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57回复:454喜欢:120
好好珍惜人民币资产打折促销的机会,这种机会不常有。机会来临时,也要足够进取。
面对下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
楼市泡沫破灭长期利空还是利好中国经济?
中国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是比十年前更差还是更好了?
中国企业的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比十年前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中国公司获得的产业链增值比例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所以,答案都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在变好,五年十年后的中国会比现在更好。
只要你准备从中国未来长期增长中分享利益,那么,目前人民币资产的暴跌,正是你难得的越跌越买好机会。
超预期下跌正是买入良机,暂时的账面亏损没关系,坚定做多中国资产,必有厚报。

精彩讨论

forcode05-19 22:28

取决于做功课多少、把握和标的本身的护城河。
对于很多把握不那么大的烟蒂股,虽然我觉得合理估值在60,但从30涨到45我可能就会越涨越卖了,因为从30涨到45已经涨了50%了,如果一股不卖,经常又跌下来了,坐了一轮过山车,有可能几年内股价又跌回原点,来回过山车好几轮,几年都颗粒无收,越涨越卖、越跌越买,可以不断摊低持仓成本。
我对我的估值并不是那么确信,估值也只是一个大概的区间,估值基于很多假设,何况有很多我不了解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所以,我宁愿保守一点,既然从底部已经涨了50%了,我就越涨越卖一点,可能到60~70左右就卖光了。
就像目前虽然我相信2024-2025年很可能有一轮大牛市,但我并不坚信这一点、并不将牛市作为我投资决策的核心前提假设,我持仓的一些标的,过去一两周里已经在继续按照计划越涨越卖,并没有因为牛市气氛越来越浓而惜售,因为我对未来仍然是有很多不自信的地方……
但对于像腾讯这样有护城河的好公司,如果我认为内在价值是60,我并不会在30涨到45就越涨越卖,就算涨到60-80,我也不会轻易卖出,只有估值涨到非常离谱的程度,比如内在价值60却涨到了150~200,那我可能会考虑越涨越卖一部分。如果牛市来临,我主要靠这种计划长期持有不动的伟大公司来赚一部分牛市泡沫的钱……
我心里想着的,永远是不要亏钱,而不是一把梭、靠一轮牛市翻几倍、在几年内就实现财富自由,所以,牛市越往上涨,我的总仓位就越低,这必然会拉低我的总收益率、跑输指数,但我认为这种保守谨慎有利于让我活得更久,高手出招最重要的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因为你只有一条命,一旦防守不到位、漏出破绽,你再多本领也没法继续施展了,从此就被淘汰掉了。
我在私募排排网关注了几十个私募和公募基金,观察这两个列表的年初至今涨幅,我发现私募这个自选列表普遍涨幅更大,很多今年收益率已经超过20%甚至30%,而公募基金普遍涨幅在10-20%之间,我并不会因此就觉得这些今年至今收益率更高的私募基金水平更高,相反,我觉得这些人仓位过度集中在少数涨幅大的板块、标的,进攻性过度,而防守性不足,一旦遭遇到预料之外的危机或黑天鹅事件,他们很可能一蹶不振,事实上,过去两年这些私募基金很多都巨额亏损。
为什么过去10年我只有2018年略亏6.8%、其他年份全部盈利?根源就是我这种保守谨慎的行为模式,我相信牛市是用来兑现利润的,牛市是丰收的秋季,而不是播种(买入)的春季,试图满仓甚至加杠杆吃掉整个牛市的涨幅,甚至想要板块轮动,一个板块涨完,立刻新买入另一个没启动的行业,可能是一种过度贪婪,这最后可能会导致你将前面赚到的利润全部亏光,牛市估值越涨越高,我们更多的应该恐惧而非贪婪……
当然,如果组合里长期持有的是那些有竞争壁垒的伟大公司,芒格也有一句很好的话:复利的首要秘诀是不要不必要地打断它,像我在烟蒂股上越涨越卖,实际上就是在打断了复利增值,所以,烟蒂股可能并不是应对牛市的最佳标的。我未来会将越来越多的仓位转移到那些长期拥有20%以上ROE的伟大企业上,只有这种有竞争壁垒的公司,我才更有信心长期持有不动、即使略有高估,而当到了牛市中后期估值高到离谱才卖出,我就赚到了泡沫估值的收益……

