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幸存者偏差:不要从幸存者中找答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0回复:185喜欢:488

     $格力电器(SZ000651)$ $电广传媒(SZ000917)$ $大众公用(SH600635)$ 前几天有一朋友很疑惑的跟我讲一件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某个化妆品公司的产品反响那么好可为什么买的人不是特别多呢,我于是反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产品很好,他说我调研了啊,我继续问你是怎么调研的,他说他是在调研了大部分这个产品的使用者后才得出的调研答案,我于是明白了,这又是一个被幸存者统计毒害的人儿,说实话我一开始也犯错这种错,我相信至今很多人在调研时也都会犯这种错,什么错呢,就是从幸存者中找答案。

    据我个人的经验,大部分人其实在调研中更容易陷入幸存者统计误区,比如说你会去专卖店里面去调研消费者的反馈情况这其实就无形陷入了幸存者误区,但凡能进店的必然是对产品认可或者对这款产品有针对性的消费者,而那些使用了不满意的消费者他们往往不会再次踏入专卖店,由此你也就看不到他们,假设100名消费者中有30名消费者对产品满意的,那么这30名下次很有可能再次进店重复购买,而另外70名就会“销声匿迹”,事实上你根本也找不到他们,这也就意味着你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幸存者,如此你在30名中调研所反馈的结果必然是极度偏颇的,可能这个满意度达到100%,但真正的满意度只有30%,如此你看到的真的是真相吗?恕我直言,你调研的都是错的。

   这只是幸存者统计中的一个小点缀,当然这不是最误导人的,最坑人的当属企业的幸存者偏差,这也是今天主要谈的,企业的幸存者偏差跟其他各业各面幸存者偏差的本源心理都是一样的,我把它称之为人性的选择性聚焦心理,这种选择聚焦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试问你会关注一个失败的人吗,你会关注那些被淘汰企业的产品吗,你会关注那个犄角旮旯里面的乞丐吗,恐怕都不会,我们这个社会关注的大多都是成功人士和成功企业以及台上镁光灯下的人物,至于你关注谁其实这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你若根据此做出判断那就有可能要犯错了,错就错在你只关注了那些“幸存者”而忽略了那些loser,而那些具备幸存者偏差的伟大企业有可能在其辉煌时期持续误导你

    先说这样一个故事的模型,在几十年前市场中有100家做电器的公司,这些电器公司之间竞争很激烈,20年后通过充分竞争只剩下20家,又过了10年只剩下10家,5年后只剩下5家,这5家企业也顺利上市成为了市场的明星企业备受追捧,而市场中的人同样的也会每天研究这些公司包括这些公司的领导人的特质以及企业的优势等,这么做好像并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来了,试问你所研究的领导人的特质以及企业的某些优势在那些被淘汰的企业中就没有吗,也会有!也就是说这些优势不仅存在当下的企业中也存在那些被淘汰的企业中,既然如此,这些优势能成为这个企业伟大的标志和独有优势吗,不能,能成为这些企业区别于其他被淘汰企业的伟大伟大标志吗?也不能,而事实上那些企业之所以被淘汰很有可能只是某一步走错因而彻底被市场抛弃像雷曼因现金流断裂而破产等,换言之,即便当下企业具备这些优势但一旦重蹈过去被淘汰企业的覆辙同样也会被淘汰,如此再去研究所谓同质化的竞争优势意义就不大,因为你研究的终归是幸存者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或许也存在于那些非幸存者身上,如此你是找不出答案的,而真正的答案往往藏在那些非幸存者身上,对于伟大企业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只研究这个企业做了什么,而事实上当你研究完那些众多破产的案例后你就会明白,它们的伟大不是因为它们做了什么而是面对众多机会和诱惑时没有做什么,这才是他们区别于非幸存者的独有优势。

       拿电器行业举例,当下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空调老大当属格力,很多人天天各种挖掘格力的优势,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了解20年之前的电器老大呢,大家可能不知道20年之前的90到97年的龙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春兰电器,这个公司当年巅峰时期比现在的格力都红,空调市场占有率40%,连续8年的销冠王,别看格力当下这么风光,它的很多优势的始祖都是春兰,如果让你站在当年的背景下去研究春兰,估计你也能研究的井水般透彻,但结果是春兰倒了,同样拥有这些优势的春兰倒了,为什么倒呢,多元化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那么问题来了,竞争优势是保证你屹立不倒的万能药吗?不是,当下研究格力竞争优势的这些人跟当年研究春兰空调的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有时幸存者的优势不叫优势,而非幸存者的劣势往往才是幸存者真正的优势,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再去看格力,不是看格力做了什么,而是看格力没有做什么,面对着众多的机会诱惑和充裕的资金它没做什么,而这,恰恰是它区别于平庸企业的独有优势

