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以人为本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8喜欢:31

投资互联网公司,一盯流量,二盯现金。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网。科技以人为本,而互联网也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从泡沫变成了基础设施,进而诞生了各种生态,支撑起各种商业模式并大量吸纳就业。本文收录于我的连载【基本面是基本不变那一面】(原则系列之四)。#互联网投资攻略#@今日话题

现在的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网,还没有发展到物与物高度相连,甚至人与物高度相连。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依然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即通过通讯技术的革新而使跳蚤市场变得越来越大,大到流量足够支撑各种商业模式,则这个网就从跳蚤市场升级为商品市场。说它是商品市场,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或者叫“流量变现模式”)无非三种:广告传播、内容分销和物品共享。广告初期收广告费,而后广告植入支付,佐以物流,就成为电商,商业模式与百货公司同;内容分销于玩,便是游戏,而于读,便是网络文学,而于视听便是影视,商业模式与连锁批发同;物品共享的本质是租赁,无非赚息差,但是监管不当就会导致庞氏骗局。

很多人把互联网公司归类到科技股。错。科技股的焦点在科技,讲的故事主要是技术如何领先,未来前景如何光明,但是漏洞在于,一旦某天突然哪里宣布一个革命性的技术,那么高科技一夜之间就变成过气技术。长期持有科技股,就像某个段子所描述的情景:有个人刑满释放,跟兄弟们说自己藏了几箱宝贝足以翻身,千辛万苦挖出来一看,三箱寻呼机。同理,你今天买的东西只聚焦于它的技术今天如何先进,就会脱离群众,忘记了商业本质的思考——再高的技术,也必须解决收入从何而来的问题。而互联网公司的焦点在于如何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改善用户体验,以产品力引流量。没有流量的互联网公司就是一个信息孤岛,一文不值。记住,用户,用户,用户。当年美国科网股泡沫里,只要名字里面带个“.com”的公司,都会被炒上天,没人关注真实需求。问题是大部分投资者都无法判断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技术的真伪,他们投资互联网公司、投资高科技股票,和赌博差不多。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不以“互联网”为本质特征,他们的业务都扎根于客户的真实需求,致力于用技术来解决客户的痛点。因此,我看互联网股票的原则之一,就是【着眼于用户、产品和应用,少谈技术的先进性】。科技以人为本,无法让人感受到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的技术,无论多高,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更甚,难辨真伪。没有需求支撑的高科技都是海市蜃楼。 例如百度,曾经的BAT三巨头之一,称霸中国互联网。百度是BAT三巨头中最沉迷于技术开发而最无视用户体验的。搜索主页十年未革新,搜索内容还因为收费而虚假,虽然储备了很多据说很先进的技术,但是老百姓没有受益。因此,百度就是典型的把自己塑造成高科技企业而最后玩砸了的例子。相比之下,腾讯阿里巴巴都非常在乎用户体验,不断解决用户痛点的问题——腾讯给青少年人造梦,阿里巴巴给商家造梦。百度是自己在做梦。市场是很聪明的,百度暂时没做好,它的股价就表现不好。因此,我另外一个原则是【如果我们不清楚一个公司究竟做什么,那么我就留意盘面,看那些知道的人是进是退】。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头脑一热就买入。

互联网股票上市最受益的不是二级市场的股东,而是一级市场的,因为IPO可以卖个好价钱退出。二级市场呢?高价就是转嫁风险。那么有人问,我投资股权基金不就最稳妥?股权投资基金是有期限的,如果所持有标的的上市进度慢于预期,那么可能触发一些对赌条款,或者触发清算。统计显示,美国科网股泡沫背景下,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十年回报率居然跑不赢投资并持有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我的互联网公司投资原则之三【如果要在科网股上赚钱,最佳策略不是去选股,而是长期持有相关指数基金】,逻辑是一级市场无论多热闹,都需要在二级市场做势变现。那么,我只需要埋伏在他们必经之地即可,持有相关指数ETF。当然,有人会说,选股乐趣多,选股赚钱的乐趣更多。那我们可以学习一下科网股投资巨头的动作。比如高瓴资本的张磊,曾经因为重仓中国的一级市场科网股而把账户从2000万美元做到600亿美元。现在,高瓴的第一重仓股为爱奇艺,持仓市值高达10.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占整个组合约14%的比重。从个股来看,一直减持的京东被重新增持了近71万股,而拼多多则翻倍加仓。此外,还新进了特斯拉陌陌等14家企业,清仓MSCI明晟、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谷歌、高盛和阿波罗全球管理。由风格可知,高瓴资本也是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技术只有以需求为基础,才是有用的技术。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都在我的跟踪池里。我覆盖了京东美团和阅文,美股重仓持有拼多多趣头条。所有可以改变我们生活,让人类生活更高效、更便捷和成本更低的技术,都是好技术,哪怕它不是太先进。腾讯如果不把这些子公司全部打包变现,那么它的估值永远都是一个谜。虽然说段永平给出了科网股如何投资的答案——在股灾崩盘后发现几个网站的总市值低于自由现金流,于是买入,放几年,等待价值回归。平时科网股还是多看少动,直到它通过产品力把客户群体建立起来。客户群体起来了,供应商才有饭吃,厂商才有动力改善质量,才会吸引更多的流量。巴菲特投资苹果,无非就是这个逻辑——通过技术壁垒构造护城河来对城里面的人征税。他最近投亚马逊估计也是这个逻辑。国内的美团则是把征来的税,用于补贴送外卖的就业大军,股东暂时只能吃到画来的饼。可惜共享的商业模式崩盘,无法解决首笔基础设施投资的钱怎么收回来,因而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一句话,我的互联网公司投资心得是【不理会声称的技术壁垒,着眼于这个“互联网+”的公司能不能把持续增长的流量转化成收入和净利润】。


微信号:wequant

阅读链接:

【基本面是基本不变那一面】原则系列之一我对消费股投资原则的总结网页链接

【基本面是基本不变那一面】原则系列之二A股避雷原则总结网页链接

【基本面是基本不变那一面】原则系列之三A股有核心资产?网页链接

【特别声明:本文纯属个人投资心得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希望读者独立思考,自主决策。本文为本人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而且要强调风险和买者自负。】
我十年投资生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知识的价值只有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我从我的老师那里无偿继承了《证券分析》及相关的各类投资方法,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受益者,因此,我内心一直都坚信,作为回馈,我应该无偿地分享我的知识给更多的人。我题目为什么叫“基本面是基本不变的那一面”?这是来自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第二章的第二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原文是“For stability means resistance to change and hence greater dependability for the results shown in the past. ”其意思是,你的票以及其背后的公司具备某些不易改变的特质,使你分析它的历史数据时能够获得一些在未来也能够适用信息(协助投资决策),即使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当且仅当你掌握某只票的基本不变的那一面,你才能够在不确定的未来占有优势。一句话:做足功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全部讨论

2022-01-12 09:55

着眼于能不能把持续增长的流量转化成收入和净利润

2021-02-28 16:55

大A的科技股,没有科技…

2021-12-01 22:30

最佳不是xxxx,而是持有相关指数基金

2021-11-08 20:33

持有相关ETF,不管你们哪个冒出来,都能带着我飞一段,就像宁德之于创业板。

2021-08-05 09:18

在最好的时机挥棒

2021-03-18 10:58

好文,鞭辟入里。

2021-03-05 07:39

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