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标准流程

发布于: 雪球转发:69回复:128喜欢:157

forcode:推荐读这篇论文《九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好像是博士论文,一共是101页的pdf文件,作者张明,里面对未来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路径,有系统推演。

楼市崩盘意味着即使政府用尽所有办法,依然无法阻止房价暴跌,很多人说认为房地产崩盘太悲观,过去唱衰中国的预测都破产了,不管悲观乐观,在没有发生之前,都是一个概率问题。

我们无法肯定地说中国楼市一定会崩或一定不会崩,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最近几年楼市的疯狂上涨,让楼市崩盘的概率大大增加了,楼价越高、崩盘概率越大,如果2008年楼市崩盘的概率是1%,2012年楼市崩盘概率可能是3%,2016年,楼市崩盘的概率可能增加到了5~10%;而今天在中美贸易对抗的情况下,这个概率可能是10-20%,当然,这个概率也依然是一个可能性较小的判断。毕竟,政府手里还有很多牌可以打,但这种崩盘一旦发生,那就是100%的事实,如果没有为此提前做出准备,大部分家庭的大部分财富可能被洗劫一空。

九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主要在哪些地方,金融危机发展的标准流程是怎么样的……据此,有助于我们就个人和家庭的资产和投资组合做出某些安排……

进入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九论”将获得《九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pdf文件(101页)的下载地址。

金融危机流程的七步标准模版。

1、金融自由化

2、银行危机开始

3、汇率暴跌

4、通胀上升

5、银行危机高潮

6、主权债违约并且/或者内债违约

7、通胀恶化,银行危机达到顶峰

2-4之间,股价和房价暴跌,经济放缓开始;

3-6之间,资本管制加剧;

七步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总是与大量金融创新相伴而至,监管当局的学习曲线要跟上业界实践总是很难,因为激励不同,一个是为了赚钱,一个是为了看住别人赚钱,差别太大。即使金融自由化往往是金融动荡的先行指标,也并不意味着金融不应自由化。恰恰相反。金融自由化的反面是金融抑制。什么是金融抑制呢?就是居民手里有钱没地方花也没地方投资,只能放到银行里,而存款利率由政府管制,往往显著低于市场真实利率,贷款投向还有政府干预甚至决定。这就等于居民被征了一道税。还不止于此,前面另有道通胀税等着你。

第二阶段是银行危机与汇率危机两难,但历史已揭示了答案。

随着银行危机深化,央行被迫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援助处于困境中的银行。许多先例表明,如果到了不得不二选一的时候,央行会弃汇率稳定,保困境金融机构。汇率暴跌,反过来创造三重冲击:负有外债的金融机构会更深地陷入困境;通胀会加剧,因为进口品变贵;政府主权债务负担加重。

第三阶段,危机高潮到来。

如果主权债违约,通胀会进一步恶化;如果内外债都出现违约,则通胀恶化可能失控。

固定汇率,也会使银行、企业和居民过久地陷入汇率稳定的幻觉,从而过多地负下外债,而汇率一旦暴跌的损失就更大,政府信用也会严重受损。

================

//假设2008年的次贷危机不是发生在美国还是任何其他新兴经济体,可想而知,主权债违约、货币贬值、甚至恶性通胀都将接踵而来,想想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可知。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元不贬反升,避险资金反而从全球经济体系的边缘进入震中。这就是位于中心地位的特权。著名国际经济学家艾肯格林将其称为超额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信不虚言。

================

//博弈论已经揭示了这个循环。最初,一小撮善人抱团取暖,采用以牙还牙策略(tit for tat),因为这个策略在对抗恶人上有奇效,它会在人群中扩散得越来越广,直到终于有一天几乎所有人都采取了它。这时,它的丧钟敲响,新策略会取代它。因为以牙还牙太过苛刻,只给对手一次机会,没有给误解留下空间,为什么不原谅对方一次呢?在大家都以牙还牙的时候,宽容是更优的策略。这个过程迭代多次,最终,社会里全是宽容谅解的老好人,一旦恶人重来,社会马上垮塌,推倒重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我们今天的世界正在回归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那种力量平衡(balance of power),就是俾斯麦玩的那种游戏。美国、中国、日本、俄国、欧洲,五大势力现在很接近这种状态——全球的力量平衡游戏。”

  力量平衡,这个词听起来很无害,但它对应的是下面这些东西:

  第一,各国之间是丛林社会,惟力是视,没有共同认可的规则、原则和价值观。

  第二,各国之间随时调整朋友和敌人的组合,弱者联合以制衡强者,但随时拆散重组,不受观念、历史,以及鲜血凝成的友谊所制约。加迪斯提到了俾斯麦,而俾斯麦最著名的格言,除了铁与火,就是政治家就像棋手但比棋手更不受规则的约束,棋盘64格没有哪个格子是禁区不能去。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一切服务于现实利益,这就是力量平衡游戏的玩法。

