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股底层投资逻辑:周期股不是投资的理由!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4回复:91喜欢:309

《猪肉股投资逻辑系列》三节近一个小时视频课程,已上传智库精品,这里贴出部分,下节智库课程以牧原股份为例,捋清猪肉股估值方法并计算牧原股份的估值。语音版在公众号网页链接

本节咱们来谈一谈养猪,顺便兼谈牧原股份,应该说我个人接触养猪还是比较早的,90年代,家庭养猪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要说我对养猪行业真正的兴趣和研究起于05年之后,散养殖户大亏大赚的现象引我进入了对养猪行业的兴趣和研究,深入养猪行业后,我发现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生意模式,甚至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

透过最近十多年的跟踪研究,我越发感受到,养猪产业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之路。就行业表现来说,你会发现,随着猪周期导致的价格变动,养猪场的收益可以说大起大落,拿最近几年说,2014年时,养殖户亏成狗,如今又赚到疯,养猪带给咱们的感受就是大起大落、周期性太强,这点的确不假,但,这一表象背后却隐藏着深不见底的汹涌波涛

拿现实来说,你投资小散猪场的结局大概率就是被清退出局,投资中型猪场,一场非瘟下来也是亏损,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投资大型公司,那么若规模维持不变,收益也称不上多么亮眼。

由此,投资成长性猪企,管理层物色对于猪企投资至关重要,因为他决定着战略模式,尤其很多大型猪企的管理层都占到了很重的股权,像牧原秦总两口子占了近六成股权,还有温氏家族等,要知道,有些猪企压根就没想着向扩张上走,就想维持当下规模,就着搞点多元化,投资这样的企业无疑是不靠谱的。

05年之后,经过十余年研究跟踪,投资的脉络越发清晰,若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投资整个行业中,代表最先进产业模式和最低成本的公司。

因为在周期低谷,即便整个行业要倒,这类公司是养猪业最后一批倒下的企业,而事实上,用脚指头想想就明白,猪肉行业是不会倒的,用白话说,人们离不开猪肉。关于这点,若要说起来,且得唠上半箩筐,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单谈一点,市场有这样一种论调,那就是猪肉可以被鸡肉等肉类替代,这话也是写在了经济学教科书中,但,我对这种观点实难苟同,猪肉特殊情况下可以少吃,但它在很多方面都是很难被替代的,你不会把炒菜放猪肉改成放鸡肉,更不会把猪头肉换成狗头肉,这是基本的口味差异化下的嗅觉依赖,咱们只需知道一点,猪肉不管何时都是难以被替代的肉食即可。

祖师爷告诉咱们,投资那些周期性大起大落的行业,先把赚大钱的想法搁一边,活命才是咱们首要考虑的。

对于猪企而言,咱们要投资的第一个刚性条件,一定是在猪周期低谷时不会被清扫出局的企业,而不是看你巅峰时多么潇洒。

那么如何掐准这个七寸呢?这个核心在于成本,所以,谁能把养猪成本控制到最低,那么它一定是最后倒的那个,在猪周期低谷时,拼的就是谁先把别人熬垮,熬到一半,猪企清退、猪价上涨,剩下的猪企开始进入吃肉期,进入下一轮周期。

再用事实佐证以上论点,据统计,牧原的每公斤成本在11.6,温氏是12.3,其他上市公司是12.5-13,散养户则是在13-15,不要小瞧这每公斤的差距,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瞧瞧这成本,咱们心里就有笔账了吧。

再拿2014年来说,整个行业肉价低迷,跌破养殖成本,500头以下的小养猪场第一个就撑不住,要知道,它们势单力薄,更缺银子,融资渠道更少,亏上一年半载根本受不了,所以他们是第一批受不了先退出的。