   谈到投资很多人总是在说要投资龙头,问题是你能确定那个龙头就永远一定会是龙头?不要忘记春兰电器也是当年的龙头,其从辉煌到破产也是几十年的时间,这不是个特例,08年金融危机期间拥有158年历史的老牌投行雷曼兄弟因融不到50多亿的资金而被迫破产,在此之前还有众多投行专家写过一大堆分析雷曼竞争优势的书籍,现在早已封入尘土无人阅看,要知道在投行界,雷曼可是当时的绝对老大,其竞争优势也多的数不过来,但结果是它破产了,现在我们再来回过头分析其破产的原因你会发现你在其优势里面根本找不到答案,你在幸存者身上也找不到答案,而幸存者现在的这些优势在雷曼身上也同样会有,但问题是雷曼破产了,而幸存者活了下来,答案就在于幸存者相对于非幸存者没有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若不研究非幸存者你能找到答案吗?根本找不到,你看到的只不过是当下的企业多么光鲜亮丽而已。

     说个大家都听过的公司:秦池,这个当年的央视标王和白酒明星,我们若是穿回到95年去看待秦池这家公司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对这家公司动心,因为当时正是秦池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央视中标后业绩止不住的上涨,从临朐县一个频临倒闭的小酒厂到十几亿营收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要知道这十几亿在当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媒体关于秦池的讨论也让秦池成为了众人追逐的焦点,而当时的茅五在势头上也被秦池力压一头,但最终秦池因跨步太大加之其为标王不计成本下的舆论疑惑,最终媒体的“勾兑”舆论事件成为压垮秦池的最后一根稻草,关于秦池的故事其实是上演了教科书般的企业破产经典案例,而研究当下的白酒更不应该从幸存者中去找寻这种“伟大和幸运”持续下去的答案,这些企业研究多了你就会发现幸存者和非幸存者很多优势都是很相似的,但它们之所以倒闭其实就是走错了那么几步,说一千道一万,优势再多,再一根短板上走错照样让你破产,无数企业无不验证这一点,就像雷曼,你再牛又能怎样,你借不到50亿照样破产。

   再说一个大家痛骂过的公司长生生物,那些研究跟踪长生多年的机构基金估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死在造假这上面,其实这正好给我们上了经典的一课,我相信那些投资长生的基金机构必然是因为长生的竞争优势才会买进,但你若把所有焦点都放在幸存者的优势上面那么就会陷入幸存者统计的判断误区,非幸存者是怎么死的你根本没有看到,对于那些倒闭的疫苗厂家而言,造假的原因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事实上同为疫苗企业康泰生物前几年早就发生过这事但很快被杜伟民摆平,市场只是看到了造假后被摆平的康泰却忽略了因造假破产的其他众多非幸存者们,还是那句话,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尤其对于特定的行业而言,非幸存者的覆辙已经告诉你它会死在哪里,而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幸存者是不会告诉你的,对此芒格大师也说过: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所以分析每一个幸存者时,我们第一步应该想的不是这家企业有多牛逼而是这个行业里的非幸存者都是怎么死的,换句话说,你活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先确定你不会死,而确定的标准就在那些非幸存者身上,长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在幸存者中找答案而是要到非幸存者的尸骨上去断案。

    在众多破产的企业中,那些百年老字号和行业龙头也未能幸免,它们照样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救世主,拥有130年历史和1万项专利独霸市场的全球胶卷巨头在2012年也递交了破产申请,一个时代的巨人从此划上句号,同样智能手机时代的巨头诺基亚从全球第一到破产仅用了一年时间,而他们破产的原因在现有的幸存者身上几乎找不到答案,只是一个幸存者代替了另一个幸存者,你能保证哪天企业的优势不会像柯达一样变成自己的劣势吗?柯达和诺基亚的错误就在于面对时代他没有做什么,而苹果的正确在于它面对时代做了什么,至于幸存者的优势则是再其做什么以后所延伸出来的,从这个角度去看,幸存者竞争优势不是最主要的核心,核心是它选择的方向,方向比优势更重要,这就是失败案例所告诉我们的高科技行业最大的痛点,如果只分析幸存者,你根本找不到企业长青的答案,对此马云也感叹: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多看企业失败的案例比成功更重要。其言下之意就是要到非幸存者中找答案。

   个人分析过上百家公司破产案例,到最后发现他们之所以破产无非就那么几条:

