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9回复:137喜欢:12
这两天,关于某位“价值投资”大V清仓某白酒股的讨论实在很热闹,我想更多了解不同投资人对于基金重仓股的理解,第一次去看了他的记录,随手翻看了一篇去年末的告别篇,有些意外,没再多看了。
说实话,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深度研究公司价值的“价值投资者”,把持仓给出一年内卖点这个说法的。
当然,投资各有各的方法论,不必要和其他人一样。我没仔细去看他的逻辑,不做具体评价,但不代表没有自己的看法,我持保留看法。
以我自己的有限认知,把每个持仓公司设置一个一年内卖点的做法,这很难说是买公司的做法,而是时刻准备好卖出的准备,这是所有者的思维模式还是交易者的思维方式?我倾向于认为是后者。
有人可以说,这是对安全边际的考虑,也可以说,做投资必须要考虑估值,A股尤其如此。但是我的理解,巴芒对于安全边际的解释,似乎不是如此具体定量的分析,更多是能力圈的定性思考。
有人也可以说,自己的能力圈只能看到这么多,设置一个大概的上限作为交易纪律,无可厚非。但我的理解,如果深度研究的结果,是看到一年价格上限(一年内卖点)的,是不是真的能力圈,可能要打一个问号❓

精彩讨论

投资人记事05-04 13:14

我始终认为,没必要去质疑目的,这种唯心的东西,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而且,做投资,任何人都不需要向他人证明什么,就是自己的事,他人愿意分享是一种慷慨,我们愿意相信的就相信,不愿意相信的不看就是了,说白了,我们要相信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判断错了,是自己的问题,结果也只能自己承担。核心是,我们从他人那里能借鉴什么,在借鉴的过程中,借鉴的内容是否有值得推敲的东西,用自己的独立思考,看看它们是否逻辑自洽,在应用过程里,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放在应用里。不用神话谁,也不用看不上谁,该学习的多学,有持疑的把问题提出来,去慢慢验证,不怕被笑话,但对于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东西,浪费时间去持疑,没有任何意义。

投资人记事05-01 21:48

我自己的理解,价投者的卖点可能有三个:一是,站在目前时点,根据商业模式等估算的公司市值空间,和目前的价格相比,潜在回报率是不是自己的认知能接受和容忍的,如果远远超过自己的估算和容忍,会用行为表达认知;二是,是不是有更好的替代品。三是,自己看错了,认错。第一种模式虽然看似很像,但跟所有持仓设定一年的卖出价格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是所有权和交易者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就譬如你买了一个农庄,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把这块地耕种好,最后因为一些原因卖出这块地;和你买了一块地之后,时刻想着到了某个价格就要卖出,哪怕你设想的卖出价格很高,实际一直没有卖出,这是两回事。

alex-wuhaifei05-01 18:39

你没完全理解老唐的意思,他卖点的意思是公司高估当然要卖出,也就是某个价格他认为把这个股票换成现金拿无风险收益率更好。这不很符合逻辑吗,巴菲特说过股票也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债券。比如某只股票价格狂涨,我一算股息率只有1%,然后成长性也一般,那目前的价格我卖掉换现金拿无风险收益率3%不是挺好。价值投资也不是说就永远不卖啊。你没仔细看老唐是个损失,他是不输于专业资深基金经理的高手。

投资人记事05-04 13:39

其实不需要公司盈利剧烈地变化,因为很多公司很多渐进性的变化,是容易被忽略的,而这些长期因子的复利力量非常巨大,随着认知变化,你对它的估值认知是在变化的,哪怕这个变化的可能是渐进的,但你用长期所有权的持有心态和设置一年卖点的心态,对估值的理解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差别。
就像我们读巴菲特芒格,完全同样的东西,看起来,每个时点读来都没什么大的不同,但是拉长了时间看,你在20岁读和40岁读,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每个阶段都能读到不一样的东西。更何况,公司本身就是变化的,你的认知也是变化的,无论公司还是我们的认知,一些看似变化不大的因子,在长期的复利计算中,一点点些微的变化,都可能带来估值理解的巨大变化。
我想表达的,不是说永远不卖出,或者说高估也不卖出。而是你在任何时候的决策,反映的都是你的当下认知,而不是未来一年的价格锚。
事实上,在实践中,几乎所有投资人对估值的容忍度都是在变化的,很多人因为这些变化一直追高或者高位不卖,结果上来看,是不对的;但是巴菲特对喜诗糖果或者一些投资人对于过去二十年茅台的估值不断上移,从结果来看,又是对的。对与不对,不在于一年的价格上限判断本身,而在于随着时间的演进,对于公司自身的长期发展判断是不是准确。要不要继续持有,跟你的方法论、持股周期和当时的认知有关系,无所谓对错。我是认为,如果你是长期持有公司的方式在持有,设置超高的(或者说模糊的准确)的所谓一年卖点,没有意义。
就说到这里吧,说多了,容易自我强化,看不到自己的认知盲区,可能是我自己的理解偏执。但是到目前为止,多数来争论的朋友,所表达的意思,和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无谓的争论没有意义。