而能够把成本控制在行业底部的大型养殖,它们有两大优势。

其一,成本优势,像控制的好的牧原,2014年几乎是全行业亏损期,但它还是赚钱的,2017年,受行情下滑影响,温氏等企业都是负增长,只有牧原是正增长,这点要认清。

其二,资金优势或融资优势,换言之,在低谷期,他们更能抗,有后台有资本,牧原背后就是铁哥们河南政府(二者的关系可以私下了解),这点也要承认。

这是谈到的第一个刚性条件:那就是选择那个有实力熬到最后的企业,行业不死,它一定是下一轮反弹周期中大口吃肉的那个。老祖宗早帮咱总结过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谈到了成本

再来具体肢解下成本控制端,这里主要有四个大点:原料、配方、生育、人工。原料方面,像牧原主要是以河南为主的中原产粮区,具备地域优势,自己研制的30多个配方,使得料肉比处于行业领先。

还有一个重要指标psy,这是衡量母猪繁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一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成活仔猪,也就是你的产仔能力,这个是重点,你想啊,同样喂猪,生10头跟生20头对企业的差距影响是很大的,牧原是24,温氏是23左右雏鹰是20,行业平均是16,这主要是由于散户养殖技术跟大型企业差点事,且筹码多导致,这是相对散户养殖的成本优势。我要对大家伙说的是,这个psy,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全球psy最高的就是丹麦,它们能达到30以上,就这个数值使得造肉成本能达到每斤5块钱。

其次是料肉比,也就是你长一斤膘需要吃多少饲料,这是个技术内行活,配方调好了可以省不少饲料,这是一头成本,温氏牧原在2.5左右,雏鹰在2.8,而行业平均是3,瞧瞧,这一头又是低于行业平均成本。

成本中七成是饲料,由于牧原本身就地处河南这个产粮大区,而温氏则地处南方,牧原每头猪的原材料成本比温氏要少100,世界上养猪成本最低的就是巴西马太格罗索,它们的单位成本在每公斤7块以下,为咱们的一半。

为何会这样呢?因为饲料价格,要知道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主要玉米生产国,国内大豆一吨都在 3500左右,而巴西基本不到2000,由此人家占养殖成本最高的玉米大豆供给端是很给力的。

由此咱们会发现,养猪这个行当,大型养殖在成本控制端的优势越发明显,这是咱们必须要看清的一点。

鉴于牧原在行业的成本最低,由此,它的毛利和净利率也是最潇洒的,15.16.17三年净利率为20%,41%,23%,一个养猪的净利率如此,温氏则是13%,20%,12%,当然它有养鸡业务,但这个数据跟牧原差一大截。

要知道,生猪虽然有品种差异,像牧原基本都是外三元,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在这个品种上,就当下的情况去看,基本上属于无差异化产品,这种净利成本的差距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两种战略模式。

业内当下有三种模式:公司农户模式、自繁自养模式,托管模式,至于托管这种模式,只有极少数企业在用,咱们主要说前两种,其实我从一开始就在观察这两种模式,具体的说观察这两类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所谓自繁自养模式,说白了就是关于养猪整个流程这些活全都你自个来干,供种供货防疫收购全都自己来干,农企合作模式则是资源互补,这种模式起于1985年左右,必须要说,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优缺,我的观察看法是,在进化阶段上说,农企模式是自繁自养模式之前的一种过渡模式。

为何这样说呢,要知道起初生猪养殖,那是没有啥门槛的,谁都可以养,谁都会养,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伙都可以屋里哇啦窜进来养猪,由此,基于这样的现实,散户就成为了咱们生猪业占比最大的大部队,数量占比9成以上,他们行情好时蜂蛹钻进,低谷时抱头含泪退逃,这样的结果就使得猪肉价格导致呈现周期性大波浪态势。

这时你想做大,眼前最好的资源就是这一大批的养猪户,于是公司跟农户合作的结果,就是可以迅速笼络一大批现成熟练的养猪户,这种模式使得中小公司发展迅速,温氏就是这种模式的开创者,包括新希望,正邦等都通过这种模式迅速累起存栏量。

咱们继续拆解这种模式,从内理来说,还是存在很多潜在隐患的,它的成功跟整个养猪行情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

