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科技公司的十年进化,铺路下一个十年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84回复:54喜欢:427
~-~
借助摩根斯坦利的三张图,来让我们触摸一下过去十年科技公司的进化,进而启发我们如何去投资下一个十年。

十年前,超过25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如图:



十年后,超过25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如图:



科技公司的跑步速度究竟有多快!可口可乐花了103年攀上1000亿美元市值,而微软用了22年,腾讯用了15年,Facebook用了10年,谷歌只用了7年。个中原因,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已有分析,那是一个“软件称霸天下,平台征服世界”的传奇故事。



思考良久,笔者想来再次总结趋势背后的原因,希望提炼出来一个正确的路径,关于投资科技股的路径,让我们把握以下个十年。

(1)硬件不是好的投资标的,软件和平台才是最好的投资归宿。

在上一个十年,PC时代被软硬件厂商共同主宰,它们的分布是这样一个组合,硬件:惠普+戴尔=主机,英特尔+高通=芯片,IBM+EMC=服务器;软件:微软。

显然,惠普+戴尔这个组合没落了,因为主机的需求饱和了。英特尔+高通这个组合,具有垄断特征,后来依靠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等新需求保持了强大的实力,但并没有雄霸天下。英特尔的市值被赶超了,成长最快的芯片厂家属于英伟达这类代表新趋势的公司。IBM+EMC这个组合活得相当挣扎,EMC被私有化了。云计算的兴起削弱了IBM+EMC的生存空间,也是发生在当下的事。而市值最大的思科则是为PC互联网时代铺路搭桥,通路修建完毕,必然衰落。最后,微软作为唯一的垄断者,在整个25年里维持着超强的身影,没有谁真正颠覆它,即使它输掉了手机平台IOS和安卓的战争,它依然借助多项领先科技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位置。

如今,排名前列的几家科技公司里,除了苹果和英特尔维持着高门槛的硬件生产(事实上苹果并不是一个纯硬件厂商),其他均被软件和平台占据。

长期投资硬件还是软件?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2)中国崛起。

不用多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小米,排队出现在攀登世界顶峰的队伍中,风华绝代。华为是理所当然地要占据一席。333亿美元市值的网易,理直气壮地补一个缺。

结论很简单:我们要投资中国优秀的科技股,是投资全球科技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3)智能手机。

后一个十年,属于苹果引领的智能手机时代,当下我们正生活其中。投资软件,抛弃硬件,这个道理依然适用吗?迄今为止,曾经无比卓越的模拟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香消玉损了,即使三星和小米这样的智能手机大品牌也比较艰难地活在激烈竞争当中,苹果公司正大力地促销自己的服务收入以及准备进入云服务。因此,投软弃硬的规律,它们这些公司还在印证着。

(4)云服务。

这是我们当下这个十年最为激动人心的科技大爆发,也是下一个十年最值得看好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当今前11大市值公司之中,有没有哪一个公司会说自己完全和云计算不搭界?只有一个,Facebook,只有它暂时保持沉默(不表示它以后不大声叫喊)。剩余的10家公司无不全力以赴,拼着命地向云冲刺。

笔者还同时持有云服务商Salesforce。在中国,从小米到京东、从乐视到网易,从华为到中国联通,已经有超过十五家公司宣布开启云计算业务。

我们要全力以赴投资于云,当然是下一个十年的投资决胜的战略正确。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话题更加复杂,因为它比云服务更加崭新,它的技术更加难以被常人理解。排行榜前11家公司中有9家在开发人工智能。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属于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和IBM。

投资人工智能是否意味着投资这些股票?基本上是这样。但类似Salesforce、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卷入人工智能也是值得投资的。本文末尾会介绍一些其他的路径,那是我们一般散户无法触及的初创公司。

(6)虚拟现实。

众所周知,Facebook的扎克伯格被誉为虚拟现实之父。在中国国庆假期期间,Facebook发布了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的系列产品,其中包括了首次面世的无需插线头盔。实际上这个产品隐含了一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令我们可以期待更精彩的未来。



