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格力之我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8回复:223喜欢:318

 

闲来札记:格力之我见

(作于2020年9月20日)

今年以来,一向“浓眉大眼”的大白马股格力电器不免“黯然伤神”起来。年初至今日,股价下跌13.44%。如果说在“年份差”的光景,这还让持有人没有太大“伤神”感觉的话,但在今年很多的股票纷纷走牛,动辄上涨百分之几十、或者翻倍、翻几倍的行情下,我估计很多的人是不会淡定的。毕竟我们人性之中是有比较心、攀比心的。
那么,格力还有未来吗?作为其长期投资者,我尝试着从一些常识的角度去作一下揣度与分析。
1、格力已经进入享受“技术红利”的时代了
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人,或者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企业发展史的人,应该知道过去的很多所谓中国制造实际上开始就是个“组装厂”,其核心零部件多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手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格力电器开始也不例外,只是在用料如铜等方面更为实诚一些。今天的格力电器显然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不仅空调制造,在其他家电品类,如洗衣机、冰箱以及生活小家电等方面,可以说,格力已经成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代表。再进一步说,如格力这样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苦练内功,进而成为慢慢全部掌握核心技术的优秀制造业,这在整个中国制造业是不多见的。换句话说,今天的格力电器早已经进入到享受“技术红利”的时代了。
为什么格力电器多年来一直有市场观点质疑其发展的天花板,相反,格力不仅没有触碰到天花板,反而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呢?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市场人士没有看到格力电器早已经进入到享受技术红利时代。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够说明这种情况,即在我本人2008年投资格力电器之时,其空调制造净利率大概率在6%左右(这只是我记忆中,或者更低,懒得再查了),而现在其净利率已经达到14%左右的较高水平了。董明珠总裁曾经强调过一个观点,即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就没有天花板,我想她的“底气”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2、格力当前的“痛点”在渠道,其“甜点”大概率也会由此而引发的
一家企业的产品制造出来再优秀,终归还是要依靠渠道卖出去的(对格力优秀产品的制造能力是不用怀疑的)。我们做投资的,不仅要注意观察一家企业的品牌力,同时还必须要对一家企业的渠道掌控力进行必要的考察(这个道理可是我很多年才悟出来的)。这一点,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也可以从贵州茅台东阿阿胶的渠道管控上反映出来。
渠道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归根到底就是服务的可及性,说通俗话一点,就是消费者一旦需要,立即就可以及时地、就近地、方便地获取到其商品,或者享受到及时、就近、方便的优质售后服务。这应该是经营上的常识。不是吗?我们需要一瓶老干妈辣酱,无论是在青藏高原,还是平时我们居住的城市小区,立马就可以获取到,这就是服务的可及性,不然,我们很难想像在青藏高原上想吃一瓶子老干妈辣酱,还非要坐着飞机到内地去采购。在青藏高原上就能够吃到老干妈辣酱,这个例子是不是很极端呢?还真不是极端,据以前的报道说,老干妈以前的渠道可及性还真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本人并没有实地体验,今天的老干妈是否仍然如此优秀,也是不得而知的。
但是,渠道最大的问题,就是厂商难以完全掌控渠道商。人性告诉我们,人仅仅是讲情怀、讲格局是不够的,大家归根到底还是要逐利的,不仅要逐利,在利益分配方面不公平,彼此还可能要撕破情面,甚至要“造反”的。格力电器这些年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就是其强大的品牌力与强大的渠道掌控力“合奏”的结果。当年,董总之所以敢于叫板国美,自建渠道,其目的也是在于要有渠道的掌控力,其后来的销售返利、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格力销售模式也是由此而展开的。这也成为格力辉煌时代的佳话。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成功有时会成为下一步走向成功的羁绊。互联网和电商时代的到来,无疑早就在开始考验着格力的原有渠道模式。虽然空调这个品类终归是需要线下上门安装与服务的,但是很多消费者早已经习惯于线上下单。特别是格力电器是要向家电的多品类转型,毫无疑问,格力原有渠道服务的可及性就要打折扣了。有市场观点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加暴露了格力渠道这方面的短板,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说明察秋毫如董明珠,在此之前没有察觉到这些,我是断然不相信的,实际上,她可能早就有察觉,并且还有动作,如与京东等展开合作,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等等,但是毕竟线下曾经是有与自己结成“命运共同体”的3万家专卖店即渠道商的。所谓尾大不掉,历史上很多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多么优秀的成功人士处理起这种事情来,也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或者需要一个契机的。
