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企业本质的看法》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15喜欢:26

《我对企业本质的看法》
——书稿分享稿提纲
作者:冰冻三尺一
音频:冰冻三尺一杂谈
各位喜马拉雅音频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公元2021年12月17日,我是网友:冰冻三尺一,是一名普通的业余投资爱好者。我分享的题目是《我对企业本质的看法》,分享的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缘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投资中我们学理念原则不难,难的是寻找并确认优质公司的过程。我们要用85%时间精力寻找优质公司,15%时间精力加深对投资方法论的理解。投资的理念原则很简单,但去寻找并鉴定真正的优质公司,却是最为耗费精力的,它也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精力。它需要我们付出精力把每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研究透彻之后,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符合条件的投资标的。
我们在学习实践投资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热衷于打造投资体系,拜访投资大师,用多元化思维模型去学习很多基础认知,零散认知,给人一种无所不知的错觉,但一到具体公司具体分析,要么就是浅尝辄止,抓不住主要矛盾,要么就是走捷径抄作业,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搞懂生意,深研企业,所以关注企业本质是赚钱的根本!
二、企业本质的选股标准
巴菲特所选择的公司,其实是那些极其卓越的公司,卓越到万中无一,是市场中皇冠中的明珠。如果你所选择的是一些质地平庸的公司,或者说虽然也算比较优秀,但远达不到极其卓越的这种标准,最好不要套用巴菲特的理论。
巴菲特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通常只专注于分析个别公司的价值,很少去谈论整个股市的情况,至于预测股市下周、下个月或是明年的走势,那更是想都不敢想。据观察巴菲特买的企业,无非就是几类:
第1类就是最能代表一个经济体的行业是消费、金融、广告业,沃伦.巴菲特在上世纪主要买进的就是这三个行业。比如,消费垄断类一个公司,它都是具有巨大的品牌护城河,而且是易耗品,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乐。为消费者和这个制造商提供一种桥梁服务的,消费者和制造商越不过他们,那什么样的公司?就比如说像银行,美国运通富国银行,包括招商银行这种公司。还有,为这些制造消费品的公司提供广告的公司,巴菲特买的就买了好多报纸,比如华盛顿邮报,当然现在是Facebook这些互联网的企业,实际上他们就是变相的广告公司,包括Google,它是广告和科技的一个结合。
第2类就是伯克希尔规模太大了后,又直接控盘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能源业,也是和经济体最紧密相连的三个行业。
还有第3类公司,就是制造商要把东西放在京东,苏宁,格力和美的的空调消费者才能买到,因为消费者不可能到格力和美的去直接买空调,装空调。京东,苏宁在某种特性上是具备巴菲特喜欢的那种特性,也符合一定的逻辑。比如沃尔玛好市多,零售是一个古老而又简单的生意,但依旧有人能建立护城河。
段永平在投资时并不关注大盘,只关注个股,他认为“大盘对短线有影响,长线没影响。”,除了大盘,段永平甚至不太关注政策、及行业因素。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好的买入价格)。这是老巴说的:price(价格)没有那么重要,business(商业模式)和people(企业文化)最重要。
我们的选股标准:
1、好的商业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的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比较的是净现金流,和行业无关),而且竞争对手哪怕很长的时间里也很难抢。你可以自己想想谁的生意是很难抢的?然后再想想为什么?
何谓好的商业模式呢?我看就是在这个差异化上。在这个方面,巴菲特也曾经是论述不少的。生意模式够好,市值才有可能不断变大。否则,即使大了,也会跌回去。寻找具有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这句话,我自己需要背上100遍!
段永平的过滤器里有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两项,过不去的他就大概看不到了。好的生意模式,好的企业文化,时间足够长的话回报大概率是好的。因此,他不再受市场影响,更加坚信要买那些有好的生意模式和好的企业文化的好公司。
段永平和巴菲特聊一聊,给了他非常大的帮助,至少给他带来了几千倍午饭的价值。Uhal某种角度属于烟蒂,以前他对商业模式是没有那么重视的,只是众多考虑之一。认识老巴以后,他买的苹果茅台,包括腾讯,都有老巴的影响在里面,尤其是一直拿着这点,和老巴绝对密不可分哈。另外,从那以后,市场对他的影响逐年下降到几乎没有。如果能够从来的话,那他肯定会更早地去赢取那个机会。
用商业模式去评估企业对投资的帮助非常大,尤其是当你用10年的眼光来看的时候。没把商业模式放在第一位,那就基本上还不太懂生意。投资会蛮煎熬的。
