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投资者研究之八——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中下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40喜欢:60

长寿投资者研究之八——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中下篇)


 (继续查漏补缺)


接上一篇《长寿投资者研究之八——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中上篇)》


地址如下:

网页链接
 


我估计,要真的认认真真写完我头脑中的对格雷厄姆先生的理解,我预计得写数十万字才可以勉强表达。过于冗杂了,所以,我挑着说。就这样,还是至少得写上,中上,中下,下,这四篇。其实,经典真的不用多,就那么几部,反复读,反复理解,受益无穷尽啊~


 


——综合的或者群体的估算,可能比对个体企业的估算更为可靠。……毫无疑问,更好的做法是集中投资于你知道将要获得很高利润的某一种股票,因为业务的分散化将是你的投资结果变得平庸。但是不能这样去做,因为这并不可靠。(文末注释:对巴菲特这样不容置疑的技巧性投资者而言,广泛的分散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这样会限制少数理想做法将要发挥的作用。)


这是一个上百年来的谜题,无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选择。我也同样如此,仅仅代表自己的想法。我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我其实前面某篇文章中也述说过,大致上,我认为,这两种方法是投资这条路上面的不同阶段。每种阶段都有好坏,没有对错,仅有适合与否。可以这样说,分散化,长期下来是大概率不会亏,最终结果会令自己满意,无数数据论证了这一点。


但是,收益率的的确确很难令人惊艳。格雷厄姆,施洛斯,就是这样做的代表人物,他们数十年下来的收益率大概在15%-20%这个档位。(这里我插一句,这是在美国这样极低通胀的前提条件下,不是高通胀的A股可以类比的。)而集中投资,是很有可能令人产生印象深刻的资产增值,这个就很不好说了,巴菲特早年尤其是资本不那么多的时候,收益率是相当高的。中国的段永平先生,在网易上面的投资,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这就是集中投资的好处。硬要对比的话,分散投资像是铁饭碗,终身受用,但是,难有突然之间的大成,除非活得足够久,本金够大,不然,这样的收益带来的回报,有点鸡肋的感觉,少也不少,多也不多。中国股市假设有人用分散化投资,15%左右的年复利,20年前,也就是1997年,拿出一笔当时的大钱,10万块,到今天,这10万块,会变成163万左右。2017年的163万和1997年的10万,差别还真的不是特别特别大。有没有鸡肋的感觉?少肯定也是不少了,但是,绝对不多!想要用分散化的方式,最终有很好的结果,一定是本金够大,比如,1997年,能拿出500万,那么,到2017年,这500万就会变成8183万左右。1997年,500万是大钱,2017年,8183万也是大钱了。要么就是时间非常长,比如,投资时间不是20年,是40年的话,10万就会变成2678万。各位,这有没有像铁饭碗,比如,公务员,教师,会计等等职业,大概率能够达到,也没有那么那么大的难度。


而集中投资,我认为,就像创业或者风投之类的。要么大成,要么大败。这种方式,本金和时间的权重就会降低,而眼光,运气的权重就会增加。且绝对不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好了,我对于此,是怎么看的呢?我认为,要分阶段来进行。首先,一定是找大概率能成功的方式,就是,首先能学会游泳,不被淹死。然后,未来机缘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了,再看看是否去往高级别的段位。巴菲特年轻的时候,用格雷厄姆式的分散捡烟蒂,收益也是能够让他足足过好这一生富裕的生活了。我想,按照15%的收益,我也能非常舒适的生活了。那么,未来是否有机会再挑战。未来再说,对吗?


