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8回复:394喜欢:124

    今年造车新势力非常火,特斯拉成了宇宙第一车企,蔚来市值超过宝马紧追比亚迪、戴姆勒,然后一堆人说是泡沫,所以想谈谈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有哪些不同,至于是不是泡沫就留给时间来证明吧。

背景
    本人10年前吉大机械专业毕业,同学遍布国内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比如一汽(研究院、解放、一汽大众、奥迪……)、上汽大众、北汽、广汽、长安福特、路虎、吉利……,按惯例我应该也是在传统车企中发展,可惜当年专业成绩太差,毕业找工作投了一汽简历没过就没面本专业的工作了,当时也深知机械和汽车行业已是夕阳行业,再去投入到这个行业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就打算投身 IT 和互联网行业,加上本科在计算机方向有些小成绩以及参加了计算机研究生考试(可惜没考上),所以毕业前比较幸运地拿了北京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 offer,然后就正式进入 IT 行业了,在传统 IT 公司干了4年,然后才有机会进入大厂搬砖,目前在某大厂搬砖近6年,介绍我的背景只是想说明我比较了解传统车企是如何走下坡路以及造车新势力又是如何『成功』的(说成功可能为时尚早所以可以理解为带引号的『成功』)。
    当年毕业找工作,大多数同学都拿了汽车大厂的 offer,我非常羡慕,因为当时一汽上汽广汽这些大厂的待遇非常好,一年能发20多个月的工资,大多数留长春的同学毕业工作两年就买房子了,而我当时在北京一个月工资税前五六千跟人合租,当时真的无颜面对老同学啊。那几年汽车行业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互联网行业才刚刚起步不久,羡慕老同学的同时也要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才有未来。近十年,也见证了传统 IT 企业的没落和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当年联想、中兴IBM思科、Oracle 这些传统大厂和外企还是很香的,结果都没落了。BAT 中百度还是老大,当时非常想跳槽去百度,投了几次简历都没过,跟百度没有缘份啊,当时也看不起淘宝,觉得就一个购物网站有啥牛逼的,现在回头看看真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在传统 IT 公司干的那几年真的非常轻松和舒服,但技术挑战小和工资较低,而我又是喜欢挑战难度高的,所以就跳槽到了互联网大厂,以前在传统 IT 企业觉得自己还挺牛逼的,结果到了大厂才发现自己真的菜,因为周边牛人真的太多了。

传统车企基因和互联网基因
    说了大段背景只是想说明,带有『传统』趣味的企业都有共性:轻松、工资低、吃大锅饭、牛人少、骄傲自大等等,在传统车企工作的同学大多数都比较轻松,早上8点左右上班,下午5点左右就下班了(有些忙的部门可能会加班到8点左右),光这一项,就没法跟互联网996快节奏高强度比;在传统车企想要拿 50w 年薪需要1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而且是比较牛逼的那种才行,我同学有几个是一汽大众9级10级可以拿到这个年薪,大多数都是7、8级,大概年薪是30万左右,而互联网企业工作两三年左右就可以拿到30w左右的年薪,四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年薪都是50w 以上,更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企业有股票激励,股票涨得更多,员工手中的股票就越值钱,然后员工就会越卖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打个引号自己品吧),股票激励这是这些造车新势力在人才激励上最大的优势,传统车企一是没股票激励二是钱激励也少,没法比啊。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去了广汽丰田,工作5年了月工资1w 左右,小鹏给了2倍工资加部分期权挖过去了,这种例子在其他几家也比比皆是,造车新势力又舍得在人才上投入,而且都已在美股上市了,『两倍工资+部分股票』的条件对传统车企的人才还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的,所以可以判断,后面人才会慢慢从传统车企往这些造车新势力里流,就跟传统 IT 的人才往互联网大厂流一样,没了人才优势的传统车企后市堪忧啊。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基因,我就简单总结一下几个关键字吧:产品迭代速度快、试错成本低、离用户近、用户量大、数据产生价值、关系和氛围简单、你行你上、工资高、压力大……,基因的东西很难改变,传统车企要想按互联网的玩法来,可能先把自己玩死了还不一定能成,迪斯丢了大众乘用车 CEO 帽子就是前车之鉴。
    传统车企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优势就是制造、渠道、供应链、品牌、历史悠久等等,劣势就是互联网的东西玩不来,所以会跟互联网公司合作,比如威马跟百度合作,荣威跟阿里合作,比亚迪、长城、长安都跟华为合作,车企想卖更多的车,互联网公司想拿更多的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强强联手似乎完美,但都是各打各的算盘,这种合作模式很难成功,参考一下几年前万达跟腾讯、百度成立的万达电商吧,不细展开了。前段时间跟刚从华为跳出来的19级前同事聊下了华为的文化、氛围以及 hicar,华为的做事风格是先造势再干活,屁大点功能都要上升到 CTO 评审,出了问题先划清边界先把锅甩出去保证自己不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干好几年,销售主导,效率低下,hicar 在内部地位比鸿蒙还低,所以我不相信鸿蒙能成,自然也不相信这种文化下的 hicar 能成。

