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是是非非谈格力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7回复:103喜欢:324
昨日自己发表一帖子《投资思考:为什么自己认为估值只是小儿科》,以格力电器为例,对企业如何估值进行了分析。或许今年格力电器这支大明星牛股有点走下神坛的味道,所以,对于格力的是是非非也就多起来了。纵观跟帖评论(包括以前自己帖子中点评格力的),大致有以下几点,颇值得玩味。
    1、关于上来就“黑”格力的“喷子”们。
    网络的便捷之处,便是可以让每个人不分身份、地域、职业的区别,可以公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比如,网络平台的便捷性,还特别容易滋生出一些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喷”的喷子们。比如,自己看个别跟帖评论,其实他压根就没有认真地看完全文,就喷上一两句莫名其妙的话,甚或是泄愤的话。自己常常想,莫非这些人投资格力赔钱了,或者是心理上有点问题,怎么这么容易激动地就喷上两句呢?这样的喷法于交流投资有什么价值吗?
   当然,任何美丽的风景处也难免有些小的蚊虫,这并不影响网络无私交流与分享的大局的。所以见有人说,雪球喷子猛于虎。自己认为倒大不可如此夸张。其实一笑了之即可,或者借用但丁的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喷子们去喷吧!
    2、关于谈董明珠这个人的。
    比如,说董明珠有点狂妄自大的有之,说她爱出境、爱风头的有之,说她搞个人崇拜的有之。甚至有评论建议董明珠应该更谦虚、多读书。哈哈。当然对董明珠肯定、赞赏的,说她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企业家的也有之。看来,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对企业可谓“研究”到家了,对于一家企业的“当家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极其关注。不过,话说回来,真正能够深刻了解,真正懂得董明珠这个人的又会是有多少呢?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就是对于身边一个人的了解都必须是相处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事情才容易看透的,仅仅凭着媒体上报道的一些言行,就能完完全全地了解了一个女企业家的雄才大略、处事风格吗?拉倒吧,这其实不过是每个人的各自观感而已!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是说我们完全一点也不能够从她平时的一些言行中观察出其经营策略、经营思想、性格秉性的。但是自己认为,这也必须是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才更容易像盲人摸像一样,尽可能地摸得全一些。
    比如,在我眼里的董明珠,一是能干。这是不用置疑的,不然,如何当成世界500强的企业领导人?!二是敬业。其敬业程度可以说感觉格力就已像她的生命符号一样了,这也是她自己说的话;三是无私。就是亲哥哥也不给情面,也从不将自己的一个亲戚安插在公司里面,这样的无私精神又有多少能够做到?四是廉洁自律。例如不知道打高尔球的感觉如何,出行不带秘书等等,众多细节可以看得出来;五是很有棱角。她说自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没有那么复杂。所以我们看到,她敢于向政府部门叫板,也敢于在共和国的总理面前公开亮明自己的观点。当然,自己的这些“了解”也是从“书面”上了解来的,至于董明珠的胸怀气度、雄才大略、经营思想等,我等普罗大众又是怎么能够可能了解得那么清楚呢?!
    所以,正是由于我们作为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不那么容易了解得清楚全面,那就更应该慎出自己的言语。比如,现在似乎舆论上对格力制造手机颇有些微词,报道也说董明珠夸下海口,要制造超过苹果的手机,于是,一些言论多是讥讽之言。且不论格力该不该制造手机,且不论这是不是董明珠故意夸下海口,吸引人的眼球,但是有一个道理我觉得是必须明白的:难道好手机非得要美国的乔布斯才能够制造出来?我们中国人就永远不能制造出超越苹果的手机?!13亿中国人就永远要消费国外的手机品牌?!如果谁这样认为,我看也真是可怜的国人了。不是吗?怎么我们有的国人连谈这种“超越”的想法都没有,一谈就先露“怯”了呢?!
    所以说,一个企业家的胸怀、气度、志向并不是我们普通常人所能理解的,成功者必有其出奇之处。这是常识。所以,如果自己并不真的懂得,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开口,因为一开口反倒更加显出自己的浅薄来。
    3、关于谈格力未来接班人传承的
    应该说,这个话题倒与二级市场的投资有些沾边了。说实在的,对于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来讲,企业的“当家人”太关键了。自己也一向认为,固然我们投资,好船有时要比船长重要,但是没有好船长是断断不行的。具体到一家企业,是英雄创造历史。
    不过,董明珠倒是说了,她更看重于企业制度与文化的建设,而且她也说过,格力的目标是要打造百年老店,而这更取决于企业制度与文化的构建。当然,我们听她这样说的,将来还要观察是如何做的。不过,这个问题现在担心起来,是不是有点过早?毕竟,我们看到董明珠去年才换届,还正干劲正酣,要“让世界认识中国造”呢!
    哎,投资啊有时确实需要一个“大心脏”,不然,天天总是有些事情需要担心啊呵! 
     4、关于谈企业天花板的
    其实这真是个老问题了,因为自从2004年就有市场人士质疑格力的天花板问题了,格力做到500亿销售收入的时候就更有人谈了,结果它做到了1000亿。今年上半年,格力收入下滑,于是这个被谈得人耳朵有点起茧子的“老问题”又被翻出来了。
    可是究竟谁又能够谈得清楚呢?你有什么数据与事实支持吗?
    想来想去,大家无非是从房地产周期、人口红利消失、以旧换新、刚性需求、格力的多元化、中国正处于加速城镇化中期、格力出口、智能转型、智能家居等方面谈来谈去的,可也是个扯也扯不清楚的问题。
    而自己认为,谈得最清楚的还是董明珠。比如,她提出五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十年之内实现3000亿的宏伟目标。按照常识,企业家对于这个行业当然是最清楚的,至少要比局外人清楚的,所以,企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参考认知的。当然,企业家们也常常有自我强化、规模情结等倾向,作为企业局外人可以抱着适度质疑的态度,姑妄听之,且行且观察便是了。
    5、关于谈人才流失问题的
    有评论认为,一年之内格力电器流失人几百名,总该是企业内部出点问题吧?于是便做出一些无端的想象与揣摩。
    嘻,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失点算什么呢?人才的流动本来就正常嘛!就是有漏洞,加强这方面的激励措施也就是了,况且从人才流失的总量来看,又是占比是多少呢?
    且不要说格力建立了培养人才的职业学院,每年新进一大批大学毕业生,且看一看其现有的人才与技术现状:
    8000多名科研人员、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个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自动化研究院、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健康技术研究院)、52个研究所、570多个实验室。累计申请技术专利15600多项,平均每天有11项专利问世。研发出包括1赫兹变频技术、双级增焓变频压缩机、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等12项国际领先的技术。
    以上这些东东,如果没有人才能够研究出来吗?!
    投资啊,有时可别盲目听信媒体的瞎忽悠,因为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总是依靠销售负面的东西博取人的眼球啊呵!
    6、关于谈市场有效性问题的
    有的评论虽然没有明说,其中之意却是明摆着的:你说格力有多好,怎么格力粉们一路唱赞歌,它一路下滑,股价下跌近50%呢?!市场是反应预期的,市场给它如此低估值总该是有道理的!
    股价短期的下跌是你我能够左右的吗?
    如果非要给它找个下跌的理由的话,我看,一是今年上半年格力的收入下滑;二是股市系统性风险的继续释放造成的。
    可是,尽管如此,我们就能够说市场是有效的吗?
    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特别是在中国股票市场特别注重炒新、炒小、炒概念、炒重组等炒作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市场的这种称重器作用是需要以年为单位来体现的。
    着眼于长远,中国市场虽然还不成熟,但是我们数一数、看一看,中国股票市场26年,最终“亏待”了一家子优秀企业吗?
    理性虽然经常迟到,而且有时迟到很长时间,但最终不会缺席的。如果不认同这个理儿,要么是无意中中了市场有效理论的“奸计”,要么大家原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而不在一个频道上,那就只有免谈!
    7、关于董明珠的增持问题的
    据统计,自9月7日至25日,董明珠二级市场上增持1136000股,以均价16.5元粗算,动用资金1874万多元。董明珠的增持,至少说明了她对格力未来发展的信心,虽然作为董事长不差钱,但毕竟是这么多真金白银扔进来了。
    可是有评论又认为,其他高管有增持的吗?为什么有的增持的这么少?莫非只有董明珠一个人看好,内部会不会?
    固然,我们投资于一家企业,出现高管增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这与自己投资于一家企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为正像一位网友说的,他在18元增持时,董明珠并没有增持的,他之所以投,是因为认为这个企业有价值,相信这个企业。
    牵牛要牵牛鼻子,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纲举目张啊。

