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喜欢:0
“现在多数券商的考核机制是年度评定,根据报告数量、从业年限、领导评判的报告质量等因素综合评定、调职及加薪。而对于所推荐股票的涨跌幅,很少计入打分。”这个质量是怎么定的?
引用:
2012-02-17 16:07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经常加班,总在出差或在出差的路上。还有一群人,他们轻松度日,拿着高薪随遇而安 .他们都是券商研究员,生存状态却完全不同。不过总体上,这是一个高薪、忙碌、适合年轻人拼搏的行业。然而繁重的任务量使很多研究员只为完成任务,没有动力出差,薪酬不与预测准确度挂钩,使他...

全部讨论

DolphinWin2022-11-21 21:01

到了今天  汽车行业报告还是如此啊
寡淡没意思的  荒谬的居多
业内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东西还在瞎咧咧
又不是研究资金面、政策面大势,既然聚焦公司基本面找这行头部公司的小喽啰怕是也能讲个八九不离十
聪明木有太大意义   认知!认识+知识!

沉默盛开的树2016-11-12 12:04

提壶灌顶。

吴小易2012-02-27 16:40

搞笑的标准 //@刘志超: “现在多数券商的考核机制是年度评定,根据报告数量、从业年限、领导评判的报告质量等因素综合评定、调职及加薪。而对于所推荐股票的涨跌幅,很少计入打分。”这个质量是怎么定的?

刘志超2012-02-17 22:54

讨论已被删除

江涛2012-02-17 22:27

眼光毒啊

方舟882012-02-17 22:16

学总牛

学经济家2012-02-17 22:09

我认为研究员应该从实业人才中挖,最少三分之二,一半招企业资深,一半招破产老板,而不应该纯招学生,学生过几年变成老师又招学生,除非真有天分,否则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后知后觉。别的我不懂,我接触比较多点的汽车和银行这两个行业,瞅了几眼明星分析师的报告,一页都看不下去。

同样,我短时间混过一个PE,里面的合伙人大都是券商证监银监信托出身,个顶个的聪明人,招来的小孩也多是券商或者四大或者机电化工甚至历史硕士博士,也是个顶个的聪明,然而不管是跟企业交手,还是内部讨论,我依旧时不时会诞生非常强烈的荒谬感。

举个例子,记得做某个企业时,跟一竞争对手的PE聘请的外资审计团队小时费用过千的人一起问企业的福利待遇支出。那个青年准备了福利项目清单一项一项问,企业的人一项一项答,审计的人最后说这个福利待遇能保持这样的忠诚度很不错啊,企业的高管就微笑点头。我非审计出身也没准备清单就一直没说话,这时忍不住,插话问,厂区这些住房有多少套,算是小产权还是大产权,按什么原则分配,跟区政府要了多少学籍。企业的高管就兴奋了,说,哎呀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些来自外省县市的中基层干部们,回去说自己的小孩在上海上学,那是当地乡长书记听着都要羡慕嫉妒恨的。这些做投资的全都傻了,足足愣了好几秒,然后翻掉前面的记录,重新开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