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芒演义》中不同于传统的启发点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7回复:59喜欢:188

春节期间读了《巴芒演义》。

此书以格雷厄姆、巴菲特和芒格为线索,讲的是各类投资大神的历史,除了耳熟能详的能力圈、安全边际、市场先生、烟蒂股投资、成长股投资等概念外,还原了各种投资大师的成长路径,很有启发。

老东将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启发最大的内容摘抄如下,作为前车之鉴:

格雷厄姆

13岁的格雷厄姆第一次和股票亲密接触,结局是失败的。和大部分新人的入市时机一样,往往因为听说人人“都”赚钱才动的心。而人人都赚钱的时候,往往是故事“高危”的标志。书中类似的故事非常多,横跨百年美国股票市场。它们时不时地改头换面,重现市场,提醒我们人性永远不变的贪婪和疯狂。

假设A股票持有B股票40%的市值,A股票旗下还有其他不错的资产,当A市值低于B的40%时,格雷厄姆认为这是有套利机会的。于是他会做多A,做空B进行套利。但这种操作不是每次都成功,格雷厄姆同样也有被市场啪啪打脸的经历。他买入后低估的股票继续下跌,卖空的高估股票继续暴涨,最终不得不赔钱认输。

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及其英明的决策,所获得的结果,可能超过一个老手终身的努力。格雷厄姆完全不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盖可保险投资,便是如此。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初期都有经营实体生意的经历,这对他们后来理解企业应该起到了不少帮助。比如巴菲特小时候在爷爷店铺里打工,卖老虎机之类的;格雷厄姆和二哥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两人合伙在百老汇开了一家唱片店,总投资约700万美元,由二哥负责日常管理。

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都经历过人生非常艰难的时刻,而且往往是好几件事叠加在一起。比如格雷厄姆因1917年股市大跌,同时唱片店的款项又被外聘经理挪用,这两件事给格老留下巨额的负债,新婚不久的他曾想过自杀;比如1978年,巴菲特老婆苏珊出轨,同时自己高估值购买的布法罗晚报血亏(亏了10年),同年芒格手术失败瞎了一只眼,另外一只眼只能做保守治疗。

再后来,格雷厄姆认同市场的危险性,但却低估了其可怕。1921至1929年股票市场连涨9年,涨幅高达450%,格老也有点担心,于是只保持了125%的杠杆率。然而道琼斯指数不到3年的时间,先腰斩再腰斩然后又一个腰斩,三次腰斩后又跌12%才见底,这段暴跌又让给格老惨痛。

格雷厄姆以及其大弟子施洛斯虽然都捡烟蒂,但他们几乎不碰高杠杆企业,只选债务不高,资本结构简单的公司。施洛斯在早期非常成功,得益于股市各种信息不对称(早期连年报都要不到)。但历史的潮流不会以施洛斯而改变,到1997年,施洛斯父子实在是找不到符合标准的投资对象,于是宣布封闭基金。之后5年只卖不买,最终于2002年清仓完毕,并宣布退休。对了,施洛斯还曾参加过越战。

大部分投资者注重分红,因他们经历过大萧条的恐怖记忆,包括格雷厄姆施洛斯。

格雷厄姆及其追随者长期在烟蒂股上保持优良战绩,既有大萧条后普遍存在的对股票的恐惧和厌恶心理有关,也与格雷厄姆清晰的投资体系和后手准备有关。后手准备是我们容易忽略的,这是涉及到推动分红、回购和分拆套利等等介入经营的手段,我们很难复制。

巴菲特

巴菲特不喜欢怂恿客户买卖的工作,按照他的说法,这使得“自己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相对立”。他更喜欢帮助客户管钱:帮他们挣钱,而不是挣他们的钱。——抄送保险股?

巴菲特早期继承格雷厄姆的衣钵,通过投资烟蒂股推动公司清算不赚钱的部门,结果在邓普特案例中遭受很大挫折。虽然通过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升,但由于解雇了很多部门,巴菲特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让巴菲特对烟蒂股的投资模式产生恐惧和反感。他无法接受被整个镇子的人仇恨。巴菲特也因此发誓再也不做清算资产和解雇员工的事情。——由此可见通过摁计算器并“假设清算”的投资模式来计算公司低估是不科学的,一是资产回收未必如期,但更重要的是清算难度太大(邓普顿还是家低杠杆公司,高杠杆则更难,抄送部分银行股&银行股

巴菲特买华盛顿邮报时买入后就被套三年,一直到1976年股价都没触碰过22.75美元的买入均价,最惨时浮亏30%。市场不总是对的,但大多数时候是对的。——这个让老东想起了自己设置的“3.5年阈值定律”。如果自己看好的行业和公司3.5年内基本面没改善或是股价没有创出新高,需要将自己是错的权重提升到非常高的比例。

巴菲特这样评价自己失败的投资:当我们陷入泥潭的时候,挣扎只会让我们越陷越深。一笔逻辑错误的投资,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时,拯救不如放弃。陷入困难的企业,鲜有成功出现转机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和经历花费在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老东也曾有这方面的体会,比如东阿阿胶

巴菲特谈自己买下的一个农场:投资于有生产力的资产,无论企业、农场还是房地产。最理想的投资应该是只需要很少的资本投入,就可以保证在通胀期间维持其产出的购买力,而不需要股东增加资本。

芒格

在经历多次惨痛的教训之后,巴菲特和芒格得到的结论是,陷入困难的企业,鲜有成功出现转机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和经历花费在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

由于越战和中东石油,美国股市从1973年1月高点的1067暴跌,到1974年12月低点只有570点,接近腰斩。这期间包括查理芒格这种高手也是死字当头,两年业绩分别-31.9%和-31.5%,可想而知普通投资者有多惨。