投资人记事05-04 14:35

同样的问题,我猜,如果你问问巴菲特或者段永平,他们的回答是不知道;或者是,可能卖也可能不卖。首先,对于投资来说,没发生的假设,去给它一个现实的操作想象,没有价值(风险兜底的最坏假设、应对除外,因为这跟日常操作没有可比性);其次,倘若未来某个时间点发生了,一定是他们依据在发生时自己对公司的理解和判断,做出的应对,比如要不要卖出、卖出多少,现在做的假设有啥意义?如果你觉得有就有吧,别争了。

全部讨论

你没完全理解老唐的意思,他卖点的意思是公司高估当然要卖出,也就是某个价格他认为把这个股票换成现金拿无风险收益率更好。这不很符合逻辑吗,巴菲特说过股票也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债券。比如某只股票价格狂涨,我一算股息率只有1%,然后成长性也一般,那目前的价格我卖掉换现金拿无风险收益率3%不是挺好。价值投资也不是说就永远不卖啊。你没仔细看老唐是个损失,他是不输于专业资深基金经理的高手。

小雅这么回事啊,老唐卖点非常高40—50倍市盈率,当年除非高估,必然很难到达。以前散户乙前辈也质疑过这一点,利润线性外推,设定买点,更多是交易思想。老唐的体系如果没有增长就没法玩了,而散户乙是以投资回报率为基础的,没有增长,分红达标也行,这样哪怕公司不增长,也有投资标的。

不看估值长期持有的中巴很危险,典型代表就是张坤,林园以及雪球一大堆大v,在2021年白酒估值高达50-120倍,还有片仔癀通策医疗海天味业高达100-200倍
依然不减持,$山西汾酒(SH600809)$ $泸州老窖(SZ000568)$ $贵州茅台(SH600519)$ 造成三年多还没回到高点。
当时的说法就是怕高都是苦命人,以及永续经营估值大法

我倒是觉得老唐学习老巴很成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老唐选股三年一倍预期、当年合理估值打7折买入、当年合理估值提升50%卖出、企业正常发展的时候每年提高合理估值、不用杠杆等,非常适合散户理解和操作。
老唐在茅台上的操作,非常经典的展现了这个过程,很多大V看好茅台,但大部分在1000元左右就卖光了,老唐一直拿到2400以上才卖出,而且有据可查,非那种造假、马后炮的战绩可比。
建议小雅把唐书房的文章全部读完(绝大部分免费),再点评可能会更客观一点。
当然,老唐现在用唐书院全程收费的模式,我并不推荐散户参加,真想了解,唐书房的免费文章足够了。

我一直感觉那个人只是靠写书和做公众号挣钱而已,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他确实参与了投资,或者说他投资的方式和他公布的是一致的。

价值投资里面最难的就是对价值的估算吧。如果你的公司十年内大概可以收获100万到200万收益,有人出价500万,为什么不卖呢?

之前看你买基金的说法,投了几十个做实验,现在快三年了吧,到现在都深套二三十个点

有第一好的方法—茅台,结果指望第二好的方法—-洋河。为什么不集中到第一好呢,是分散还是投机?

05-02 10:49

不用太纠结是不是“刻舟求剑”, 唐朝其实想表达的应该就是无论什么公司,高估就卖出。
他可能认为50倍就该卖出,你可能认为60倍才卖出。无所谓,各取所需就行了。

05-01 19:13

以我自己的有限认知,把每个持仓公司设置一个一年内卖点的做法。多么短视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