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兵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44
$格力电器(SZ000651)$
格力是个明星企业,名气太大了,大家都不否认格力的辉煌成绩,只是这些年有太多关于格力未来前景担忧的声音,尤其在董明珠的领导下一系列的多元化布局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有的投资者选择放弃继续坚守格力,有的投资者认为格力之所以多元化布局是因为其主业空调增长的天花板问题,理由是空调已经走进全国千家万户,可渗透的空间不大,更因为空调是个耐用型消费品,动辄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据此观点认为未来的空调行业会慢慢步入一个平缓衰落期,更有观点认为格力转型道路之艰难,小家电,手机业务几年时间并没有做出像样的成绩,且手机行业,小家电行业都是非常资深的玩家耕耘已久,格力想要渗透进去相当之艰难,至于新能源造车更多投资人实在不能理解,其次造芯片,搞智能装备,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模具等等。似乎格力一夜之间从专注于单一的空调领域,一下子就成为一家业务多元,跨界经营的企业,企业还有换届的问题悬而未决,这是让投资者最忐忑不安的事。
我来聊聊综上所述的问题吧,谈谈个人观点,望各位大神批判指正。
首先我不认为格力多元化布局是因为主业空调未来增长天花板问题,我觉造芯片,布局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精密模具,制造装备,我觉得这些都与格力自身发展所必须,理由是格力作为一家家电制造企业,以格力今天之体量已经是一家不仅仅是在中国家电制造业巨头,放之全球那也是首屈一指的,营收规模达2000亿级别的家电业航母,这样级别的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格局当然不仅仅局限本土市场,应该是参与全球竞争。但格力目前来说作为家电制造来说产品相当具备竞争力。但如果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格力是有短板的,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只是处于制造业的中游阶段,制造的上游端是精密加工设备端。目前在中国制造装备大多依赖国外进口,德系,日系设备,瑞士,美国。
格力作为一家制造业,当然不能仅仅局限在造家电,更应该往上游端走,要立足于高端制造业,制造高精密零部件,高附加值工业制品,如汽车核心部件,航空,船舶,军工等有技术含量的领域,家电只是一个日常消费品,附加值很低,格力空调14%的净利润率已经是行业第一位了。
如果格力要走向高端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当然如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精密模具,智能装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自己做,不能依赖进口。因为如果未来格力做核心精密部件,而加工设备需要依赖国际进口,那是没有竞争力的,会被人掐脖子。因为你已经不是一家小企业了,而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装备,否则将受制于人,中兴就是前车之鉴。这是我从一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格力多元化布局的看法。
其次再谈格力收购银隆之意。表面上看格力是要造车,其实格力看重的仅仅只是银隆的储能技术,其中包含储能耐用型,安全性。格力一直在做光伏空调,升级空调压缩机,降低空调使用能耗。我的观点是格力收购银隆是想在产品方面节能深入下去。因为空调在夏天耗电量是巨大的,占全国用电量的30%,这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夏天用电量需求巨大,很多地区会临时限电。格力想尽可能让空调用量降低,才发明了光伏空调,如果再有一个储能设备,更能讲多余的电量储存。降低能源的消耗,这也是国家一直倡导的节能减排。
格力能在这方面如此花费力气,不管赚了没赚钱,最起码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许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有一天真能做到尽可能不用电的空调,那将是伟大的创新,为人类造福。
其次就是造手机,这我也只是猜测,谈不上观点,我相信一点就是格力造手机绝对不是因为造手机有多大的商机,有利可图。我觉得是在智能家电布局。但即便现在智能家居也只是一个概念,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手机将是控制智能家电的一个终端。至于非得自己造手机?我这我就不晓得了。格力手机一直没有对外销售,也许是智能家电并没有预期的发展那么快,所以手机对外销售显得没意义,更有一点就是也许格力认为自己的手机做得还不够极致完美,所以没有对外销售。
因为手机毕竟是以格力为品牌的。如果没有做出极致精品,能够彻底打动消费者,那是有损品牌形象的,兹事体大不是几十个亿能弥补的。
再者谈谈空调天花板问题。
大家仔细的去思考一下空调未来的潜在增长空间,很多人即便不认为空调天花板,也认为空调潜在的空间不大了。其实依我看空调的潜在空间是巨大的,空调现在其实就两大玩家,格力和美的,空调的需求一方面是大家所认为的新房销售带动的需求,实际上新房销售对空调的需求拉动没有确切数据表明占比多少。所以这个所谓的观点,找不到数据证明,就是人们从表面现象拍脑袋的结论。空调不仅仅是单一住房产生需求,只要有建筑有人活动就有空调的需求,我想请问人住的房子占比整个人类活动的室内场所有多大?你尽管去想象,车站,机场,地铁,工厂,写字楼,酒店,商业铺,娱乐场所等等,是人类只要有活动的室内场所就有空调的需求。这跟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的潜在需求能一样吗?
这样的逻辑是空调的真实需求其实是只要国家城市化推进,基建,公共设施投资,商业圈不断拓展,不断的改善住房需求,家庭人口从集中居住到分散居住,人类活动的地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都是空调的潜在需求。空调天花板除非国家城市化结束。
很多人天天说空调天花板不买格力股票,而选择美的,
格力空调就天花板了,美的空调有希望吗?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电饭煲,电磁炉难道还有希望吗?
因为其他家电大多是靠住房销售拉动,只要有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电磁炉的需求,空调就有需求啊。
空调天花板了,定制家居还有希望吗?水泥,基建,建材,照明,房地产都天花板了。
空调的需求增长是伴随国家城市化进程带动的,而且空调是可以卖到国外去的,也已经成功卖到国外很多了,出口一直在增长。

热门回复

格力18年开始转型做新能源和半导体是正确的,但是这里面涉及到短期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所以估值可以预见会被持续压制,另外就是,美的更多通过并购公司来实现跨界超越,这里就留下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话题,并购和自研对企业来说,哪个更优?

我仅仅部分赞同你对空调天花板的观点,其他的观点并不赞同。就拿你文中的话来反驳你:你文中对格力多元化的评论,哪一个是有数据支持的?还不都是你拍脑袋认为的?
而且我认为,真正的投资就是要重视逻辑,逻辑一开始是需要主管拍脑袋的。那些已经体现在财报里的数据只是作证而已。
最后还是部分赞同你对空调天花板的论断。但这里面我提出不赞同的部分:
 家电的更新换代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美的的种类多,而且每种家电的使用寿命不同,从使用寿命10来年的空调,到使用寿命3-5年的厨电,这就会导致美的的市场远远不是依靠单一的空调能比拟的。但全球马上因为没有技术革命而带来的增速缓慢的背景下,存量更替的市场往往比增量市场更让人放心。

对空调天花板的逻辑,我赞同另外,格力在三、四、五线买得怎样?

同意您的观点。格力的多元化是基于其核心产业布局的多元化,是对其产业核心——局部空间温度调节,的深度布局,不是如曾经空调老大春兰空调的跨界追赶产业热点的布局。

2018-11-30 19:17

从董姐关于银隆电池技术的描述判断,董姐技术方面比较外行,这是格力的最大风险。

2018-11-28 19:10

格力想节能做社会贡献,董之前还公开说过。企业家看得更远,而且优秀的企业家还有家国情怀,而资本是逐利的,注重短期的,注重长期的是少数!

分析很全面,[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