可是,顺序反过来,我想,就会有麻烦。每一个人在集中投资之前,先要好好的问问自己,对要集中的股票,有没有达到巴菲特,段永平那样的深入了解。如果没有,就稍稍等等,稍稍分散一点。我印象中,段永平在投资网易的时候,可是把丁磊请出来,一起好好的聊了很久的。这很关键,这是看财报,参加年会,草根调研做不到的啊,朋友们!巴菲特集中投资的时候,是要和董事会深入沟通的啊。可别忘了这些。


 


——我们得出一个十分简便的成长股股价公式: 价值=当期(正常)利润*(8.5+两倍的预期年增长率)增长率这一数字应该是随后的7-10年的预期增长率。


这个公式,去推A股的成长股,比如高科技,医药等等,是有参考意义的。但是,注意啊,这里的问题在于,变量引起的结果变化。因为,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将成长股的市盈率做了调整。面对高成长,把可接受市盈率用公式调高了。其危险之处在于,第一,高成长有可能出问题。尤其是,未来7-10年的增长率,我的妈啊!10年前,京东还在中关村酝酿呢~10年前,诺基亚还是世界一霸呢!第二,一旦数据出问题,马上就会引发戴维斯双杀。那么,结果就会令人吃惊的惨!这种投资,美妙与悲惨就在这里。


 


——因此,拥有成长股最大的风险,并不在于其增长将会停止,而仅仅在于其增长将会放缓。从长远看,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风险,而实际上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这一点,我感触是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怎么说呢~到目前为止,我个股赚钱最多的,是几年前就持有的恒大地产,现在叫中国恒大,我陆陆续续加加减减,大约成本不到4块钱港币。而且,持有不少。这个过程,我是特别清晰明确的感受到了戴维斯双击的厉害之处!每股收益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估值同时上涨。这二者一乘,结果是爆炸性的。那么,同样,反过来,也一样是成立的,倘若30倍市盈率买入的股票,增长一旦放缓,估值变成10倍,那么,结果就会非常非常惨。


关键是!还巨有挫败感!因为,这家公司还在赚钱,每年还在增长,可是,到自己账户,就不赚钱了。你说!挫败不挫败?好在目前为止,老天爷保佑,我暂时还没有买过,遇到过这样的股票。不然,腰斩是客气的!这里多说一句!戴维斯双击是我至今为止,体会到的,能和价值投资(所谓的价值投资)非常非常好的完美结合。我曾经很仔细的研究过施洛斯的投资方式,学到了,得到了很多很多。但是,最后我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因为,我自己不适合。我有十多年实业的经验,对企业的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施洛斯这样的完全不管定性的方式,就把我的优势地方彻底的排除了,多少有些可惜。


而且,我阅读财报的功力非常低。所以,这样的投资方式对于我来说,是舍弃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劣势来投资。我不是太适应。但是,戴维斯双击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种思路。未来,有时间,我会陆陆续续的好好把戴维斯家族写下来。慢慢来,等我能力再提升一些,我就陆陆续续写戴维斯家族,真的非常精彩,非常有收获。三代人,近百年,能有今天的成就,连绵不断!这是我最为佩服的投资人之一!好酒沉瓮底,一定要好好写~目前,神奇公式的乔尔.格林布莱特就是这种思路框架,A股有几位投资者也是这样的思路,收益都非常逆天。且长期收益很高。不得了!


成长股,每个人都知道好!可是,赚钱的却不那么多!低价股,每个人都知道没啥希望,可是,就是有人大赚特赚长期赚,你不得不服。那么?问题来了!低价的成长股呢?在安全边际保护下的成长股呢?去掉了最大风险的成长股呢?


 


——防御性投资者证券组合的7项统计要求。我们将这些条件罗列出来:1,相当的规模。2,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3,至少在过去20年内连续支付过股息。4,过去10年内没有负的利润。5,10年内每股利润至少增长三分之一。6,股价不高于净资产价值的1.5倍。7,过去3年内的平均市盈率不超过15倍。……普通股投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个人的态度。


