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定胖瘦:从绝对估值的思维角度去定性买入

发布于: 雪球转发:81回复:65喜欢:296

对于投资,我们避免不开的是形形色色的指标,这就如同你去相亲之前,媒婆给你的写满各种对象条件的纸一样,起初进入股市,我也是摸着指标慢慢爬进实质的。

对这一切,我只想说,如果看不到实质,那最好不要轻易依赖指标,而投资的本源实质在于估值,估值的本质用行话说,则是绝对估值,如果重来一次,我宁愿自己不知道相对估值,这样,我便会更快触摸到估值的实质。

起初我认为的估值,是写满计算公式的定量算法,但殊不知,估值也可以玩定性的游戏,它是向定量估值过度的润滑剂。为何我说,你若触摸不到实质,最好不要轻易依赖指标呢?举个例子,试问,一倍市盈的公司便宜不,估计你会点头,甚至你会忍不住去买入,因为你觉得市盈很低,依然记得当年东湖高新在2倍市盈时被市场疯狂追捧的场景,但真理不会改变,它终究还是化为一地鸡毛。

那市盈的本质是什么呢?说好听点是安全边际,说具体点就是几年回本,这就是本质,所以,如果我告诉你,这家公司以后业绩下滑30倍,你还会买吗?估计你就不会了,为何你反应过来了呢?因为这时你的思维利用的是基本的常识:绝对估值。

我们或许会忽略,但应该要清楚,绝对估值是我们人本身天生自带的估值神器,它是植根于咱们最原始的思维,所以,从逻辑上说,我们所有的一切估值方法都应该建立在它上面,镶嵌在它上面,这才是顺着根长出来的健康估值体系,而非本末倒置。但现实却是天生的讽刺剧,我发现很多人,游混于各种指标估值中,俨然忘记了这些个估值体系应该有个牢固的底盘,那就是我们天生的绝对估值思维。

由此,指标漂浮在我们绝对估值思维这个地盘的上方,它的一切都在扰乱着我们的内心,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估值体系为什么会混乱,因为你没有将其扎根于我们的底盘上。由此,10倍市盈真的是10年回本吗?万一它的业绩是下降的呢?30倍市盈真的是30年回本吗?一个稳步增长的30倍市盈公司搞不好才是那个真正10年回本的,你说呢?所以,抛开所谓的市盈数字吧,抓住它的本质就够了

,只有对于那些业绩稳定的公司而言,市盈才是靠谱的,而对于业绩稳定的公司来说,我们又何须把市盈这个数字搬出来呢,因为多少年回本你得看自由现金流的加总,所以它才是绝对估值的实质。以上我说的这些,你或许看起来在讲一堆废话,觉得它是很容易的道理,但说实话,我见过不少人却栽在它上面,比如说有人会死在预期尖上。何为预期尖呢,比如有一公司,市盈为100,市场得到该公司明年业绩暴涨10倍的消息后,开始拉升股价从10到30,要知道,这是市场最为喜欢的一种炒作,业绩翻了十倍,股价总不能不动弹吧,股价也跟着翻10倍才对嘛!这时试问,你拉升到30,市场会跟着接盘吗?当然不会,因为即便这样,你的市盈才30,我还占不到便宜嘛,勾引不到你,有的是招。

这时市场会给你一个公认的预期,那就是公司后年的业绩,会继续翻倍,也就是今年、明年、后年的业绩分别为:1亿、2亿、3亿,这时你通过计算即便是你买入的30这个股价,那么到后年就只有10倍市盈了,这时你心动了,因为这家公司的历史市盈都是在几十倍,哪有10倍的时候呢?市场怎么着不会让它停留在10倍市盈啊,于是,你买入了,结果,,你上当了。

这一切看似逻辑都很合理啊,为何你还会失败呢?因为你偏离了你天生固有的底盘:绝对估值的思维方式,你选择了那个漂浮在底盘上空虚无缥缈的相对估值,你选择了市场情绪,放弃了常识,当你选择绝对估值思维的时候,我相信你大概不会这样,因为那所谓的10倍市盈真的是10年回本吗?非也,这时你会选择相信去鉴别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否真的在提升,或者内在雪球提升了10倍,你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就会放弃那些所谓的相对估值和数字游戏。

我本想说,我想写给当年为方大炭素站岗的一些朋友,其中也有我的几个好友,其中一个朋友给我诉说了它精打细算的逻辑,但却大败而归的故事,对此,我们所吸取的教训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站在绝对估值的角度去定性是真正的一买定胖瘦。当然,我在当年的方大一战中获利颇丰,缴获了五六倍战果,这在我的博客都有事前公开记录,我在出逃时并没有期待任何“二次双击”,因为底牌我已经看到了。

所以,当我看到市盈数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你是这么多年回本吗?