传统车企产品和互联网产品
    很多人说传统车企搞电动车也很容易,无非是把油改成电而已,但我想说,传统车企造的是车,还是一个代步工具,可能多了个大屏幕,也具备 L2+ 的辅助驾驶,但车还是那个车,可能跟10年前买了个大屏的诺基亚『智能』手机一样;而造车新势力造的是互联网产品,具备互联网的属性,比如迭代速度快、数据产生价值,目前实现 OTA(包含 FOTA 和 SOTA)的车企没有几个,每次 OTA 可以给车带来新的功能和体验,体验类似苹果手机升级后更好用一样,而传统汽车玩不来 OTA,比如前段时间大众一万台 ID.3 插线 OTA,每台更新7小时:

比亚迪汉连 OTA 都搞不定:

    所以传统汽车不管是油车还是电动车,可玩性很差,买的时候是什么样基本上就是什么样,越用越差……
    再来说说数据产生的价值,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为什么能这么牛逼,是因为路上特斯拉车特别多,而这些车产生的数据都上传到特斯拉服务器上,特斯拉可以用这些数据去优化和训练他的自动驾驶模型,不断的优化就可以让自己的自动驾驶更牛逼,形成一个闭环。特斯拉的 FSD 购买率25%以上,蔚来的 NOP 购买率也不差,这部分的毛利率可比卖车高多了。而且这只是数据产生的价值之一,在数据时代,数据会产生更多的价值,传统车企玩得来这一套吗?玩不来,这就是传统车企和互联网车企的巨大差别。
    最后说下,都是车企和车,为啥造车新势力离用户更近?极孤总裁每周给用户交付车(如下截图),以为这样就能离用户更近,还说是创新?其实我觉得就是一个面子工程,真正应该考虑的是你怎么构建一个系统或者体系,让自己的组织离用户更近,听取用户的声音,快速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系统,而不是跟用户物理距离的近。


    综上,个人不觉得目前新能源车是泡沫,长期看好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不相信传统车企能转型成功(当然也不会马上倒闭,可能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但希望能给这个赛道添加一些乐趣,比如降价造福社会啊、促进汽车电气化的进步啊、给造车新势力输入更多的人才啊等等。当然这些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有问题和挑战何尝不是一种机会呢。

 $蔚来(NIO)$    $理想汽车(LI)$    $小鹏汽车(XPEV)$   

(全文完)

全部讨论

很想知道,你说了半天OTA,到底带来怎样的乐趣,数据产生了怎样的价值,抽象描述就像画饼,价值这个词是可以滥用的,就像药物滥用就成了毒品,最让人不齿的是,粗暴地把造车分成“传统”和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放弃,太极之道,相生相克,一定要定义互联网车企,就是装逼情结在作怪,一个大群体的情结会聚集成市场情绪,一定要把某种价值观念安利给他人,分个高低贵贱,才有大量抖音装逼专业户和拼多多名媛产生,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老子就是不想分享车辆数据信息给一个黑心商家,有错吗更可况夸夸其谈的数据,还不知道存在特斯拉哪个服务器上,这个问题特斯拉销售从来回答晦涩,当然马斯克有的是钱,随时可以问贝索斯或者马云借点空间

2020-12-15 10:33

说真的,越是行业内人士越是有一种迷之自信。。。一个人的判断跟他所从事的行业也许有关系,但更多的是靠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我非常认同电动智能车带来的新体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也不认为所谓“传统”车企玩不转这些,看看长城比亚迪已经在电动智能车领域做出了月销过万的爆款,未来丰田大众BBA哪个是吃素的?互联网技术到现在并没有那么神奇,关键是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我敢断言,长城比亚迪吉利以及丰田大众BBA做出来的电动智能车在体验上不会有明显的差距,而且他们更擅长控制成本、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智能电动车的真正壁垒是自动驾驶技术和高效制造能力以及规模效应,但可惜这个自动驾驶技术不是一家垄断的,而后两者新势力还有很多课要补。

