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倒奶是正常的市场调整

发布于: 雪球转发:32回复:44喜欢:24
$伊利股份(SH600887)$$光明乳业(SH600597)$ $蒙牛乳业(02319)$  奶农倒奶是正常的市场调整~以下来源:南方都市报
    很大一部分的养殖场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也难以保证,淘汰它们是市场的必然。这个过程中必然是痛苦的,但仍然需要坚持。
最近,不少地方发生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事件的直接原因是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导致卖奶难,奶卖不出去,又不能长期保存,自然只能倒掉,时间一长,牛也没价值了,只能杀掉。那么,乳品加工企业为何不愿意收购鲜奶呢?从国际市场看,由于对主要新兴国家的乳制品需求有过于乐观的预期,全球大幅扩充牧场,生奶产量在去年出现暴涨。但今年中国、印度、中东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对乳制品需求增长放缓,全球原奶供过于求。国际奶价从去年3月开始下跌,一直持续至今。2014年,新西兰、欧盟等地的原奶价格跌幅达到30%—40%。
1吨全脂奶粉可以生产8-9吨复原奶,按照目前1吨进口全脂奶粉1.8万元的价格计算,1吨复原奶2000元,而收购鲜奶价格则是6000元,厂家当然不愿意收购。而且,国内厂家在2013年出现奶荒,奶价抬高后,就已库存了大量奶粉,如今处于消化库存中。在未来,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签订,今年4月欧盟配额取消,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还在国内。
中国的食品生产者有着小、散、乱的特点,这些小农式作坊是中国食品生产的主力,很多大型食品企业,其根基仍然是深植于小农作坊的。与大企业相比,这些分散的小农作坊作假机会成本小,在成本压力下,缺乏议价能力的他们只有采取消极议价的方式———造假。虽然,目前的政策已经在整合奶农,但整合之后,仍然是单个的独立核算个体,对奶企而言,管理难度大。
所以,奶企倾向于顺着产业链扩展,逐步转向更大规模的现代化牧场,建立自己能完全把控的奶源。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面对当前奶价的下跌,厂家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奶源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而放弃了个别散户奶源。蒙牛乳业也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30座超大型牧场,三年内实现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
奶农倒牛奶的新闻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议论,除了一个行业的困境之外,还因为“倒牛奶”让人们想起了幼时被灌输的一个场景———在资本主义国家,一边是穷人买不起奶,一边是农民卖不出奶,只好倒掉。于是,人们揶揄:中国怎么变得和资本主义一样了?
这个场景,反映出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很大程度上已是市场经济,也会出现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靠中国式的市场经济也解决不了,恰好相反,中国式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问题始作俑者之一。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就充满了不信任,许多奶爸奶妈想尽各种办法从国外购买奶粉,国内市场对国产奶制品的需求减少。2005年,液态奶进口量仅3800吨,而2014年大约为28万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4年10月全国乳制品生产总量2198.8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 .04%,其中,液态奶的生产总量为1193 .1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 .72%,双双接近零增长。
    实际上,目前社会对乳品的消费已经比较理性,国产品牌依然占据市场主流,进口乳品的规模非常小。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认识到,在国家的大力调控下,伊利等大型国产品牌,在质量管控和企业标准方面比很多国外企业更严格,液态奶、奶粉等产品无论市场份额还是增速都遥遥领先,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很多企业加快境外布局奶源,提高产品竞争力。2014年,中国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圣元与法国排名首位的奶业集团索迪亚合作,投资1亿欧元在布列塔尼建设奶粉干燥和乳清工厂,产品供应中国市场。2013年4月,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伊利将投资11.03亿,在新西兰南岛南坎特伯雷地区建立婴儿奶粉生产基地。除了圣元与伊利,光明、雅士利也选择在新西兰建厂,中国奶业走出国门可谓大势所趋,而中国奶业企业的选择,无非是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其实,某种程度上,人们要的就是奶粉包装上的那一个封印。这个封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奶粉是在严格的法律、严谨的契约意识下生产出来的。去香港买奶粉、去丹麦买奶粉、去德国买奶粉,最本质的不过是购买当地的制度。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奶业投资国外的原因,除了接近原材料、寻求优质奶源外,另一动机就是把资本放在更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下生产,以获取消费者更多的信任。
从长期角度看,这仍然属于三聚氰胺丑闻之后,中国奶业的调整之路。当下,很大一部分的养殖场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也难以保证,淘汰它们既是政策的目标,也是市场的必然。这个过程中必然是痛苦的,但仍然需要坚持下去,不能用维稳的心态去阻碍改革。
@大时代小访客 @疯狂_de_石头 @大智慧通讯社 @二线牛牛 @二矿工人 @不明觉厉的小伙伴 @没干货不废话 @昆山法律 @梁宏 @银河食品饮料_董 @卢山林 @潜龙-亢龙 

全部讨论

2015-01-16 12:31

2015-01-16 12:29

石头兄,淡定

2015-01-16 12:26

奶农完全没有必要倒奶啊,做成奶酪很简单啊,保质期很长。

2015-01-16 12:23

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中,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以前香蕉喂猪的新闻大家这么快就忘了。在现在这种低门槛行业中,就是如此。

2015-01-16 12:18

奶农倒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啊

2015-01-16 12:17

不错!

2015-01-16 12:16

与大企业相比,这些分散的小农作坊作假机会成本小,在成本压力下,缺乏议价能力的他们只有采取消极议价的方式———造假。

2015-01-16 12:12

抗生素喂的太多,饲养环境、奶质都不如国外。奶农过量喂抗生素就和以前菜市场小贩用作弊称一个样。散装奶拿回去从新处理了打个标签又出来卖了,反正喝不死人。中国人自己坑自己,把市场给了洋人。

2015-01-16 12:11

中学教科书里可没说这是“正常的市场调节”,而是万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过剩危机

2015-01-16 12:09

便宜卖还少点损失,倒奶问题有点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