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择股,我们需要“择时”,还是“择价”?——论价值投资与择时策略的关系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0回复:15喜欢:55

      今天雪球敬畏兄发表了一篇关于“择时——一个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在采用的策略”的文章(网页链接),其中谈到了不同投资者对“择时”的不同理解角度和思考深度,也用到了我曾经对一位怀疑价值投资是否错误的球友的回复“价值投资第一是深入研究企业,第二是定价与估值,第三是预留足够安全边际。你除了股票代码(这里主要指万科双汇发展中国平安)与部分价值投资者相同外,以上三点,你都做过吗?做到了吗?”

       

        借此机会,个人想把自己对“择股”(选择合适的投资个股)、“择时”(选择合适的市场时机)、“择价”(选择合适的个股价格)这三个概念,在价值投资层面的理解进行一个梳理,也欢迎批评指正,与大家探讨:



(1)价值投资往往注重“择股”,而不过多地强调“择时”的原因

      价值投资重视“择股”,即强调对行业尤其是单个公司的深入研究与长期跟踪,是因为影响公司业绩的变量无非就是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产品业务、管理模式等几个大框架,相对简单且容易分析,特别是长期跟踪一个行业与特定企业,对其业绩变动趋势甚至于变动幅度,都能够达到一个大概率的准确预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茅台教科书式的商业模式与业绩增速)。如果选择消费之类的弱周期性公司作为投资标的的话,宏观经济波动与市场牛熊周期在上述研究框架中的权重还会降低(如果以十年为持股期限的话),也就是说“择时”的必要性进一步弱化。
       但是上述分析框架如果要加入“择时”这一目标,难度就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因为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宏观经济与股市牛熊的重要变量,而且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所占权重都是未知的,无论学术界还是资本市场业界,可以说全世界到现在为止,不要说精确的计量分析模型,哪怕是能够较为客观全面的对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都还没有出现(至少是没有取得共识)。像你第一位校友那样,想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再同时把握多种因素,融会贯通“市场心理+技术研究+政治觉悟”,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源于人性弱电本身的“过度自信”,毕竟到目前为止中外资本市场还没有爆发出这样一位经得起长期验证的“真正的神”。
      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传导机制的复杂性,“择时”的难度远远大于“择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不可完成的任务”,即我们永远无法按照预测特定公司业绩那样去预测宏观经济与牛熊周期(达到同样的置信区间与准确度),所以价值投资才会强调“择股”,相对弱化“择时”

(2)价值投资也有弱化的“择时”观,但更多是基于“不可预测”假设下的模糊判断
     

       虽然价值投资不强调对整个宏观经济和市场牛熊的“择时”,但也不会是无脑的不分时机买入,否则“安全边际”在时间上的维度就没有了。价值投资无论是“芒系”还是“格系”,都会突出基于特定投资标的(个股)的买入时机选择,即依据“均值回归”的原理,大致会做两个层面的判断:一是资本市场整体与历史估值平均水平、合理估值水平的偏离程度;二是个股与历史估值平均水平、与当前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价值投资以上述第一层面的判断用来指导个股的仓位高低,第二层面的判断用指导个股的买卖决策。
      上述第一个层面的判断过程,也就是被价值投资所弱化的“择时”。这一过程价值投资并不追求能够完全认知的准确预测,而是基于承认自己“无法预测市场”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相对强弱程度进行模糊与大概的判断,从而指导投资仓位高低的决策。在这个“择时”的过程中,不同的价值投资流派做法差异较大。以格雷厄姆为代表的“格系”,会以根据各种市场指数PE区间等指标的判断,依据事先制定的“股债轮动+定期均衡”策略来调整股票投资的总仓位大小,或者是定投(原著中称为“美元成本平均法”)等方法,以求尽量规避市场波动的贝塔风险;而以巴菲特为代表的“芒系”,演变到现在又分为两种“择时”方式,一种方式是“永远满仓”,即因为“市场不可预测”而放弃“择时”,又因为“股权资产长期优于现金资产”而选择时刻满仓,这就相当于放弃了对β风险的规避,放弃了基于β的超额收益追求,专心研究并赚取基于个股的α收益,当前的唐朝和众多雪球私募都是这个路径;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根据市场泡沫程度、情绪面等因素,大致做出降低或者提高总体仓位的判断,尤其是在“高估泡沫期”提前降低仓位预留现金,这是巴菲特最常用的模式。

(3)价值投资倾向于用“择价”来替代“择时”,其实际效果可能更好
       价值投资在上述(2)中第二个层面的判断过程,即判断个股与历史估值平均水平、与当前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择价”,这一基于个股的“择价”的效果,往往会优于基于市场的“择时”效果。

        在这个“择价”的过程中,不同的价值投资流派做法也存在明显差异。以格雷厄姆为代表的“格系”,会比较机械地以PB(前期)和PE(后期)的特定区间为主要判断标准,这就是所谓“深度价值投资”流派(当然如果片面运用这种方法且没做好仓位控制,就容易跌入“价值陷阱”,如当前争议较高的保险与地产龙头股),这种“择价”方法的前提就一定是严格的分散投资纪律与区间轮动操作,即通过分散投资与仓位控制规避“未深入研究”而看错个股(比如落入价值陷阱)的风险;而以巴菲特为代表的“芒系”,则会在“择价”中更多地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与业绩增长,用动态方式去判断优质企业的买入点,这种“择价”往往对股价的容忍度较高,在买入时点的判断上不一定强调“低估值”,而是强调“优质企业合理估值”,这样买入时点从短期看是不算低的历史估值点,从长期看则是绝对的底部区间。相反,在卖出时点的判断上,不一定是高估就卖出,而是强调一定要达到“显著高估”,且卖出后资金能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才会卖出,这样就不容易丢失长期研究跟踪的优质股权。

(4)总结:第一,对价值投资来说,“择股”是第一位且最重要的工作,“择时”相对被弱化,因为通过深度研究与长期跟踪,预测个股业绩的准确性会远远大于预测市场波动与点位的准确性;第二,部分价值投资者会可能会基于“市场不可预测”假设进行模糊的“择时”,部分价值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永远满仓”放弃“择时”;第三,价格投资在时间上的安全边际,更多地会通过“择价”来替代“择时”,这种基于深研个股的买卖时机选择,在获取超额收益率上的实际效果可能更好。

 @敬畏知止   $腾讯控股(00700)$    $瀚蓝环境(SH600323)$     $伊利股份(SH600887)$   

精彩讨论

股地里一农夫2021-08-01 17:00

好文!好公司好价格好时机!

风险先生2021-08-01 17:28

理解的太深刻了。终于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知易行难,但企业还是很难理解。

敬畏知止2021-08-01 16:38

好文推荐!

全部讨论

2021-08-01 17:00

好文!好公司好价格好时机!

2021-08-01 17:28

理解的太深刻了。终于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知易行难,但企业还是很难理解。

2021-08-01 16:38

好文推荐!

2021-08-01 17:59

转发

2021-08-01 16:59

好文

2021-08-01 22:58

值得推荐学习的文章。

2021-08-01 22:33

好文章不多,好讲师不多,值得推荐&收藏

2021-08-01 20:53

选股,择价(而且择价是:随机)以趋势均线为《锚》。

2022-04-02 09:58

好文章,分析清楚,大视角

2022-02-09 11:11

总结的太好了,好公司最容易判断,好时机最不好判断,用好价格来作为判断依据确实解决了操作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