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回复@鹰眼豹胆: 大佬那具体背后隐藏什么//@鹰眼豹胆:回复@一只特立独行的猪xz:银行信贷扩张两种模式。一种是央行主动投放,自然就是你说的央行扩表和GDP比例扩大。第二种是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扩表,商业银行从央行拿到钱的规模变化有限情况,通过增加居民企业信贷,双方更多是市场博弈,最终导致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拉升,但很明显,在当下这种居民企业不愿意贷款点情况,扩张不了,甚至整体是收缩的。全国增量的存款是通过贷款增加的,如果规模压缩,局部最缺钱的行业企业个人容易违约破产,比如当下地产。。怎么搞,只能央行主动投放给商业银行更多钱,从而被动压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降低终端利率。。央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张往往是债务危机或者经济低迷后被迫的行为。。同时非银和银行之间的转变,如果是被动的。比如基金信托之类的融资是高度市场化,如果市场自发的缩减非银金融融资。大量的信用债券到期没有人续期,典型的如去年七八月地产债券暴跌,银行被迫对他们增加信贷以弥补其资金缺口,提现为低社融高m2。很多不懂的人直接一看高m2哇,货币宽松,股市楼市要涨。这属于胡乱理解,实际上这是一种债务危机剧烈爆发的表现。央行扩表是基于经济过弱,居民企业主动收缩后被动的应对。央行扩表了,但是居民企业货币乘数缩小。最终影响要看整体融资总额和质量。
引用:
2024-01-28 11:18
由于中国并没有执行过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因此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速度小于其他全球主要央行。
但是,去年11月以来,央妈显著加快了扩表的速度,资产负债表规模/GDP(红线)可能开始趋势性向上,这还是2010年以来的首次。这已经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注意。
下面两张图引自@TaviC...

全部讨论

02-09 11:31

这个问题关键就是央行的思路和价值考量。12年推行汇率改革。结售汇自由,资本账户大幅放开,最终导致近十几年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绝大部分都外流了,而央行认为发行基础货币必须锚定美元,基础货币发行就一直低于经济发展需要。也有方便利率管控的考虑,只有基础货币偏紧张,央行发行货币工具,才能引发。逆回购,mlf,slf,psl再贴现等工具的利率会影响到终端贷款存利率,想想一下如果商业银行手里都不缺钱,你这些利率调控影响自然就小。。但是为了利率顺畅,而刻意紧缺,后果就是居民企业负债率一直走高,利率居高不下,最终实体经济承受不起经济起不来。。归根到底是利益考量。一来,政策上迎合希望资本外流的人的利益。二来,深受西方思想影响,觉得央行多发基础货币有害必须绑定美元,实际上教给他们这一套东西的美国从来不信这一套,他们基础货币发行恨不得上天。三来其实就是权利争夺。这个问题关键是基础货币发行后,主要分配给谁了,多分配给低收入阶层,压低贫富差距刺激内需就是有利的。2020美国就是这么做的,结果现在经济就非常好。而不是西方教给他们的增发一定有害。至于银行不能贷款给政府的教条更是扯淡,这个要看具体用途,如果用于民生的为啥不🉑。如果基础货币宽松,甚至央行直接买国债,等同权利归财政,对于商业银行的控制也削弱。。只有紧缩基础货币央行才能把握金钱权利。日本当年央行和财政部就围绕这个斗争不休,最后错过调控时间,把日本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