扎克伯格希望在10-15年内普及虚拟现实,达到亿级别用户。下一个十年,我们的投资押一注给他是毫无疑问的。

(7)颠覆传统行业而诞生的新贵。

这里说的是Netflix和Priceline。这两个公司分别颠覆了DVD租赁店和旅行社。它们将传统行业的资源大量地掠夺,并最终成就了自己在细分领域的霸主地位。而有一个公司并没有颠覆传统行业,而只是另辟蹊径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和需求,它就是特斯拉。

(8)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一个在快速崛起的新势力。典型的代表是Uber和Airbnb。它们的估值在急速升高。Airbnb已经在一年之内完成了接近一亿个房间的预定,难以置信。笔者一直无法相信的这一切在不断发生,我的同学好友在上一个假期全家赴法国旅游,全程透过Airbnb订房,令我完全见证了分享经济的实力。


总结上个十年的变化已经基本上给我们指明了下一个十年的投资方向,几乎是非常明确的。个股的选择还有各种因素要去考量,但是我们抓住了大方向,大逻辑,我们可以说基本上就胜券在握了。

笔者持有上述多只公司的股票,在未来的一两年,将评估是否买进一些即将IPO的公司,包括Snapchat、蚂蚁金服、Uber、Airbnb、等等。

~-~

本文接下来展示一个专家的分析,相信可以帮助我们的投资者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未来我们该投资什么?

我们作为散户投资者无法像他那样投资小型的种子公司,所谓的“下一个谷歌亚马逊Facebook”。由于我们不是他那样的风险投资家,无法赚到那样的钱,我们唯有选择已经上市的公司。但我们也不必求索过多,做好投资大中型公司,也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回报。亚马逊的十年不是已经涨了四十倍吗!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发型不错,显露着削尖脑袋的聪明。)

20年前,马克•安德森通过开发网景浏览器积累了巨额财富,而他的风险投资公司又成功投资了Facebook、Twitter、Airbnb、Slack和Lyft等明星企业。安德森一直都在与创业者和投资者展开密切接触,希望打造新一代科技公司,他的投资公司掌管着27亿美元的资金。

问:你认为下一代科技公司将会来自何处?1990年代是谷歌和亚马逊,2000年代是Facebook和Uber。很明显,或许存在一些我们尚未听说但却即将实现重大突破的公司。不过,我很难想象那些初创公司有哪家可能发展到谷歌、Facebook或亚马逊这种规模。

安德森:还将涌现新一代技术。最近一波重大技术是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应用。智能手机在2007年实现,很多应用类别则在2010或2011年确立。很明显,有很多围绕智能手机创立的大型公司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企业。但四年甚至两年以前,情况显然并不像今天这样。所以,如果智能手机架构是最新一波科技趋势,那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化、语音和物联网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波重要科技趋势。目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我能够明显感觉到,有一批新的产品和公司将会把人工智能作为它们的核心。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都在这一领域付出了最尖端的努力。但我们也看到一系列创业公司在努力发展这项技术。我认为将会涌现出一批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公司——它们中的很多现在才刚刚创业。

问:人们讨论人工智能已经很长时间,但如何取得商业成功仍然令人捉摸不透。

安德森:我起初很怀疑。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1980年代曾经出现过人工智能泡沫,但它们当时都失败了,所有的钱都烧光了。我们感觉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最大的变化就是2010年的ImageNet竞赛。2012年,电脑从图像中识别物体的能力超过了人类。事实上,我们过去4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相继涌现。首先是在静态图片中识别物体的技术实现了突破。现在则是在视频中识别物体的技术实现了突破——带来了全新的视频归类方式。如果能够实现视频识别,便可在实时视频中识别物体,从而实现自动化。

我们投资了一家名叫Skydio的公司,他们正在开发全自动消费无人机。这是一款与目前的无人机截然不同的产品,具备与众不同的功能,甚至令人觉得很怪异。它可以在完全无人指挥的情况始终跟随你左右。你可以在丛林中奔跑,它可以自动识别路径,完全靠自己在树林中穿梭。这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我们已经看到深度学习应用于心脏病的预先诊断。还有一家名为Freesome的公司在将深度学习应用于癌症诊断的血液切片,效果似乎很好。

问:科技行业有一个经典的问题:“这是一款产品还是一项功能?” 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孕育拥有新产品的独立大公司?或者,这些创新是否更有可能被现有公司吸收,用于改进其现有产品?