以上为防御性投资者的标的要求。后面一章有对各项的详细说明。顺便说一下,按照当时的标准,格雷厄姆定出的市盈率标准上限是15倍啊!各位看看,能够按照这个要求在A股选到合适的标的?我看,是非常非常难的。好几年的熊市中,可能会偶尔出现一段时间有这样的标的。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来看,就算某些标准稍微放宽,也会长期买不到股票。但是,我猜想,很可能这就是格雷厄姆的用意,作为防御性的投资者,第一,可选的标的,就是非常非常少的,第二,出现可以买入的价格,又是非常非常少的。这样,防御型投资者,大部分时间,钱都是在债券上,获得非常稳定的收入,然后,真正大熊市出现的时候,债权投资会一笔一笔的换成股权投资。各位好好想想,按照这样的投资方式去分散投资,究竟亏损的概率会有多大?我想,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可以回测一下。好了!问题来了,那么,为什么这样简单的策略,确保能够赚钱的策略,而且,赚取的利润肯定好过存银行,甚至指数。可是,市场上依旧是一赚二平七亏?我有一篇文章大致写过这种情形的背后逻辑。叫做《老杨的执念》,是我一个20来年老股民朋友的经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来一看。


 


——金融企业股票的投资。(此章节很重要)


这一章节我认为很重要。因为,格雷厄姆写这本书,距今已经大几十年了。当年很多公司案例分析,现在都已经过时了。比如,铁路公司,电气公司啥的,看上去,和现今的差别有些大了。但是,关于金融和类金融公司。你可以看到一个令投资者欣喜的现象,就是,差别不是那么的大。这意味着稳定!从1941年-1970年,这近30年来。11家人寿保险的年复利,达到10.8%左右。银行与财险差远了。标普指数也差远了。但是,人寿保险类的企业,在1963年其实就达到顶峰了,年复利为16%以上。而随后十多年都没能收复失地。


 


——(……对于这一广泛领域的投资,……我们无法提供非常好的建议。)


我就认为,这一段,格雷厄姆很明确的提出了他的态度。我很是认同。以格雷厄姆的水平来说,对金融和非银金融都实实在在的提出他不懂。我想,我更加是没有办法弄懂的。我也对那些能够精确到个位数甚至小数点后的数据持保留意见。一家规模上千亿,上万亿的企业,通过调研,财报,就能够变得如此精准,我是没有办法能够理解。我投这类企业,坚守我自己的底线,一个就是投信用背书。一个就是投低估。(看上去的低估)


 


——所有投资者都要为一个残酷的矛盾而费神:我们的投资是现在进行的,但我们的投资期待的是未来。而且,遗憾的是,未来几乎是完全不确定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是不可靠的;经济衰退的发生和结束也是随机的;类似战争的地缘政治动荡,商品短缺和恐怖主义会突然发生;单个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命运,往往最终都与大多数投资者所预期的相反。因此,以预测为基础的投资行为,着实是在做傻事。几十所谓的专家预测,也并不比掷硬币更可靠。对大多数人而言,以保护作为基础的投资(购买某种股票的数额不要太多,自己对股票质量的判断不要过于自信),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分散化!分散化!分散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个人对此深信不疑。不同公司分散化,不同行业分散化,不同国家分散化,不同投资标的分散化。收益会不会大幅下降?哈哈哈,搞得不分散化收益就指定妥妥的大幅上升似得~就像很多人都跟我表达过类似的思路,价值投资只适合资金量大的投资者,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做价值投资不适合。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


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就不应该把太多精力放到投资上面。因为,太划不来。多努力工作,提升的收益比这个来得大得多!而资金量大小和投资方式没有那么相关。和你自己适合哪种风格相关。你看看人家索罗斯,那么大的资金量,他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你看看早年的巴菲特,妥妥的原版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本金也是很小的。对吧?哪种投资风格,和你有多少资金量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相反,重视保护的那些人,总是重点关注研究时的股票价格。他们的努力主要在于,确保自己获得的限制足够大于市场价格——这一差额可以吸纳未来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他们不必热心关注公司的长期前景,而只需要有理由相信,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