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要先行业,后个股。长期持有要选择稳定高成长的行业。
为什么要区分行业?因为行业的差异太大。有些行业稳定,有些行业不稳定;有些前景光明,有些已经饱和;有些风险大,有些风险小......我们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讲,选择行业的重要性在哪里?有些行业,它就是产生不了大牛股,你看美国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就可以看出,大牛股都产生于哪里?大牛股都产生于制造业、服务业、石油采掘业。你把组成道琼斯指数的上市公司一翻,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三个行业,我们讲通用电器、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都是制造业;沃尔玛、花旗、汇丰、一些著名银行都是属于服务业;埃克森石油、中国的中国石油都属于采掘业,大牛股都是出生在这些行业里。
再举一个为什么要先选行业,再选个股的例子。有些行业注定不能赚大钱,举个例子,航空公司,我从来不买航空公司的股票,我给它起个名字,叫两头受气的行业,什么叫两头受气啊?它一方面成本不断上升,航空公司的成本是两个,一个是汽油,一个是大量的人工,石油永远是涨价,而人的工资,我们回想一下看看,这么多年到现在,你什么时候看到工资是下降的?每个城市的最低生活费都在提高,我们没看到下降。深圳航空是做得最好的,做得这么好,它一架飞机,也要110个人,地勤、空姐、机长为一架飞机服务,成本永远在涨,航空公司的底下这一头,成本在受气。那一头又受气了,是售价,机票老打折。
可是有些行业,两头都受益,一边降低成本,一边提高价格。你看美国的菲力浦莫利斯公司,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还有上海烟草集团的中华牌香烟,它的烟能够不断地引进新技术,不断地降低成本,烟草加工的设备一改进,把人力开支一年年缩减,反过来,烟草价格一年年上升。中华牌香烟,1000元一条,价格涨了多少倍。当然,烟草对人有害,烟草公司社会效益不好。我主张做好人,买好股,支持好公司有益于社会。好的投资对象是中央电视台、深圳特区报这样的,又有垄断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好。我们就要找这种行业,它既能不断地提价,又能够不断地降低成本,而不能买航空公司这样的,成本提高,售价降低。青岛海尔,我很佩服它,很优秀,可是它处在一个很不幸的行业,完全竞争性的。钢材、原材料都不断涨价,可是在售价上,竞争极其激烈,互相杀价,价格不断下跌,所以我从来不买家电的股票。我们一定要把行业分清楚。
世界是不公平的,行业从来不平等,资产永远不等价。
哪些行业容易出长期牛股?
一是垄断行业。投资的核心就是垄断,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垄断。垄断,就是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具有定价权。也就是我们说的赚钱机器,投入有限,产出无限大的公司。
投资企业没有技巧,就是垄断,所有的风险都来自于竞争,把握住垄断两个字就行。我们主要研究最赚钱的公司,别的公司不过多考虑,有风险的公司就不去研究了,把精力放在一定能赚钱的公司上才有意义。
垄断行业从行业的进入难度和集中度来分,可分为高门槛、高集中度行业和低门槛、高度分散性行业。
高门槛的行业有先发优势,后浪没法让前浪死在沙滩上,易出大牛股。相反,如果行业越来越分散,说明行业门槛不高,既有的领先者没有足够深的护城河来阻止追赶者抢夺其市场份额,这种行业一般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两三年。
门槛高的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少,所以竞争有序,坐地收钱,旱涝保收,就算不是最好的那家,往往也是很不错的生意;门槛低的行业,谁都能进来,竞争激烈,经济好时担心成本上升,经济差时担心需求下降,好日子总是不长久。比如外卖和滴滴,都属于没门槛的行业,越来越卷,以后机器人也能做,普通人还是要学点技术我觉得各种服务业、互联网、AI、维修、养殖、种植、产品开发、配方、护理、家政都是刚需啊。
股市经常乱拳打死老师傅,投资投已经发生的未来,不参与新兴产业,很多事情都是尘埃未定,胜负未分。在行业格局清晰的时候买入龙头企业,而不在百舸争流的时候去猜测。百舸争流的行业,增长再快也很难找投资标的,不妨等待行业“内战”结束、赢家产生后再做投资。许多人担心在胜负已分的行业中买赢家会太迟,其实腾讯、茅台等企业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各自行业里的赢家了,但是十年来它们的涨幅依然惊人。还有美股五大科技股FAAMG——Facebook(FB)、苹果(AAPL)、亚马逊(AMZN)、微软(MSFT)和谷歌(GOOGL),也是长期涨幅惊人。
二是成长行业。成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因为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主要是来自于未来的成长性,最大的安全边际也是来自于未来的成长性,即其未来的成长是需要有持续增长的自由现金流来保证的。
根据行业未来需求扩张、萎缩的变化趋势对未来行业的前景进行分析。我们要把握这个行业未来的生意能做到多大,是不是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我们投资选择行业是很重要的,投资一定是投资明天,能够让你发财的无非就是能改变命运的东西,或者就是日常每天都要消费的东西。我们研究的是这些行业的未来,这比个股、比公司重要一百倍。