安德森:两年前,我认为大公司将会占据主导。这些大公司有几大优势:没有多少人知道该如何开发这种人工智能的东西。大公司可以投入比创业公司更多的资金。大公司支付的薪水可以跟体育明星媲美,导致小公司没有人才可用。其次,这些项目很大,很复杂,亚马逊的Echo项目共有1500名工程师,历时4年才开发完成。作为创业公司,你不可能在这方面与之对抗。第三,另外还需要数据。从理论上讲,你需要这些庞大的数据库。谷歌和Facebook等大公司可以接触到海量数据,但创业公司永远无法。

过去两年,其中的每一项因素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由于人工智能成了新兴的热门计算机科学,所以突然之间有了更多了解这项技术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曾经在大公司从事这类项目的员工现在意识到,他们也可以创办自己的公司。现在有一批新的无人驾驶公司都是从谷歌分拆出来的。最近被Uber收购的Otto就是一个其中很著名的一家。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变得更易驾驭。很多有趣的新项目已经不再需要1500人,只需要5个人。谷歌推出了TensorFlow开源项目,这也成为了深度学习的一大基石。我们还看到各地的创业公司都在利用这个项目—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在进步。人们都在学习利用小规模的数据库开展深度学习。有很多创业公司找到了一些聪明的方法来获取大数据,或者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对数据的需求。

问:这些潜在的人工智能应用有很多似乎都是可行的业务,但未必是大业务。但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等真正重大的机会,大公司似乎仍然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安德森:我还是感觉你似乎认为应该在现有产品上增加一些人工智能技术。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咱们来谈谈无人机。你今天购买一台无人机后可以自己操作,但20分钟后可能就会撞到树上。你说,“这很好玩”,但你还是得再买一台新的。传统无人机制造商讨论所谓的“跟着我”功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是希望增加这项功能的传统无人机企业,有的则是在Kickstarter上通过众筹开发这项功能的公司,总数已经达到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但至今还没有人把它变成现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并不是一项功能,而是一种全新的架构。无人机必须要从头开始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进行开发。大疆和其他无人机制造商都将其视作一项功能,而我们认为,需要一种全新的架构才能实现。

这就是一个彻底革新的例子。如果我们的假设正确,那么所有现存的无人机都会过时。它们根本没有意义。

如果你跟汽车厂商沟通,会发现他们都认为自动驾驶是一项功能,可以增加到现有的汽车上。而硅谷企业则将其视作一种全新的架构。这是对根本性假设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革新。

问:与此同时,利率保持低位,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当利率保持低位时,就很容易借到钱,很容易融资,投资就会大幅增加。但统计数据似乎表明,储蓄仍然远大于投资。你认为未来趋势如何?

安德森:有一些行业的技术普及速度在加快,生产效率在提升。例如电视机、计算设备、媒体、视频。彭博社有一篇报道称,由于食品生产方式进步,食品价格正在暴跌。所以,在这些生产效率快速增加的行业,价格就会迅速下滑。在这些行业里,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失业,或者岗位被转移到中国或墨西哥去。人们认为颠覆太高,技术变革太大,硅谷那帮人正在破坏经济。

还有一些行业的价格却正在快速上涨:医疗、教育、建筑、处方药、养老和育儿。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很少。在这些领域,生产效率的增长以及创新和颠覆活动的增加都不够多。这里有垄断,有寡头,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还有串谋定价,都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上涨。所以在这些领域,消费者都心怀怒气,技术进步不够快,导致我们支付的费用过多。(笔者注:这一段话发人深思,这些传统领域包含着一些经久不衰的牛股,比如说医药股和医疗股。)