来了啊,来了啊,这本书精彩的地方来了啊。我当时看到这一段,会心一笑。我认为,格雷厄姆讲到了真真关键的节点上面。就像,挠痒痒正好挠到了痒处一般~各位,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过一种情景,就是,大家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时候,那些比较容易获得目光的,多数是走——经济学家那派头的,就是,宏观,微观都懂,什么都可以如数家珍,样样道来的,面对聚会的大多数水平参差不齐的与会者,这样的人,是很容易成为主角的。然后,坐而论道。另外一种容易获得认可的,是投资了风口上,热门股的,一来,他们代表了未来经济,代表了充满希望的前途。二来,这种新东西,是需要解释的,需要阐述的,所以,他们很能够获得认可。


而价值投资者,尤其是格雷厄姆这类型的价值投资者,往往在这样的聚会上,乏善可陈。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没有人去听他们说一些经营较为不那么精彩的企业,在较低价格之下,吸纳了多少利空。然后,未来有多少可能性上涨。这一点儿也不好听。俗,俗手!


我回望这几年,利润较大的股票,有这么几只,一个是浦发银行,一个是恒大地产,一个是格力空调,还加上两个指数,一个恒生指数,一个H股指数。坦白讲,在我买入的时候,几乎都是愁云惨淡。银行坏账的问题,到今天还是一团糟,大面积破净。(最近又大面积破净了)。恒大地产高杠杆负债让当时每年卖几千亿房子的恒大地产,市值五六百亿,还是港币。格力空调就是董到处骂人的时候,骂美的,骂小米,还搞手机,搞汽车,郎咸平有期节目专门讲格力搞汽车是个错误。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在港股边缘化论调的时候,创下这些年的历史低点。


现在回过头看,都还有一点点的收益。上述这些情况改变了吗?除了恒大地产,疯狂还债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为什么依旧能有一点点的收益呢?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因此,一般而言,他们不必热心关注公司的长期前景,而只需要有理由相信,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中国的银行们能否在未来十来年继续经营下去?恒大地产能否在未来十来年继续经营下去?格力空调呢?恒生指数H股指数呢?我想都应该可以,至少5年,我敢保证,大概率能够继续经营下去~


那么,倘若如此,足够的低价,的确是可以吸纳这里面的坏消息的。这里我多说一句,我目前一个持仓——长安汽车的B股。大约有5%左右的仓位。目前看来,几乎没有赚钱,好几个月了。但是,还是依照上述的逻辑。我会很长时间的持有。直到获得满意的收益,或者认赔出局。因为,未来五到十年,我认为,长安汽车依旧大概率会持续经营,且,还能赚钱。增长与否,我是完全没有把握的。但是,我认为,还是能持续经营。


这可能是我常年做实业的缘由。对很多“好机会”的兴趣低于很多“好价格”。抓住“好机会”的,我看过,确实很猛!几年就完全是另一个局面了。但是,至少也是百里挑一。抓住“好价格”的,没有那么猛,但是,一百个里面,能有九十多个最终的结局还是令人满意的。


问题来了,是不是未来就一直这样保持呢?我个人认为,并不一定!市场会变,人也会变。这一次,我有一些较轻仓位的尝试,就是用的“正常价格买入好公司”,这条路,我也正在走,不一定能成,但是,整个的体验,完全不一样。收获也完全不一样。这二者,没有好坏,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我正在体验适合不适合。或许我适合呢?那么未来,我就陆陆续续加重精力,仓位到这样的投资方式。如果我不适合,那么,未来我就不朝这个方向花费太多精力了。以后有体会了,我再和各位朋友们分享。


 


——但是,我们强烈建议,他们不要因为这种乐观情绪而购买高价股(相对于其利润和资产而言。)如果在这一领域遵从我们的理念的话,那么他将更有可能购买重要的周期性企业的股票——比如钢铁股——当目前的情况不太有利,近期不太看好,而且低股价充分反映了目前的悲观情绪时。


我上一次阅读《聪明的投资者》是2016年年初。随后,我在这段后面做了注释——在2016年初,A股既如此,大批量的钢铁能源股破净。未来将如何,我拭目以待。


好了,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17年中期。我们看看结果。


宝钢股份,2016年年初大约5块钱左右,今天是6.4左右。


包钢股份,2016年年初大约2块钱左右,今天是2.2左右。


河钢股份,2016年年初大约3块钱左右,今天是4.4左右。


首钢股份,2016年年初大约4块钱左右,今天是6.8左右。


中国石油,2016年年初大约7块钱左右,今天是7.7左右。


中国石化,2016年年初大约4块钱左右,今天是6.1左右。


各位,看看,惊人不?