从本质上说,回本的速度越快,你的投资战绩必然是越丰厚,所以,当我看到一个40倍市盈的公司时,我想到第一点就是你是否是40年回本呢?如果我预估你未来十年是一个增长的过程,那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回本的年数是20年呢?如此,你的市盈就是20而不是40,相反,假如我看到的数字是20,但我真的对它未来的增长没有信心,那是否可以认为它的市盈是40呢?答案毋庸置疑,是的。你瞧,投资就是这么好玩。拿片仔癀来说,若你认为它未来是增长的,那么40倍市盈的它跟一家20倍市盈的利润不变的公司谁更优呢?从回本年数上来说,这俩似乎差不多,但从股权价值上看,增长期间的股权价值却更值钱,从本质去看问题,你会发现,那个市盈数字更高的实际上会更占便宜。

何为从绝对估值的角度去定性呢?就是用土豹子的办法,甭管你利润数字多少,就问你能拿出来自由用的真金白银是多少,我好算好我投入的银子几年能回本,而当你这么想的时候,自然就理解了自由现金流的真实内在含义,也就理解了什么是营运资金,为何老巴所说的“并非所有的利润天生都是一样的”是何含义,也就知道了资本支出为何是资金用途,而不是费用……你会通悟很多书本上的疑难杂点,为何你会理解的如此之快呢?因为你站在了我们天生绝对估值思维的底盘之上,由此,你的逻辑就是顺势生长,不会杂乱缠绕不清。说这点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只有立足植根于我们自己所懂的常识性逻辑,在此基础上扎根生出其他逻辑,才是我们最快最稳的投资觉悟之路。

立足于常识性逻辑,你也就不自觉会对所有行业进行分类,你也发现行业之间的利润含金量都是极为不同的,因为你发现,有的行业虽然数字赚的不少,但每年腾出来自由给你吃喝嫖赌的钱却没有,你懂了,利润和利润是不同的,差的利润是给养家糊口的,好的利润却是给你吃喝嫖赌的,你虽然没有看那些专业科班书籍,但你却直接进入底层逻辑,殊不知,那些科班书籍也只是底层逻辑这颗大树开出的细枝散叶而已。

同时,你虽然没有读那些专业的书籍,但你却不自觉养成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对某些行业的低市盈公司避而远之,对某些行业的“高市盈”却投怀送抱,也会在某个思考的不经意瞬间明白,生意模式是如何影响估值标准的底层逻辑。生意模式在本质上只是为了保护绝对估值的安全边际的,在极端估值下,我们可以不用对公司的生意模式要求太高,比如某些公司会有它特定的快速增长周期,假设为10年,10年之后公司大概率会破产消亡,无疑,这种模式在我们看来,不是什么好模式,那么在极端估值下,我们倘若算好这笔账,可能会在3年就回本,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太在意生意模式。

而我们之所以喜欢好的模式,是想用模式的优势来弥补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仅是回本风险,还有股权价值风险,比如对于永续模式,我若失算,大不了多几年回本,但它很难发生价值毁灭,而有些企业不但回本期限遥遥无期,其股权价值也会遭遇毁灭,这是最为致命的。这里的从绝对估值的角度去定性,不是站在行业赛道的角度,而是实打实的站在对公司算账的角度,这个角度下的最高境界就是直接忽略一切模式,或者说已经将生意模式融入进自身,直接去算这笔账,它是直接撇开相对估值的。比如对于白酒行业,我们可以从库存价值的角度去估值,茅台当年的市值比库存价值多不了多少,但由于当年销售一般,市盈却很高,这时你若从绝对估值定性的角度去分析,那么就可以选择下手,忽略一切模式和市盈的高低。

还有地产,也曾经一度有货值与市值相当的市场极度期,这时的市盈什么都是失真扭曲的,或者说是靠不住的,但从绝对估值定性的角度去出发,你只需要分析这些货能不能卖出去,卖出去之后能值多少真金白银,这就够了,绝对估值的角度去定性是一个思路和方向,下一步就是沿着这个方向去探讨货值的计算等问题。

还有互联网或科技公司,比如腾讯,一看市盈六七十倍,吓一跳,用单纯的市盈去估值反而会刚让你心里没底,从绝对估值定性角度去看,说白了,今年投的钱多少年能回本,那对于未来什么云计算、微信、金融科技等,这笔账就有的算了,如果你算的这笔账能让你在合理的年数回本,那就甭管他多少倍市盈,按照绝对估值该买买。

