天和欧普。

我有个习惯,每次投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反思,正因为对2013年错过爱尔、2014年错过茅台、长电进行反思,才有2015年买入海天,2017年买入欧普并长线投资的神来之笔。
投资者做不到先知那么睿智,但起码应该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进化。

全部讨论

对短线投机者来说,“估值胜于成长”是正确的;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成长胜于估值”是正确的。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而不是比谁算得精。

2023-04-13 17:09

这么多年回过头来看,辛巴完全就是投机,对基本面不深研。但在当年同涨同跌的股市,这套办法很不错。现在这样玩就是死路一条

2023-04-13 17:08

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而不是比谁算得精。

2023-05-21 09:11

问题是大多数人对长远事务既看不清又看不远,巴菲特说找一尺栏杆来跨,显然是找容易的事情来做,所以预测公司的成长远景并不容易跟老巴说的是对立的

2023-04-20 00:27

所以现在推全飞秒而不是LASIK

2023-04-15 09:19

对短线投机者来说,“估值胜于成长”是正确的;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成长胜于估值”是正确的。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而不是比谁算得精。

2023-04-14 00:46

你们都是小朋友

2023-04-13 22:36

成长性对市值的增益是几何增长,而估值回归对市值的增益则只是线性增长。二者增益幅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时间拉长到13年,就出现1:30的巨大差异了

2023-04-13 17:50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2023-04-13 17:08

说的太对了,得一直发展,看看地铁上大人孩子没有不看手机的,上班电脑,手机,光微信群就十几个,都不打电话。所以眼科是个未来看不到尽头的,只要口碑技术好,同仁全国出名,也是几十年积累的,所以爱尔要想成百年企业,作为民营企业很难,这就考验管理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