咱们想啊,散户本身手里就那点钱,根本经不起几番猪周期的折腾,这时就存在着很大一批想通过养猪稳定赚钱的这些人,这部分人跟温氏这样的公司签订合同。

比如说代养,仔猪断奶后送给农户代养,公司给你代养费或者补贴费,例如每头给你200补贴费,公司按照约定多少钱收,这样就形成了阶段性的各取所需,一头要稳定避风险,一头则有资金求发展,如果把生猪产业当做一辆车的话,那么显然这个发动机是公司跟农户组装的,起初跑起来还不错,势头挺拉风。

但这个组装的发动机也是有隐忧的,主要包括农户端和农企关系端。

①农户端不稳定,在行情不好时,散户很愿意接受这种合作模式,你自个养还得亏,这样毕竟还能赚些稳定的收益,但若猪肉持续涨价呢,农户端就那么甘心替别人养猪?价格持续强势期会不会有农户倒戈?②农企关系,比如非瘟,这些个消毒设备、消毒费用等,农户得自己出钱,这就会影响二者合作关系,不上设施,就是白干,倘若猪病亡又该如何,不管谁承担,结果对公司而言都不会太理想。

③农户端的环境政策,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动环保政策,对于禁养区、不合规区进行拆除,这样对农户端是一个很大的打击,50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快速退出,好在这个群体足够大。

④难以集约化、标准规模化,整个流程掌控力稍弱。

总之,对于公司而言,养猪的另一头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很多变数分析起来相当复杂,相对这种模式,我更看好,自繁自养全控模式:原装发动机。

它的劣势正是农企模式的优势,一个轻资产,一个重资产,要说在发展初期,谁跑的更快呢,当然是农企合作模式,现成的资源直接对接,一顿操作猛如虎,而中小企业搞自繁自养,基本上遇到行情不好,直接被资金链卡死。

所以牧原起初也在死亡线上逛了好几遭,都是低谷期被资金链所卡,这个雪球起初滚的很是艰难,但,这种模式也是资本天生的好搭档,它的模式清晰可鉴,它只要不差钱,这种模式复制的加速度、安全性是相当可怕的,原装发动机,只要不差油,跑的会更快更稳。它的优势在于后半程,就像博尔特后半程漂亮的加速一样,而事实也正佐证了这一点,牧原自上市融资开挂之后,又是定增又是融资,其速度在这几年持续发力,并有赶超温氏之势头。

17年时,温氏出栏量还是牧原的2倍多,但如今牧原后半程加速,今年差不多在1000万头左右,要知道牧原在14年刚上市时,出栏量只有191万头,如今是五年翻5倍,叠加价格上涨这波高潮,股价也是五年十几倍的往上窜,其中部分为扩张之贡献,部分为低成本运作下,对价格周期中枢上移的享受,这就是成长+周期共振

由此,咱们会看到原装发动机加上资本才会飞的更快更稳,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猪价持续坚挺时期,也就是猪肉的需求缺口期,它吃的肉更多,积聚资本的速度更快,没有农户端的后顾之忧,融够资加满油,拼了命的复制粘贴。

事实上牧原这几年就是这么玩的,过去十年这样复制粘贴的结果就是其营收达到了近50%的复合增长,吓人不,上节在课程中,我透过牧原的投资性现金流和经营性现金流也剖析过,牧原这几年其实就是在干一件事,融资+利润→扩张→用赚的钱+继续融资→继续扩张,总之,把能搞到的钱都去扩张复制了,在2014年这样的行业低谷期都没亏损,何况又是进入新的一轮反弹周期

由此:自繁自养全控模式+资本开路+扩张复制战略+反弹周期和非瘟、环保的共振=牧原的开挂成长之路

由此,咱们总结下自繁自养模式要点:

①致命点是原装发动机,费油耗银子,中小企业不慎就会被周期尾巴革了命

②优点也是原装发动机,全控特点导致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标准规模化,现代化,从而做到行业最低成本,这点是最要害的