2020-12-15 17:13

做一下科普吧
(1)OTA就是远程的软件升级。苹果IOS经常升级,有的时候修复bug更多时间解锁新的功能。智能汽车也一样,也就是顾客买到车后,隔三差五在家远程软件升级后就可以打开人机对话功能,打开避让来车预警,打开自动倒车。。。每次升级充满惊喜。而传统车都是要回4S店改造算工时的。现在有OTA能力的就没有几家。
(2)新的爆发性行业要做好,口诀的就是七个字。专注,口碑,极致,快!单兵突破,打深打透。新业务就是跑马圈地拼刺刀,看的就是组织能力。老势力地盘大,人多势众,没啥用但都是吃大锅饭的骑墙派,一有风吹草动跑得快。真正有想法的人都出去跟着新势力打江山分土地。一个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内部创新机制,决策机制都是与生俱来的。
(3)作者这句说的特别好:“基因的东西很难改变,传统车企要想按互联网的玩法来,可能先把自己玩死了还不一定能成,迪斯丢了大众乘用车 CEO 帽子就是前车之鉴。 ”其实大部分时候是时代和命运,但是董事会绝对不会自己扛,基本上CEO、COO背锅下台。商界这样的例子很多,真正有本事的CEO早就弃暗投明,或者甩开膀子自己干了。
传统汽车的通过100年发展历程走到今天已经变化不大,一个沙发轮子+4个轮子的新兴企业也能从乡镇企业吃下世界知名品牌,就知道传统车企的竞争力。但现在就是一个新纪元的元年。这是一个涉及几十年,拥有几十倍空间的巨大变化。看不懂这些,自然和机遇无缘。

2020-12-14 19:19

老兄说的深刻,我也是搜集看了几乎所有李想本人演讲的视频资料,看到他对行业的判断和应对后,才明白所谓互联网基因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风投愿意投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对传统车企高管做新能源汽车却不怎么看好。

笑死了,你有特斯拉嘛?你开过几个新能源新势力的车?你有6万的fsd嘛?你玩过超冲和家冲嘛?我都玩过,也花钱买了辆特斯拉,一句话,fsd就是一坨屎,600元不能再多了,只看好特斯拉降低成本,走丰田模式,其他都是扯淡

我觉得楼主谈的这些所谓互联网企业的包装概念都很新潮,很吸引人。但事实是否如此,很值得商榷。
1.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是否具有类比性?一个手机几千块,普通人也可以很轻松的更换手机,可能一年一换,甚至半年一换,所以造成了手机可以迭代很快,也需要快速迭代,否则就容易被快鱼吃慢鱼;但大家能这样换车?个人认为非常困难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汽车行业应该是一个相对固话的市场。
2.汽车行业也发展了上百年了,从历史看,汽车行业很容易出新品牌吗?好像并没有把,依然还是福特、通用、宝马等等;当然,后发国家,通过本国市场还是能出新品牌的,但从历史上看,好像成为品牌后就很容易固化了。是否是因为汽车行业的投入大呢?
3.特斯拉的成功,是否更多是马斯克的成功呢?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更符合大众的期待,造成大家对特斯拉的喜爱。
当然,我对汽车行业毫无了解,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大概率也是不对的。
$上汽集团(SH600104)$ $广汽集团(SH601238)$

1、电车解决了一般人的什么痛点?(我个人感觉电车除了加速快点,其它缺点一堆)
2⃣️、现在电车企业的估值要对应多大的销量?

2020-12-15 15:00

千万不要把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划等号,我不认为互联网企业能做好车,去年到年初这段时间,怎么没见人吹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现在股价上去了,开始吹了?嘲笑比亚迪线下升级,你先查查蔚来最开始推送升级是个什么状态。强调一下,新能源汽车首先是能源革命,不把这个说清楚就开始谈互联网,那都是无稽之谈,瞎扯淡

2020-12-14 12:57

赞同,互联网这套玩法,传统车企搞不定的

2020-12-15 22:27

再举个例子,传统车企,导航一直没做好,国内国外一直是手机导航。
导航应该是车做的事,为什么呢?因为车上的传感器比手机多太多了,各种方向的摄像头,而且是固定的,校准一次就位置固定,而手机每次都是移动的,摄像头位置并不固定,这样就很多极致的导航产品体验,在手机上没办法做,比如vr导航,结合摄像头,应该还会有更多其他更好的导航体验产品出来。
另外很可能智能汽车,会替代地图导航公司,比如上面提到的vr导航,传统的手机地图导航公司没办法做,拿不到车上的摄像头数据
你可能会说,传统导航公司可以和车企合作啊,拿到车上的摄像头数据,我觉得这个不可能,实时摄像头数据是宝贵的数据资产,车企肯定不会轻易把数据开放给传统的导航公司的
这个思路再想下去,未来马路上有无数的车在帮蔚来采集数据,地图图商也会被替代
再者,实时数据太隐私和宝贵了,我党应该不会让外国公司采集中国道路数据吧,不看好特斯拉
当年google技术 名声都比百度好,还是被我党赶出去了,华为也是被美国政府打压
未来,路上如果都是特斯拉摄像头,我觉得不太可能,相当于,时时刻刻受人监视的感觉,一定会被我党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