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对于家电行业的一段阐述可谓一针见血,抄录如下:
以家电行业为例,凭借需求红利(即房地产周期与渗透率的提升)、规模制造红利(即价格战洗礼下的产能扩张)、渠道红利(即中国特有的分销体系与专卖店网络),行业龙头在传统商业模式下掌控了产业链定价权。但传统的分销渠道模式是层层分销、比拚网点,由于层级过多、成本费用高、服务能力弱,渠道变革迫在眉睫。渠道的本质是流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搭建,实现精准定位和高效触达,降低流通成本。这其中应该有两个“打通”:第一打通消费端数据,实现从生产端到渠道再到消费者这一完整产业链的信息化;第二,打通供应链,实现管理下沉,采用“类直营”、“直营”等模式,从店面到物流、到仓储、到工场,实现统一指挥和调配
那么,当前格力进行的渠道改革是不是正朝着这两个“打通”进行呢?
种种的信息表明,格力电器正在朝着这个方面努力。而且在这个两打通的基础之上,格力电器依然在做着过去一惯在做着的事,即加强对电商渠道的掌控力,而这个掌控力的实现,则来源于格力董明珠店。所以,很多的投资者十分关注今年董总直播带货不断攀升的收入数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而最为重要的是,我认为董总是想通过自己的电商在实现两个打通的基础上,更加具有自己对电商的掌控力,毕竟与京东等电商是可以合作的(这种合作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极力拓展的),但毕竟这种渠道不是自己家的。这是不是董明珠女士现在渠道改革的阳谋呢?至少我个人认为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格力过往的线下3万家专卖店以及原有的仓储物流体系,经过改造就可能不再是前进的包袱,反而会成为其优势,而其中董总个人的网红效应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呢?就是竞争对手明明知道,但就是没有办法去进行复制,我认为这就是一家企业最为牢固的护城河。未来格力渠道的这种掌控力,竞争对手是否可以复制呢?可能也很难,毕竟线下渠道的打造以及企业家个人的网红效应,也不是一天两天就需要打造出来的。不是吗?如果你想再打造一个“张某某店”出来,估计是没有多少粉丝关注的。
所以,我以前说过一个观点,格力渠道的改革一旦成功就会成为“龙”,否则就成为“虫”了。现在看,成为“龙”的概率是在一步一步地加大的。可以预期,一旦过往的“痛点”能够打通,其“甜点”就会汩汩流出的。或许到那时,多数人才会突然醒悟,原来通过铁血竞争出来的白电枭雄依然是枭雄!
3、混改的进行与高瓴资本的加入是加分项,而断不会是减分项
投资格力电器,有一件事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去年的混改及高瓴资本400亿大手笔的进入。
谈到混改,我想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人,或者知道些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企业发展史的人,应该知道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是过去集体和国家所有制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曾有多少英雄豪杰,就是因为产权不清晰,产权制度改革受阻而落败的呢?过去曾风光一时的科龙空调是,曾经成为产权制度改革标本而突然夭折的春兰空调也是。说真心话,今天当我读着朱江洪传记,读着董明珠一系列传奇故事之时,常常有一种喟叹:作为国企背景的格力电器,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完全可以归结为幸存者偏差的,因为,差一个因素,或者差一个条件,就像宇宙不可能产生地球、地球上也不可能进化出我们人类一样,格力电器也早已极有可能成为今天人们喟叹的符号和记忆了!然而,历史就是这样阴差阳错,让格力电器走到了今天。如果懂得这点历史,今天回头看,历史确实是在进步的,经过混改的格力电器已经不再具有“体制性障碍”,完全可以毫无阻碍地参与市场完全化竞争了。
高瓴资本400亿的介入,绝不是一种小打小闹的投入,虽然,我们不应当神化高瓴,但我想,这种大手笔的投资,也必然是经过研究团队深入研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于将来,高瓴与格力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依照我现在的识见,是不好预见的,但是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的是,高瓴的介入,完全应该是加分项,而不会是减分项。因为,这与高瓴资本的正确定位有关,就是他们始终让创业者、企业家做在主驾驶位置上,而他们自己则是坐在副驾驶上,他们做得最多的则是充分利用掌握的各种资源信息,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科技化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各种“赋能”。当然,高瓴未来会对格力有多大的赋能,而且这各种赋能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在这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投资者是不好评说的,而且也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水平。但是,我完全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赋能将来必然是加分项一定会是大概率事件。