③行业低谷时,抵抗力也是最为顽强的,也是最后倒下的那一批

④这套模式为工业化、智能养猪、标准化奠定了很牢固的底盘,为何这样说呢,是有事实可以佐证的如今牧原的猪舍已经更新迭代到12代,有专门的空气过滤系统,控制疫情在未来也是智能化控制,未来也是朝智能化猪舍方向开路,牧原在疫情控制技术方面的投入可以说国内领先,因为它不得不这么做,一旦疫情控制不住,这可是一千多万头猪,亏损可不是小数目,所以这个现实也会让牧原不得不拥有最领先的防疫技术。

还有节水部分,部分公司已经可以在沙漠区养猪,还有自动化供料,一名饲养员可养1万头猪,小散跟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在未来按照老秦的构想,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来充分控制饲养风险和降低饲养成本,包括疫病自动识别、自动化供料、利用大数据调配最优配方等,有没有觉得在未来养猪也是件很潇洒的事。

由此,随着养猪业头部巨头企业工业化的推进,必然会提高养猪业的进入门槛,第一个卡住进入者的就是成本优势,也就是你光会养猪还不够,你得有低成本养猪的能力,人家一人养几万头,你家庭农场一人养几十头,你怎么拼第二个卡住你的就是技术优势,人家都智能化大数据养猪,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迭代,而你小散呢,可想而知,这都是必须要承认的现实。两种模式已谈完,我的看法是,自繁自养模式更能代表未来最先进的那种模式,因为它的方向是标准规模化、智能化,低成本化。

现在投资的角度去看,我更喜欢自繁自养模式的复制,因为它的逻辑更简单,考虑的风险点更少,更可控,与资本更相搭,这也符合我的做事方式,相对应,农企合作模式下,我不喜欢将主业的另一头留在农户手里,光这一点担忧,对未来的隐患就很难去把控,复杂度超出我的分析能力。

有人会说,人家片仔癀养麝不也是公司农户模式吗?请注意,人家的主业不是养麝,更不是卖麝,而养猪不一样,它是你的主业,在主业上不可控就是投资最大的风险。基于这种逻辑,还有企业家精神层面,我在牧原刚上市时就直接买入,因为我看好这种资本+自繁自养模式+扩张战略的可行性。

为何可行,不是一句话能说通的,我从几个关键要素分开来说。第一个要素就是销售端,换言之,你扩张那么多,能卖出去吗?扩张的两端是销售和生产,扩张代表生产端,这里销售端是重心,答案很简单,猪肉不像其他产品,它是一个万亿市场体量的民生必需品,从历史去看,生猪都能卖出去,只是亏赚的事,但不愁出手,价格由市场决定,牧原这样的龙头企业,生猪更是不愁卖。

第二个要素是竞争端,也就是你干的事会不会被别人抢走市场呢。这也是以上我说过的猪市场的特殊之处,我要说的是,大企业之间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它们都能将产品卖出去,大家遵循的是同样的价格和规则,况且前几家头部大企业一共占到市场不到5%的比例,剩下都是中小散,你的商品猪都是按照市场价卖给市场,这里牧原直接卖给猪贩子,然后猪贩子再卖给屠宰场,基本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猪,所以牧原跟海天一样,也没啥应收,经营性现金流强悍的一批。谈到这,捎带说着议价权,应该这样说,包括牧原在内的所有猪企都是没有任何议价权的。

那么大企业跟散户之间是竞争关系吗?也不能算是,只能说是两种养殖模式之间的比拼取代,大家同样出手,看哪种模式更能活下来。由此,对于一个大体量、同质化的资源类产品,你能说谁跟谁竞争吗?大家都是看市场的脸色,唯一能调节的就是自身的模式和战略。有了这个基础,那么复制扩张的可行性在逻辑上就是通的,不必担心竞争,不必担心卖不出去,这是任何一个猪企都具备的属性特征,这个行业属性特征,是产生猪周期的底层原因。

为何这样讲呢,正是因为大家都不用担心这俩因素,所以在行业景气期,大家都一窝蜂的钻进来,一起享受这场养猪的盛宴,等到供过于求,受伤的小散先退出,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留下熬住并等待下波反弹周期,这是整个市场在调节,不同的是,就像自然进化一样,哪种模式更适应这个市场,谁就会持续留下来做大,如果没有这俩因素,市场进入门槛就会大幅提高,届时就不会有那么剧烈的进出大波动。