沪深300,2016年年初大约3000点左右,今天是3500点左右。


上证指数,2016年年初大约2800点左右,今天是3100点左右。


按理说,这些钢铁,能源应该是拖后腿的,应该是亏损的,那么,股价按理说不应该还能赚钱啊?怎么可能还有些跑赢指数呢?这不科学啊?我想,这就是格雷厄姆这种方法的秘密之处。就是这样,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结果就是这样。


顺便说一句,雪球有位朋友专门做了一个这样的破净组合。我想,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去看看。收益情况会让你大跌眼镜!反正我是吓了一跳。未来,我肯定会在这一块花时间研究与学习。


 


——质量较差的小盘股在牛市期间会被高估,因此在随后的价格暴跌中,它们不仅比大盘股损失惨重,而且其全面反弹也比较慢。许多情况下,会永远无法全面反弹。


各位,是不是觉得这段几十年前写的话,正好印证了2017年中A股的情况啊?大盘蓝筹全面创新高,而中小创很大一部分股票损失惨重,且反弹到高点,看上去就是几乎要N多年啊?


 


——可转换证券以及认股权证(第16章)


我个人关于可转换证券,是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的。也非常少量的买过,尝试过。但是,最后,暂时放弃了这一块。


原因是这样的。首先,这种可转换证券,很多是带有附加条款的,可以以一个事先约定好的价格收回。当时,我印象中,大约2014年年底,2015年年初的时候,我买过中国平安的可转换债券,随着正股的股价上涨,可转换债券价格随之上涨,我当时也非常开心,收益率也不错。可是,我就没有注意到附加条款,突然有一天,我的可转换债券被收回了!被收回了!以低于市场价被收回了!我大吃一惊,这算啥回事啊?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里面会有这么复杂的条款,好在买得非常非常少。所以,后来,我很认真的计算了一下,除非债券价格低于面值很多,才有买入的必要。


但是,问题来了。我不做杠杆的,所以,债券重复抵押这一块较大的利润,我是吃不到。但是,倘若不吃这块利润,且真的看好这只股票的后市,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去买转换债券呢?直接买正股多好?收益只多不少啊~而且,永远没有被提前收回去的可能性。所以,后来我就基本上在这一块研究得非常少了。(包含优先股)


股票期权就更是我不能涉足的领域了。我暂时没有涉足这个领域的想法。这个领域复杂,凶险,投机,但是有暴富的可能性。这每一条都令我害怕。可能有人会说,暴富有什么不好?我曾经有篇文章就是写,人人都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可是,却不认为一夜暴富有危害。我个人对暴富是充满了警惕性的。这很危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这篇文章看看。


格雷厄姆对权证有一针见血的描写——权证的罪恶在于,它“已经诞生了”。


 


——投资者认为,被高估的股票仅仅会因为这一原因而必然出现价格的下跌。……被高估的股票(或股市)也可能出现令人意外的持续很长时间。这使得一般人的做空行为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由于我持有了一些恒大地产的股票,大约2014,2015年就持有了,我有幸亲身经历恒大被做空的这几年。结局大家都看到了,从三四块,现在到了十六七块了。我当时就在想,这做空真的是一笔非常不好的买卖。做多,全世界,除了做空的那帮人,大股东,小股东,公司,全在你这边。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不参与其中。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


做空呢?除了做空者这一帮人以外。大股东,小股东,公司,全都在做空者的反面,朋友巨少,敌人巨多!论赚钱,做多没有上线,腾讯网易都是几百倍,上千倍的涨幅。做空呢?不会超过100%的收益。(一笔投资,不加杠杆)这怎么算,都划不来。


而且,做多成功的,不论真心与否,都是留下好名声。做空成功的,不被追杀就是好事了。你看浑水公司,真正了解资本市场的,也知道,他们像清道夫一样,可是,就是不容易有好名声。你说奇怪不奇怪?