4、投资格力的种种坏打算
我说过,人这一生不能光想好事,因为很多的坏事也总是与我们相伴,一些黑天鹅事件也总是不经意间发生。正确的态度便是未雨绸缪,将各种不利因素想足想全,做好种种不利的坏打算。
——董明珠会不会成为负资产。我经常见有市场人士评论说,董明珠太专断与独裁,她的这种专断与独裁,会成为未来格力的负资产。应该说,从种种信息与报道来看,董总在今天的格力电器确实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道作风,细思细想,这其实也符合人性的发展过程的。但问题是,这种“霸道”是不是建立在对企业的无私与坦荡基础之上的,是不是建立在“能干”的基础之上的。虽然,经过混改,格力电器的公司治理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改善,但是从董总说的和做的事情来看,董总在内心里是完全将格力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来看待的,甚至格力电器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至于其带领格力前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则已经是被历史与企业发展事实所证明的了,是无需要我们有过多质疑的。有这种格局、情怀与才干的企业家,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呢?显然,还是不能说是多了的。所以,我经常说,董总这样的企业家在中国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稀缺的资源。特别是具体到一家企业来讲,我向来也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企业的“一把手”对于一家企业发展向来是有着生死攸关的作用的。或许,作为投资者,更多的当是鼓与呼。
也有市场观点认为,“董总老矣,尚能饭否?”是的,董总作为50后,在今天的企业界确实已经不算小年纪的人了。然而,年龄问题固然是个问题,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经商、经营的先天禀赋有时更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也常常与年龄不直接相关。在这个问题上,看一看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属下的那些“年迈”的CEO,想一想已经90岁的巴菲特与97岁的芒格,想一想当年的B夫人,就不难明白的。作为格力的投资人,我们十分希望格力后继有人,但这个问题还是交由董总以及管理层去费心考虑吧,作为一个小小股东考虑这些问题,我倒感觉是有些过于“操心”的了。
当然,我们也不难察觉到,今天的格力电器确实也太多地打上了董明珠个人的烙印。仍以格力董明珠店为例,我曾私下里与朋友讨论,既然做为格力电商渠道的入口,如果有一天董总不在位了,那么,这个店名又会是如何称呼呢?在我们中国,因人兴事或因人废事的事例太多了,应该说,这是投资格力电器未来的不确性之一。但这些问题,还是交由后人去解决吧。
——格力电器的冰洗、小家电等业务还会在已经竞争十分充分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吗?应该说,格力家电多品类转型是慢了半拍的,而且“好空调,格力造”的心智占位已经很牢固了,从某程度上讲,这倒有些不利于格力其它品类的开拓。我们看到,格力近几年一直希望将自己打造成“高品质”制造、高品质生活的代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甚至想成为中国制造的“形象大使”,但是格力的这种愿景,市场会最终认可吗?应该说,一切均充满着未知,也充着期待。
——格力电器的赛道还是好赛道吗?海尔的张瑞敏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话应该说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具体到投资上,就是今天市场上的人们津津论及的“赛道说”。凭心而论,格力电器前些年的大发展,确实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增长的红利有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有关,但是今天这种种红利显然已经消失了,格力未来的红利究竟在哪呢?她依靠自己的技术红利,究竟还可以走得多远呢?以上的一切,应该说均是充满了一定的不确定性的。
5、对格力的投资,我是以“价值股”来看待的
虽然价投者,反对将价值与成长割裂开来,并且认为成长本身就是价值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投资从来就当是不争论,重要的是全在于运用,而具体到运用上,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成长股与价值投的投资策略还是要有所不同的。比如,以我的持有组合为例,投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会与投资格力电器用同一样的估值思路吗?显然是不同的。如果说投资通策与爱尔是从“成长股”角度考虑的,那么投资格力电器,则是以相对成熟的“价值股”来对待的。而对价值股的投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当有较为优厚的分红。
依格力的分红来分析,2019年年报分红72亿,加上中期分红60亿,以2019年业绩基数计算,分红率已经达到53%。72亿+60亿,合计分红132亿,以此计算,对应现有市值3347亿的股息率为3.94%。很显然,这已经是投资格力电器的“基本盘”了,有了这个基本盘,将来取得一定的收益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但是如果想短时间内取得爆发性收益,最好的办法还是远离。 @今日话题   