我以上说猪周期比较特殊,它特殊在哪呢,它跟传统意义上由需求端驱动的周期不同,它是需求端稳定,而供给端不稳定所导致,所以,从整个产业整体去看,它不存在周期性波动,整个需求端格局是稳定的,国人每年吃七亿头猪,这个少不了,只是供给端内部的一个潮起潮落,这点要认清。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国内的猪肉价涨跌震荡如此之猛烈呢,甚至两年一小周期,五年一大周期,主要原因就是散筹承担风险能力弱且占比太高,怎么讲,原因就是市场中95%的养猪数量都为中小散,这批养猪户占绝大比例。

据说国内养猪数量5000万个,50头以下的散户就占到4800万家,而这类散筹势力庞大,像一群见缝插针的游资一样,在行情好时蜂蛹而入,行情不好时又吓得乱逃,它们本身抵御风险能力就弱,由此一有风吹草动便扭头转向,可以想象这么庞大的一批游资在市场中翻滚,势必搅起市场一阵阵的大波涛。

这种态势,国家岂能瞪眼不管,猪肉可是民生必需品,国家岂能不调控,怎么办呢,举措就是让筹码集中,怎么讲呢,就是让规模较小的散户通过政策干预清退出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市场筹码开始倾向集中化,养殖场单位个头开始变大,中大型养殖场开始增多,拿最近十年来说,07年出栏数小于500头的占比75%左右,如今只有50%多,这是个大趋势,为何这样讲呢,有几个原因:

①政策性驱赶,比如环保政策加紧,你小养殖场很容易被禁,因为你处理污染的能力更差,大养殖场都是系统工业一体化,像牧原都做成肥料卖给农民,你养个百十头不至于搞个粪便处理厂吧,尤其是非瘟一来,国家会优先扶植规模企业用以安定局势,同时清退没有防疫能力和条件的小散。

尤其在非瘟疫情下,由于地区之间的隔离,导致产区卖不出去,产区内价格下跌,需求区呢则叫猪猪不应,价格暴涨,从而导致市场价格震荡失衡,这更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由此,你只有加强疫情防御,才能最快速度打开区域限制,让价格回归于整个市场。

②跟大型标准化模式竞争失败被替代,整个供给端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场内部的变革取代,那就是中大型筹码开始取代侵蚀散小筹码。

注意,这不是两类人群在竞争,而是两种模式在竞争,哪种模式生命适应力更强,哪种就能在竞争中胜出,很明显,散养模式更弱,抵御风险能力更差,根据进化论思想,这种模式在未来会逐步缩减,到达它相对中大型筹码具备竞争优势的那个数目。

③非瘟等事件加速财富积累分化和筹码集中化进程。要知道一个大型企业养十年,跟你一个来回蹦跶的小散养十年,财富分化只会越来越大,如此,这些中大筹码在市场中占的比例就会越大,具备扩张的实力也就越大,像牧原温氏,哪个又是偶然呢?由此,大个头筹码越集中,整个市场周期波动学会倾向平抑化,波动就没那么激烈。

大型企业集中化的天花板在哪里呢?我认为现在谈离天花板还有些早,美国前十大猪企占比45%左右,而咱们呢,只有不到5%,拿18年来说,咱们全国的生猪出栏6.94亿头,而牧原温氏这俩巨头加起来才3000多万头。

在未来,中大型企业会依靠模式优势迅速积聚资本,加速筹码集中化,它们这种规模越大,就会越低于行业平均经营成本,抵御周期低谷的生命力就会越强,如此形成一种正循环,加速行业筹码蜕变,像16-18这波产能扩张基本都是500头以上规模推动的。

