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阴谋论的想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338回复:589喜欢:313

刚才洗澡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灵感,你也可以说是一个阴谋论的想法,完全没有任何根据,就是我大脑自动将一些碎片拼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因果关系的推测,你可以说是一个假说:最近一个星期中概股史无前例的暴跌,实际上是美国筹划已久、统一部署、多部门参与的一次针对中国的金融战,目的是逼迫中国民间出海资本在美联储加息、美股崩盘之前去高位接盘。

具体思路如下:

由于美股连续上涨了十几年,积累起了非常庞大的泡沫,2016年本来就应该崩盘、调整,但靠减税让利,让企业利润率普遍提升,估值看起来瞬间下降,股价又可以继续涨;2020年之后,更是将利率降到了接近零,而且启动了第四轮超级规模的QE,数万亿美元的M0;极低的利率+大幅度降低的税收,使得美国企业疯狂加杠杆,制造出了虚假的(不可持续的)利润,让美股的平均市盈率没有看起来那么离谱,虽然从历史水平看,也已经是美股历史上第三大泡沫了。

由于美国国内恶性通胀,美联储被迫加息,而且加息速度可能不得不很快,才有可能抑制通胀继续走高,大幅度、快速加息,必然给高负债的美国企业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美国有可能爆发企业债危机,进而引发超乎想象的美股大崩盘,这一次美股大崩盘的回调幅度、下跌时长,可能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这一辈子可能也就能见这么一次。

控制美国的金融资本,对美股超级泡沫心知肚明,为了让手头泡沫价的美股能够高价转让给全球民间游资(数十万亿美元的热钱,在各国金融市场快速流动),采取了两个措施,最主要的是唆使WKL申请加入北约,挑逗俄罗斯对W动手,于是,欧洲的热钱大部分逃往美国,但是意外的是,很多热钱也往中国跑,由于中国资本没有完全开放,热钱买入人民币资产主要两个途径:港股和美股中概,所以,前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居然在美元指数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反而升值。

为了逼迫逃往中国的热钱回流美国,有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在中国周边挑事,但由于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反而会加剧美国本土物资短缺和通货膨胀,并且有可能失控,不是好的选择;第二种选择是打击中国资产,让港股和中概股暴跌,因为WKL战争逃往中国的欧洲热钱不得不回流美国,去高位接盘超级泡沫价的美股,于是,最近一个星期,我们看到所有中概股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暴跌,导火索据说是《外国公司追责法案》,但这个法案早就出台,早在预期之内,按道理早就消化得差不多了,为何现在市场反应如此剧烈?估计有美国资本整齐划一地做空、抛售……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最近两三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又贬值了,从6.31贬值到了6.33,说明人民币资产暴跌,已经导致一部分流入中国的国际热钱开始被赶着进入美股了……

如果这个想象(阴谋论)是大概接近事实的,那么,大概可以推测中概股的暴跌结束时间点,主要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前后,在加息之后,美股将要开始超乎想象的暴跌,所以必须让国际热钱基本结束高价接盘的任务,所以对中概股的打压必须持续到美股崩盘之前,热钱才不会去买入本来极度低估的港股和中概股。

美国金融资本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在加息之前,逼迫欧洲和中国海外游资去接美股最后一棒,美国金融资本出货美股基本完毕;同时,美国金融资本配合sec监管政策利空来打压中概股,赚中概股和港股下跌做空的利润几百亿到上千亿美元,跌到一定程度,美国金融资本反手买入跌到极低的港股和中概股,然后sec宣布政策暂缓或谈判签署谅解备忘录,然后中概股翻几倍,美国金融资本再爆赚几千亿美元的利润。

等美联储连续加息几次,刺破美股超级泡沫之后,美股将大幅度下跌,比如下跌60-80%,美国金融资本在此期间做空美股,又可以赚几千亿到上万亿美元的利润;美股跌到位之后,再在超低价抄底美股,几年后美股持续上涨,美国金融资本再赚几万亿美元,而国际热钱(主要是欧洲和亚洲民间资本)一来一回亏损几万亿美元,美国收割成功,获取的利润可以补充2020年至今超发的数万亿M0,美国国内通胀得到消化,喝饱血的美国再次伟大……