  国家间的力量平衡游戏主导了几乎整个人类历史,但最后导出惨淡结果。欧洲力量平衡的解体直接导向两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二战以来的国际社会治理体系: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都是对力量平衡的反动,其内在逻辑是通过共有的规则、共享的价值观及其载体国际多边机构,各国合作避免战争。

多边体系从来都很弱,联合国从来也没有超越过强国意志,现在将变得更弱。问题是,国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也就是默认状态是什么?如果是15年20年前,人们会说是全球化。今天人们说是碎片化。大国各行其是,在各地区伸张势力已成现实。全球的力量平衡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各大国各有其体制,有的威权,有的民主,并不共享同一种体制。

加迪斯:欧洲统一首先就是个错,以为全欧洲可以拥抱同一种文化,而这是荒谬的。美国大熔炉是个例,别的地方没有见过。最终,欧洲会分裂成两三个部分,重新回到自已搞过几百年的力量平衡游戏里头去。“欧洲统一这件事,理念很了不起,事实上搞砸了,这就是我的结论。”

一方面,大国玩力量平衡的时候,小国的处境会更危险,难以自立,更容易被作为牌打出去牺牲掉;但是,力量平衡之下也可能维持相当长的和平,欧洲一战前一百多年没发生大的战事。

================

中国顶尖大学本科生的退学率:

================

forcode:另外推荐这篇《世界周报》对戈德曼的访谈,干货很多!有助于理解美国精英的想法。

/戈德曼:美国围堵华为的战役是一场耻辱的失败,实际上,这恐怕算得上美国有史以来最彻底的政策失败之一。

不久前,美国一名内阁级高官告诉我,在我们还没摸清门道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遥遥领先了,但现在我们开始奋起直追了。他这个说法犯了两个错误。首先,他们仍然没有摸清门道。其次,他们并没有缩小差距。两年前,美国情报界意识到5G不仅将极大助长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经济实力本身就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关切——而且它还会在未来几年内瓦解美国在信号情报领域的优势。

《世界周报》:怎么个瓦解,能解释一下吗?

戈德曼:其实7月份我就在《亚洲时报》的文章里抛出了这个观点。许多其他媒体也就此展开了讨论。中国人在量子通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门通信技术利用远距离量子纠缠效应来产生通讯信号。量子通信系统有个特点,如果你以任何方式干扰它,通讯信号就会消失,量子态就会被破坏。就好比一封信,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从理论上说,你不可能用技术手段入侵这种通信系统。5G带宽的无比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在普通5G通信中引入量子通信并使其成为标准。

我们了解到,中国人已经在境内利用光缆使用量子通信技术传输敏感数据。若干个大团队正致力于将量子通信嵌入5G网络。韩国的SK 电讯、日本的东芝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据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那么结果就是,两三年后美国将失去窃听其他人的能力。

《世界周报》:尽管美国人反复告诫“不要用华为的5G技术。”但最终西方国家的客户还是需要5G技术的。对欧洲人而言,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戈德曼:嗯,目前没有。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喊破喉咙也没什么用。华为的某位高管曾经对我说:“我们搞不懂美国为什么不让思科去收购爱立信,给我们增加一个竞争对手。”为什么?因为那会拉低思科的股价,在美国,任何降低股价的事我们一概不做。

《世界周报》:那么政策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答:正确的政策他已经说出来了,就是让思科爱立信合并,让微软谷歌参与其中。美国有很多公司可以有效地参与竞争。政府可能需求给它们一些补贴,税收补贴,或者直接对研发进行补贴。你得把各大公司的总裁们都召集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然后对他们说:“你们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怎么配合?”我认为欧洲国家应该都更愿意跟美国而不是中国合作,哪怕这意味着5G网络全面铺开需要推迟。但问题是美国人拿不出替代方案,所以欧洲人只能干着急。

《世界周报》:许多欧洲人的看法是,美国人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实施监听,而且根据爱德华·斯诺登的爆料,他们还从全球各地窃取数据。反正给美国人偷去也是被偷,给华为偷去也是被偷,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戈德曼:好吧,哈哈。中央情报局前负责人曾经对我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窃取大家数据的究竟是我们还是中国人。在我们和中国人之间,你们难道不是更情愿让我们把数据偷走?