有些行业,确实要进入夕阳行业,我们就不要买。例如,乐凯公司,它很努力,要打造民族的胶卷品牌,可是行业处在下坡路。手表,有了手机之后低档手表销量大减。因为人家看时间瞄一下寸步不离的手机就可以了。可见,生产低档手表的公司股票别去买。高档手表有附加值,不光是看时间,还是身份的象征,高档名牌的手表厂家例外。纺织行业注定不能赚大钱,门槛低,产品同质化,就是说产品没差异、没品牌,赚大钱很难。
我觉得最理想的投资标地是成长行业里的寡头。这个行业在成长,分蛋糕的人没有增加,甚至在减少,这样的公司是最棒的公司。我们去看看美股历史,当航空业,铁路运输业兴起之时,竞争极为激烈,只有等行业兼并重组,寡头垄断之后,行业中的寡头才开始大牛行情,所以我们要选择垄断性行业和企业。
为什么同一个行业品类不同人做结果截然不同?同样的一个行业,苹果走的是差异化产品、最完美的产品路线,小米走的是性价比路线,差异化竞争的路线,小米打造的是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电商平台。小米的商业模式比苹果差远了,但是也比绝大部分其他生意要好很多。面对同样的一个市场,不同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不同的商业决策,最后形成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和结局。
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落实到行业分析。好的行业格局容易误导人的地方,就是很多价投误以为找到一个大的时代趋势就可以稳赢了,而忽略了具体企业经营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往往看对了行业趋势却选错了具体企业,最终亏得血本无归。比如很多人事后总结投资就是这两年是买AI英伟达;前两年是买电动车特斯拉;再之前是买移动互联网苹果;再之前是买社交网络FB;再之前买互联网微软谷歌亚马逊。这种事后归纳法是无效的,会在头脑中简化投资,弱化商业洞察力,这是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的。
归纳法,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有用但也有缺陷的思维方式,在当下巨变的形式下,更是可能危害巨大。归纳法的定义,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这一定义中,我们不难觉察到“归纳法”的危险之处,尤其是大变革时代,更是容易增加误判。
后视镜的以往经验,今后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突破思维的束缚,从原点出发、本质出发、常识出发,思考多种可能性,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思维模式。
2、好的企业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共有的价值观、仪式、符号、处事方式和信念等内化认同表现出其特有的行为模式,可以观察到组织人员行为规律、工作的团体规范、组织信奉的主要价值、指导组织决策的哲学观念等等。
段永平说,企业文化就是Mission(使命)、Vision(愿景)和Core Values(核心价值观)。“Mission”是为什么成立;“Vision”是我们要去哪里;“Core Values”是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步步高的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本分、诚信、团队、品质、持续学习、消费者导向
企业的愿景:
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
企业的使命:
对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对员工:营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
对商业伙伴:提供公平合理、对等互利的合作平台。
对股东:使其投入的股本有高于社会平均报酬的合理回报。
做企业和做投资是一样,无论巴菲特还是段永平还是乔布斯,都深刻意识到人和人的重大区别,厉害的人和普通的人的重大区别。一个企业要长期做下去,要保持竞争力,要基业长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模仿,而企业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步步高品牌方早在2006年就采用实际销售来考核代理商,所以从上到下都不会积压太多库存导致周转率过低;到今天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还用压货模式,很多投资人不清楚这样的管理模式,拉长时间给投资人的巨大收益差异,这些是本分文化的一部分,给与供应商,员工,股东,合作伙伴高于社会的平均回报写入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处理公司与社会关系的办法。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主要看三点:
一是,看企业家的格局,有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比如苹果,企业文化其实非常实在,建议看看苹果的发布会,体会一下。
二是,看管理层的进击力,是站着的企业,还是跪着的企业。比如恒瑞医药的孙飘扬等。
