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年投资总结 --- 努力回本,未来可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48回复:164喜欢:34

@今日话题 $五粮液(SZ000858)$ $招商银行(SH600036)$ $舍得酒业(SH600702)$ 

截至2022年6月底,今年的持仓收益为-11%。对比5月底,小幅回血7.8%。

今年是二马投资这么多年来最难的半年,最高回撤约25%。几个重仓股陆续遭遇意外,有CEO 出事的;有被监管的并且遭遇大股东连续减持的;有因为疫情销售不畅的。真的是非常难。

我在想,可能每个投资者都需要经历这样的时刻,在风和日丽之后需要感受寒冬的萧瑟。只有经历了苦难,我们才能珍惜美好的生活。

一、调仓换股

上半年整体的交易动作很少,以至于有小伙伴问我是否不再公布交易动作了。不是不愿公布,而是没有交易机会。我的实盘会坚持发布,我希望以公开的数据度量自己十年的业绩。

今年分别在1、4、5月有不多的交易。

1月份两次补仓舍得,把之前高位的减仓补了回来,大致补仓10%;同时还加仓2%的中芯国际

4月份调仓2%的腾讯中芯国际

5月份减仓7%的招行,分别加了3%紫金矿业,2% 东方财富,2%五粮液

二、持仓股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方面,最近会进行一些微调。这一期暂时不发布了。

三、部分持仓股总结

1、紫金矿业

2021年,紫金矿业铜产量达到58.4万吨,2022年规划产能为86万吨,同比增长47.3%。

紫金矿业2022年开始在锂矿资源获取方面动作频频,锂将是将是紫金矿业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阿根廷3Q项目一期工程2022年4月动工,计划2023年投产,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3Q项目二期工程2023年开工,总体产能将达到4-6万吨。

2022年4月29号,紫金矿业收购西藏拉果错锂盐湖70%股权。

刚果金世界级Manono 锂矿开发在即,紫金持有15%股权.

6月29日晚间,紫金矿业发布公告,新能源矿种并购“再下一城”。公司拟出资约18亿元收购湖南厚道矿业71.1391%股权,该公司100%持有湖南道县湘源铷锂多金属矿,拥有氧化锂资源87万吨,折合当量碳酸锂资源216万吨。

本宗交易完成后,紫金矿业控制的“两湖一矿”碳酸锂当量资源量将超过1000万吨,远景规划年产能有望突破15万吨碳酸锂当量,将进入全球前10、国内前3的水平。

对于紫金矿业,二马一方面看好其最近几年的产能及品类扩张;同时,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对于铜价的压制。这可能会导致紫金的股价承压。不过我是打算硬扛了。

2、招商银行

2022年是招行非常艰难的一年,4-5月份更换行长,引发市场关于招行的零售战略是否还会坚决执行的担忧。最终原执行副行长接任,市场对于招行战略稳定性的担忧得到释放。

基本面方面:

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降幅达到50.3%。作为开发贷和按揭贷款占总贷款超过30%的招行,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招行一季度末对公房地产不良率为2.57%,同比上升1.18%。

今年 1 月份 1 年期LPR 下调了 10bps、5 年期以上 LPR 下调了 5bps,5 月 20 日 5 年期以上 LPR 又下调了 15bps,并且首套房贷款按揭利率下限下调至 LPR - 20bps。招行的净息差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包括招行在内的银行业遭遇了资产质量冲击,息差下降,资产荒。今年可以说是近5年以来银行业最难的时刻。

经济周期对于银行业的反复冲击,让我有进一步降低银行股仓位的打算。

3、五粮液和舍得

五粮液今年会比较艰难,华东地区的疫情对于五粮液的业绩冲击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方面,降低预期吧。

我们关注一下五粮液的产能建设情况。如下数据来自五粮液的股东大会。

目前五粮液基酒产能为10万吨,五粮液新10万吨产能建设计划如下:

10万吨生态一期工程2022年4月启动,2023年底完工,增加2万吨基酒产能;

通过技改和园区非酒项目搬迁,实现2万吨基酒产能建设,2023年底完工;

10万吨生态二期项目,2022年底启动,2024年底投产,新增6万吨基酒产能。

如果今年五粮液可以做到10%的利润增长,我其实已经是比较满意了。

舍得今年一季度取得了75.6%的净利润增长,这个数据多少有点超过了我的预期。考虑到截至目前舍得的主要销售地区受疫情的冲击没有那么大。我继续给予舍得今年50%净利润增速的预期。

