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访谈转发:2回复:3喜欢:0
@研评阁@六亿居士@巴菲特信徒Via 说:请问大神们是如何对中概互联进行估值的?

全部讨论

2022-01-06 18:07

“中概互联该怎么估值?”除了字节跳动,目前能排得上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上港美股了,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近似等同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该如何估值”?

过去互联网公司大体是按高成长的科技股PS或PEG法甚至行业天花板法来估的。这是基于成长期行业来估值的,对未来是乐观的。

现在有人说反垄断之下中概股不该按科技股来估值,应该按公共事业股来估10-20Pe左右,甚至有不少人拿三傻来对标。我觉得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了。

一个行业的估值中枢或估值方法跟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发展阶段相关。

1、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大多兼具有科技属性和消费属性,具有边际成本递减效应、轻资产、网络效应。特别是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相比于其他行业这是独一无二的特点。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优于绝大多数制造业,也优于公共事业股和高杠杆的三傻股。这决定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枢不会低于后者。

2、竞争格局:反垄断大棒下,企业只能带着枷锁跳舞,但市场竞争更有序了,行业竞争格局反而更加清晰了,只要乖乖听话,老老实实赚钱,原有的龙头企业的护城河反而更强了。具体可参考美国当年的互联网反垄断和烟草股。

3、发展阶段: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成熟期,行业高增速不再,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消失,行业整体进入中低增长阶段10-20%,跑赢GDP增速没问题。

综上,我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优于传统重资产企业以及绝大多数制造业股或公共事业股,未来竞争格局更明晰,但行业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10-20%,估值中枢有下行趋势。

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龙头企业=中低增速的高科技企业+有一定护城河及粘性的类消费企业。

基于上述论点,我认为:

对于成熟盈利稳步增长的公司如阿里腾讯,25-35倍左右的PE估值中枢应该差不多(PEG=0.8-1.2左右),对于一些增速较高的小市值细分赛道龙头,可以给一定PEG溢价。对于之前靠烧钱、并未盈利且商业模式不清晰、且没有用户粘性的公司,目前来看未来前景不明朗无法估值。

2022-01-06 18:05

你好,估值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同方法见仁见智。我是用PS结合PE,综合判断其PS历史百分位及PE绝对值进行估值判断,关于互联网类指数及其成份股的估值,之前写过文章:一文看清:“中概互联”的起源、分类、估值与定投技巧 (网页链接),你可以看一眼。

2022-01-06 19:27

@巴菲特信徒Via:“中概互联该怎么估值?”除了字节跳动,目前能排得上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上港美股了,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近似等同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该如何估值”?过去互联网公司大体是按高成长的科技股PS或PEG法甚至行业天花板法来估的。这是基于成长期行业来估值的,对未来是乐观的。现在有人说反垄断之下中概股不该按科技股来估值,应该按公共事业股来估10-20Pe左右,甚至有不少人拿三傻来对标。我觉得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了。一个行业的估值中枢或估值方法跟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发展阶段相关。1、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大多兼具有科技属性和消费属性,具有边际成本递减效应、轻资产、网络效应。特别是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相比于其他行业这是独一无二的特点。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优于绝大多数制造业,也优于公共事业股和高杠杆的三傻股。这决定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枢不会低于后者。2、竞争格局:反垄断大棒下,企业只能带着枷锁跳舞,但市场竞争更有序了,行业竞争格局反而更加清晰了,只要乖乖听话,老老实实赚钱,原有的龙头企业的护城河反而更强了。具体可参考美国当年的互联网反垄断和烟草股。3、发展阶段: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成熟期,行业高增速不再,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消失,行业整体进入中低增长阶段10-20%,跑赢GDP增速没问题。综上,我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优于传统重资产企业以及绝大多数制造业股或公共事业股,未来竞争格局更明晰,但行业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10-20%,估值中枢有下行趋势。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龙头企业=中低增速的高科技企业+有一定护城河及粘性的类消费企业。基于上述论点,我认为:对于成熟盈利稳步增长的公司如阿里腾讯,25-35倍左右的PE估值中枢应该差不多(PEG=0.8-1.2左右),对于一些增速较高的小市值细分赛道龙头,可以给一定PEG溢价。对于之前靠烧钱、并未盈利且商业模式不清晰、且没有用户粘性的公司,目前来看未来前景不明朗无法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