三是,看产品和服务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上的送达。
企业是由人管理经营的。任何行业、企业都可能有它的生命周期,所以企业衰败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除了资源枯竭(比如煤矿公司)、技术升级(比如胶片公司)这些原因之外,最可能导致企业衰败的原因是组织的衰败,它的典型特征是组织上层野心膨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组织中层腐化堕落谋私利,组织下层消极怠工混日子。
企业家都是成长型思维,把失败不当回事,同时又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知。顶级企业家也是资源垄断,竞争性行业关键是投人。垄断性行业就不重要(不用投人了),长江电力具有垄断特点,假设长江电力换了总经理我们可能一点儿都不紧张。因此,如果你投资自己的钱,长期的钱,就选行业、选生意、选团队。知道原理,找到榜样,是对个人、对组织或者团队进步是很重要的。巴菲特肯定是我们的偶像、榜样,但投资不能照搬。我们学他的时候,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所以要“学习别人,做回自己”。真正看大方向、大行业、大赛道和找顶级企业家且不管过程波动的,赚大钱!
段永平说过,如果我要写本关于投资的书,书名就叫“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能写的我绝大部分都已经写了,明白的早就明白了,不明白的依然不明白,说不定还有一堆人会跳出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呵呵,我佛只度有缘人,就这样吧。我觉得确实能帮到某些有缘人,自己也觉得蛮好玩的,同时也能帮助自己思考。至于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们,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并不在意。
但商业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如果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我们当然要去寻找好生意加上好的企业家。如果无法兼得,那么好生意第一、好企业家第二。芒格曾说:"我有个理论,一点儿都经受不了烂管理层的生意,算不上好生意。"巴菲特在1989年致股东信中提出了"划船理论":"一项优异的记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衡量,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怎样去划这条船。当你遇到一条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地去修补漏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面。"当一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家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产业时,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巴菲特当年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时,配置的管理层也很优秀,但面对大势已去的环境,企业家无能为力。雅虎等很多企业面临衰败时不断更换管理层,也无济于事,其实根源不在管理层身上。所以,投资中我们首要考虑的是企业所从事的生意是不是好生意,是不是有前景的生意,在此基础上考虑企业家的作用。在一个烂生意或大势已去的生意面前,卓越的企业家也无能为力。
巴菲特在演讲中引用过彼得•林奇的话:要买那种傻瓜都可以经营好的公司(商业模式),因为公司早晚会被傻瓜经营的。老巴跟着加了一句话: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公司经营者是优秀的经营者(企业文化)。因为现实里没有什么企业是“傻瓜”摧毁不了的,关键是看给这个“傻瓜”多长时间。我猜,这里“傻瓜”都能经营的企业指的是这个企业既有着强大的商业模式,能经得起“傻瓜”折腾一小会儿,同时有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快纠偏。就算好的企业经营者也会有犯傻的时候,但好的企业文化会让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改正。比如当年Google买了摩托罗拉,结果很快就发现不合适,然后一年多就改了。
对于竞争性、创新性行业,投资的关键就是投人。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市值最大的几家公司,大多数是由杰出的企业家带领团队创造出来的。我们相信比尔盖茨创办微软、乔布斯创办苹果的时候,可能他们本人也无法预测到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高度;同样马化腾创办腾讯、任正非创办华为的时候,可能也一样无法预测到企业扩张到现在的规模。如果跟踪研究这些优秀的创业者,还是能较早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特质,假如有幸投资了他们创办的企业,超额回报是巨大的。这样的超额回报一定不是靠估值的定量分析能获得的。
3、好的买入价格