  1.多元化经营跨入非熟悉领域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像春兰

  2.过度盲目举债导致其行业不景气时破产,像海鑫钢铁和友谊特钢

  3.公司产品品类所代表的生产力被淘汰和替代,例如柯达

   4.没有解决好公关危机被媒体舆论致死,典型的是秦池

   5.造假,像安然,世界通信公司,长生等

   再来梳理一遍思路,客观的说企业的优势千千万,这些都不是那个最大概率让企业破产的点,说到底从股东的角度去讲,活着是底线,是其他一切的底线,企业会因A这个点倒闭同样也会因为BCD等点破产,而幸运的是在众多倒闭的企业中让其最终倒闭的那个点就那么几个,具分到不同的行业这种特征会更加具体,有时企业的一个短板劣势能吞噬所有的优势,这点已被众多企业所验证,这种短板劣势就像一种急发症,一旦病发便会迅速发展,快的让你来不及应对便已倒下,可以设想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族中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人因同样的遗传病而病逝,那么你所看到的无疑都是身体健康的幸存者,但是如果没有对非幸存者的分析,你能知道你所选择的那个人最具风险的短板在哪里吗,恐怕很难,因为你看到的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会大夸面前的高富帅前景无量同时或许你也会担心这种高富帅会不会花心,我们面对幸存者所做出的评价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选择性,但我们若将眼光放在全部的样本身上,便也就有了重点跟踪的焦点,如此才会在真正处去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亦是同样的道理,当市场和管理层都聚焦于企业的优势时,这时优势无疑其实是最安全的,因为它在明处,这种优势的一举一动都无疑会被市场和企业所察觉,优势总是有助于成长的,这点毋庸置疑,恰恰是企业的隐形劣势是市场不容易发现和敏感的,倒过来想就对了,当市场都在疯狂追逐一个企业时我们只需要倒着想:它如果要死会死在哪里呢,如此守住了那个短板和底线,成长才会更放心。对于投资,非幸存者比幸存者更有价值,换言之,知道怎么死比怎么活更重要。

   从更宏观的格局去看,任何企业也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任何企业的产品也都会有寿命,这点在国内更为明显,国内的百年企业仅几十家,国内现存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5家,50年以上的企业在国内都是极小概率,国内中小企业寿命基本都在10年以内,集团企业平均也仅在20年左右,欧美日本也只有平均45年左右,这样的事实败在面前难道我们还不应该以“幸存者”的角色去看待当下的企业吗?存有危机意识总是不为过的,从这个角度去看,研究怎么死比研究怎么样活的更精彩更有价值。

     所以让一个幸存者得以继续幸存的最关键因素不仅是它当下的竞争优势,更关键的是它所具备的对导致非幸存者破产行为的克制优势,这种优势不会在幸存者身上明显突出的表现出来,它只会藏在无数非幸存者的层层尸骨下,可以试想,在一个一人得病全家倒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幸福家庭的“幸存者们”之所以继续将幸福幸存下去,不在于这个家庭的男人事业多么出色而首先归幸于这个男人是健康的,这才是这些幸福家庭的幸存者们最大的优势,只要守住这个底线也就守住了幸存者的底线,而抛开底线去谈成长无疑于抛开健康去谈幸福。而对于企业亦是如此,在一个非幸存者因多元化破败的时代里,专注就是你的底线和最关键的优势,我将它称之为“生存优势”,在企业所有优势中一定有一个让企业幸存的“生存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再去谈发展一切都是踏实靠谱的,否则优势再多又有何用,一个短板劣势照样可以将你存在100多年的优势统统吞噬,这个时代一天死掉一个公司没什么稀奇的,急性心脏病突发时不会在意你有多强壮。@今日话题 

  附:另外最近妖股崛起,很多人也总在问为什么这些妖股一买进就下跌呢,对此那只能怪你一身正气咯!

    








  

全部讨论

水木清华0762022-08-06 08:38

睿智

老-mo2022-06-21 13:19

西行漫记二师兄2022-06-21 10:09

个人认为,健康活着才有资格谈竞争,进入竞争再谈竞争成败!商业逻辑上没毛病!应用到投资上就是:看一家公司前先按1---5款筛选,公司尽量别和这5条沾边,过了这道关,再去看公司有何可持续并且独特的竞争优势或者继续深入了解!---商业逻辑和投资智慧!

老-mo2022-06-21 06:35

柯达诺基亚破产前也是健康的活着吧,变数太多,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西行漫记二师兄2022-06-21 00:25

看一家企业:健康的活着是基础,再谈竞争优势!映射到我们自己生活中来更好理解:如果我们身体不行·又或是精神上沉迷游戏、手机、赌博......时间精力都被占用,享受沉沦和指望歪门邪道,又何来时间精力建立社会竞争力呢??
------个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