注:本文首发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且仅是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投资建议。由于本人长期持有格力,也难免产生偏爱、偏差~~

精彩讨论

黑_牛2020-09-21 21:31

格力有美好的过去,但愿格力也会有美好的未来。
希望能看到格力实实在在的举措,或者起码看到略明朗转机,这样投资者心理则会更加踏实。
闲大陪格力风风雨雨数十年走过来,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期待格力的下一个十年。

一笑三年2020-09-22 09:50

董明珠造手机把自己头像放在开机界面。就这一件事就值得讨论,简单分析下:
1. 是不是完全没有把消费者放在眼里?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就知道消费者花三千多买一"高端"手机,一开机就看到一个五十岁大妈有多恶心;
2. 格力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吗?肯定不是。楚王好细腰,格力能干出这种事,说明格力董明珠下面的这帮管理层尽是些溜须拍马之辈。
3. 为什么格力的管理层尽是些溜须拍马之辈?说明格力的绩效考核在体系之外董明珠的话语权极大,你可以说是这是董的个人风格,但你也无法否认这也是制度的严重缺失,我严重怀疑董明珠如果突然不能担任领导者,格力还能否正常运转。
张磊说投资就是投人,我不知道这样的董明珠和格力管理层是不是真的让他放心。

合格滴韭菜2020-09-21 21:42

关注发言最无耻,发言后拉黑。空调现在还有护城河吗?除了空调格力还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产品?离开董的格力能走多远?格力的分红可持续?分红高吗?如果这些问题都搞不明白。无脑吹格力,只会是价值陷阱。

老袁2020-09-22 10:02

格力问题的核心绝不是渠道,而是企业的进化能力,现在格力虽然四处出击的做多元化,但还没有一个成功的进化出第二增长曲线的。现在虽然说格力的进化能力就不行还为时过早,但只是最近十年还没有看到成功。对比进化能力强的企业,看看他们的第二增长、第三增长,就能体会格力现在的问题。
比如华为的进化能力:从通讯到企业市场到消费市场。腾讯:从qq到微信。阿里:从淘宝到天猫到阿里云到新零售。美的:从空调到冰洗到生活电器。小米:从手机到单款爆品到IOT到AIOT。
当一个产品做到全国第一,国际化没突破,市场上没进化。产品上没新爆品,产品上没进化。这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现在了。

不要忘记第一条2020-09-21 20:11

十分认可闲大的分析,手中持有格力,打算与伟大的企业风雨同舟

全部讨论

2020-09-22 16:50

说高瓴赋能格力这是想多了,但高瓴接盘确实帮董小姐排除了珠海市政府的干扰。就以当下业绩分红,也够高瓴的保本收益了(高瓴用了三倍的低息杠杆买格力股份)。目前看,渠道变革成功是大概率的,业绩会有一次提升,但格力在家电综合多元化成功,这个成功率很低(能成早就成了)。所以,高瓴是带着三倍杠杆买股份,逻辑与散户根本不同。

2020-09-22 09:56

闲大的文章一直都是可以收藏的,另外关注文章后面的评论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020-09-22 00:01

对于制造业,科技行业,最优秀的毕业愿意去哪家公司,哪家公司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我更看好美的,小米。

2020-09-21 21:45

格力就是在各种质疑声中慢慢成长,10年后回头来看,多少吃瓜二货肯定会说,当时我为啥没买呢?$格力电器(SZ000651)$

2020-09-21 21:05

@闲来一坐s话投资 弱弱问一句闲大,什么逻辑可以支撑的起通策医疗和爱尔眼科这种150倍的市盈率,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

2020-09-22 20:21

个人所言,看不到格力的美好前景,我个人从没买过格力空调,白电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格力唯一的护城河就是经销渠道和董明珠个人魅力,这些壁垒吹弹可破,并不是深的护城河,人口红利消失,空调行业也将迎来天花板,个人觉得创新的类的智能家居有很大发展空间,因为存量市场有很多的换代需求,就如4g手机换5g手机一个道理,个人看好小米的智能家居各类产品,已经9元以下建重仓。反观格力只有空调做的好,做其他的都失败,如果是个伟大的企业,不会这倒霉吧。是好是坏大家自己掂量吧,欢迎留言讨论!

2020-09-22 09:57

我也看中了格力的股息率,即使增长放缓了依然是A股前10%的企业,再加上还有持续变好的期望,继续持有,择机加仓。

2020-09-22 09:54

什么是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呢?就是竞争对手明明知道,但就是没有办法去进行复制,我认为这就是一家企业最为牢固的护城河。
作者:闲来一坐s话投资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2020-09-22 03:09

看好张磊的投资思路,但格力问题还很严重!切身体会的空调服务,没说的那么好,家里安装4个新空调,3个空调出问题,目前过了好几个月了,还有一个没来修。跟售后沟通过一次,这么大一个区域市场,只有两个维修师傅,实在是忙不过来!返观另一台美的空调,不但效果好,还没有问题,当然这也不排除个例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格力没我们想的那么好!董总是霸道,这个性格在混改上是否也是减分项

2020-09-21 22:21

格力的核心科技在于智能化装备,这是格力多年脚踏实地搞研发的成果,也是格力脚踏实地实干精神,在当今的制造业里面,有这个底气的企业屈指可数,这个不是商业模式,模仿不了,这就是它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