所以吧,这辈子,我大概率不准备做空。有机会也不去做空。尤其是裸空。要么亏钱,要么亏名声。怎么算都划不来。                                  


 


——股东与管理层:股息政策。


这一章全部都值得好好读一读。我当时就是由股息引发了我一系列思考。过程也分享出来了。


我对股息的一些思考与浅见。(网页链接


关于“我对股息的一些思考与浅见”一文的一些小小补充。(网页链接


这两篇文章彻底的写了我关于股息的一些思考。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的来说,过去我对股息是极其看重,一票否决的。现在对股息还是看重,但是已经不会一票否决了。不过,我对利润(注意,不是利润的增长,仅仅是利润)还是非常非常看重的,几乎是一票否决的。我还是不习惯买入亏损的公司。这一块,未来我还要再想想。


这一章有涉及到一些期权的事情。就是发给公司员工管理层等的期权。低于市场价的。从账面上看,肯定是公司股东吃亏了。比如,股价100块。发给员工的期权是未来一年后,能够以一半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类的。


这件事。我想多说一句。我以前是比较反对的,现在稍稍没有这么反对了。原因是,格雷厄姆写书的那个年代,应该还是算商品相对较匮乏的时代。也就是卖方市场。有产品,就会有人买。然后,公司的组成,大部分也不是以服务为主的公司。而是生产为主的公司。并且,整个社会用期权也不是那么常见。这种情况下,前提下,给期权,不是一个好决定。


但是,数十年后的今天,情况会有些变化。第一,现在很多服务型公司,比如,网络公司这样的,公司最大的资产,不再是机器,设备。而是人才。没有这些人,就没什么了,你想,腾讯没有张小龙团队,网易没有丁磊团队。还剩啥?但是,茅台没有现在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是有很多东西的,比如原酒,酒窖,品牌等等。这种行业之间巨大的差别。导致,用期权留住最核心的资产——人才。不再是一个不好的决定。我们做实业的时候,一样的涉及到用股权留人。这很正常。因为,现在用股权挖人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你开一年一百万薪水。人家开一年30万薪水加股权。很有可能高等级人才就被挖走。要是,人家开一百万薪水再加期权,你就……第二,有时候,账面上看着亏损,但是,长久看下来,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其实,也对股东非常有利。这个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反正我看完行业之后,看公司,看完公司之后,一定会看薪酬结构。如果薪酬结构不合理,甭管理想多么伟大。最后落地多多少少有问题的。因为,再好的公司,也是人做出来的。你没有办法留下人才,公司怎么发展壮大?(绝大部分行业)


 


——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边际”


这一章,反复读,翻来覆去读,我的收获是非常非常大。


……当我们需要总结出稳健投资的秘密时,可以用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这一座右铭来代表。


如果要把格雷厄姆的所有著作,硬要做个最短总结,我想,就是这句话——安全边际。这可能是格雷厄姆留给这个投资世界的璀璨的钻石。有了安全边际,仿佛下水穿了救生服。不一定能保证你游第一名。但是,大概率保证你的安全。说到底,人生,投资生涯,也是马拉松,论名次之前,要先抵达终点,对吗?


