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儒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18
我来说说我这个问题的想法吧。
地产公司高杠杆,毛利率又受限。那么就必须采用高周转的策略。一旦高周转玩不下去,就非常难受,尤其是纯住开企业。
那些企业一直拿地的原因就是,现在抢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流量盘,高周转,这样就可以贡献正向的现金流。新盘的去化和存量盘的去化是两个维度。绿城存量盘去化率不足50%,不拿新盘这怎么玩?所以绿城计划缩表的时候,市场就大跌回应。绿城开始拿地,才稳住,只有不断的卷,拼新盘,才能保证现金流健康,也才能在发展中慢慢去化存量盘。哪怕新盘几乎不赚钱。这也是招商蛇口业绩会说的,要转型,但是规模一定要保持在前五。滨江那年拿地,下午立马开工,连4%的利润都没有,还得这么做,就是因为现金流的需要。现金流一旦受挫,面对的就是债务问题。
所以销售如果继续下跌,那纯住开房企的无效存货就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是目前继续拿地的房企也没走出独立行情的原因。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房企,都不能有效进行缩表。有经营性业务的公司缩表比纯住开缩表稍微好受一些。
很多人说香港的地产公司,其实这是有本质区别的。香港地产公司拿地可以一直放着,等市场好了再开盘,但内地公司不行,拿地超过5年不开发,就会被收回。如果房价涨了,因为土地增值税的存在,房企很难有效积累资金和资产。也就是房价即使上涨,对地产公司利润贡献和资本积累也有限。这也是内地房企很难走低周转,高毛利路线的根本原因。土地制度不改变,要实现现房销售,对现在所有地产公司都是无差别打击,总不能每家有息负债都5000亿吧。一旦去化不理想,利息都把房企拖累死了。
$保利发展(SH600048)$ $万科A(SZ000002)$ $招商蛇口(SZ0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