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陶和瓷的区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陶瓷”经常作为一个词出现,实际上“陶”和“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陶和瓷都是古代人类利用黏土的可塑性和经过火烧后变坚固的特性制造出来用来装水的容器,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初是先制作出陶器,陶器可以看成是陶瓷容器的初级阶段,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会制作陶器。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考古遗迹中,都出现了古代陶器的残片,而瓷器则是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烧制陶器的经验和基础上用更先进的原料和技术制作出来的,最早出现在商代或者西周时期,二者经过长期发展日趋成熟,最初是贵族使用,后来渐渐成为民众生活的日常用具。

具体说来,陶和瓷主要有以下区别:

1、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一般为800-1000℃,最低甚至在800℃以下;瓷器烧成温度较高,一般在1100-1300℃之间,最高可达1400℃。

2、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陶土)制坯,陶土中含有大量的熔剂,不耐高温;瓷器选用溶剂含量较少的黏土(瓷土,即高岭土,因景德镇附近高岭村盛产此类黏土而得名)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

3、釉料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者施低温釉,胎釉厚薄不均,易脱落分离;瓷器使用高温釉且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

4、质地不同

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声音沉闷;瓷器胎质坚固紧密,基本不吸水,敲击有铿锵金属声音。

当然,陶和瓷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陶器的出现并没有明确最早是世界上哪个地方,而瓷器则明确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创造,而且长期以来中国制瓷技术世界领先,中国陶瓷世界范围内普及,在人类文明和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全部讨论

2023-02-1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