forcode01-17 13:12

这是不懂投资的表现,真正懂投资的人,下跌越多一定买更多,不存在什么底部支撑……

等着解套呢01-17 13:05

我觉得一众大V中,@ETF拯救世界 是最靠谱的,他很早就说一句话:家里没矿,跌破底部支撑就不买了,别没事老抄底,除非市场可以自我证明还能回来。所以整个2023年也没怎么号召大家买,今天更是如此。$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 $恒生指数(HKHSI)$ $沪深300(SH000300)$ 如果说他的失误在哪里?就是美股买的太少了。

forcode01-17 13:53

这个人当初在我置顶的网格交易帖子下营销时,就被我拉黑了,雪球上有关网格交易的讨论,我是最早的几个人之一,没想到现在证券公司都开发了网格交易的程序,这个所谓的E大,拿着网格交易的概念到处招摇撞骗。
我最开始根本不叫网格交易,而是一个很长的名词:等差数列递增交易,后来别人说我这个操作方式跟网格交易很像,为了省事,我也跟着说我是网格交易……
我用这个方式来越跌越买、越涨越卖,根源是我硕士阶段学的统计学知识,我脑子里有一个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在那里,两个标准差区间的概率分布,一般人没有这个知识背景,搞这个网格交易,就容易半途而废,我是真心相信在特定一个时间点,内在价值有一个确定的值(或区间)在那里,低于或高于这个内在价值2个标准差,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所以我越跌越买是一定可以买在最底部的。
当然,前提是尽量买入那些低负债率、高流动比率、应收现金流和存货都没问题、管理层没有老千记录、最好还有回购分红、估值处在多年低位、未来不会持续巨额亏损的那种行业龙头公司,没有这些前提,就不能越跌越买……

全部讨论

古巴会越来越好

我觉得一众大V中,@ETF拯救世界 是最靠谱的,他很早就说一句话:家里没矿,跌破底部支撑就不买了,别没事老抄底,除非市场可以自我证明还能回来。所以整个2023年也没怎么号召大家买,今天更是如此。$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 $恒生指数(HKHSI)$ $沪深300(SH000300)$ 如果说他的失误在哪里?就是美股买的太少了。