好的价格意思就是相对于你自己的机会成本而言合算的价格。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要想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质公司,我现在也慢慢琢磨出来了,如果估值太贵了,即使自己预测其未来成长空间还很大,还是要慎重,最好等到它有好的回调再买,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如果觉得还比较贵,不妨再耐心等待以下几种机会:
一是股市全面大跌而带来的个股下跌机会,例如在熊市中后期,或者在重大事件导致市场资金极度紧张的时候买入;比如这次的疫情,还有以前的熔断危机等,这种只需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牢牢把握内在价值,就能笑看风波起,稳坐钓鱼台!
二是当一些大的利空因素袭击公司导致价格下跌,但评估后认为对长期发展影响有限时,就可以趁低买入,例如美国运通公司曾经由于色拉油丑闻而股价大跌,茅台也曾经由于塑化剂事件而狂跌不止,这都是好的买点;比如,2014年遇到瓶颈期的片仔癀买点。
三是很多行业会有一些显著的周期,等候周期底部的来临,看看有没有机会。例如,券商的业绩表现与利率有很大的关系,在加息周期利润暴涨(主要原因是把钱借给客户的利差提高了),股价也高,在降息周期则相反,如果要买,不妨等待息口的变化。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赚大钱不是靠交易,是靠等待。巴菲特在买入某些公司之前,曾经关注了几十年,例如可口可乐。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经营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动而创造了好的买点。就是我们要善于赚变化的钱。我们以前机械学习巴菲特的时候,总是喜欢赚不变的钱,其实这个难度不大,市场先生也很公平,你很难赚到超额收益,因为股票价格在90%的时间都是高估的。在市场亢奋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特别留意一下变化的信息,发现生意的变化,牢牢抓住主要矛盾深入研究,细致思考,这样才能捕捉到好的买点,其实牛逼公司在变化的时候,都与市场行情无关。比如,腾讯2011年发布微信,一牛逼就以十年计,即使你滞后一两年深研弄明白了,也可以赚大钱,而不是打着灯笼到处找买点。
就像苹果推出第一代苹果手机是由苹果公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举行的Macworld宣布推出,并在2007年6月29日正式发售,之后保持着每年一台的手机更新频率。苹果手机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哪怕你迟4年,在2011年跟段永平一样搞懂苹果这个变化,你照样能赚大钱,跟市场有关系吗?回头看,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段永平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不懂给伟大公司如何估值。即使愚钝如年长的巴菲特,深研苹果用了整整9年,终于在2016至2018年重仓买入苹果,4年股价已上涨超过4倍,今年也一举确保江湖地位!
价值投资人应当注意规避价值陷阱,有时候也会被“便宜”吸引,误投价值陷阱。所以运用商业智慧,买对公司才是最重要的事。反之,买到好价格的机会一定不会太多,如果遇上了,就意味着这是一次确定性很强的机会,值得加大筹码下注。实际你会发现买到好价格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我们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静下心来学习,认真阅读年报,积累商业阅历,不要害怕深研公司付出的沉默成本,说不定哪天就会起大作用,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
三、完整生意的概念
商业头脑(money sense),商业头脑就是对生意的强烈兴趣,而且天生地喜欢琢磨:这个生意怎么赚的钱,为什么赚钱?将来竞争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将来还能不能赚钱?要想彻底弄明白这些问题,对完整生意的兴趣实际上是投资最主要的动力。
1、完整生意思维
现在,我对搞懂完整生意非常有兴趣,很早就构建了商业认知方面大的体系,从市场经济,企业家精神,人心的创造性等宏观商业认知;到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管理,企业经营全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等微观维度的商业认知;再到看企业家传记,以及现实中观察创业者对各种生意的体会、理解和解读,这样对生意本质的理解,通过累积效应,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至少对很多不懂生意的各种说法,还是能识别一些出来的。
虽然说投资上所说的搞懂一门生意,并不需要搞懂完整的生意,像做实业那样去经营一家企业。但要想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有一个准确又模糊的大致判断,这就需要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的护城河:产品能力,品牌心智,渠道深度宽度,管理层的能力,企业文化等,需要完整生意的认知作支撑,最好是有过完整的产品创业经历。