以上纯属我的YY,权当娱乐……

但我只会根据是否极度低估来投资,我认为,当今世界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港股和美股中概,千万不要在美国金融战的压力下把筹码拱手让人。

以上不作为投资建议……

精彩讨论

股性研究员2022-03-12 23:15

还是认真洗澡吧

丹书铁券2022-03-12 23:27

作者认为:当今世界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港股和美股中概,千万不要在美国金融战的压力下把筹码拱手让人。

鲸鱼骑士甲骨文2022-03-13 01:42

一边玩着估值离谱的a股,一边喊全球龙头十几二十pe的美股超级泡沫,真不知道为什么人可以如此分裂。

太阳日记2022-03-12 23:34

[cp]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现在的金融战,我们一直在见证历史。
贸易战可以说互有攻防,不但不落下风,甚至有点反败为胜的意思,做生意向来是我们强项。
科技战猝不及防相当长时期内被动挨打,但也立刻就猛醒,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短板,但攻坚目标和实现手段都已经非常明确,并且各项资源已全力发动,趋势已经明朗只是在和时间赛跑。
金融战是最新的动向,大致来看对方一方面掐断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证券市场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制造局部紧张,或者妖魔化体制),试图引导国际资本撤离中港资本市场,最好是让中国资本市场陷入长期动荡和熊市。这样,科技战最需要的产业融资和财富神话驱动就被掐灭在了萌芽(想象一下一个衰败的资本市场,能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创新吗?能驱动各类人才的奋斗吗?),那么科技战最终的结果就会注定(人才流失,研发资本不足,产业化受阻),进而贸易战的最终结果也会在更远期尘埃落定(产品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低端被便宜人口国家取代,高端永远难以突破)。

但可惜的是,我们目前为止对于金融战的认识并不充分。目前所处的情况客观上来讲可以认为是某种“内忧外患”了,外患这个东西干预不了,不多说。关键是内部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些?今年2个月的数据连续出来,确实有点惊悚,为什么原本最擅长的“经济建设”搞成了这个样子?好吧,这里确实有些客观因素,确实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不需要管理好市场的预期呢?外面已经在全力干你黑你了,我们自己是不是能有些提升内部信心的措施来对冲?从去年到现在,到底我们对于经济建设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是更好了还是莫名的有点慌?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观察。

其实你说没认识到也不对,前阵子央行不是也出来喊话说:‘’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可能不是证券市场而是一个更宏观的广义市场。但不可否认,证券市场是最敏感最直接的反馈指标。但喊话之后也就没什么后文了,更没有更高层面针对最担心因素的表态等,之后的市场也就走向越来越“难办”了。其实说到底,还是传统来讲资本市场的地位一直是很低,但今天的资本市场对民众财富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对整个宏观的预期映射作用,其实真的是今非昔比的。一个真正的顶级大国,必然要标配一个强大繁荣的资本市场,如果后者是缺失的,那么前者其实也很难实现。

资本市场固然是产业,但同时也是人心。比如同样一个稳健增长,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无忧的细分制造业龙头,可能在正常情况下会给个30PE左右的估值,在信心很足的时候可能会给干到60倍,但在信心垮塌的时候也可能给干到15倍。公司没变(或者只是短期阶段性的经营波动),但预期的变化就会产生牛市和熊市,泡沫和恐慌。所谓的“不要大起大落”,就应该是合理的管理预期,在泡沫征兆时多放让市场冷静的信息,在市场恐慌征兆时释放强心剂提振信心。金融战,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心理战,相比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应对,可能现在既没有“猛醒”,更谈不上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术措施,所以表现为市场很容易放大恐慌(反过来也是正向时放大乐观)产生剧烈的波动。

当然,同样的例子也说明,当这个公司被砸到恐慌价的时候,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是高盈利的机会,就像18年那种大量中性情况下(也就是估值回到长期估值中枢,非泡沫乐观也非恐慌悲观态时)2年一倍的赔率,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出现只是因为在这一刻,大家什么都不信了,这一刻每天损失的痛苦已经让人只想逃离波动持有现金,就像一个负向的拍卖会。