相反,小散原始积累能力越弱,他们就更无法提高成本,在周期低谷时只能率先被清退,由此,随着周期震荡力度被逐渐平抑,随着小散筹码越来越少,低于行业经营成本的大型龙头,在周期低谷期越能够加速熬退小散,从而加速走出低谷进行盈利。咱们会发现牧原最近几年即便是在周期低谷时也都没有赔钱,反而是赚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有人会说,猪周期会杀死大型企业吗?我的答案是只要大型企业不自己作死,市场很难将其玩死的。道理很简单,这就是猪周期的特殊性,其他周期杀死企业的都是需求端,没人买了,你自然玩完,但猪肉需求这每年7亿头你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需求端这头永远为你敞开,你企业只要在供给端把成本和质量做到最优,就可以保证你会永远捞到需求端手里的银子。

另外,我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猪周期虽然呈震荡优势,但也有几个特征1.从98年开始至今,这种周期性震荡中枢在上移,高低点都在上移,这跟通货膨胀相关,关于这点,郎咸平教授的解释则是与过度超发货币有关,货币超发在猪肉这个点上爆发体现,导致的结果就是频繁创历史新高,所以,只要超发不停,这个价格大势很难熄灭,这个观点咱们听听就好。

2.周期并不稳定和标准,看过去,有时5年一周期,有时两三年、四年周期,同时大周期里面包含若干小周期,但平均来看,公认的还是四年左右一周期,如有疫情,周期会延长。

3.周期在顶底所呆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说明什么呢?还是我刚才所谈的问题,就是筹码上移导致的加速出清,而大部分价格还是处于周期中轨浮动,这就说明熬下来的企业亏损时间缩短,暴利时间也缩短,这有利于猪企经营的稳定性。

以上这几个特征,带给企业经营上的影响是什么呢,有二

①利好大型企业②中大型筹码的毛利率、净利率的中枢数值也在提高,换言之,它们在低谷期内,由亏钱向赚的少进化,起码它们不亏损了,这就是中枢上移的结果同时咱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没有大比例的散户筹码在峰尖谷底来垫背,承担着消化产能快速进出的重要任务,没有这么大比例的散户的牺牲,就不会有大型企业的滋润。

这就好比一个巨船带着一堆小船在大海航行,海浪波涛汹涌,每当到浪尖,都会加一些小船来保持平衡,同时到浪底时也会牺牲一堆小船,就这样晃晃悠悠向前行。由此,猪周期的中枢价格其实由市场平均养殖成本决定,偏离太多,市场机制就会发挥效应,周期振幅幅度由市场供需程度来决定,比如在需求缺口加大时,价格会飞涨,拉长整个振幅极限,周期则由猪的生长周期和供应节奏来共同决定。

有人说了,可以进口嘛,洋猪肉那么便宜,虽然说不是不可以,但鉴于很多政治因素,咱们的进口比例一直在3%以下,这个数值几乎是杯水车薪,国内生产量就占世界的一半,所以咱们主要还是靠自己。

这里说下猪的生长周期,这个母猪从出生选留为后备母猪,到能生产商品猪并育肥出栏,这就得耗去年半的时间,这也是肉价为何会涨跌过头的原因,也是峰谷值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比如说在肉价反弹期中,散户看到有赚钱效应,于是开始陆续进场,这个陆续进场期从市场平均成本以上,开始持续放量,也即肉价越高,养猪的越多越热情,这个持续时间至少占到反弹时期的一半,由于中间有个最少一年半的生长周期,加上进场的人不是同时进场,而是分批入市,由此这个周期大概至少为一年半的一倍,也即至少三年以上

按照正常周期区间,14-18、19年为四五年周期,由于非瘟跟反弹周期的共振,导致这波反弹周期有所延长,这点怎么来理解呢,可以这样去想,高猪价本身会驱使人们愿意多养猪,但疫情这么严重,谁又敢多养呢,所以只能干瞪眼观望,这就会导致需求缺口存在但修复会延长的原因。

不过按照今年的能繁存栏数下降的力度来看,这波要持续到20年左右,这也是牧原老总秦英林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所表达的看法,我相信作为一个一生都在养猪的内行来说,他的观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么投资猪肉股应该根据猪肉价格来投资吗?或者说要不要把猪企当做周期股来投资,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要捋清猪企的价值变动规律,关于这点,在上节通过现金流有过详细阐述,现在归纳回顾下:

①假设为规模500头以下的小散,则其价值很难预估,因为它很有可能随时被周期低谷的小辫子抽的破产,事实则是这类群体已逐渐萎缩,不建议去投资。

②这里主要讲的,中大型企业,这类企业基本上经历过原始积累后步入具备抵抗周期风险的能力,假设这类企业保持规模不变,则其价值应该说是不变的,只是其利润也会跟随肉价波动呈现周期性波动,股价也跟随市场情绪波动,但咱们不能因为它的利润呈周期波动,就说它的价值在变动,更不能拿被市场情绪影响的股价对价值变动进行道德绑架。

注意,这个价值是不分利润变动周期的,也就是说,不是今年利润高你的价值就高,明白这点咱们再说第三种类型。

③第三种就是扩张性企业,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自由现金流剧减,投资性现金流巨额流出,经营性增多,利润也跟随猪周期呈波动态势,那么问题来了,这类企业的价值是波动的呢,还是稳步向上的呢?这个问题有点见仁见智,但捋清了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也就有了答案,我的答案是稳步向上,内在价值并非呈波动。

因为从本质上讲,养猪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逻辑很清晰,就是你养猪的数量跟你的企业价值直接呈正相关,因为其他外界因素对所有猪企都是透明平等的,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第二个价值增长的主线吗?

所以,对于一个扩张导致养猪越来越多同时有足够资本输血的企业而言,它的价值就是稳步增长的,而同时也应该在逻辑上要认清,利润波动和自由现金流缩减只是价值增长的一种表现而已,毕竟价值增长不能总是写在利润的脸上,否则投资也太容易了。

这个逻辑捋清了,再谈第二个,那就是如何计算衡量猪企的价值,关于这点,需要好好聊聊,我的计算方法就是根据经营性现金流的曲线均值,配合现金流安全边际,对均值进行给予相应的安全边际区间。关于这点咱们放到课程下节着重去聊。

再说企业聚焦这个角度,这点也是我很看中的一点,具体说就是企业的专一程度,倘若太过多元化,反而会导致咱们对企业的分析过于复杂,因为咱们不可能看好所有的业务,由于,对多元化企业的投资,会连带购买一些“多余”的业务,偏离咱们的初衷。知道了这点,咱们看牧原,对于老总秦英林,十几年之前我参加企业家座谈时,听到过其演讲,之后也对其创业历史有过诸多了解,可以说他的企业家精神是让我很认同佩服的那一种,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①秦总是聚焦养猪30年,一生聚焦养猪,他本身就是毕业于河南农大畜牧专业,即便如今规模做这么大,至今生猪收入依然占其营收96%,对生猪养殖的精细聚焦在同业来看确实很难得,秦总是绝对大股东,企业的聚焦正是他的聚焦,再看行业其他企业:

温氏:既养猪也养鸡,六成猪,三成鸡,还有奶牛、鸽子等

雏鹰农牧:更完活,生猪、粮食、地产、互联网、金融齐刷上阵,我的乖乖,这跟卖了北京四合院去创业赚大钱一个结局,也是我之前所说的屌丝玩劈腿,好好的猪养下来不早就发了,何至于此

正邦科技:养猪、饲料,农药、兽药

罗牛山:养猪、房地产

新希望:养猪、饲料、屠宰等业务挺多的瞧见没,像牧原这样做这么大,但依然全心全意聚焦在养猪上的几乎很少②企业家精神和人格,我了解过他很多事迹,包括高价收农民卖不掉的玉米等,有一种很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大家没事也可以去查一查。

③跟政府关系是杠杠的,发展初期,牧原为河南农民做了很多好事,替政府解决承担了很多棘手难题,由此,牧原在河南,几乎在猪肉行业走的都是优先通道,河南又是产粮大省,粮食供应方面更是不用说。