认同佛兄观点,超预期下跌正是买入良机,暂时的账面亏损没关系,坚定做多中国资产,必有厚报

跟10年前比没有意义,股市不是投资过去,是投资未来。

中国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是比十年前更差还是更好了?
ChatGPT:
中国在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以下是一些方面的观察:
研发投入增加: 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这包括对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促使了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创新活动。
科技领域成就: 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就,如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一些中国企业也在5G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专利申请数量增加: 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的数量不断增加,这表明了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和投入。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中国致力于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全球科研合作: 中国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国际科研项目。
科技人才培养: 中国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尽管有这些积极的变化,也需要认识到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挑战,如基础研究水平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总体而言,中国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
中国公司获得的全球产业链增值比例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ChatGPT:
中国公司获得的全球产业链增值比例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提升。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和提高附加值的努力。以下是一些支持这一观点的因素:
技术升级: 中国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的提升使其能够涉足更高附加值的环节。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成功进入创新密集型领域,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品牌建设: 一些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构建了自己的品牌,提高了产品的溢价能力。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价值。
全球并购: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扩大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取得了更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增值比例。
服务贸易增长: 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增长,包括软件开发、研发咨询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这有助于提升全球产业链中的增值比例。
尽管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增值比例有所提升,但也需要注意到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和变化可能对这一趋势产生影响。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组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
如何看待人口快速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破灭、中美经济局部脱钩大背景下中国2020-2035年的经济前景?
ChatGPT: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及中美经济局部脱钩等多重挑战,对经济前景产生了一定影响。以下是对中国2020-2035年经济前景的一些可能影响和趋势的看法: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福利体系造成压力。但同时,老龄化也催生了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促使相关产业发展。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养老金、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挑战。
房地产泡沫破裂: 如果房地产市场发生调整,可能会对相关产业链和金融体系带来一定冲击。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护市场稳定,同时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实现住房消费的合理需求。
中美经济局部脱钩: 中美经济脱钩可能导致一些产业链的重新配置和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需要通过深化内需、加强创新、多边贸易合作等方式,降低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和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济: 面对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中国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环保治理、发展清洁能源等将成为政策的重点。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结构变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综合来看,中国在面对多重挑战的同时,也有机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绿色转型等手段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来平衡各种因素,确保经济在未来十五年取得稳健增长。
========================
过去十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如何?在全球排名如何?
ChatGPT:
在过去十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渐增加。根据数据,以下是中国研发投入的一些趋势: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75%左右逐步增加到近年来的2.1%左右。虽然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但中国一直在努力提高研发投入水平。
全球排名: 中国在全球的研发投入排名一直在不断上升。根据一些国际机构的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仅次于美国。这反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产业结构: 中国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政府鼓励企业增加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研发活动,包括提供税收优惠、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等。这些政策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研发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在研发投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有望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努力实现科技自立和高质量发展。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投入强度达2.54%,基础研究经费突破2000亿元……9月18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一系列亮眼数据勾勒出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R&D经费投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R&D经费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研发和创新的政策,R&D经费持续增长,2012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
《公报》显示,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再创新高,达到30782.9亿元,较2021年增长10.1%,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以上数据表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2022年R&D经费投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看,我国R&D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1.91%持续提高到2022年的2.54%。“我国2.54%的投入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71%的平均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表示,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020年以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2位。《公报》显示,R&D经费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突破2000亿元,达2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极大推动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提升。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6.57%,已连续4年保持6%以上。应用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也有所提升,达11.3%,较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通过支持企业优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等措施,有效调动了企业研发积极性。《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R&D经费支出为238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为77.6%,较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报》还显示,作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2年突破6000亿元,达到6507.7亿元,较上年提高14.5%,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达到2.91%,较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
网页链接
========================
世界之最:全球各国用以研发项目GDP支出排名
1、以色列:5.44%
2、韩国:4.81%
3、瑞典:3.53%
4、比利时:3.48%
5、美国:3.45%
6、日本:3.26%
7、奥地利:3.20%
8、瑞士:3.15%
9、德国:3.14%
10、丹麦:2.96%

01-17 10:27

真的变好了吗,我们自问一下:
楼市泡沫破灭长期货币创造能力是增强了还是降低了?
中国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后,企业和行业利润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中国企业的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上升后,人民币汇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中国公司获得的产业链增值比例变大,股东和员工获益是增多了还是降低了?
所以,答案是,死磕的制造业没有竞争壁垒,没法像以前的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那么赚钱,股东、员工、上下游都受益!

中国企业的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相较于十年前是有显著提升的。
十年前,中国主要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以生产低端制造产品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较低端。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企业在Global Value Chain(GVC)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1. 产业升级:中国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从传统的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高铁、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全球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
2. 技术创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研发能力显著增强。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处于全球技术前沿。
3. 全球化经营: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并购,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化经营,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4. 供应链整合: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将中国作为其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这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GVC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相较于十年前上升了。中国正在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参与者逐步迈向中高端,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领导者。这种转变得益于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全球化经营以及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努力。

01-17 13:26

你这样的人不发财才怪

01-17 10:01

太早满仓了,现在满仓挨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