这章节每个字都值得反复看。我就不赘述了。我说说我的体会。


我们做实业的时候,接触过很多商界的前辈们。有时候就会聊天,取经,学习。我记得几个故事。


第一个是,有位台湾的老大哥。家族企业。创业至今五十来年了。非常成功。印象中,他说了两件事,给我们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就是,金融赚的钱比实业要多。当年他们家就是当地最大的物流企业。那时候,台湾发工资是发票据的,不是发现金。等到期之后,司机们再拿着票据去银行领钱。这种模式,能够较大的提升资金使用频率。结果,很多司机需要用钱,怎么办呢?就找他们用折价换票据。比如,票据到期可以领10000块,那么,一个月以后到期,现在司机要用钱,就9500块把票据卖给公司。这样既缓解了司机们的燃眉之急,公司也有利润。后来,这笔收入竟然比本身的物流还要赚钱。我当时初入社会,都听傻了,在社会主义教育之下,一时间对这样的赚钱方式是完全弄不灵清滴~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有次在酒店大堂非常认真的请教老大哥,我说,您在商场这么多年了,看了如此多企业沉沉浮浮,您觉得那些倒掉的企业都是什么原因捏?老大哥沉吟了好一会儿,说,所有他看过的,倒掉的企业,都是现金流断裂了。无一例外。我当时就深深的烙在了脑海里。以致于十多年实业做下来,至今除了买房,从来没有从银行借贷一分钱。(这也过于保守了,未来可能稍稍借贷一点点哈~毕竟我也买了很多银行股……)


这就是安全边际。做实业保持充沛的现金流,就是安全边际。


另一个故事是,有位十多年前,在中国商场非常有名的企业家,估计大半个中国的人都接触过他的产品,央视标王,号称27岁做到27个亿。早几年探讨过,他就是步子迈得大了点。还是现金流的问题。承载100吨的桥梁,走了150吨的车子。结果,倒了!一个偌大的品牌,最后倒了。可惜极了!


再来一个故事。这位商界前辈,目前还是非常成功。也是大半个中国的消费者用过他的产品。天天广告轰炸。产品卖了几十年了,经久不衰。


他行为保守,从一个细节看出来。他开什么车?路虎车。有人要说了,都开路虎车,有什么好保守的?哈哈哈,开的老款的路虎神行者,是的,你没看错,都要买私人飞机了,还开神行者。保守不?他算得上老江湖了。他说过这么一件事。


他一路走来,也有很多前辈。在他发迹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成功了。可是,数十年下来,只有一位尚在。其他的都不见了。是的,没错,就是不见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唯一尚在的那位,是怎么留下来的呢?这位老板只有小学文化,他也没啥特殊,就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买房子,在企业好的时候,买了好多好多房产。后来,年级大了,干不动了,就把企业处理掉了,安安心心当个包租公。这样,反倒是还留在了这个江湖。


这个故事,我听了好些年了。当时听的时候,就挺吃惊。这些老前辈,老江湖,怎么都这么保守呢?后来慢慢明白,那些不保守,不讲究安全边际的,都或多或少的消失在了这个江湖。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投资这件事,难道不是如出一辙么?你可以激进的赢一万次,但是,一次激进的输了,就彻底输了。


而保守一辈子,抓住一次大机会,你就赢了一辈子。安全边际就是用来保护你一辈子投资生涯的,多么重要!多么伟大啊!


 


 


 


《聪明的投资者》最后的后记,我真心想说说看。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从这短短的一页纸中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没有?反正我是感受到了一些特殊的东西。


我读出了一些非常非常特别的“味道”。一种承先启后的命运,一种老天爷的奖赏,一种坚守一生原则最后的完美谢幕。


格雷厄姆花了一辈子从事投资,坚持一辈子“不输”,合理的收益,他做得无比的好。——替他人管理的几百万美金资金年均回报率为20%左右。但是,谦虚的格雷厄姆甚至不愿意在后记中说,这一过人成绩缔造者就是他本人和纽曼先生。


可是,坚持了一辈子“不输”,难道不应该就是求仁得仁么?带着这样的投资生涯完美的进入名人堂么?不!老天爷给这位追求一辈子不输的伟大投资者赢了一次。在投资生涯末年的时候,他收购了GEICO。——出人意料的是,仅从这一笔投资决策中获取的利润,就大大超过了20年内在合伙专业领域里广泛开展各种业务(通过大量调查,无止境的思考和无数次决策)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利润。


看到这里,一瞬间,有种宿命感……人算毕竟不如天算。


老天爷才是最厉害的那位!你用一辈子来计算价值投资(暂且这么称呼),但是,老天爷非得在最后一刻,告诉你,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到罗马。“坐等投资”(暂且这么称呼)——看准了,买定了,不动了,这样的投资,可以超过你20年来无数次努力的总和。偏偏在你投资末年的时候,留下一个引子,让你去思索,让后人去思索。


巴菲特绝对是最幸运的那个!他中的卵巢彩票才是真正的卵巢彩票!


