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炉中火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89喜欢:20
兄弟,只有u8目前达到L3级别,但也没敢这么宣传啊[滴汗][滴汗]

热门回复

我怎么觉得你说反了,网上到处是骂比亚迪的,替他辩解几句都要被喷,汽车销量达到了中国车企从来没有过高度,百万级豪车也首先代表中国车企迈进了世界豪车俱乐部,新能源汽车更是做到了世界第一,本来网络上给予更多的溢美之辞是再正常不过的,但现在被喷的好像是最落后的车企是诺基亚,分分钟就要倒闭了!而哪家才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车还没卖人家1/10的车企,忽然之间就啥都遥遥领先了,有人敢喷一句就会被捶死唾沫淹死,比亚迪600万车主的声量明显不如人家30万车主啊!那只有一个可能,说话的不是车主而是信徒!

华为22年研发投入过千亿全是给智驾的是吗?你签字批的钱,你盖的章走的经费是吧,搞笑玩意。

你这是眼睛掉裤裆里了吧,财报不会看吗?按照余承东的说法车bu到现在投资也就100亿,比亚迪今年一年研发费用都300多亿了!

现在有些消费者被车企舆论蒙蔽了,以为现在买车,等L3L4普及后就可以通过智能驾驶的软件升级从而实现L3L4级别的智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已有的车型只有比亚迪将软硬件一体化同步到整个车身域,只有软硬件耦合才能够支撑未来通过OTA升级到L3L4的需求。
除此之外的其他所谓智驾车型,装了一个激光雷达,就蒙蔽消费者使得他们觉得以后可以升级到L3L4,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但事实上这些车型做不到软硬件一体化,不能够达到毫秒级响应,永远不可能被获批L3L4,现在购买这类车型的小白鼠消费者,等到L3L4时代就必然被淘汰,想要智驾就必须买新车。
而目前比如比亚迪仰望U8、腾势N7等车型,由于搭载了易四方独立电机,拥有充分的解困自由度,可以做到毫秒级响应,这种硬件水平才可能支撑到未来的L3L4时代,能够无缝升级过渡。

智驾四套方案并行研发,你确定只用momenta?
为啥混动没智驾车,因为比亚迪产品更新节奏摆在那,纯电3.0平台前年的,主力车型汉、唐、宋EV为啥都不是呢,是没有这个技术吗?之前车型有激光雷达的就只有腾势和仰望,其它车型没激光雷达做个Der的智驾方案。
全世界的电动化都还要5-10年,燃油丰田还创营收利润新高呢,比亚迪为啥上赶着去超前智能化?按照自己的节奏不行吗,非得学赛力斯一样卖一台亏一台?
想要智能化的,今年一月已经开过发布会了,未来30万以上车型标配,20-30万选配,今年这两区间会上小十个车型,你就等着呗。

你个傻子不是说华为好多年前就投了100亿 ,没有一辆车 没有一个数据,在推磨呢。

问界小视频 有导演 ,有编剧,有剪辑,完美大片(骗)

现在很多所谓的自动驾驶都是人工标注的,挂一漏万,大模型涌现的结果和自动驾驶要求的安全冗余又相差十万八千里。有无数的corner case等着车主的生命来填坑,激进的路权争夺等的人为设定会带来短期内很丝滑的驾乘体验,但随着时间分母不断加大,大概率在几百小时或几千小时,那一次不及时接管,直接送命。还是华为苏菁说的对,未来5至10年自动驾驶非常危险,激进反而导致重大挫折,尤其是在路况极度复杂,交规不被严格遵守的中国。现还是提高阶智能铺助驾驶为好,过犹不及。因此苏菁被干掉(猜测)

智能驾驶是从视觉做起,对标人类司机,以取代驾驶员为最高目标,对整车的控制系统、三电系统不做改动,改变方向盘传动的指令来源(由人改电脑)。华为因为自己不造整车,所以也走的是特斯拉智驾+智能座舱的路子。新势力都差不多这个路线。但比亚迪不同,比亚迪先是硬件电化、各层各域解耦;再是域控制器,将解耦的硬件能控制(传统机械没法电控);最后是中央计算中心(大脑)。这套架构将特斯拉、华为智驾涉及的传感器作为智驾感知单元的一部分,与底盘、传动、转向等领域一起来构建智能驾驶,会更安全,智能的场景更多更深入,不仅有大脑,还有小脑。智能座舱这类应用层的,可以OTA的领域,差距很容易抹平。因此,十分看好比亚迪智能驾驶的后发优势。

不了解的东西不要以为自己很懂[滴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