我一朋友就是投资的腾讯,拿了很多年了,收益也算不错,也是价投者,我记得他在好几年之前就开始算腾讯的一些业务在未来能产生的现金流,什么几亿微信用户能有哪些业务,能产生多少利润,他的方式就是咱们那种最原始的“回本式算账法”,这点很值得学习。对于一些永续模式且大概率会永续的老字号企业而言,从定性买入的角度去看,这笔账相对就比较容易,比如片仔癀,未来20年能卖多少万粒,能获得到手多少自由现金流,估算出来多少年回本,再加上到期这部分股权卖出时的价值,觉得这个能接受还可以,那你就买,其他什么市盈市净都统统忽略。

以上提到了你出售时的股权价值,请注意,从定性角度去看,这里的股权价值也是动态的,比如增长期间的10亿利润可以有机会以400亿股权价格卖出,但10年之后的5亿利润却或许只值50亿,因为你的利润是下滑的,市场情绪会影响你的估值,这就是股权价值的毁灭,但定性角度的绝对现金流却保证了我们投资的安全边际。

同时也说明另外一点,那就是相对估值是建立在股权核心价值稳定的基础之上,若你的核心价值不再,比如你的品牌价值削弱,那么n年后,你的相对估值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要清楚这点。包括白酒也可以从绝对估值的角度去定性,对于那些确定性永续白酒公司,对它们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的计算会相对偏差更少一些。

格雷厄姆说过一句话很烧脑,他说对于那些可以永续增长8%的企业而言,其估值给予多高都不过分。从理论上说,肯定不是多高都合理,但这话里却透露着另一层含义,也就是对于那些永续且可以持续增长8%的公司而言,从长期去看,高点市盈都是不过分的,理论前提是永续增长,而非永续模式,其实仔细去深挖,你会发现,他这句话也是从绝对估值去定性的角度看待买入这件事的。我们所有投资人对于估值定性的初衷,都是希望做个划算的买卖,买个“便宜货”,但这绝不意味着“买在便宜”就等于占了便宜,它不是赢在起点的一场游戏,只有等结束时,你才会知道你买的到底是不是便宜,所以,对估值的定性不是定在买点上,而是定在期间上。

本篇的目的只有几个:

①很多人都停留在相对估值的思维上去估值投资,而忽略了植根于我们自身的绝对估值思维,这是本末倒置。

②估值也要定性,定性的角度是站在绝对估值思维的角度。

③我们估值混乱的根源在于没有将其跟我们天生拥有的绝对估值思维相对接,健康牢靠的估值植根于常识思维的基础上。下节在智库精品详谈永续模式和有限模式在估值上的差别。@今日话题 $片仔癀(SH600436)$ $方大炭素(SH600516)$ $东湖高新(SH600133)$

全部讨论

2020-01-12 15:50

一文搞懂指标:自由现金流

对于投资而言,估值是个 " 终极问题 ",而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来评估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最合理的一种方式,这个模型涉及到两个变量,自由现金流和折现率,折现率通俗的说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比较容易理解,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到底什么是自由现金流,又如何计算呢?

一、什么是自由现金流?

要弄清楚自由现金流,先来弄清楚现金流,现金流就是一家企业在某段时间内收到现金和支出现金的数量。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可以活的很滋润,但如果没有现金,就算账上就巨额利润,也无法生存。举个例子,A 公司花了 100 万采购了商品,赊销的方式以 150 万的价格卖出,并支付了 20 万的税费,那么公司的净利润是 30 万,但实际上公司并没挣到钱,反倒是贴出去不少钱,现金流是负 120 万。所以有利润不等于有现金,这也是为何企业除了要提供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还要提供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三张表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采用的是 " 权责发生制 ",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来确定应该得到的收入和应该支出的费用,并不考虑是否真的收到和支出了现金。而现金流量表是采用 " 收付实现制 ",即以现金的收到和支付来界定收入和费用,用来展示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认准的是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因此一切调节利润的手法都对它都毫无影响,它只负责呈现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科目里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期末与期初的变化过程。

可以说资产负债表像一张照片,反应的是特定时点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权益情况,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则一段影片,记录了一段时间内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入流出的过程。

弄清楚了现金流,再来看自由现金流,重点就在于 " 自由 " 二字,企业经营中产生现金流,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的供应者(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通俗来说,就是企业经营活动赚来的钱中,扣除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和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投入后剩余的钱。

听起来有点绕口,还是来举个例子,你这个月 1 号收到一笔工资税后 2 万(现金流),如果你计划本月去旅游,你能将这 2 万全部都花掉么?显然不能,因为你要继续维持体面的生活,需要预留本月的房租水电 5 千,吃饭出行等这些必要支出 5 千,剩余的 1 万才是你的可支配收入(自由现金流)。

一句话来说,自由现金流就是可以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全部分配给企业资本提供者潜在的最大回报。因为自由现金流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性较小,可以有效地评价企业利润质量,衡量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毕竟拥有了稳定充沛的自由现金流量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用于再投资、偿债、发放红利的余地就大,俗称 " 钱多好办事 "。

自由现金流也是巴菲特非常重视的财务指标之一,他认为真正值得投资的好企业就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自身就可产生充沛的现金流,不用靠投资者后续投入,也不用靠企业负债经营,就可以实现稳定发展,甚至推动经营业绩和自由现金流的增长。既然自由现金流如此重要,那如何计算呢?

