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帖:配方釉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3喜欢:1

经常见盏商宣传说XX大师使用的是原矿釉不是配方釉,还有什么“一元、二元、多元”的说法,大部分刚入门的盏友被忽悠得云里雾里,下面我就来讲一讲釉水的配方。

调釉水涉及到制瓷的材料,我前面有一个帖专门说这个,建议先看看。

网页链接

我们用瓷器一般都有光滑的釉面,这些釉面是因为上了釉水烧制。釉水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加以水稀释,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的釉面。而所谓““一元、二元、多元”釉的说法实际上讲的是各种釉水里面都添加了什么物质,在建盏里面其实就是指各种釉水配方。

一元配方:这是最原始的釉水配方(也就是原矿泥巴釉),是指使用建阳本地含有矿物质的天然矿土泥巴加入草木灰调成釉水,这就是泥巴釉。典型代表人物就是叶长泉,他宣称他的釉水就是用和坯体泥巴一样的泥料调的,除了草木灰什么都不加,所以烧出来的盏釉面纯天然,出来的成品就是天工造物,自己也无法控制最终形成的釉面效果,有一种自然的美感。其他提倡使用泥巴釉的还有熊忠贵、吴兴乾、卓立旗等人,但真正的泥巴釉能烧出来的釉面是很少的,甚至烧个兔毫都罕见,我看了他们的作品,各种很炸的釉面,似乎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使用“纯天然(原矿泥巴)釉水”可以烧出来的,宣传这种原矿泥巴釉我们就当是个提价卖盏的噱头好了。。。

二元配方:这种釉水就是除了用天然矿土泥巴加草木灰,还添加石英长石硼砂等天然矿石磨成的粉(也就是前面我那个帖说的釉果),这是大部分师傅都会采用的调配釉水的方式,其实在古代,制盏工艺里面“配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传统制盏师傅是根据经验去“配釉”(调节泥巴、釉果和草木灰的配比),这样才能烧出独具特色的釉面,配釉也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建阳真正会烧盏的大师傅都是精通配釉的(尤其是电烧,你不会配釉绝对烧不出好作品,等于不会烧盏),建阳把师傅自己配的釉水叫“本地釉”,引进德化技术配的釉水叫“外地釉”,一般“本地釉”因为是师傅自己配釉,都可以看成是原矿釉水,而外地釉里面含有什么成分就不好说了,但起码不含有建阳当地的矿土这是事实,那么外地釉烧出来的东西还能不能叫做“建盏”目前是有争议的。

多元配方:其实就是在二元釉水的基础商再加入铁、锌、铅、锰、镁、钴、铜等化学物质配釉。你们看我前面的科普帖也知道,这种化学物质叫着色剂,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现代德化那边配釉技术很发达,可以使用电脑分析各种釉面形成需要的釉水成份,然后制作出釉水分发给各个制瓷作坊,比如适合烧兔毫的釉水,适合烧油滴的釉水,适合烧灰被的釉水,适合烧乌金的釉水,适合烧玉子的釉水等。使用这种釉水普通人根据他们配套发放的傻瓜教程调好电窑程序(或者干脆设置成自动模式一键烧制)也可以烧出想要的釉面,只不过这种制作出来从瓷器犹如经过整容的模特,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也没有艺术价值。不过这样烧出来千篇一律的盏也卖不了价钱(作为日常陶瓷使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就有一些不良商家在这种统配的釉水里面再加调色剂(电光水)让这种工业产品看起来拥有不同的面孔(批量制造各种窑宝),新盏友最容易踩到的就是这种坑,花钱也就算了,这种盏有毒,用来喝茶还会危害身体。

最后说我的看法,盲目炒作釉水配方或者诋毁配釉技术都是不可取的。建盏多姿多彩釉面的形成既和釉水有关系,也和胎泥有关系(为什么跟胎泥有关说来话长,这篇不展开论述),更和烧制技艺有关系。你光有釉水配方,不一定就能烧出具有审美价值的釉面,甚至你拥有高超的配釉和烧制技术没有原料,没有运气也烧不出好盏。真正能够称为艺术品的大师作品,是天时(天工造物)地利(本地矿土)人和(师傅烧制技艺)的结合,这些精品才是我们玩盏藏家应该追求的收藏对象。

全部讨论

2022-09-16 21:09

周末愉快,败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