他先遇到格雷厄姆,启蒙。然后,承先,承接了格雷厄姆投资风格的这个“先”,在中年的时候,遇到费雪儿,查理芒格,启后。开启了这后面的篇章。变成了“坐等投资”(暂且这么称呼)。50岁以后,赚的钱是目前为止的95%以上了。


格雷厄姆应该会很高兴。因为,实质上,他被延续了,他在晚年的这笔投资,开启了另一个通往罗马的道路,在巴菲特和他的朋友们身上,又被延续了。真的很奇妙!


——这个故事对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教育意义吗?一个明显的意义在于,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另一个不太明显的意义是,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我们能将两者区分开吗?)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可是,在幸运或关键决策的背后,一般都必须存在着有准备和具备专业能力等条件。人们必须在打下足够的基础并获得足够的认可之后,这些机会之门才会向其敞开。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去利用这些机会。


我个人投资的选择,规划,基本上就是按照上述路线进行的。我甚至非常非常坚信,这辈子会有不止一次的巨大机会降临在我的身上。(前提是要活得足够久:))多年前的创业,一路上的贵人,等等。这些都是足以对我人生起到重大转折的机会。一个一个我都体验到了。未来一定还会有。但是,关键之处在于,我个人承载这些机会的基础究竟有几何?承载不起的话,这些机会会压垮人的。


我投资的路线选择,很明确,打基础绝对就是走格雷厄姆的路线,他太伟大了,路线也相当之清晰,肯花时间,花精力,就一定会有令自己满意的收获。同时,也有大量的人这么做了,效果目前看来,都是令人满意的。而未来会不会有一天,我也走上坐等投资(暂且这么称呼)?我想,很可能会的。甚至,这二者会在一个时间段重叠。因为,这种格雷厄姆晚年的经历,实实在在的展现了这条通往罗马的道路,也是一条正道。并且,巴菲特,查理芒格走得无比的美好。


现在,也有很多A股,港股的投资者,用其十数年的经历诠释了这条路的可行性。我认为,这二者,都是正道。都适合我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能不能走好,能走多远,得看我自己的造化。但是,走不走的这个规划,没人可以帮助,只能每个人自己做决定。对吗?


当所有人都说,你看腾讯,涨了几百倍,网易,上千倍,万科格力茅台,白药都是几百倍上千倍的涨幅。你就问问自己,我能选到上述几只并大量且长期持有么?原因是什么?


当所有人都说,你看看上述那些股票,涨了数百上千倍,有几个人做到大量长期持有的呢?这个时候,你就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希望做到?有没有人做到过?原因是什么?


我想,你对自己的投资生涯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规划了。各位,共勉!


 

 

全部讨论

2020-08-26 05:14

您也和巴菲特一样有同样的幸运和美满,交到贵人,自己聪明,一辈子发达幸福

2020-07-30 22:55

最近雪球看到最好的文章,真诚

2020-07-30 11:09

赞,共勉!

2020-09-27 22:32

感恩分享

2020-09-08 10:25

投资这件事,你可以激进的赢一万次,但是,一次激进的输了,就彻底输了......

2020-08-25 23:24

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习,构建自己的投资理念,谢谢老师

2020-08-19 22:23

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习,构建自己的投资理念。谢谢老师

2020-08-16 13:31

安全边际,慢就是快。感受到了,受触动了。多谢分享。

2020-08-11 23:12

为什么中上 的链接看不了呢@谦和屋

2020-08-05 11:47

现在越来越喜欢谦大哥“啰里啰唆”的文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