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交流纪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6回复:54喜欢:232

作者:2017-07-7 吴一凡刘阳肖祎 华创交运

我们近期走访$DR白云机(SH600004)$ ,以下为尽最大努力整理而成,未经与会嘉宾审核。

第一部分:关于新航站楼启用

Q:T2航站楼投入使用后,折旧成本增加如何?

整体投资136亿左右,主体工程折旧年限约35年,整体平均折旧年限在20多年,预计每年新增折旧在5亿元左右,实际折旧金额需要根据资产具体构成而定。2018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3月开始计提折旧。

Q:新航站楼启用后,变动成本如何?

1)水电费:T1航站楼由公司承担的部分1个多亿,T2可以以此作为参照。

2)人工成本:尽量外包。安检和值机这块会增加人工,目前陆续已经开始招工,4季度可能相对比较集中一些。人员配置上,按照通道来配,大约一个通道配置6-7人/班次。

T1的安检人员2000人左右,其中货检,值机大约1000人。

此外,像 $上海机场(SH600009)$ 的用工模式是外包劳务,首都机场也是,向母公司购买劳务。白云在T2也会朝这方面努力。

3)一些成本的增加也不是线性的。比如大巴服务,线路不调整的情况下,只是会在T2增加售票点和停靠点,司机以及大巴上的服务人员都不用增加。

Q:新航站楼启用后,会带来效率上怎样的提升?高峰小时数是否会提升?

2018年投入使用后,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1)T1的设计吞吐量是3500万,T2是4500万,合计8000万。但去年T1已经接近6000万吞吐量。

2)目前高峰小时架次批复是71,但实际安排是68-69。接近24小时运营。

一方面也是由于T2不停航工程施工情况下,有安全、服务及运行保障上的压力,给了71的标准,但目前并未批准执行。

为了尽快获得71架次的批准,公司这两年在航班准点率上下了很大功夫,为拿下时刻资源创造条件。

但在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后,立即调整到71之上或者短期内大幅提升时刻容量,有难度,需要局方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高峰小时是整个机场,不分T1、T2,跑道是共用。

Q:新航站楼启用后,T1于T2如何划分?

总体按照联盟化运作来划分,$南方航空(SH600029)$ 等 16 家航空公司将前往 T2 运营,国航等 54 家航空公司仍在 T1 运营。

在 T2 的航空公司主要是天合联盟成员,在 T1 的主要是星空联盟、寰宇一家及其它非联盟航空公司。调整后将有利于推动白云机场成为天合联盟全球枢纽,也有利于推动星空联盟、寰宇一家等航空公司在白云机场扩大中转业务,促进白云机场枢纽建设。

第二部分 关于非航业务

Q:新航站楼的招商情况如何?

T2一共商业面积是4.4万平米,一期拿出3.5万平方米,没有自营业务。(T1还有一些自营)。

目前公告的是有招标的项目,还有些服务由于市场上合乎条件的运营商家达不到3家,将采取竞争性谈判或直接谈判方式。比如计时酒店等。

T2整个招商的保底收入应该不会低于6个亿。水电费是租户分担他们自己用的部分。所以除了扣税,没有太多成本。

Q:是否会造成T1商业的分流?

T1有近6000万的旅客流量,以南航为主天合联盟客人都去了T2,对T1理论上有影响,但从T2招商的结果看,超过预期,T1商业因为分流导致保底租金降低的可能性较小。T2启用后T1会进行升级优化改造,也可能会更好,由于T1会继续使用,因此不会一次性大规模重招,分步实施。

Q:公司免税收入记在哪些科目?

T1是与中免合作,但不完全是中免经营,机场会经营烟酒和食品,中免经营另一部分。

公司经营的记在商品销售收入;中免经营部分记在租赁业务收入里。

T2就是商业租赁和特许经营收入,没有自营商品销售。

Q:目前免税的招商情况如何?

今年3月是T1和T2进境免税店的招标,

T1的出境暂时没动,与中免是一年一签。

T2的出境免税业务需要到8月15号左右才能确定合作方。

Q:T2出境免税招商的情况如何?

由于目前实际就中免一家有资质,招商没有结果,公司设了45天的期限,到8月15号截至,公司希望有竞争,要看深免、珠免等能不能拿到资质(在白云机场开展出境免税业务的资质)。

假设最终只有中免有资质,那么公司将只能和中免合作,但具体细节可以商谈。

免税业务收入一要看经营面积,二是经营种类,三是机场国际业务量。

Q:新增广告业务如何?

