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交流探讨的启发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6回复:6喜欢:32

快手交流探讨的启发】互联网老二非死不可的观点深入人心,短视频老大抖音(包括海外版TikTok)一家独大,赢家通吃。
琢磨一下老二,快手。为什么要琢磨快手呢?
对比一下阿里拼多多美团的生意模式,
就知道腾讯,抖音,快手的生意模式有多好了,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互联网老大抖音的商业模式。
普通人尽量买一些简单的生意就够了!
其实每个企业都有一两个核心要素,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会陷入数据的汪洋大海,只需要抓住核心矛盾即可。
快手出海做的比抖音都早,但是亏了数百亿,最近一两年开始大幅盈利,就是缩减了投入。快手的价值就是坚守能力圈,服务好目前4亿活跃用户,因为这个组织本身没有抖音和拼多多的开拓或者创造力。
看明白一个企业的价值要知道从哪里入手,我们评判价值的时候,首先确定自己真懂,而不是下意识按照过去的思考习惯。投资没有固定的公式,这才是投资的魅力,如果都是固定套路,后来者再也没有超越的机会了。
评估快手的价值,可以从活跃用户或者停留时长,
比如一个用户价值400块,可以给快手定价1600亿;
如果从纯利润乘以pe 可以定价2000亿,单季度30亿左右利润,年百亿利润并不难,20倍pe最少也要2000亿起步了。
如果从企业分红和回购,可以计算回本周期。
就像做企业一样,企业的地基一旦打好,后续很难改变,快手肯定成不了伟大的公司,全球化根本做不好,他的地基决定了,没办法像拼多多和抖音一样去中心化,最多是一个盈利不错,舒服的公司。所以我给他定位,最好的结局成唯品会的类型,所以这就是投资决策的根源。
我们所有的投资决策一定是给企业先定性,再定量。参与每次投资,通过大量对比,都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清楚伟大和平庸。
1、快手的股权结构和回购
快手的股权结构:宿华9.86%,程一笑8.82%,腾讯15.65%,DCM4.92%。
快手采用不同投票权的架构,每股A类股份有10票投票权,每股B类股份有1票投票权。A类股份的持有者为公司两位创始人宿华9.85%,程一笑7.81%,合计17.66%。其余为B类股份。
2021 年,快手创始人宿华卸任 CEO,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接棒,快手从双核心进入单核心时代。程一笑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还是个合格的 CEO。他大刀阔斧改革,停止了海外市场的扩张,开启裁员与降本增效,明确快手下一阶段的重点——实现盈利。同时着手解决组织中的既有难题,进行大力度的管理层调整。
自动股份回购计划:
公司将于今年12月19日起至明年5月24日在公开市场自动回购公司股票,总金额不超过25亿港币。大概意思好像是,把回购委托给不相关的第三方投行来操作,可以不受财报静默期的影响。快手只在香港上市,但申请了豁免,执行了自动回购。
自动回购计划是有门槛的,联交所要求上市公司的市值至少为100亿港元且上市公司于采纳自动回购计划之前六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额至少为1,000万港元,才满足该规定。
2、快手的用户画像
快手曾是中国第一大短视频平台, 2018 年被抖音超越,此后它开启了一段漫长的追赶期——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形态、对标它的用户群体,也学习它的商业化体系。
公司用户及内容生态:强私域流量,用户画像更下沉。在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占比超过抖音,其他维度差别相对较小。
快手的用户忠诚度还是蛮高的,快手用户忠诚主要还是因为人群特别。
快手日活 4 亿,每天人均使用时长 117 分钟,拥有十分稳定的用户基本盘。4亿日活的社区,已经不是公司能左右什么文化了;
抖音目前的日活 7 亿,每天人均使用时长 109 分钟。抖音 DAU 超过 7 亿,已经覆盖中国大半人口,每天消耗用户两个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
抖音短视频头部优势巩固,流量、使用时长双第一。
国内短视频APP梯队已形成,抖音短视频、快手稳居行业前二。
其中抖音APP用户规模超9亿,平台流量及同比增长率均遥遥领先于其他竞品APP。
从使用时长来看,抖音APP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09.1分钟,在短视频行业整体使用时长减少1.7%的同时,抖音短视频使用时长同比增长6.4%。
快手是幸运的并不是跟抖音拼多多一样,靠老板个人能力加上组织能力做起来,快手就是顺应了时代,一步步沉淀到今天。
3、快手的变现能力
短视频平台主要通过广告,直播,电商等方式变现,积极拓展新场景,电商,本地生活等应用场景。
2022 年 7 月的一次会议中,快手 CEO 程一笑问负责商业化的高管:为什么快手的用户规模是抖音一半,但商业化收入只有它的 1/5?程一笑的疑问是一众中国二、三线互联网公司的共同困境,而 DAU(日活跃用户)超过 3 亿的快手已经是其中困难最小的。
按照数据分析机构 QuestMobile 的统计,2022 年底,同为内容平台的 B 站、知乎、小红书、微博 DAU 加起来达到抖音的 80%,但是收入之和却不到字节跳动中国区收入的 1/8。2022 年时,小红书、B 站、知乎、搜狐、微博加起来的广告收入不到 500 亿元,占字节跳动中国区广告收入的 15%。这只统计了广告收入。如果算上电商和直播的收入,这些中等规模公司收入之和都比抖音低了一个数量级。技术水平决定公司天花板;产品体验决定公司基本盘。
当变现的压力渐长时,中小公司的出路并不复杂:砍掉与主业无关的枝蔓,收缩公司规模,然后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提高收入。
广告业务:短剧+电商内外循环广告增长。广告营收占比52%。
