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海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2喜欢:0
高科近期的上涨跟飞行汽车车身碳纤维有关,跟中航系关系不大。

热门回复

年报披露2024年指引50亿营收,12.8利润,同时说明复合材料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后利润增长要由于营收增长。逻辑有点不通,不知道什么高利润产品出来。营收增长较于2023年小个位数增长的指引,虽有确定性,但看似空间不大。

最近高科的成交量很大。结合后面的发展情况,现在是处于一个长线的建仓期。

高科是那天公布业绩后开始大涨的,个人觉得与超预期的业绩多少还是有关系的。而且今天几个碳纤品种都还不错,只有高科大跌,按近两周算,经过今天的大跌后,也中航其他几个品种的股价基本同步了。

是的,咱们大A股的机构,绝大多数时候都比咱们这些做价投的短视得多,这与现行的制度有关。
按现行制度,每季度都会对机构考核,如果一个机构负责人连续几个季度考核不佳,走人的概率就要大增,因此,大部分机构都更偏重短期见效的品种。
对于大飞机这块,因多方向的因素决定,短期内产量不会有大的起色,跟几个机构沟通时都认为每月两架是一个节点,如果这判断准确的话,年产大概24架,按每架1亿美元算,也就是24亿美元的市场,折算人民币不到200亿,按复材30%算,也就60亿,再按民机复材25%的毛利计,就是15亿的市场空间,在没有垄断性的前提下,高科能分到多少呢?所以,这样算下来,对高科的影响就很小了。

哪个行业都会有周期,只是周期长与短的问题,军工这行业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周期,从咱们的实际情况看,至少国内这个景气周期持续10年以上是没问题的,至于10年以后,一是取决于新旧更换、技术创新的速度、以及朋友圈的亲密程度(如美式的联盟)等因素,在一个足够长的周期内,对于生命有限的投资者而言,有时可以近似于无周期。
从当前的局势看,未来十年是继续动荡?还是趋向和平?这事儿大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分歧,所以,加强军备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措施。
至于大飞机,这个过程会有点缓慢,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从风险控制方面,都应该放慢点脚步,如果靠每年那几十架的飞机,除了炒作一下概念,价值上帮助不会太大,所以这个概念现在市场上也没人关注了(这事咱跟好几个机构沟通过,最近两年都没关注这概念了)。

你又来了,激昂慷慨的发言,文笔是不错,但判断还是不对,还是跑偏🙈。没有什么产业趋势伊始。军机和民用大飞机在2019~2020年就开始了,并不是现在。那时候打出来的高估值,用21/22/23年来消化。

国内机构,打不过就加入,他们也知道抱团的危害,每个人都认为只要接到最后一棒的不是自己就行了,$上证指数(SH000001)$ 股市矫枉过正的涨跌就是这么来的!那些就业教育医疗条件好的城市的房市,明知道房价收入比,还有租售比什么样,明知道新生人口数据什么趋势,前几年照样有不少投资客蜂拥而上,不就是想在二手房市场卖一个好价钱吗!牛市高点的时候,基金发行这个火啊!股市房市都一样……矫枉过正的涨跌,最终踩踏少不了!接下来只要有机构开始相信军民机产业链的逻辑就行了,行情走起来,正反馈很快就会形成。

[赞成]军工周期确实如此!回头看看,其实航空制造业2017年就开始了量产进程,军工装备能否量产取决于研发的追赶程度,如果落后的装备大规模量产就和对手锁定了差距。说是2027实现军事现代化,这是一个十年大周期,大周期中,存在几个订单周期,这是小周期,所以,军工股波动非常剧烈。如果机构不关注大飞机产业链,低配大飞机产业链,对于目前我们这些投资者来说,真是好事!

前些年没有规模性列装的时候,军工没业绩炒情绪。现在规模性列装了,军工成了周期股,他的周期就是订单周期驱动的业绩周期。接下来民机量产会打破航空制造业传统的军工订单周期。如果你认为大飞机4年前已经炒过了,也没关系……

他有飞行汽车啊,你看他公众号里面去巴黎参展,都把飞行汽车拿出来参展了啊。而且最近中航工业复材多篇报道低空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