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262喜欢:8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chān)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他们是因为什么死的?

全部讨论

北京到贵州以古代的交通工具,只能步行或者马车,然后贵州多瘴气,舟车劳顿,水土不服,大概率已经快不行了,然后瘴气痢疾,上吐下泻,这三人就死了

2023-09-23 15:44

都死在坡下。想必是长坡雪不够厚,滚死了。

2023-09-23 12:33

一定是被股票大跌吓死的

2023-09-23 12:47

来自ChatGPT:
在维正德四年的秋月三日,有一个来自京城的官员,名字不详,带着一个孩子和一个仆人前来执政,途经龙场时,投宿在土苗家。我站在篱落间看见了他们,当时天色阴沉,下着雨,我想去问问他们从北方来有什么事,但最终没有这样做。第二天早上,我派人去查看,但他们已经离开了。
到了中午,有人从蜈蚣坡那里过来,告诉我说:“有一位老人在坡下去世了,旁边有两个人在哭泣。”我说:“这一定是那位官员去世了。真是令人伤心!”傍晚时,又有人前来报告说:“坡下有两人去世,旁边有一人坐在那里哭泣。”我询问情况,发现那位官员的儿子也去世了。第二天,又有人前来告诉我:“坡下积累了三具尸体。”这意味着那位仆人也去世了。真是令人伤心啊!

2023-09-23 12:40

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

2023-09-23 14:47

一天之内都死了,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023-09-23 16:48

文中说《有人自蜈蚣坡来。。》大概是被蜈蚣之类的毒虫咬死的。@真相不名的群众

2023-09-23 12:49

他们是三个同乡人,从云南军队中辞了差,各自按级别领了笔路费,预备回家。

他们在行路时,是沉默的。从洞边过,从溪边过,从茅屋边过,路上所见全是一种寂寞荒凉情形。茨堆上忽然一朵红花。草地里忽然满是山莓。一条从路中溜过的大蛇。一只伏在路旁见人来才惊讶飞去的山鸡。一间被兵匪焚去的旧屋。
一堆残败的泥墙。一个死尸。一群乌鸦。所见所闻使人耳目一新的很多,使人心上不安的也不少。在一条长长的寂寞的路上行走的人,原是不能有所恐怖的。执刀械拦路的贼,有毒的蛇,乘人不备从路旁扑出袭人的恶犬,盘据在山洞中的土豹,全不缺少。这些东西似乎无时不与过路人为难,然而他们全曾遇到,也全平安过去

“这叫什么村?”
什长不答理,人在前面,吹着哨子,模仿喇叭的行军曲。
庆庆不作声了,默默的如在操场时被领头带着散步走行进的情形,且默默的数“一、二”“一、二”。
行过十里不曾遇到一个人。
行过廿里无一个村落。行过廿五里太阳快要向一个荒凉小山后下沉时候,三人进了一个小小的青石堆砌的寨堡。看见一匹瘦马,马上还有鞍辔。到站了。应当休息了。庆庆欢喜了。

“有军队没有?”问有不有军队,因为自己是兵的缘故。
“有警备队。一共二十个名额。有十枝枪。”主人说时也笑了。“摆个样子罢了。”
“地方清静不清静?”
“这里倒好。太荒凉,容不下大股匪。土匪是不能挨饿的,养得起兵的地方也停得住匪。不过有时也有人在路上被抢。最近不久还听说——”

第二天一亮,几个人起身整备行李时,他们从主人处知道一件严重的事情。昨天较晚南来的行路人,投县报告了一个消息:有几个纸客被抢了。还死了两个人。死了的人是两个军官,因为有钱,有刀,不服抄掠,便被杀死了。地点是瓮谷的灵官庙前桥头上,出山猴子地方。县长准备去验尸,各处找轿夫找警备队,好久还不能集中队伍。
三个人皆呆了。幸运没有碰上这灾难。
当天依然上了路,他们的家乡离这地方还有二十天!沿路还有的是关隘险阻,得一一过关。
一九三○年秋作
节选自沈从文《山道中》

2023-09-23 12:38

古有王阳明龙场悟道,今有方老板加州悟道。妙哉!

2023-09-23 12:20

很抱歉,这段古文并没有明确说明吏目、其子和其仆是因为什么而死。根据文中描述,他们经过龙场时投宿在土苗家,但在阴雨昏黑的夜晚,吏目和他的儿子、仆人先后死亡,只留下了一人在坡下哭泣。文中没有提供更多的线索或细节来解释他们的死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明朝正德四年(1509 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因此,吏目和他的家人可能是死于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也有可能是遭遇了暴力事件或者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死亡。由于缺乏更多的信息,我们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