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初探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5回复:27喜欢:33

第四范式在港股递交了招股书。其实与科创板相比,港股招股书所披露的信息显得不那么细致了,但我们仍然能够中从看到一些大概。


第四范式在招股书中,将人工智能大致分为几个类别:1)决策类AI,2)视觉类AI,3)语音类AI,4)硬件机器人。

视觉类AI的市场规模最为广泛:由于人类感知的信息来源大部分来自视觉(根据公开数据,可能在80%),因此视觉AI的应用空间最为广泛。典型的视觉AI公司耳熟能详,包括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也包括部分转为AI解决方案的芯片公司(如云天励飞)。

视觉类AI的应用相当广泛,典型落地场景包括各种泛安防场景:应用于公安的AI升级版监控,以及在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中转站、商业大楼、小区等。同时,视觉类应用也适合落地其他领域,如自动驾驶、娱乐内容等。

关于视觉AI的应用落地可以展开许多,此处不再赘述。

语音AI的典型企业是科大讯飞,从科大讯飞的落地情况也能看到语音的应用:较为成熟的ASR和TTS,可以应用在各种需要语音转文字的场景,包括口语测试、公安记录、教育机器人等。

硬件机器人范围较广,所有具有硬件形态的机器人产品均可称为硬件机器人,典型代表如扫地机器人、AGV等。

图: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第四范式将自己定义为决策类人工智能:简单理解,使用AI技术(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协助客户进行决策。

第四范式的产品形态来看,交付内容的首先为决策模型,进一步则为“提高决策效率”

通过第四范式的案例,可以看到其协助客户做了哪些决策:1)为银行客户找到具有欺诈风险的交易;2)为零售企业进行销量预测和用户画像,根据关键字段建立模型并预测数据;3)为能源电力企业预测告警,通过对定转子和轴承温度进行模型计算等。

图:第四范式金融行业的应用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第四范式的营收构成中可以看到,最开始的大部分营收来自“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可以理解为定制化的模型服务。但定制化必然会导致交付成本高且不标准的情况,难以规模化,因此在后期,公司开发了具有一定标准化的模型产品“先知平台”

图:第四范式营收构成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用户可以在先知平台上开发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就像使用可视化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同时,为了丰富先知平台上应用,公司还搭配了对应的开发套件,可以低代码或无代码开发AI模型或应用(如通过拖拉拽,建立一个预测销量的模型)。

图:第四范式操作界面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第四范式的营收规模来看,已经非常接近第一梯队的AI公司

2020年营收9.4亿,2021上半年营收规模7.8亿,如果同比测算,2021全年营收估计会在15-20亿水平(一般下半年确认收入更多)。

单纯从近几年的历史营收数据来看,第四范式的营收已经超过了部分的AI四小龙公司。云从在2020年营收规模7.5亿,2019年则7.8亿。

图:云从的营收构成

来源:云从招股书


第四范式的营收规模相当可观,但遗憾的是,每一单中是否包含了某些外部集成服务,又是否包含了硬件收入,这些信息在招股书中,则没有进一步详细披露。


第四范式同台竞争的,大多为头部互联网及云计算公司:目前的云厂商不仅提供IaaS服务,更开拓了不少PaaS和SaaS业务。

图:第四范式竞争对手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从上图,我们可以猜测,第二名A公司大概率为字节跳动、其后为阿里、华为、腾讯。而这个排名大致与目前的云厂商排名有类似情况。阿里为国内毋庸置疑的云厂商第一名,华为由于其强大的硬件产品配套,排在第二,腾讯在第三。

最后,关于亏损和估值情况。

作为重投入的AI行业,目前亏损大多不可避免。在扣除股份支付后,第四范式的亏损程度在3-4亿。

图:第四范式经调整亏损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而估值情况,根据最近一轮2021年6月的隐含估值,大约在29亿美金(即200亿人民币左右)。

图:第四范式历史融资

来源:第四范式招股书


To be continued.




 $阿里巴巴-SW(09988)$     $云从科技(A04529)$    $Palantir(PLTR)$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辰科技随笔

全部讨论

2021-08-16 09:47

A公司大概率应该是百度,字节好像没走对外的人工智能产品

2021-08-17 15:23

无论是pltr还是4paradigm,从商业模式和估值,其实应该参照的是accenture

对第四范式了解不多,但公司里装了一套他们的先知AIOS产品。这产品是通过一个第三方项目公司带进来的,开始我们还不知道是第四范式的产品,估计是通过授权方式卖给人家的。现在我们要做一个AI项目,想着把这个平台用起来,需要扩展一下算力资源,了解了一下,先知产品扩展收费还挺贵,一个CPU大概1万多,一个GPU大概5万多,我们项目大概需要48个CPU,4个GPU,光产品软件就要70多万,打完折40多万。我们比较了一下BAT的产品,从功能上说,Saga AIOS比BAT的AI平台还是差一些的,而且它封闭性比较强。从价格上看,阿里主要是公有云方案,腾讯有公有云有私有化方案,但私有化价格较贵,百度平台无论功能还是价格,都是最好的。
感觉第四范式的AIOS还是适合他们自己用于AI的项目,减少开发时间。真正作为产品和BAT竞争,还是竞争不过的。他们的优势应该是AI的场景项目。

下图是我们做AIOS和BAT产品的功能比较。以BAT产品功能为基准,红色部分是AIOS具有的,黑色部分是其不具有的。

一看收入确认,二看毛利率

2021-08-16 08:02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2021-08-16 14:12

突然想到一个悖论,如果有用,直接让其决策类AI应用在资本市场上不就完事了,还需要上市募资吗?

2021-08-16 12:49

Mark,等忙完这个月去认真看看招股书。

2021-08-16 10:44

人工智能——第四范式

2021-08-16 01:10

未来空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