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4
中金地产物管路演纪要
主要观点:地产周期对行业的负面影响还没结束,但博弈政策的时候行业弹性可能很大。
首推万物云,在一二线核心城市核心区位有管理底盘,B端和政府业务多,壁垒突出,比其他物业公司本该有估值溢价,但万物云不在港股通,流动性也差,很多人买不了。次推稳健的,短期受到地产情绪压制,预期增速快的中海物业保利物业(22-23%)。长期看好华润万象生活,但估值较高。
商业模式:
物业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差,利润率低。70%+的成本是人力成本。行业非常分散,全国10万家物业公司,前20家最大的市占率不足20%,但份额提升最快的时间已经过去。收入端母公司给的住宅项目利润率高,外面竞标的住宅因为主要比价格,利润率普遍低。除物业费外物业公司会有一定车位销售、装修等增值服务。
住宅提价困难,基本都需要有业委会才能成功提价(国内只有13%的小区有业委会),每年成功提价的小区约2%。法律上需要50%业主(面积和人数口径同时满足)才能提价。越一线、越高端的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越高。
商用(写字楼)和政府端(机场、医院、学校、景区)提价相对容易,主要通过成本加成方式定价,1-4年重新签合同,合同可能会包含每年固定调价。但去年经济环境冲击,政府欠款情况增加。
潜在行业风险:
①目前物业公司基本都按最低线给员工交社保,如果政策要求全额交社保,会极大增加成本压缩利润;②未来超预期通胀带来人力成本上升。
行业复盘:
2018年起物业企业大量上市,受益于低基数高成长,股价上行较快。当时普遍30-40倍PE,通过IPO的资金大量以10多倍PE并购,扩张速度快,但也导致了后来商誉减值的问题。21年起受到地产下行影响,股价普遍大幅下跌。
保利物业:
保利物业现有面积50%住宅,20%写字楼,30%公共服务。新签合同只有16%是住宅,其余为非住宅项目。写字楼毛利率20%最高,住宅14%,公共服务12-13%。公司20%的收入来源是增值服务,包括装修、房屋中介和车位代销,也会直接受到地产波动影响。公司业绩基数不算太高,预期22-24年可以维持22%左右的增长。但公司自己的反馈是如果不并购的话做到有点难,外拓的新业务毛利率下降(政府企业预算都紧)。
$中海物业(02669)$ $保利物业(06049)$ $华润万象生活(01209)$

全部讨论

2023-09-13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