二、如何计算自由现金流?

这里介绍三种方法来计算自由现金流。

第一种:自由现金流=息税前利润-税金 + 折旧与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追加

这是科普兰教授提出的一种计算方法,从现金流入的角度来说,有两个来源,主要来源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根据收入减去全部费用来计算),另一个来源是企业的折旧与摊销,折旧指的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钱已经付出去了,但这个购买成本要分摊到资产的使用周期中,摊销其实就是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等的 " 折旧 ",这部分是作为企业的经营费用在利润中扣除的,但并没有实际的支付现金出去,所以在计算现金流时需要加回去。

从现金流出来看,税金都是要上交给政府的,不属于企业,需要扣除这部分现金,另外企业要维持正常运营,要保持竞争力,需要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这些都需要支出现金,即需要扣除资本支出(包括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营业性资产的支出)和营运资本(存货、应收款项的增加而占用的资金等),最后剩余就是股东和债权人理论上能从企业提取的最大现金。

第二种:股东盈余=净利润 + 折旧与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追加

企业资金的提供者分为两类即股东和债权人,因此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也应该分给股东和债权人,即自由现金流 = 股权自由现金流 + 债权自由现金流,利息费用是属于债权人的自由现金流,在计算股权自由现金流时是需要扣除利息费用的,所以第二种方法计算的是股东自由现金流,和第一种的唯一差别就在于后者扣除了利息(净利润=息税前利润-税金-利息)。

巴菲特提到的自由现金流指的就是股权自由现金流,又称为股东盈余,指的是股东在维持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从企业拿走的最大回报,也是衡理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指标,作为股票投资者,真正关心就是股东盈余。

第三种:自由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这是一句简单近似的方法,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包括三大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因为只有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所以自由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而通过向股东增发新股、向银行等债权人发新债所获得的资金,以及向股东派发股利或采取股票回购的形式以及偿还债务本金利息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不计入自由现金流的。同样,企业要维持竞争力,需要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些现金支出是反应在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科目中的,所以要扣除这部分现金支出。

如果企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用于扩大规模而非维持现状,这样计算出的自由现金流存在对自由现金流的低估。

第三种方法和第二种也是紧密相关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就专门提供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即将从净利润中扣除的费用但实际没有支出现金的科目加回(如折旧摊销),扣除跟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扣除经营活动中没有包含在成本里的现金支出(如存货,应收账款的增加等),所以可以将净利润加上折旧摊销减去营运资本近似当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将资本支出当作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投资是关乎未来的事,预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需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特点,竞争优势,商业模式,企业的发展阶段等,需要对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公司战略,经营状况和业绩等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对于以上关于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只需要简单近似的估计就好,不要纠结于精确地计算。

当然,自由现金流也不是万能的,例如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就不适用,但是能帮你排除垃圾企业,它是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特别是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突然变的不正常时,要特别引起重视,尽可能地寻求合理的解释。

可以简单的认为一个企业如果不创造自由现金流也就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企业,毕竟对于股东来说,是要以能拿到手里的现金流入作为投资回报的。

2020-01-12 02:24

感谢分享

2020-01-12 15:16

股价是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股价的波动说到底就是人们对企业未来能赚到多少钱(多少时间回本)的预期不一样,在熊市和牛市里,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变的是人心

2020-01-12 11:54

其实就是业绩稳定 增长 加高分红率就这个意思 业绩不稳定今天看是10倍明年就40了 分红率低 赚到钱很可能是假钱造假

2020-01-12 11:05

似有所悟。估值的核心似乎就是能活多久,能增长多少,能赚多少真金白银。这又跟生意模式紧密相关,跟赛道有关,跟管理层能力有关,而和指标什么的无关

2022-07-06 09:13

哎,好文,说得有点绕,有点深奥的感觉。

2020-02-06 03:21

只有对于那些业绩稳定的公司而言,市盈才是靠谱的

2020-01-14 00:16

楼主大才,领教了

2020-01-12 15:36

我们要选出的是企业不变的确定性。反过来说,能提供确定增长的企业是非常珍贵的。

2020-01-12 11:11

缠师是A股真正的高手,感谢您为我们打通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