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24年业务展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4

前两天刚发布$小米集团-W(01810)$ 年报分析小米年报数据分析,没想到今天就放量突破大涨,主力太配合了。 前两天发布了$惠理集团(00806)$ 分析文章持仓分析-惠理集团,也是马上迎来大涨,搞得最近码字动力十足,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收藏。

言规正传,今天以一个普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一下小米的业务和未来1-2年展望。

一、手机业务

2023年全球手机大盘11.42亿部,下滑4.3%,主要玩家如下:

l 小米手机业务跑赢整体大盘,对标三星和OV份额在提升,但是表现没有荣耀和传音好。

小米强于三星和OV,符合我的预期也是我跟踪小米手机的一个关键点。但是荣耀的快速崛起,我是真的理解不了。 苹果和华为,还不是小米当前合适的对标物。

小米中国区表现强于海外市场,整体手机ASP同比下降,这点没有想到。

传音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对手了,不考虑国内销售,传音在海外已经是中国第二大玩家,和小米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

l 小米手机以徕卡影像为卖点的高端化成效显著,在中国市场的高端手机占比以及ASP提升有很大帮助。

小米首次在年报中披露了小米高端化和新零售具体数据

23年中国4000-6000元价位,小米占比16.9%,同比提升9.2%

23年中国3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占小米手机总量超20%

23年中国手机ASP同比超过19%,创历史新高

23年中国手机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8.4%,同比提升1.8点

l 手机整体毛利率达15%,提升明显,降本增效落实不错。

关于手机毛利率提升,管理层解释主要是产品结构组合的改变,产品BOM成本下降(主要是内存成本下降);库存管理的改善(减值准备减少和回冲),22年售后保修政策的改变影响(23年没有)。

24年 手机产品BOM成本整体是上升趋势的,手机毛利率预期会下滑的。

在23年业绩沟通会上,管理层对手机业务24年做了展望和指引,记录如下:

l 24年全球手机市场微增长,全年增长1-2%;小米的增长目标会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l 24年小米高端化目标是 国内6000-10000万元的手机市场突破,海外市场1000-1500欧元价格段的突破

l 中国市场,23年小米份额增长1个点,24年目标是保持份额的增长;

l 欧洲市场,市场格局稳定(三星、苹果小米三足鼎立),24年小米主要提升产品结构,提高高端手机份额提升。

l 海外新兴市场,区域不同市场格局不同(多样性),小米23年在这个市场份额有较大的提高,24年的目标还是规模增长。

24年一季数据也已出炉,手机市场超预期增长达10%(远超预期)。小米一季度销量暴增33%,进一步缩小和头部差距

传音继续狂奔,比小米还猛。 中国区小米没有进前五,但好在大家之间差距都非常小。

二、IOT和互联网业务

对,你们没有看错,我认为IOT和互联网业务对于小米都是一样的,流量变现的利润业务。 所以这些业务是有前置的指标,是非常便于展望的。我认为前置的指标如下:

只要这些指标还在快速增长,那么中长期来看IOT和互联网收入就会良性增长。

大家电这几年的迅速增加,就是流量变现的结果

但是电视、笔记本和平板,这几年由于大盘整体在下滑,小米将其归入手机部后也没有大的改善,还是在逐年下滑。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小米的风口理论和流量逻辑。小米构建了一个强大销售平台,凭借出色的设计和行业平均的产品水平,将现有流量变现实现利润,这就是互联网打法。

冰空洗由渗透率还在低位,体量还很小,未来1-2年还会保持高增长。

另外,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今年换了小米的洗衣机。我为什么会选择小米呢?(其实我是最不符合小米画像的,因为我就是空调格力、冰箱海尔、洗衣机小天鹅的老古董啊)。原来家里面的小天鹅洗衣机出问题了,我就准备换一个,查了一下,因为性价比果断选择了小米。我选择逻辑很简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大部分电器产品都变成了消耗品(3-5年就会换),价钱也不贵1-2千元,其实和就是出去玩+一顿饭的价格,所以老品牌就没有那么大的考虑权重,反正大家都是3年保修。这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小米手机在未来大概会战胜OV和荣耀,因为这是一套组合拳和降维竞争攻击。

三、小米汽车业务

小米的汽车业务确实远超我的预期,原来我是不太看好汽车,但是雷总靠自己的能力实力打脸了我。

SU7的火爆出圈,已经卖完了今年的产能,雷总宣布今年目标交付10万辆。

另外小米的第二辆车已经在路上,下半年会发布,应该是SU7的套娃SUV产品,应该也会热销,风险很小。

其实关于汽车今明两年,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而且我认为小米的产能无法短期提升。原因如下:

1、小米一期工厂的产能就只有15万,二期工厂上个月看土地都没有征收完成,所以明年也不用指望了。

2、其实汽车生产是一个复杂的供应链,缺少一个零件一辆车就不能下线交付。而且汽车的很多零部件都是专用件,所以需要协调整个小米汽车供应链的产能是非常有难度的。毕竟积极上量的供应商,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库存的积压(就算你发给小米,汽车行业都是VMI结算模式(使用后再结算),也不能拿到钱,这是很大的风险)。除非小米进行现金交易,我估计不太可能。

3、小米汽车工厂是一个新工厂,其实新工厂最关键的产品一致性和质量控制,工人也需要培训和熟悉,现场物流和管理也都需要磨合,通常半年后才能达成比较满意的交付能力。这一点是客观规律,小米也不例外。如果要硬拉产能,其实风险是非常大的。这个也不应该是小米的目标。雷总可是要10-15年,成为世界前五的。质量明显重要于产能。所以大家不要有不太实际的期望。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对整个汽车产业链还是非常了解的。

那么能不能快速提高产能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到一家代工厂。

小米今年10万的交付目标,已经是很高的了,反正我很满意。

四、小米24年的营收预测

1、如果小米汽车今年交付10万辆,那么营收可能在250亿-300亿。

2、小米手机增长10%,营收1750亿。

3、IOT和互联网增长10%,营收1200亿

总营收 = 3200-3300亿之间,同比增长20%,非常不错了。

IOT和互联网是一个变量,我是期望高增长的,逻辑前面说过了

小米汽车爆款 —— 硬核广告流量 —— 小米手机高端出货,同时带动IOT硬件产品高速增长。

这就是我未来1-2年跟踪和考量小米的指标和逻辑。

至于小米的利润,我没有能力作判断,因为在分析小米的年报的时候,我就说过。小米的金融资产占比超过60%,利润有很强的波动性,而且管理层对利润有很强的调节空间(市场竞争强度,股权激励,研发费用等等)。

最后,祝贺大家24年都取得好的收益,感谢大家了!!!

全部讨论

我买过三星电视机,格力美的西门子空调,卡斯蒂冰洗,小天鹅洗衣机。现在买小米产品,不是消费降级,基于买了小米手机之后小米产品互联,小米产品性能不会比我买过的其他产品好,但实惠。这就成了我买小米股票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