芒格看来,烟蒂股投资就仿佛不断寻找一些烂人,和他们做完一次生意就绝交,再重新寻找下一波烂人。买下那些由优秀的人掌控的企业则不同。优秀企业和优秀的人一样,反而经常挑战成就的上限。好人、好企业会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制造惊喜。

其他大神

戴维森,盖可保险的大神级CEO,早期曾是巴菲特的恩师(致股东的信中屡次提到)。然而,戴维森早期也是华尔街的玩家之一。1921至1929年股票市场连涨9年后,他认为美国股市非常高估于是开始做空。不幸的是,在其1929年做空后,股市继续暴涨,戴维森爆仓倒在了黎明前(随后股市开暴跌90%)。市场先生是疯的,它的出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用上杠杆,相当于把命运交给了市场上最疯和最蠢的人。

有效市场的主要拥趸,是以保罗萨缪尔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家团体。萨缪尔这人很有意思,虽然是有效市场的坚定人物,但自己的钱在巴菲特入主伯克希尔不久后,就买成伯克希尔的股票,一直到2009年去世,有效对冲了有效市场理论,顺便还发了大财。

赌神索普和物理学家费曼(老东本科专业奠基人之一)及信息论创始人香农(老东研究生专业鼻祖)有很多交集。后期索普的仓位配置依赖于凯利公式(f=(bp-q)/b,其中b为赔率,p为胜率,q=1-p),按凯利公式计算结果的一半进行仓位配置(比如计算出来是20%,就配置10%)。信息论创始人香农一开始炒股也走技术路线,后来亏成狗,终于回归价值投资。但与巴菲特不同的是,香农终其一生投资的公司都以科技为主,这与其能力圈有关。

在财产险,意外的丰年过后往往是一连串的荒年。巨大的灾难如飓风、地震、洪水或类似的巨灾,造成数以十亿计的索赔总额,使财务不佳,资本薄弱的保险公司倒闭。财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幸存下来,重新组合,提高保单价格,维持不稳定的繁荣,并很快投入到更激烈的竞争循环中。每一位保险业的幸存者背后,都是数十数百位同行倒下,他们死于各种原因:恐慌、萧条、过于乐观的承保、昂贵的开销、通过膨胀、不当的管理和糟糕的运气。——戴维斯亲述。

整个80年代,垃圾债券市场的整体年化回报率为3.79%。这不仅低于同期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也低于优质企业的债券收益率,甚至连国债收益率都没达到。垃圾债之王米尔肯最终也因此规律覆灭——抄送P2P投资者,包括曾经的老东

全部讨论

2021-02-16 12:38

补充一些感触。全书里这么多大佬,几乎找不出没掉过坑的,各种花式坑,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总有一款或几款。看来还是先默认会掉坑比较现实。大佬们掉深坑里之所以能爬起来,有一条比较常见:社交关系,特别是熟人社交关系。论社交关系维护的重要性。大佬们的社交关系哪里来的?宾大沃顿,哥大,哈佛。。。多读点书没坏处,千万别信什么读书无用,哪怕从功利点的角度看。
看看大佬们,再看看自己,手上有没有点金刚钻应该清楚,然后去设定目标和路径吧。

2021-02-16 11:29

老唐的书都写得很不错,可读性非常强。

2021-02-17 23:21

补充一条,烟蒂股投资,现在仍然有效!主要是分散,分散,分散买入很多的烟蒂股,因为总有一些会回归价值,等翻倍就卖出,然后找下一只…施洛斯就是这么干的,少则六七十只,多则100多只!有些不涨,但有些涨了几倍!赚了钱主要分红给投资人,所以施洛斯的基金规模不大,但也能保持着良好的收益!巴菲特现在也还在用自己的钱投资一些烟蒂股,赚点“生活费”只是不公开。

2021-02-17 22:17

在芒格看来,烟蒂股投资就仿佛不断寻找一些烂人,和他们做完一次生意就绝交,再重新寻找下一波烂人。买下那些由优秀的人掌控的企业则不同。优秀企业和优秀的人一样,反而经常挑战成就的上限。好人、好企业会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制造惊喜。

“3.5年阈值定律”。如果自己看好的行业和公司3.5年内基本面没改善或是股价没有创出新高,需要将自己是错的权重提升到非常高的比例。

—— 非常赞同,给自己设定的是5年,跟踪3-5 年基本能摸清楚当时自己的投资
逻辑是不是自洽了!

2021-02-17 20:04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启发很大,老唐的确是功力深厚

2021-02-17 11:08

在经历多次惨痛的教训之后,巴菲特和芒格得到的结论是,陷入困难的企业,鲜有成功出现转机的案例。所以与其把时间和经历花费在廉价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优质企业。
由于越战和中东石油,美国股市从1973年1月高点的1067暴跌,到1974年12月低点只有570点,接近腰斩。这期间包括查理芒格这种高手也是死字当头,两年业绩分别-31.9%和-31.5%,可想而知普通投资者有多惨。
在芒格看来,烟蒂股投资就仿佛不断寻找一些烂人,和他们做完一次生意就绝交,再重新寻找下一波烂人。买下那些由优秀的人掌控的企业则不同。优秀企业和优秀的人一样,反而经常挑战成就的上限。好人、好企业会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制造惊喜
作者:东先生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2021-02-16 20:55

老东的读懂保险股出版了吗?

2021-02-16 12:42

唐朝这书不知好看否?,对平安的时间到了多少年,是否也适用?,东大也有p2p投资失败经历?

2021-02-16 12:36

作为长期主义投资者,个人更倾向于芒格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