分析企业最简单地方法就是,你可以假设上市公司是你朋友开的,你参点股,你觉得应该怎么分析就怎么分析。大致就是:他这公司是咋赚钱的,能赚多少,能赚多久,在行业内有没有竞争力。这就是所谓商业模式。再看看,他这个人靠不靠谱,会不会坑你。这就是所谓企业文化或者治理结构。再看看,他让你入伙的价钱你觉得合不合算。这就是所谓估值。也就是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排第一,价格排第三。
经过实践观察,很多价投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做过生意,有的虽然说做过生意,但也是只懂生意的某个环节,不懂完整的生意,没有完整生意的概念,做投资也是靠想象加财报、研报的辅助去理解的,不懂企业经营,只会看数据,却看不懂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很多人关心各项行业宏观数据,没有人去深入思考这个生意模式到底好不好,经营风险到底大不大。看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开始更多的思考商业模式的好坏,主动远离了很多天生商业模式就不好的生意,尽量找商业模式好的,或者创新的商业模式去做,一定要努力地想是不是有个好点的商业模式的生意。后面,越来越理解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自己经营公司,不会知道平庸的商业模式有多么累多么的危险,更不会理解企业文化对公司的长期影响力,这些往往是财务报表上面看不出来的。时间真的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老板考虑的永远是生死存亡,是降低风险,是长期主义等等,能活下来的老板绝大多数都必须是这样子的。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价投喜欢对一门生意指指点点,其实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具体生意,只是根据自己的商业认知做主观判断,千万不要被其影响自己的情绪和交易。
如果你真的懂一个企业,那什么选股经验和条条框框就都不重要,在真正的“懂”面前,它们都是教条主义,都是在冒傻气。如果你和我一样,在投资上属于键盘侠,我们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领域,也没有比别人对某些企业有特别高的认知,又想价值投资以躺平状态长期获得满意收益,那我们面对几千只股票时,就要有一些经验之谈和条条框框做辅助。比如:长期靠高负债盈利的企业要慎重,净资产收益率太低的不投,行业毛利率很低,自由现金流紧紧巴巴的不要投,新兴且热门的行业不要急着投,要等尘埃落定行业稳定或经历一轮高峰低谷后,能算出大概收益率时再投。选择制造业一定要慎重,这一行受科技进步影响、产业转移影响的不要投,等等。
投资什么和你有多少钱没关系。不过和精力有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钱太多时可能没有足够多时间找到足够多好股票。钱太少又没有足够开销去研究企业。比方说拜访公司,走访市场,了解产品(包括对手)等等。想长期拿得住一只股票必须全面了解所持公司。
记住: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股权的一部分,买的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买的是企业的净利润,买的是企业的股东回报率。
2、降维思考判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降维思考可以表述为:一个事物有很多个维度,可能只有非常少的几个维度是特别重要的。在这几个特别重要的维度里,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一两个维度做到极致,就可能会取得超强竞争力。
举几个例子,商品零售讲究“多快好省”四个维度。好市多(Costco)的商业模式极为独特,主要是靠售卖会员卡赚钱,而不是靠商品价差赚钱,所以它售卖的商品价格很低(公司规定商品的毛利不可以高于14%),而且每一个品类只提供很少的几个优质品牌供选择;合作的品牌由于能够获得大量订单,因此也愿意以较低的供货价与它进行合作。好市多放弃了“多”这个维度,也不太关心“快”这个维度,但极致解决了“好”与“省”两个维度,竞争力极强。价格便宜只是表象,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做底层的深度思考。好市多的产品又好又便宜,赶紧去抄它的作业呀!但现实是,在中国至今没有一家线下超市能抄到它的精髓,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难。好市多产品中大约三四成是自有品牌,这样能很好的控制成本和质量。其他一些品牌基本都是好市多深度定制的,包括选品、包装、分量、价格、数量、运输半径等,也就是说深度参与了供应链的管理。
拼多多近年增长非常迅猛,它关心的维度只有一个:就是“省”!质量这个维度虽然不怎么样,但价格便宜到你不能相信。经济好时它固然受益,经济不好时它可能更好,这种商业模式的竞争力非常强。在各方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报价最低的经销商会获得最大的流量,这会给它们带来巨额的订单。深度参与供应链管理,应该属于零售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拼多多的成功,在于它是以“低价”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它的一切算法、流量分配、供给生态都是围绕“低价”这一核心。拼多多的消费人群早已不再是五环以外低线城市的人群,通过“百亿补贴”的成功,其用户已经包括全部人群。即使苹果手机、茅台酒,拼多多上的价格也明显低于京东和天猫,且品质已经有保证,因此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价格这个领域做到极致低价,就会有超级护城河,这是我最喜欢研究的领域之一。
