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记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喜欢:70
[cp]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现在的金融战,我们一直在见证历史。
贸易战可以说互有攻防,不但不落下风,甚至有点反败为胜的意思,做生意向来是我们强项。
科技战猝不及防相当长时期内被动挨打,但也立刻就猛醒,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短板,但攻坚目标和实现手段都已经非常明确,并且各项资源已全力发动,趋势已经明朗只是在和时间赛跑。
金融战是最新的动向,大致来看对方一方面掐断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证券市场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制造局部紧张,或者妖魔化体制),试图引导国际资本撤离中港资本市场,最好是让中国资本市场陷入长期动荡和熊市。这样,科技战最需要的产业融资和财富神话驱动就被掐灭在了萌芽(想象一下一个衰败的资本市场,能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创新吗?能驱动各类人才的奋斗吗?),那么科技战最终的结果就会注定(人才流失,研发资本不足,产业化受阻),进而贸易战的最终结果也会在更远期尘埃落定(产品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低端被便宜人口国家取代,高端永远难以突破)。

但可惜的是,我们目前为止对于金融战的认识并不充分。目前所处的情况客观上来讲可以认为是某种“内忧外患”了,外患这个东西干预不了,不多说。关键是内部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些?今年2个月的数据连续出来,确实有点惊悚,为什么原本最擅长的“经济建设”搞成了这个样子?好吧,这里确实有些客观因素,确实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需不需要管理好市场的预期呢?外面已经在全力干你黑你了,我们自己是不是能有些提升内部信心的措施来对冲?从去年到现在,到底我们对于经济建设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是更好了还是莫名的有点慌?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观察。

其实你说没认识到也不对,前阵子央行不是也出来喊话说:‘’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可能不是证券市场而是一个更宏观的广义市场。但不可否认,证券市场是最敏感最直接的反馈指标。但喊话之后也就没什么后文了,更没有更高层面针对最担心因素的表态等,之后的市场也就走向越来越“难办”了。其实说到底,还是传统来讲资本市场的地位一直是很低,但今天的资本市场对民众财富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对整个宏观的预期映射作用,其实真的是今非昔比的。一个真正的顶级大国,必然要标配一个强大繁荣的资本市场,如果后者是缺失的,那么前者其实也很难实现。

资本市场固然是产业,但同时也是人心。比如同样一个稳健增长,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无忧的细分制造业龙头,可能在正常情况下会给个30PE左右的估值,在信心很足的时候可能会给干到60倍,但在信心垮塌的时候也可能给干到15倍。公司没变(或者只是短期阶段性的经营波动),但预期的变化就会产生牛市和熊市,泡沫和恐慌。所谓的“不要大起大落”,就应该是合理的管理预期,在泡沫征兆时多放让市场冷静的信息,在市场恐慌征兆时释放强心剂提振信心。金融战,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心理战,相比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应对,可能现在既没有“猛醒”,更谈不上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术措施,所以表现为市场很容易放大恐慌(反过来也是正向时放大乐观)产生剧烈的波动。

当然,同样的例子也说明,当这个公司被砸到恐慌价的时候,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是高盈利的机会,就像18年那种大量中性情况下(也就是估值回到长期估值中枢,非泡沫乐观也非恐慌悲观态时)2年一倍的赔率,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出现只是因为在这一刻,大家什么都不信了,这一刻每天损失的痛苦已经让人只想逃离波动持有现金,就像一个负向的拍卖会。

所以还是回到原点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国家发展趋势,第二是公司个体价值。资本市场管理艺术的高低,会极大影响市场的形态和波动率,但其本质上并不影响国家发展的中长期轨迹(除非在金融战中惨败,但由于我们毕竟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和非自由进出市场,所以这个可能性很低),只要依然看好国家的发展趋势,看好人均GDP顺利突破2w美元这个基本水平,那么市场就有底而且这个底不会突破历史认知。公司个体价值更差异化,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对一些生意的反身性影响,确保公司是最困难时期的不死鸟,更会是春天来临时的雄鹰。那么资本市场个估值,也就大概率会从悲观逐步回升到公允,甚至是未来某天的乐观。

即便从技术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上证50,沪深300和恒生都跌到了一个长期重要的技术指标线:上证50和沪深300都已经跌到了60月线,16年2月熔断底,18年历史大底,20年3月疫情底都是跌到这个指标位附近(只有18年底300指数跌穿了2个多月,但也形成了长期铁底)——从时间线来看也是如此,比如这两个大指数15年5月见顶一路跌到16年2月(中间有一轮反弹,但总体是下降趋势,历时10个月),18年是1月见顶12月见大底(中间基本无反弹),而本轮的见大顶是21年2月,至今下跌历时也已经14个月(中间有小反弹)。
恒生指数更是已经连续下跌3年,大幅跌破20年线,而自07年以来的各种熊市和大恐慌都没有任何1年的收盘年线低于20年线,下部的前所未有的30年线也就是18500左右(届时估值将达到恒生有史以来的最低),这个位置距离目前跌幅大约10%。

所以总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市场已经进入至少是一个阶段性的大底部。如果我们能看到预期管理上的一些进步,看到对“非市场化因素加强”担心的扭转,或者实体经济上切实尽快出现有力度的措施,或者外部出现动荡降低的征兆,那么底部会来得更快,否则可能还会有新低或者在低位徘徊几个月,但从2-3年的周期来讲现在已经是“非常难受但应该乐观的时候”了,除非,这一次出现我们完全难以想象的大危机,那就没法说了是吧。[/cp]

热门回复

很严谨,管理预期就是管理市场信心,其实并不用太具体的政策,监管的手收回口袋一点点,马上风向就变了,前年和去年极端性打压地产,现在插氧气都不一定能救起来,希望港股和中概别重蹈覆辙。

2022-03-13 10:21

抄别人的说一下出处吧,否则看上去太猥琐了,。

2022-03-14 00:40

胜而后求战,逻辑严谨,终局思维!👍[赚大了][赚大了]

2022-10-25 07:06

金融战!

科技要兴起,必须靠人才,科技人才,才是科技发展的重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发展人才机制,保护人才的知识产权与发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