将这些汇总起来,便可发现一种位于二者之间的茫然状态,这也似乎正是我们目前的状态。但这却掩盖了当前的真实现状。

有的领域价格下降速度很快,还有的领域增长很快。久而久之,成本增加的领域便会蚕食整个经济。消费者看到他们的收入被医疗和教育花费蚕食。

在我看来,问题很明显:根源在于这些价格迅速上涨的经济领域没有充分普及技术、创新和颠覆。我们并未处在科技泡沫之中。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技术太多或者人们对技术过于热衷,而是技术还远远不够,导致这部分传统行业难以被颠覆。(笔者注:实际的大牛股中还包含了好未来、新东方。正是安德森指出的教育类股票。目前互联网教育这种新科技形式的公司,比如51talk已经在美国上市,我的孩子在使用。这个公司是否能够颠覆或者部分颠覆传统教育行业,还是有待观察。)

问:多数低增长领域的一大共性在于,他们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你的很多钱都花在了那些陪伴你的人身上——护士、教师和保姆等。随着制造类产品的价格逐步降低,人们会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稀缺的东西上,也就是人力资源。这是不是一个天生无解的问题?

安德森:从宏观角度来看,我认同这一观点。但我想指出的是,虽然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认为某个行业必须采用劳动密集型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今后也必须延续这种模式。如果你回顾1980年代的历史,会发现在1980年代,我们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但却无法实现零售的自动化。当时,人们认为零售是理所当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分销也是如此。必须有人把东西放到货架上,还要有人点货,而且要有人把东西搬上汽车。所以人们当时形成了很多幻觉,认为零售永远无法提升生产效率。当然,过去20年,零售的生产效率大幅增加。首先,沃尔玛为供应链引入了现代化模式。然后又出现了亚马逊。所以,如此庞大的零售行业曾经也是一个完全手工操作的行业。而现在,它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另外,我还认为从实体产品转向软件产品是生产率提升的第三个层次,通过MP3或流媒体方式来提供音乐远比通过店面销售CD光盘的效率高得多。(笔者注:这里指Netflix、Spotify、Pandora、Apple Musci、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等。)

问:他们的日子很难过吗?各类零售店大约聘用了500万人,美国劳工部预计今后10年还会增长7%。

安德森:没错,很多卢德分子都会在这方面不断犯错误。这是你所说的理论的一种体现,稀缺的东西变得更有价值。零售人员在增加。几十年来一直在增加的还有银行柜员。这一数据或许终于下滑。但在ATM和网络银行逐步涌现的同时,银行柜员的岗位数量却在过去30年持续增长,原因正如你所说:那就是突然之间可以通过人工来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从而实现差异化。

文诺德•柯斯拉(Vinod Khosla)曾经撰文称,医生将会消失。他认为电脑的诊断能力将远好于医生。我认为他的想法完全错误。我认为医生的职位会发生变化,成为一种更加重要的高层次工作,薪水也会更高,因为医生的能力会在更加智能的电脑的帮助下而得以增强。

正因如此,我才对经济如此乐观。也正因如此,我才认为卢德分子和那些认为增长会放缓的人是错误的。我们利用科技既可以创造大量就业,还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



(买美股,直接去开户吧。网页链接

$Facebook(FB)$ $谷歌(GOOG)$ $亚马逊(AMZN)$ @方舟88

全部讨论

xinqchen2018-09-14 00:08

转发

贝塔笔记2018-01-04 22:32

“如果你跟汽车厂商沟通,会发现他们都认为自动驾驶是一项功能,可以增加到现有的汽车上。而硅谷企业则将其视作一种全新的架构。这是对根本性假设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革新”

拜耳来了2016-12-15 23:58

收了学习

Eliote2016-10-26 16:28

mark

哈利路亚com2016-10-19 23:53

i1682016-10-18 13:08

是的,它还处于大张旗鼓地攻城掠地,布局阶段,还得看后续发展

chrisjiang20022016-10-18 12:37

乐视在每一个领域都不敢说是第一或者第二。还需要用业绩进一步证明自己。

i1682016-10-18 10:56

大视野 请问兄台如何看待近两年红火的$乐视网(SZ300104)$?有潜力挤进第一梯队? 另外是否有留意正在崛起的平台新秀$中科创达(SZ3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