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广告是最自然的收入来源。虽然巨头总是存在,但曾经巨头阴影下有充足的空间让中等规模的公司生存。
对行业分配格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抖音。它既抢走了老一代互联网产品分得的预算,也影响了新一代平台公司广告业务的上升空间。
直播业务:多垂类+多活动推动直播打赏收入稳健增长。直播营收占比35%。
快手电商:电商营收占比13%,GMV增长强劲。2023年前三季度GMV为7805亿元,增幅32.6%。其2022年GMV达9012亿,增幅32.5%。按32%的增长可测算抖音电商2023年GMV为1.19万亿元。电商在下沉市场空间还很大。
业务上,快手变现效率比抖音差一些,但社区有点差异化,公司生命力会比想象的强。比起来抖音快手既没有活跃用户优势,商业化也不强势,比起来拼多多,快手的货盘能力是弱的,但是看核心指标,用户停留时常以及消费者粘性,并不弱于抖音,4亿用户到底值多少钱?未来商业化过度的抖音会不会给快手留下机会?
视频分发逻辑:抖音首发视频分发之后,平台会自动检索,
降权
如果你都是在快手首发,那在抖音分发也是类似逻辑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通过对内容平台历史的回顾,通过对不同的内容生产模式、内容形式的回顾,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内容平台连接的是人和内容”。
内容平台是个典型的“双边网络”,网络一边是内容供应者,另外一边是内容消费者,内容平台在网络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效的连接。比如摄像头成就了移动支付、抖音、快手;比如通讯录成就了微信。
“双边网络”的网络效应强度容易被多租户效应所削弱。在供给端,商户可以同时在天猫、京东和拼多多上进行销售,在需求侧,用户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购物所付出的成本仅仅只是多下载几个App多注册几遍而已。把天猫、京东、拼多多换成抖音、快手,道理一样成立。
市场认为“龙二”短视频快手,必死无疑快手-W(01024) 这个非常流行,也没什么增量市场,必死无疑大概是外行说的,双边网络的网络效应没那么强。
互联网是充分竞争的生意,有太多不确定,所以只能深入业务,从波动中找确定性,通过长期的确定性弥补短期的不确定。比如短视频和直播以及社交就是长期的确定性,流量以及gmv属于短期的不确定。
互联网变化太快了,只能身在其中不断修正理解。按估值模型,2000亿的快手有安全边际,4000亿的美团也不贵,更不用说10倍市盈率的腾讯大概率亏不了。这些模糊的定价,可以吃个定心丸,可以保持理性不被市场影响,但是情绪面前,这些也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在暴跌的时候,这些很少有人淡定加仓。所以逆向思考并不容易,还是要自己用心理解。
这次交流探讨快手,具备企业家思维能从内部主导经营的角度,挖掘公司的业务价值,才能真正理解段永平说得,看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合理价格。也就是从实业经营业务本身切入进去的,他们有资源有能力接触到经营当事人。而我们普通人本身不懂生意,也没有获取经营信息的能力途径,老是看不明白,而且我们看生意只能从外部,从经济特征,竞争优势和市场需求来观察式理解企业,简单的垄断生意尚可,遇到完全竞争的生意就不行了!
我也是去年才意识到了,投资只有四级台阶,一是投资理念的台阶;二是估值博弈的台阶;三是股权思维的台阶;四是企业家思维的台阶。当然,现在也知道像段永平那种顶级企业家思维的台阶,是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永远也不可能进阶的台阶。像我们这种业余选手进阶到股权思维的台阶就到天花板了!
对于没有实业经营的普通人来说,好在可以通过投资思考框架来赚钱,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生意,但犯错的概率显然要比懂实业经营的人概率要大。
懂生意思维和懂投资思考框架的区别,在两个人同时投资茅台区别不大,
但把投资标的换成“快手”,就是天差地别了!
这次生意思维与投资框架思维的交流启发巨大,作为业余选手尽量投资一些简单的生意,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这样可以避免犯错,缩小优秀投资人之间的认知差距。
就像段永平说,你认为10年后还在的公司都有谁?
定义是10年后营业额和利润都不低于今天的才可以认为还在哈。
我觉得苹果,茅台,腾讯应该都还在;
谷歌微软,BRK应该也还在。
我希望OV还在,但不是100%确定。
20年呢:我觉得苹果,茅台应该还在;
谷歌,微软,BRK也应该还在。
腾讯90%还在,OV应该75%还在。
30年呢?…
确属脑力游戏,没事想想这个也许能对投资有点帮助。
我觉得未来十年总利润比过去10年总利润高的公司可能有苹果,茅台,腾讯,Brk,微软,谷歌。
麦当劳可口可乐这类公司打败通胀的概率应该很大,所以也应该算。
有点汗颜,我发现我了解的公司实在是太少了。
正应了那句老话,高手就是高手。投资框架能保证投资动作不变形,生意的不同视角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也有可能是陷阱。
懂实业思维和业余选手的差距,就像懂实业思维的人在做直播,而业余选手在做切片一样啊!
不得不服啊!
投资需要开放思维,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再怎么绞尽脑汁地想,也是不行的。通过与别人交流探讨,爱因斯坦才提出了相对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需要和别人讨论,投资也需要多交流。
——2024.1.29

全部讨论

$快手-W(01024)$ $腾讯控股(00700)$ 谭总思考越来越深了

01-29 20:41

·不了解 纯看看

01-29 22:40

转发

01-29 20:59

值得学习,谢谢!短视频时代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