        自己在那篇帖子中谈到,投资其实最终比拚的还是一个人的商业洞察力,而估值只是小儿科。但是,何谓商业的洞察力呢?是不是许多人争论、追逐的企业增长多大的问题呢?自己认为,其实作为局外人,你有时是看不大清这些东西的,如果你一头扎进这个问题里,又难免左右纠结着出不来了。在自己看来,我们当然可以站在企业角度、行业角度、甚至国内国际角度,进行一下未来的展望与预期,甚至对于董明珠提出的智能转型战略,以及2000亿、3000亿目标进行一下分析判断。但在自己看来,一个人真正的商业洞察力,其实根本上还是在于考虑:
    1、这家企业的赚钱模式究竟变没变?它的品牌优势、消费独占优势、领军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渠道优势、网络优势等丧失了吗?一句话,它出现新的颠覆者了吗?它的护城河是在拓宽还是在变窄?
    那么,格力的这些东东变了吗?自己认为没有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些拓宽的。如果认为如此,就安心持有好了。千万别瞎操心。
    2、企业的成长快慢,成长与否是我们局外人能够看清的吗?非也。既然看不清,我们看什么呢?
    在我看来,如果真的是站在企业拥有者的角度去看问题,ROE就是自己长持的金标准。只要这个类似于回报股东的标准没有大幅度降低恶化,再畏辅之以其它的财务指标进行考察即可了。如此一来,又是多么省心!
    3、投资嘛,就是选对一家公司,找对那个人,然后找个差不多的价格钻进去,然后就是持而不疑,疑而不持。
    投资复杂吗?复杂;投资简单吗?简单。董明珠说了,你不相信格力,可以卖掉股票。投资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4、股市投资无论资金大小,其实本质上也就是个资产配置的问题。
   据报道,巴菲特如今管理着80多家企业、27万名员工的宠大的商业帝国,可是其管理层,算上他与芒格才25名人员。他管理着的CEO,可以一年多的时间不与他见面,而且,他还天天可以跳着舞上班。你说,如果他也像我们一些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一样弄出这么多是是非非来,还不累死?!
   因为,正像我们不可能教给姚明如何打蓝球、教给李娜如何打网球一样,我们怎么可能教给董明珠如何制造空调、如何管理这么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呢?!
    投资家,其实也是管理大家。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按: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浅见。这种投资认识与逻辑未必正确,自己只是自拉自唱,并不希望误导他人,当然这也是一句废话,因为大凡投资者脑袋都会长在自己的身上的。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

