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3
这是表象吧,如果真是这样,教育行业就完全没有价值增量了。学而思新东方这样市场化的机构应该能证明方丈说的这些是不对的。

热门回复

教培行业,整体而言,是一种(家长的)精神消费行业。

学而思早期最甜美的业务,就是招优秀学生教之。。。

早就不是啦。以往以学校为主的时代,教培的作用较低,可能是精神消费。现在随着公办学校不断退出教学责任,外加教培的质量不断提升,教培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主要教学点,且确实能教一些有用的东西。

这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吗?任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成绩千差万别,不就是学生不同吗。要是成绩是靠老师“教”出来的,那根本不应该有区别。北大清华牛是因为招揽了全国最牛的学生,不是北大清华把学生教成牛人。否则所有大学改成北大清华分校,岂不是个个都是牛人。

学习大致有2个目标:
1.应试、升学。随着中考高考考试本身、录取越来越容易,应试升学的价值快速下降。这条链上的学区房和学历教育都在迅速贬值。
2.提升能力和知识。现在这才是学习的主要目标,一辈子用得上。

董宇辉说以前自己班上出了状元,每堂爆满,其实那些学生不补课也是清华北大的水平,优秀老师最大的作用是猜作文题,这点优势现在甚至可能还猜不过Kimi AI了~

主要作用是抚平攀比的焦虑,我曾是机构老师,深有体会

恰恰相反,你搜一下方丈的帖子,方丈说中国著名培训机构的老板们他几乎都认识,这些老板的共识是,好学生之所以是好学生,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而他们能做的只是把这些好学生挑出来。

公办的老师就算再好,受限于教纲和各种教学规则,不能公开教啊,用处有限。比如高中时,我让老师把他们的本科教材拿给我学,这种事没法在课堂上教的,只能私下沟通。只有到了校外,不受限制,才能敞开了教和学。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举了这个例子,如果一个学校里排名最靠前的那批学生分别上了两个不同的培训班,结果上学而思的那批分数提高就是快,很快把其他人拉开了。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多了,大家会怎么选择呢?如果生源真的是最重要的,那教培机构不仅掐尖班应该免费,甚至应该贴钱给学生来上,让他变成招牌以忽悠其他学生。但从学而思早期的财报中看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