德高进来,全面规划能够实现品质方面提升,与T1的对比很明显。收入保底3.6个亿,每年有增长额,超过4.5亿会提成。

范围是T2所有的广告位。

第三部分 其他

Q:是否未来有高铁、城轨接入T2航站楼?

以后会有高铁、城轨接入,直接连接到航站楼。T1-T2下面穿地铁,捷运系统。

Q:公司机场建设费返还未来如何?

机场建设费返还,与旅游发展基金一起,国务院批准,5年批一次。直接返还给上市公司的只有首都、白云和美兰机场三家。按现有政策,政策执行至2020年。

其他公司有做基建,改造等,可以向民航局申请,再拨款。但必须是项目对应,不会像返还方式这么稳定。

十三五之后,机场建设费返还,是否会取消,会不会降低,取决于政府决策。

Q:公司远期的建设计划如何?

公司远期规划3座航站楼,5条跑道,二期扩建工程完工后,剩下的大额资本性开支为T3、第四、五跑道。

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在做,但具体投资方式还未确定。T2启用后,业务量上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民航局对时刻资源的安排。从目前资源情况看,跑道建设可能会提前。主要三条跑道支撑8000万吞吐量有一定压力。

Q:香港机场比公司运营效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1)政策上是香港优先,空域等优先保障。

2)香港在航空的管制效率上要高于公司。

----------------------------------------------------------------------------

请关注,更多更快信息分享

精彩讨论

花葱头2017-07-14 12:47

丹神转发背书,可靠性大增

全部讨论

2017-07-14 10:56

确定性。非航业务的瓶颈被突破和成长空间是此轮机场股上涨和整体估值中枢上移的核心。从非航“三大项”:商业租赁、免税和广告来看,上市机场中白云率先打出“明牌”。确定性意味着定心丸,是现阶段市场环境的加分项。

 预期差。1)T2容量翻倍提升虽不等于机场时刻同时大幅释放,但在北上广枢纽近两年流量持续偏紧的背景下,广州高峰时刻预计仍有不少新增潜力(目前69架次明显偏低);2)广州流量变现的潜力很大。“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大型机场都叫枢纽”。先前枢纽机场的定义多和吞吐量相关,在非航大发展的未来,只有具备强大流量变现能力的机场才能称之为枢纽,国际中转的比重和潜力是流量变现核心。在我国,只有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大机场具备(地域、空域和基地航空)。相比之下广州非航基数最低,借力“粤港澳”中期潜力更大。

成长性。1)T2投入135亿,设计产能4500万人次,投入产出比在可比枢纽机场中突出。目前整体设计容量7000万人次+,中期新增重大资本开支概率较低。2)早期被诟病的管理效率问题正在改善。成本大项人工成本在T2采取创新模式后,人员精细化管理正在发生,料后续人工成本仅小幅增长。整体未来3年国际中转流量的成长性以及公司盈利向上的稳定性均突出。

2017-07-14 13:08

大肉

迄今为止,最翔实的一份研报。 投资者关心的主要问题都有涉及。比如,折旧、招商、T1招商后的映响。 特别明确出境免税找了深免、珠免给予时间争取免税门票。万一不行与中免谈,谈不陇潜台词就是一年一签。这就好了,中免想低价办独食,没门。短期合同,反而有更多预期。 关于时刻问题,港珠澳大湾区提交国务院,要发展交通先行,相信时刻问题终会解决。 这个纪要我觉得有一个关键点没有反映出来,免税店收入,广告,其他店铺,都远远超出了上市公司自己的预期。$DR白云机(SH600004)$

2017-12-10 11:16

认真学习

2017-12-10 07:30

白云机场的研报

2017-09-15 16:58

转!

2017-08-27 22:56

不错的调研,我觉得企业分析至少要做到这一步。

2017-08-02 13:01

2017-07-26 08:20

谢谢楼主及时提供的一线动态信息.  看来白云机场T2出境免税店项目基本上印证了前期本人的看法, 由于出境店属于中免专营范围(京沪及深圳特区特例特批), 不存在招标定价的事, 还是一个场地招租项目.  由引看, 所谓的杭州萧山机场出境店招标也将与白云机场T2出境店一样处理. 网页链接
关乎机场股的免税店大事$中国国旅(SH601888)$ $白云机场(SH600004)$

2017-07-23 17:42

白云机场的信息比较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