舍得今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产能扩建。舍得计划投入70亿,用5年时间新建6万吨原酒产能,34万吨原酒储能。

很多人对于舍得大手笔扩建产能表示不理解。在这么多白酒厂家中,我为什么选中了舍得。就是因为舍得有非常丰富的基酒储备。而我看了很多其他酒厂,相当多厂家对于产能数据含混不清,在这些年的高速增长下,存在明显地小马拉大车,后劲不足的情况。

4、腾讯控股

5月18号,腾讯公布了其2022年一季报,其中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34亿,同比下滑5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255亿,同比下降23%。可谓是异常惨淡。

在疫情、监管双重压力之下,腾讯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

那么怎么考虑腾讯的未来,腾讯还值不值得我们持有。我自己有如下几点思考。

A、整体上,腾讯的体量已经够大,很难再有持续的高速增长;

B、长期看,国内游戏业务会放缓。

C、腾讯未来的看点在视频号、小程序、包括企业服务在内的云业务、投资、国外游戏;

在目前的估值下,腾讯还是值得持有的,但是要降低收益预期。

六月底,腾讯再次遭遇打击,第一大股东要连续不断的减持腾讯股份。对此,我的看法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如果腾讯因此出现较为极端的价格,我会部分调仓到腾讯。

5、东方财富

对于一个业绩随市场周期波动的券商股,在今年一季度这样的熊市下,券商业务收入还有30%的增长。我只能用牛逼来形容。基金销售收入有所下滑,这个幅度我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熊市还有5% 的扣非净利润增长,我是很满意了。期待下半年市场回暖,东财有更好的表现。

四、未来市场展望

站在2022年初看今年的行情时,当时我谈不上悲观。我给今年定的策略是“且战且退”,我希望可以在高抛中逐步降低仓位。当时定那个策略时,我是些许悲观,也有些贪婪。悲观的原因指数连续上涨三年,该回调了。同时2022年的防疫形势会更加严峻。但是我仅仅是些许悲观,这是因为2021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并不好,可以预见今年的流动性会非常宽松。以宽松的流动性对抗较高估值及偏紧的外部环境,我认为A股可能会下跌,但是不会太狠。

因此我考虑的策略是且战且退,希望通过“战”去获得超额收益。

后来想想,我还是太过贪婪了。且战且退应该改为且退且战。防守反击应该是更好的策略。也因此,今年上半年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回撤。

当时间进入2022年下半年时,应该如何看待后面的行情呢?我的判断是下半年行情是:筚路蓝缕,或有惊喜。大致原因如下:

今年下半年影响经济及股市最大的因素还是疫情,我们很难判断下半年的防疫形势是否会比上半年更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大量的流动性释放出来。货币政策会非常宽松。宽松的货币会进入基础建设,重大投资领域。同时因为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对于扩张信用会比较谨慎,在看不到确定性的趋势或者政策之前,多看少动会是企业主的正常选择。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的流动性没有合适的蓄水池,目前情况下,只有股市可以容纳海量的资金,特别是在整体市场估值比较低的情况下,股市的蓄水池相对安全。因此有支撑股市走牛的因子,如果同时我们有幸没有遇到严重的疫情干扰,人们可能逐步恢复信心。股市可能真的会迎来一波小阳春。但是我们也知道,2022年下半年可能的小牛行情比较脆弱,随时可能被意外的不可控力干扰。

综合这些因子,一方面我对于非人力可控的意外因素有着很大的担忧,同时也有期待(这里不展开了,大家脑补)。我期待宽松流动性下,可能今年最终指数会飘红。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那将是A股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四连阳。大家说,我们是否有幸见证历史。