对于猪周期和猪肉价格,我的原则很简单,那就是不做对周期价格的预测,只打造抵御周期风险的诺亚方舟,踏实赚成长的这兜银子,同时淡看价格和波动,这是投资猪肉股应该有的格局。再次强调,个人谈牧原绝非是马后炮式分析,而是在14年上市时就已买入,有公开记录,谈这些只是想分享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猪企投资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它也遵循着咱们都能够捋清的底层逻辑。

智库精品下节解读个人对牧原股份的估值方法及计算,打通底层投资逻辑,尽在伯庸智库精品,终生有效,持续更新。@今日话题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正邦科技(SZ002157)$

精彩讨论

价值成长赔率胜算2019-11-11 21:05

无论牧原与温氏后期走势如何,这篇文章的内容严谨、专业。稍有不同的是养殖成本与消费区域的界定,在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上我有点不同理解!

王治龙2020-01-10 09:42

问一个问题:经过ASF肆虐几十年的欧洲,为什么法国、丹麦、比利时这样的国家合作社养殖仍然占半壁河山呢?很明显,在养猪最先进的欧洲,也不是自繁自养一条道路

城北小王2022-09-22 08:34

姐姐白白嫩嫩,为啥研究养猪行业

守株待兔1112019-11-21 11:49

佩服啊,分析哲理透彻,看完后对养猪这个行业一目了然,投资这个行业有了很大的格局了。

李昂纳多flying2019-11-13 10:14

14年买入茅台持有到现在,不翻10倍?你自己没有长远的眼光,以为所有人都是,真是鼠目寸光啊兄弟

全部讨论

2023-03-12 00:35

时隔3年,养猪行业发生沧桑巨变。牧原依然在疯狂扩张,吴总的这篇文章依然逻辑依然靠谱。2023年牧原出栏大概率要达到7500万头。

2022-10-12 02:03

再温习一遍$牧原股份(SZ002714)$

从本质上讲,养猪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逻辑很清晰,就是你养猪的数量跟你的企业价值直接呈正相关,因为其他外界因素对所有猪企都是透明平等的,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第二个价值增长的主线吗?

所以,对于一个扩张导致养猪越来越多同时有足够资本输血的企业而言,它的价值就是稳步增长的,而同时也应该在逻辑上要认清,利润波动和自由现金流缩减只是价值增长的一种表现而已,毕竟价值增长不能总是写在利润的脸上,否则投资也太容易了。

2022-09-03 21:08

老师在14年选出海天选出茅台片仔癀上机等这些传统白龙并不让人惊喜,我觉得老师最为得意之作就是牧原。一个财务数据难看盈利不稳定非常传统第一产业,居然被老师看好并一直持有,充分说明老师的收益并非运气而是靠实力。
老师在苏泊尔系列说过:选对行业就能成功?那投资也太简单了。同是小家如果十年前选九阳爱仕达又有何用?同是快消品选了光明三元又有何用?包括养猪行业也是同理!
问题吴老师为何总能选出行业的大牛?
企业是否有内在雪球,是否坚持滚动内在雪球,长期投资对这点必须重点关注。

2022-08-31 11:28

吴老师的文章,我都是隔一段时间就来看一次

2022-02-18 11:19

消费端,中国每年消费猪肉7亿头,5000万吨猪肉,万亿市场体量。
需求稳定,供给波动导致行业大亏大赚,涨价,供给增加,跌价,产能出清,在周期波动中,低成本的企业能够不被淘汰,持续滚雪球提升内在价值。大型企业牧原养殖完成成本11.5元/公斤,散户为14,母猪繁殖能力PSY为24行业20,肉猪品种外三元出肉率高,企业的战略聚焦和技术迭代进步带来的规模成本优势。牧原上市至今14-19年出栏量191-1100万头,5年5倍。
仔猪出生到育肥出栏(95kg)需要165天左右,即22年2月的出栏量由21年8月能繁母猪数量决定,从配种到出栏需要一年半,因此猪周期4年一轮。

2021-12-12 15:06

专业

2021-02-15 14:06

学习猪企

2021-01-27 21:57

国外用的cr10的数据,而国内只有cr2的数据……就这点不大严谨

2020-11-27 12:09

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