戈德曼:创新可能是我们唯一比中国人擅长的事。正如我所说,华为公司的创新非常依赖来自西方国家的外籍员工。我不是说中国人不会创新。唐朝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黄金时代,那时候中国人已经掌握了时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技术,几乎涵盖了发起工业革命的全部要素。然而,中国的选贤任能机制是以标准化考试为基础的,这并不是维持精英领导制度最好的办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当年就是因为谋求不到大学教职,才跑去瑞士专利局坐班的……

《世界周报》:……然后他用私人时间搞研究提出了相对论……

戈德曼:对。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你问中国人最担心什么,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我们得不到诺贝尔奖?”其实已经有八名中国人在科学领域得到了诺贝尔奖,但他们大都是美籍华人。

中国的制度很难辨别筛选那些不合群的怪人,他们往往能做出根本性的贡献,比如爱因斯坦。我们在这方面要强得多。西方人认为人类个体里有潜在的神性,这就是所谓的神圣火花,而这种概念在中国根本不存在。因此,我认为我们在与中国人竞争中还是有机会的。

《世界周报》:你认为中美两国短期内不会进行军事对抗吗?

戈德曼:我觉得不会。研究一下中国武装力量的配置你就会发现,它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中国单兵装备花费约1500美元,基本上就是一杆枪、一顶头盔、一双靴子。美国单兵装备花费18000美元。我们有强大的空运能力。我们的步兵技术含量非常高。中国陆军装备和作训水平还比较落后。他们的强项在于导弹、卫星、潜艇等方面,极其强大。

《世界周报》:中国的军事战略核心在于控制国境线。

戈德曼:控制南海。他们海军陆战队和机械化部队兵力可能达到10万,而且可能不久后就能部署在台湾。但除了维护领土完整之外,他们对其他东西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当然,他们在吉布提有海军基地。未来中国可能会向海军投入更多资源,因为美国对波斯湾安全的兴趣正在减弱。我认为,中国在波斯湾的存在必然会增强,因为它要维护基本的经济利益。但这跟投射帝国军事力量完全是两码事。中国不是苏联。

网页链接

================

本文首发微信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本订阅号也分享一些我原创或搜集的有用资料,比如进入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积分”,将获得“儿童积分管理表(excel表格)”下载链接和相关文章。

具体关键词设置如下:

全部讨论

2021-09-29 10:50

限电停产这个事情,绝对不是什么下大棋,但不能因为阴谋论太多,就认为一切战略性操作都不存在,一切战略都被嘲笑为下大棋。恒大这个事情,才是真正的下一盘大棋。赶在美国复苏之前,先定向可控地爆破一些高负债泡沫,等美国恢复元气准备出大招、收缩货币的时候,才不会那么被动——集中爆破、地动山摇……

2022-02-20 13:24

想不到福建为全国调剂贡献的养老金这么多,全国基本靠沿海地区补缺养老金,也不是因为沿海地区勤劳智慧。主要因为中国的户籍制度,使得迁移到沿海省份打工的内陆省份人民,税收和几险一金都贡献给了沿海省份,养老负担留给了内陆地区。中国这样一个中央政府强势的国家,可以跨省抽水来调剂,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欧盟内部,欧盟却无权做这样的跨国养老金调剂,这是欧债危机的根源……

2021-09-29 11:07

现在我们最大的风险就是人口断崖式下滑,人口拐点提前了8年,专家所谓放开二胎会释放人口并没有见到

2020-09-03 16:50

里面提到:
“中国政府必须实现经济
增长引擎由投资、出口驱口向内需驱动的转型,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不得不实施利率市场化,这意味着金融抑 制环境的消除,而这必然意味着国内 利率水平的上行。”
为什么从出口驱动到内需驱动转型中,就必须得实施利率市场化呢? 从而又为什么国内利率水平会上行?

2020-08-28 00:03

金融危机 导致的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导致螺旋通缩。

2020-08-25 09:31

金融危机的问题,只要看瑞.达利欧的《债务危机》就基本明白了,解决途径就一个——大量印发货币,只要中国不需要依靠进口,没有大规模的外债,印发货币就不会引起汇率暴跌,也不会有很厉害的通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中国有独立的货币系统,外债又很少,哪怕目前房价较高,但控制手段较多,所以中国发生通胀性的严重的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2020-08-25 07:18

九论

2020-08-25 00:09

有些公司一年的利润在北京买不了几平方米,如果卖掉其在股市的一点点股票可以在北京买好几套房,问题来了,这到底是股市泡沫大还是楼市泡沫大?

2021-11-25 16:34

金融危机回头看

2021-11-23 15:13

最近电商行业财报出来,让大家看到消费环境有多么低迷,接下来不可避免要放点水了,股市该表现表现了……

//11 月19 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1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简称《报告》)。《报告》下调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增大,面临“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的短期困境;且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严峻。物价方面,央行认为尽管PPI 短期内可能仍偏高位运行,但中长期来看,物价走势将维持稳定,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删除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等表述,并且认为发达经济体货币调整对我国影响较为有限,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