上半年在股票投资之外一个对二马来说较为重要的事情是二马的书《噪声与洞见》出版了,这是一本关于普通投资者如何建立股票投资体系的书。

精彩讨论

投资即认知变现2022-07-05 11:41

作为曾经在国内某股份制大行任职的一名中层员工,很多时候看大家评论银行真的觉得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对:人这一辈子能真正搞清楚的事情不过两三件。
我在银行经历过很多条线:信贷、风险、产品等各个基层岗位和管理职务都有,也干过二级分行的行长,其实银行人自己看银行业反而不会像投资者这样宏观的去翻报表,做对比,银行人看待银行往往更微观。大部分银行人聊银行其实一般都是三个数字:存款规模、收入增长和资产投放,每年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以及监管要求都会影响上述三个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必然面临各种各样发展问题,银行是高度和经济景气度相关的行业必然也存在关联的各种问题。
其实大家说的什么资产荒、降息还有什么不良,这些问题每年都有,多少年了,作为银行人早习惯了,每年都有每年的难,你们看到的是宏观数据,银行人看到的是微观的行行业业,说句实在话,有时候一个银监会的文件杀伤力可能比某个房企暴雷威力大多了。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银行人一身铁骨早习惯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家可能在分析银行的时候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人。银行从业者的抗压能力非常强,银行业不像其他行业,由技术和资产驱动,影响一家银行发展的除了资本的硬约束,其实最大的还是人。这么多年按照雪球上某些人的分析,银行这么多问题早就倒闭了,但是银行有一整套完整复杂的运作体系,每个员工都是体系内的一环,各司其职,每年的经营指标一旦下达,整套体系滚滚前行,裹挟着你不得不往前,最终促成整个机构达成目标,不断前进增长。
一句话:人才,才是一家银行的核心资产。分析一家银行,看报表最关键的指标里你千万不要忘了分析人均薪酬这个数据,它其实代表了这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数越大越吸引人才,越能带动业务增长,形成正循环。这也是为什么一家银行的管理层一出事,资本市场反应剧烈,尤其是股份制和城商行,管理层的战略思路和定力对一家银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会有银行家这个名词,一个好行长,在银行内部员工的号召力和认同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
银行业现在当然不是黄金发展期,但绝对也不是最难的时期,前些年实体经济出现很多问题,制造业死了那么多企业,银行业其实不声不响硬扛了下来,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已经明细提升。未来的地产且不说会软着陆,就算是硬着陆银行业肯定也是最后那批倒下的行业。现在银行业的低估值已经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了,未来上涨的确定性非常大,说不定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呢

二马由之2022-07-05 08:26

你好,云蒙:关于资产质量,本来截至去年3季度前,是持续多年的不断改善。银行股去年的业绩释放也于此有关。但是去年3季度开始的地产危机及疫情的不断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中断了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改善,甚至说,银行业进入了又一轮资产质量恶化期的起点。

不浪不虚此行2022-07-05 08:21

他就是个炒股的,你和他探讨基本面。

czm12882022-07-05 08:00

云蒙老师南京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率0.08%,对比下招行的1.41% 宁行的0.93%,你觉得他的报表真实吗?

Alexis_MoBA2022-07-04 21:47

五粮液换舍得,腾讯换中概互联,估计早回本了

全部讨论

2022-07-04 21:47

五粮液换舍得,腾讯换中概互联,估计早回本了

2022-07-05 08:09

选择大于努力

我自不量力的点评一下,这些个股除了汤臣倍健和中芯国际,普遍特点是出于上升周期末尾或者上升周期已过,增速或者估值都不会太理想,分红也不高。相逢不必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2022-07-05 07:43

二马老师,现在不是银行业绩最难的时刻,仅仅是银行估值最低的时刻而已。

关于您说的资产质量问题。目前上市主流银行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不良持续改善,且不良认定要求越来越严,这说明前轮的资产质量下行潮已经开始往上拐,就如招商银行提前几年资产质量出清一样,您也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大量的银行比如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过去几年资产质量不好的时候是营业收入大幅高于利润增速。

关于您说的息差下降问题。一方面全球基本上启动了加息潮,我们降息的空间非常有限,今年虽然有一点点降息,但银行的负债成本也下降了不少,息差的下降是有限的,已经到底了。从国家意志角度看,也需要银行有一定的息差,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去放贷,才有利润好支持更多的信贷促进经济发展。

关于您说的资产荒问题,那要从什么角度看,如果看四大行您会发现银保监会每个月公布的资产增速情况,四大行持续扩大增速,说明国家已经在加大力度刺激经济发展,您看看您所在的城市,是不是今年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再说经济的发展,都是此起彼伏,金钱永不眠,金钱从来都是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前景,相信银行的资产规模还会持续上行,所谓的资产荒也仅仅是机构性质的,局部的。换另外一个角度,真的经济增速下来了,信贷规模增速没有10%只有5%了,那么银行就不需要那么多资本金了,分红也可以大幅提高了,毕竟财政也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分红来补充。

所以,我感觉此时不是减仓银行股的时候,反而是加大银行股仓位的时候,一点个人成见,仅供参考。

2022-07-04 21:00

这持仓很难回本

2022-07-04 20:59

建议你任何时候都不要满仓,如果20%的现金低位补仓早就回本了!

2022-07-04 23:35

二马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您这边对华润入驻的金种子怎么看呀,可以复制前面舍得酒鬼的路线吗?

中芯国际呢?没见分析

2022-07-04 20:42

真实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