所以还是回到原点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国家发展趋势,第二是公司个体价值。资本市场管理艺术的高低,会极大影响市场的形态和波动率,但其本质上并不影响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轨迹(除非在金融战中惨败,但由于我们毕竟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和非自由进出市场,所以这个可能性很低),只要依然看好国家的发展趋势,看好人均GDP顺利突破2w美元这个基本水平,那么市场就有底而且这个底不会突破历史认知。公司个体价值更差异化,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对一些生意的反身性影响,确保公司是最困难时期的不死鸟,更会是春天来临时的雄鹰。那么资本市场个估值,也就大概率会从悲观逐步回升到公允,甚至是未来某天的乐观。

即便从技术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都跌到了一个长期重要的技术指标线:上证50和沪深300都已经跌到了60月线,16年2月熔断底,18年历史大底,20年3月疫情底都是跌到这个指标位附近(只有18年底300指数跌穿了2个多月,但也形成了长期铁底)——从时间线来看也是如此,比如这两个大指数15年5月见顶一路跌到16年2月(中间有一轮反弹,但总体是下降趋势,历时10个月),18年是1月见顶12月见大底(中间基本无反弹),而本轮的见大顶是21年2月,至今下跌历时也已经14个月(中间有小反弹)。
恒生指数更是已经连续下跌3年,大幅跌破20年线,而自07年以来的各种熊市和大恐慌都没有任何1年的收盘年线低于20年线,下部的前所未有的30年线也就是18500左右(届时估值将达到恒生有史以来的最低),这个位置距离目前跌幅大约10%。

所以总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市场已经进入至少是一个阶段性的大底部。如果我们能看到预期管理上的一些进步,看到对“非市场化因素加强”担心的扭转,或者实体经济上切实尽快出现有力度的措施,或者外部出现动荡降低的征兆,那么底部会来得更快,否则可能还会有新低或者在低位徘徊几个月,但从2-3年的周期来讲现在已经是“非常难受但应该乐观的时候”了,除非,这一次出现我们完全难以想象的大危机,那就没法说了是吧。[/cp]

三笑处2022-03-12 23:06

水晶苍蝇拍刚出的文章和你观点一致

全部讨论

2022-03-12 23:15

还是认真洗澡吧

2022-03-12 23:27

作者认为:当今世界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港股和美股中概,千万不要在美国金融战的压力下把筹码拱手让人。

2022-03-13 01:42

一边玩着估值离谱的a股,一边喊全球龙头十几二十pe的美股超级泡沫,真不知道为什么人可以如此分裂。

[cp]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现在的金融战,我们一直在见证历史。
贸易战可以说互有攻防,不但不落下风,甚至有点反败为胜的意思,做生意向来是我们强项。
科技战猝不及防相当长时期内被动挨打,但也立刻就猛醒,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短板,但攻坚目标和实现手段都已经非常明确,并且各项资源已全力发动,趋势已经明朗只是在和时间赛跑。
金融战是最新的动向,大致来看对方一方面掐断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证券市场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制造局部紧张,或者妖魔化体制),试图引导国际资本撤离中港资本市场,最好是让中国资本市场陷入长期动荡和熊市。这样,科技战最需要的产业融资和财富神话驱动就被掐灭在了萌芽(想象一下一个衰败的资本市场,能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创新吗?能驱动各类人才的奋斗吗?),那么科技战最终的结果就会注定(人才流失,研发资本不足,产业化受阻),进而贸易战的最终结果也会在更远期尘埃落定(产品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低端被便宜人口国家取代,高端永远难以突破)。

但可惜的是,我们目前为止对于金融战的认识并不充分。目前所处的情况客观上来讲可以认为是某种“内忧外患”了,外患这个东西干预不了,不多说。关键是内部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些?今年2个月的数据连续出来,确实有点惊悚,为什么原本最擅长的“经济建设”搞成了这个样子?好吧,这里确实有些客观因素,确实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不需要管理好市场的预期呢?外面已经在全力干你黑你了,我们自己是不是能有些提升内部信心的措施来对冲?从去年到现在,到底我们对于经济建设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是更好了还是莫名的有点慌?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观察。

其实你说没认识到也不对,前阵子央行不是也出来喊话说:‘’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可能不是证券市场而是一个更宏观的广义市场。但不可否认,证券市场是最敏感最直接的反馈指标。但喊话之后也就没什么后文了,更没有更高层面针对最担心因素的表态等,之后的市场也就走向越来越“难办”了。其实说到底,还是传统来讲资本市场的地位一直是很低,但今天的资本市场对民众财富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对整个宏观的预期映射作用,其实真的是今非昔比的。一个真正的顶级大国,必然要标配一个强大繁荣的资本市场,如果后者是缺失的,那么前者其实也很难实现。