小结一下降维思考,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它只追求极高的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可拆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投资标的公司在竞争中的胜率有极高的要求;二是指建仓时判断盈利的确定性极高。在这两部分,降维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论。而中国辩证法所强调的“抓主要矛盾”其实也是一种降维思考,只是两者的侧重点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可见,不同的伟大的哲学总能殊途同归。
还有,对于投资博学来说,凡事要有个度。投资中多元化思维模型没什么问题,博学也没什么问题,但千万不要臆想,不要把零散认知,基础认知太当回事,更不能觉得自己学到得那些知识,别人都不懂,需要自己去教育,去普及,有些东西别人只是懒得说,并不是不懂。而那些科普级的认知在平均水平之下,有些知识你不学,你知都不知道,肯定是小白,在平均认知水平之下,但即使你学了,也只是些基础认知,依然是在平均水平之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能说明你基础差,而基础差并不代表水平高,你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会凭实力还给市场的。
投资是自己的事,真正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真正能够相信的也只有自己。对企业基本面的分析判断,买卖决策一定要自己把握。自己觉得懂了,赢得概率高,理由也挺充分,说服自己就可以了。市场行情不好时,多复盘自己的决策判断,因为什么原因买就因为什么原因卖。这样操作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逻辑清晰,操作有据,赢也赢的明明白白,亏也亏的清清楚楚。自己花钱交的学费也有助于自己总结经验。投资没有人不走弯路的,也没有人不犯错误的,这本身也是投资的一部分,巴菲特也经常说自己犯错来着。尽量不要让自己犯同类的错误就好。独立思考,自主决策,这是股市生存的必备技能。
四、认知自己
我理解的投资是高智商的脑残游戏,其中高智商、勤奋是股票投资的基础,但脑残游戏,就是需要稳定的情绪,做到知行合一,认知变现。我们个人投资者做投资最大的优势其实就两条,一条是闲钱投资,就是钱是我们自己的,自己的钱自己做主,这条可以秒杀任何聪明的机构和基金经理;一条是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懂行业和生意本质,以及抓主要矛盾的能力,这条可以慢慢变富
投资主要讲究的就是逻辑思维,优秀的投资者更像是科学家,主要体现的是保守主义思维,他们更多的是把这些公司分门别类,哪些是能投资的,哪些是不能投资的,哪些是难以理解的,再把能投资的公司拿来具体分析,发现价值低估的机会买进,等待价值回归,当现金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成本时卖出,是这么一个过程,并不需要自己去创造什么价值,而是要靠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增长!
而我们是个诗性文化氛围很浓厚的国度,这种诗性文化甚至渗透到了我们的科学,比如中医等,所以在价值投资实践中就诞生了不少中国巴菲特,我闲着没事瞎琢磨了一下“中巴”,其实就是暴利的代名词,你如果连暴利都没有,你就是说得比巴菲特还牛逼,谁还看你这个“中巴”啊,其实大家都是结果导向。
比如,林园之所以吸引人,据说赚了几万倍;张磊吸引人也是因为赚了几千倍;冯柳吸引人好像也是赚了几百倍;吴伯庸(2018年出道)能吸引人也喊赚了几十倍。
如果把张磊的老师史文森10年、20年11%长期复合回报率,摆在桌面上肯定会被人笑话,还有那些天天喊不要暴利,长期收益率不温不火的投资人,也根本上不了台面!
真正的投资者要学会接受合理的回报率,不要总想一夜暴富。普通投资者回报率的3道坎:0%,8%,15%。能持续盈利15%以上,想不当高手也难!
0%的回报率:买到价格合理的赚钱公司即可!
8%的回报率:买到价格公道的优质公司即可!
15%的回报率:买到价格便宜的优质公司即可!
所以,有好多像我一样的业余投资爱好者,他们可能没有商业阅历,但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可以凭借这个优势,赚钱养家,改善个人财务状况!
回想这些年我之所以没有被股票市场淘汰,其实就是能够正确认知自己,基本没犯什么致命错误。投资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能够看清自己的投资能力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最后用我投资的“六脉神剑”作为结束语:
琢磨公司方法论十六字诀:持续跟踪、反复认知、独特洞见和长期主义。
1、产品独一无二;
2、产品供不应求;
3、产品量价齐升;
4、产品永不过时。
5、看懂变化和看懂不变都可以赚大钱。
6、套利利器。
我就靠这投资的六脉神剑,仗剑走天涯!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2021年12月17日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1-12-17 08:55

