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三):给投资人烙了长期美好的饼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目录

医疗器械(一):海外医疗设备企业一览(西门子、飞利浦、GE)

医疗器械(二):反转逻辑不如医药强硬

医疗器械(三):给投资人烙了长期美好的饼

医疗器械(四):不要低估集采的冲击

网页链接{行研CheatSheet · 器械模型}

一是渗透率提升。根据咨询机构罗兰贝格数据,2022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9582亿元,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要论药械比(医药跟器械规模的比例)国内仍高达2.9,而全球平均为1.4,部分发达国家仅为1,所以器械整体的成长性要好于医药。

比如在医疗设备领域,国内每百万人口CT拥有量约为20台,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5,国内每百万人拥有的核磁共振设备仅6.6台,远低于日本韩国等邻国。因此,对于迈瑞医疗、东软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等从事中高端医疗设备的厂商而言是个机会。

图表 高性价比国产医疗设备空间广阔

二是国产替代。无论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还是体外诊断领域,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还有不少空间。

比如在体外诊断的化学发光领域,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四大外企仍垄断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目前在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三家国产厂商性能都已接近四大外企的背景下,国产替代悄然开始。

一方面,国产厂商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比如新产业亚辉龙在外企布局不足的自身免疫病检测领域发力,先打入三家医院完成装机,再通过仪器的封闭性为其他主流项目导流;另一方面,在集采趋势下,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有望逐步替代进口,比如此前就曾多次发生外企不愿意降价而退出的情形(关于集采后文还会讨论)。

三是国际化。参考海外企业,本土市场往往仅贡献部分收入,比如医疗设备领域的G.P.S:GE医疗,来自美加地区的营收占比仅为44%,飞利浦医疗来自北美的营收占比为42%,西门子医疗来自美洲的营收占比为40%。

图表 GE医疗分区域营收占比

而对比来看,在国内众多器械企业中,即便是海外营收占比最高的迈瑞也只有40%左右,国际化似乎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星辰大海。

图表 迈瑞医疗分区域营收占比

$迈瑞医疗(SZ300760)$ $联影医疗(SH688271)$ $新产业(SZ300832)$ #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