精彩讨论

林静山幽2015-09-30 18:00

这事我看到的对格力最好的分析,没有之一!!!

用户76035153612015-09-30 18:59

同样的销售费用和网络,多产品线美的有规模优势

南风行2015-10-01 07:43

一切可以是假的,只有分红是真的。

全部讨论

2015-10-07 08:35

不是企业有变,是行业有变啊

2015-10-07 06:24

格力有没有到天花板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互联网思维的小米、乐视都开始走家电智能联网这条路,你单一品类再强,也会逐步没落,要跟上节奏,犹如当年的诺基亚

2015-10-03 17:53

2015-10-03 17:06

2015-10-03 07:37

不错

2015-10-02 14:59

宏伟目标实现了是惊喜,实现不了也能接受,这样才不会低于“预期”,导致反复纠结。从格力目前的状况,不要智能机,不要智能家电,只要空调业务没有被颠覆,都是很便宜的。要是空调不行了,其他说破天都是幻想。所以,现阶段,还是应该盯着空调业务。

2015-10-02 12:26

[跪了]

2015-10-02 10:12

很棒的言论,格力一直是我自选股里的重要明星,它在空调行业的地位,就像茅台在酒类的地位。但它比茅台强的地方在于,它不但有强大的品牌价值,它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的技术和品质无人能够赶超。但是茅台酒嘛,技术含量就差了很多。茅台可能跌下神坛,格力估计不会。格力要是真不行了,中国经济也就真不行了。天花板不去妄想,看看苹果,都已经40个格力的市值了。与楼主共勉。

2015-10-02 07:48

感觉没那么简单,如果卖空调不那么挣钱了,格力的经销商们还会大把的存货吗?格力的品质和渠道是其快速增长的关键。后期这两点有没有变化的可能?

2015-10-01 22:50

格力不是那种一个人的企业,格力能有今天的地位不完全是靠一两个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