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3喜欢:2
跟踪 23 年碧服年报:
收入结构和质量是否“触底”:
收入结构:第三方收入占比 97%(vs 22 年 94%),关联方占比 3%
收入质量:收入中应收占比 4%(vs 22 年 18%),这是一个质变(当收入中应收占比低于净利润率时,公司就有了真正的来自业务的现金流)。其中 3% 来自关联方,上面收入结构中关联方占比也是 3%,也就是 23 年小碧给大碧干的活一分钱都没收到呀[捂脸] 具体分上下半年,H1 收入中应收占比 11%,H2 的新增应收是 -4 亿,也就是下半年不但没有新增应收,反而还要回了 4 亿(或者准确的说是要回来的比新增的多 4 亿)。但是具体拆开来,从第三方要回了 11 亿,关联方新增了 7 亿,下半年小碧还在偷偷的免费给大碧干活。
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 46 亿,其中 H1 22 亿,H2 24 亿。H1 和前 2 年一样,因为应收占比超过了净利润率,现金流是“假”的,并不来自于利润,而是来自占款(应付和合同负债)的增加。而 H2 则是质变了,合同负债新增 9 亿,应付减少 10 亿,整体占款反而减少了 1 亿。H2 的现金流大致是这样:剔除不影响现金流的无形资产和应收减值影响后净利润大概 18 亿左右,应收额外还收回 4 亿,应付支出 1 亿,共 21 亿,还没算其他经营项目调节,大差不差。可以看到现金流主体是经营利润,这是碧服首次高质量的现金流。
收入结构和质量上,特别是 H2,非常的优秀。代价也很大,是各业务线毛利率的全面下跌。H1 毛利率还有 25%,H2 直接跌到了 16%。当然这跟下半年换管理层有关,从这方面,这份财报给我带来了对管理层极不好的印象,后面细说。
和开发商的利益输送:
除了关联交易,小散能关注的只有分红了。年度分红占核心利润 25% 左右,很一般。
其它部分:
资产负债表洗澡:无形资产减值 15 亿,应收减值 21 亿,且都是在 H2。减完后无形资产还有 239 亿,应收 218 亿,触目惊心,只能说触底还言之过早。主贴里说过,当下的估值早就对这方面充分计价了,不过由于不知道这巨额的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怪兽,心中始终有一片阴影。
经营指标:资源上,在管面积 10% yoy,在管/合约为 59%,面积还剩不少,不过新增的面积质量一般,整体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相比上半年还下降了 1 个点;人效上,由于毛利率全面恶化,整体经营指标乏善可陈。
最后说一下个人看法。换管理层后,23 年下半年高质量的收入和现金流是惊喜,不过我记得之前的碧服管理层说过,碧服报表相对其他物业公司是比较“实”的,结果这次换人后马上打脸了。毛利率大降,给的理由非常滑头,多次把“出于谨慎原则,对信用风险上升客户的服务在收到对价前暂不计入收入“放在首要原因,暗示只是口径的影响,可是从 2 处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个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我的感觉是管理层不老实。特别是对比 23 年 H1 和 H2 的各板块业务数据,收入环比增长的情况下毛利率大降,唯一的理由就是 H1 数据注水严重呗。那 H2 的数据水分又如何呢?我没法评估。
一声叹息。一言难尽。有点和猪摔跤的感觉。说实话看完这份报表有点后悔投资物业了,感觉自己还是太天真了。$碧桂园服务(06098)$
引用:
2024-03-17 16:01
关注和投资物业的原因
行业转折期有好的投资机会。这一波轰轰烈烈的地产下行,泥沙俱下,地产和周边行业估值都被杀到了地板。地产行业复杂,而且还未触底;但物业相对简单,也已出现触底迹象。
一、行业特征
差的方面:
1. 民生行业,物管费用受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也就是涨价...

全部讨论

03-27 23:16

收入确认政策变更是违法行为

03-28 07:37

提供劳务之时尚不能确认相关收益能确定归属于上市公司,故暂不确认收入,与权责发生制并无冲突。

03-28 13:50

我也一夜难眠。兄弟,我在碧服亏了八位数了

既然不看好赶紧买,发文章干啥?叫人家卖自己买?逻辑上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