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导致的错误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7喜欢:18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讲到腾讯两个净利润的区别,一个是国际准则下的净利润,另外一个是非国际准则下的净利润,两者之间差了不少。写的时候,想到巴菲特老爷子对会计准则的抱怨,想当然地以为,腾讯控股和波克夏·哈撒维有点类似,两者都持有很多股票,国际准则下,股票的市值波动计入当期利润,非国际准则下,股票的市值波动不计入当期利润。以为这就是腾讯控股两个净利润之间的主要区别。

雪球网友“余生的江湖”马上发现了我的错误,指出腾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盈利或亏损数值是不大的,腾讯的非国际准则差异主要是股权激励,另外有一些无形资产摊销和拨备计提。我查了一下报表,确实如此,我的错误是不看报表,想当然的结果。

腾讯2023年年报,在综合收益表投资收益项下,显示投资收益为-60亿,也就是亏损60亿。通过附注可以得知,这当中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只有19亿。

再查资产负债表,看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部分为2111亿,流动部分为149亿,总共2260亿 。

2260亿的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只有19亿,这是因为这些资产里面,大部分都不是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不等同于市值变动。

腾讯持有的上市公司,如果是控股的,已经合并报表了。如果持有少部分股权的,可以归类为于联营公司的投资,也可以归类为于合营公司的投资,也可以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以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

实际上腾讯持有的上市的股权,只有一小部分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结果就是:股票市值波动对腾讯的利润表产生的扰动还是比较小的,这一点和波克夏·哈撒维有很大不同。

根据2023年年报,非国际准则下的净利润和国际准则下的净利润,最大差异来自股份酬金,有271亿,腾讯的员工拿到的股票期权,在国际准则下是要计入成本的,在非国际准则下就不计入成本。第二大差异来自无形资产摊销,有94亿,这是因为收购而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第三大差异来自减值拨备,共80亿,主要包括于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减值拨备。第四大差异来自投资公司的损益,一共60亿。这里面包括处置投资产生的损益,也包括所投资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两套准则,各有利弊。在我看来,股票期权应该计入成本。而股票市值波动,就不应该计入损益表。对腾讯这家公司来说,最好把经营部分和投资部分完全分开,把投资资产完全分离出来,对主营业务单独做一份报表。这样对腾讯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当然,这不可能由腾讯公司自己来做,这工作要由我们投资者自己来做的。

全部讨论

关于期权,我的看法是:
1、期权不影响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2、期权摊薄了原股东权益,已经体现在每股自由现金流和每股净利润的减少。
3、期权不是经常性支出,如果衡量企业的经营水平,非国际标准数据更有意义。

05-24 17:31

根据2023年年报,非国际准则下的净利润和国际准则下的净利润,最大差异来自股份酬金,有271亿,腾讯的员工拿到的股票期权,在国际准则下是要计入成本的,在非国际准则下就不计入成本。第二大差异来自无形资产摊销,有94亿,这是因为收购而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第三大差异来自减值拨备,共80亿,主要包括于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减值拨备。第四大差异来自投资公司的损益,一共60亿。这里面包括处置投资产生的损益,也包括所投资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05-20 10:48

就像很多人认为EBIDTA更能体现经营水平一样,其实意义非常有限

05-19 21:51

昨天球友提出的问题,今天球主就更正详解了,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