资本市场固然是产业,但同时也是人心。比如同样一个稳健增长,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无忧的细分制造业龙头,可能在正常情况下会给个30PE左右的估值,在信心很足的时候可能会给干到60倍,但在信心垮塌的时候也可能给干到15倍。公司没变(或者只是短期阶段性的经营波动),但预期的变化就会产生牛市和熊市,泡沫和恐慌。所谓的“不要大起大落”,就应该是合理的管理预期,在泡沫征兆时多放让市场冷静的信息,在市场恐慌征兆时释放强心剂提振信心。金融战,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心理战,相比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应对,可能现在既没有“猛醒”,更谈不上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术措施,所以表现为市场很容易放大恐慌(反过来也是正向时放大乐观)产生剧烈的波动。

当然,同样的例子也说明,当这个公司被砸到恐慌价的时候,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是高盈利的机会,就像18年那种大量中性情况下(也就是估值回到长期估值中枢,非泡沫乐观也非恐慌悲观态时)2年一倍的赔率,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出现只是因为在这一刻,大家什么都不信了,这一刻每天损失的痛苦已经让人只想逃离波动持有现金,就像一个负向的拍卖会。

所以还是回到原点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国家发展趋势,第二是公司个体价值。资本市场管理艺术的高低,会极大影响市场的形态和波动率,但其本质上并不影响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轨迹(除非在金融战中惨败,但由于我们毕竟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和非自由进出市场,所以这个可能性很低),只要依然看好国家的发展趋势,看好人均GDP顺利突破2w美元这个基本水平,那么市场就有底而且这个底不会突破历史认知。公司个体价值更差异化,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对一些生意的反身性影响,确保公司是最困难时期的不死鸟,更会是春天来临时的雄鹰。那么资本市场个估值,也就大概率会从悲观逐步回升到公允,甚至是未来某天的乐观。

即便从技术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都跌到了一个长期重要的技术指标线:上证50和沪深300都已经跌到了60月线,16年2月熔断底,18年历史大底,20年3月疫情底都是跌到这个指标位附近(只有18年底300指数跌穿了2个多月,但也形成了长期铁底)——从时间线来看也是如此,比如这两个大指数15年5月见顶一路跌到16年2月(中间有一轮反弹,但总体是下降趋势,历时10个月),18年是1月见顶12月见大底(中间基本无反弹),而本轮的见大顶是21年2月,至今下跌历时也已经14个月(中间有小反弹)。
恒生指数更是已经连续下跌3年,大幅跌破20年线,而自07年以来的各种熊市和大恐慌都没有任何1年的收盘年线低于20年线,下部的前所未有的30年线也就是18500左右(届时估值将达到恒生有史以来的最低),这个位置距离目前跌幅大约10%。

所以总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市场已经进入至少是一个阶段性的大底部。如果我们能看到预期管理上的一些进步,看到对“非市场化因素加强”担心的扭转,或者实体经济上切实尽快出现有力度的措施,或者外部出现动荡降低的征兆,那么底部会来得更快,否则可能还会有新低或者在低位徘徊几个月,但从2-3年的周期来讲现在已经是“非常难受但应该乐观的时候”了,除非,这一次出现我们完全难以想象的大危机,那就没法说了是吧。[/cp]

水晶苍蝇拍刚出的文章和你观点一致

2022-03-12 23:05

居然一样的YY

2022-03-12 23:48

中概股的根子在国内啊。
经济形势不乐观,政策也不乐观。

2022-03-12 23:08

华尔街如果也计划趁机收购中国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按现在中国公司的这样的低估值,可能中国数十年积累的“财富”都要落入外资手里,而且大概率会在未来发生!估算下现在中国在港股及美股上市前几大科技巨头及所有知名中概股总市值都抵不过美丽国某一家科技巨头市值的一半,且中国这些优质企业关乎国计民生的各领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引擎!历史上看美丽国就曾这样一步步瓦解前苏联的,也同样对付过强盛时期的日本与韩国!

2022-03-12 23:14

可以作为美剧“亿万”的续集

2022-03-15 11:21

看了楼主的发言宋鸿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