你不是退网了吗

2021-12-21 08:05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难,大家都被市场先生绕晕了,看着股价上上下下,难以忘怀,慢慢的忘记掉了初心,总是想着价值发现去赚市场先生的钱,丢掉了和优秀、伟大公司共成长的投资真谛。以前也是学习董宝珍老师的思想,后来听他讲买入烂银行赚钱更大的估值修复的钱。觉得他的理念出了问题,现在看真的是越看越错。总是带着市场博弈的情绪和方式去试图赚钱自己没有完全搞懂的公司的估值修复的钱,非常容易调入价值陷阱,万劫不复。

02-03 16:45

商业头脑为什么翻译成了money sense?

2023-11-18 18:16

投资选择企业,讲的真透彻,跟您有共鸣,不知我何时实践到位!

2022-06-13 08:38

基础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投资高度。

2022-01-29 21:01

iphone手机的第一场发布会由乔布斯亲自上场,确实十分震撼,而且能感觉到他们对自己产品的自豪。谢谢您的分享

2021-12-19 19:25

我喜欢投资你这个人,可惜没实力,也没机会

2021-12-18 06:32

坚持安全边际,可以得到估值回归的一次性回报。虽然只是一次性回报,金额远远小于后续企业盈利带来的长期回报。但是有利于投资者长期持股,因为账户的浮盈可以使得投资者面对股价波动,心理承受力提高。而持股耐心,对于投资至关重要。

所以买的便宜是硬道理。

2021-12-17 13:27

赚一次又一次,一次一次再一次,不香吗

2021-12-17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