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99回复:404喜欢:152

为什么“基层银行已是夕阳行业”?  

精彩讨论

ST飞刀2018-03-15 10:05

作为一个从业者来试着回答一下,首先来明确一下“基层银行”的定义,在一家完整的银行体系内一般包含对公、零售、金融市场、风险和中后台五大条线,主要是根据业务属性进行区分,我理解“基层银行从业者”是主要泛指银行业零售条线的基层工作者,比如支行、社务支行的大堂、柜员和理财经理等(对公条线的客户经理我觉得不在此列),好了,下面来说一下为什么会觉得是夕阳行业:1、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零售银行原有的获客模式正在发生巨变,原来的银行网点对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办业务经常要去,获客成本较高,而现在通过互联网获客的模式正在改变银行,基本所有业务都能通过线上办理,效率提升很快,银行成本下降,客户也更方便,是一个共赢;2、银行基层的人力资源存在过度供应。从1998年商业银行改革以来,银行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只要开一个网点就能躺着赚钱,网点多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自然也多,国内商业银行的员工规模在近20年来急剧扩张,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网点的功能性在下降,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拐点也悄然来临,从过去两年五大行及股份行公布的年报来看,网点在不断的关闭,员工数在逐年下降,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做加法容易做减法很难!未来银行内部运营条线的人员将逐步转化为销售人员,科技的发展对简单岗位的替代作用异常明显,以后再去银行办业务遇到的可能都是机器人。3、迫于成本压力的考量。对于一家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工成本,而人的成本一般是不会下降的,而银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利润增速下滑,员工成本就成了高额负担,对占比众多的基层员工就成为减员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盈利好的时候大家都有肉吃,盈利不好的时候,对不起,不能创造贡献的人就得先……你懂的。最后说一句,夕阳也是相对的夕阳,虽然赶不上雪球但比其他行业还是有一些优势的……编不下去了……为了求打赏,也不容易啊

朔月shawn2018-03-15 09:33

很简单,不用做复杂的分析,我以一个90后的角度来回答,我是90年出生,工作已经六年了,银行没有一分存款,钱都在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理财基金股市里,周围的大部分同龄人跟我情况也差不多

阿牛哥吧2018-03-15 10:11

这个我得说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2月10号放假回家过春节,因为比较近,打了电话给招行,欲换50元面额零钱五千,以便回家给小辈包红包。去电时银行小妹很热情,但是最终告知结果,最多只能换两千,五千需要预约。因为急着回去,就想先换点,不够回去再去银行换(应该是有些营业网点小面额的储量不多,毕竟现在移动支付已经不是用市场占有率来比较了,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客户端。)说不巧真的不巧,那天正好是周六,三个柜台只有一个在值班,我是早上十点左右去的,前面就一个在办业务,心里也是在想“现在的网点都这么冷清了吗?”但是在大堂值班的莆田小妹告诉我,需要等待30分钟,我看着我的排号小票,前面等待人数“0”,一脸愕然。来都来了,就等呗,等了近十分钟的时候,手机正好电量低,问莆田小妹能否充电。说实话,太久没去营业厅,感觉自己很low,充着电发现下面放着一个自动擦鞋机,看到自己的皮鞋有点灰尘果断放进去,感觉像是在占小便宜。这时莆田小妹看没有其他人,估计也是怕我等着太无聊,过来找我聊天,很专业,询问:工作、行业、在哪里、这么早放假?经过一经介绍之后,原来前面在办理的是一个父亲给两个小孩办卡,比较慢。也好奇的问了她几个问题“看你们现在不怎么忙?过年什么时候放假?你们现在主要有哪些业务?”听她介绍的时候,略感有点失落,觉得自己有点彷徨,在这个网点已有一年多,现在券商的驻点取消了,显得很冷清,加上移动支付的影响,去网点的真的很少。但是作为她们来说每天还是一样,看着不忙,断断续续的有人来,也得开会,也有考核。而且过年也得值班,说她自己只有初一初二放假,初三还得回来值班。等待了近四十分钟,才轮到我办理。期间来了六个客户,一对情侣,都是年轻人,来办理的业务都是:补卡、办卡、取现,办卡现在很简单,完全自助。特别要说的是那对情侣,应该二十五六,卡掉了,然后到银行有点惊慌的问那个莆田小妹,怎么办,我的钱会不会没掉,莆田小妹很淡定的回她:您先挂失,再重新补卡就可以,不用担心。然后说:您是要办理新卡还是恢复原先的卡号,恢复原先的卡号需要等待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么一说,把那个女孩说懵了,回了她一句,换新卡,那我的钱还在吗?
所以说,其实无论现在基层银行是不是夕阳产业,都还有它存在的道理和需求,阿牛哥反倒觉得,它所服务的不一定是那些大爷大妈,还有很大一个农民工群体包括因为地区教育的问题,导致了还有很多人对于现代科技运用不是那么熟悉,甚至还有信任问题。就算是夕阳产业,至少也还需要等待三五十年后的时代更替,才能完全消失,因为还有很大一个群体需要它的存在,只不过说网点数量可以适当缩减,毕竟现在交通发达。记得几年前平安银行还在推进“社区银行”@不明真相的群众

全部讨论

这个我得说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2月10号放假回家过春节,因为比较近,打了电话给招行,欲换50元面额零钱五千,以便回家给小辈包红包。去电时银行小妹很热情,但是最终告知结果,最多只能换两千,五千需要预约。因为急着回去,就想先换点,不够回去再去银行换(应该是有些营业网点小面额的储量不多,毕竟现在移动支付已经不是用市场占有率来比较了,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客户端。)说不巧真的不巧,那天正好是周六,三个柜台只有一个在值班,我是早上十点左右去的,前面就一个在办业务,心里也是在想“现在的网点都这么冷清了吗?”但是在大堂值班的莆田小妹告诉我,需要等待30分钟,我看着我的排号小票,前面等待人数“0”,一脸愕然。来都来了,就等呗,等了近十分钟的时候,手机正好电量低,问莆田小妹能否充电。说实话,太久没去营业厅,感觉自己很low,充着电发现下面放着一个自动擦鞋机,看到自己的皮鞋有点灰尘果断放进去,感觉像是在占小便宜。这时莆田小妹看没有其他人,估计也是怕我等着太无聊,过来找我聊天,很专业,询问:工作、行业、在哪里、这么早放假?经过一经介绍之后,原来前面在办理的是一个父亲给两个小孩办卡,比较慢。也好奇的问了她几个问题“看你们现在不怎么忙?过年什么时候放假?你们现在主要有哪些业务?”听她介绍的时候,略感有点失落,觉得自己有点彷徨,在这个网点已有一年多,现在券商的驻点取消了,显得很冷清,加上移动支付的影响,去网点的真的很少。但是作为她们来说每天还是一样,看着不忙,断断续续的有人来,也得开会,也有考核。而且过年也得值班,说她自己只有初一初二放假,初三还得回来值班。等待了近四十分钟,才轮到我办理。期间来了六个客户,一对情侣,都是年轻人,来办理的业务都是:补卡、办卡、取现,办卡现在很简单,完全自助。特别要说的是那对情侣,应该二十五六,卡掉了,然后到银行有点惊慌的问那个莆田小妹,怎么办,我的钱会不会没掉,莆田小妹很淡定的回她:您先挂失,再重新补卡就可以,不用担心。然后说:您是要办理新卡还是恢复原先的卡号,恢复原先的卡号需要等待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么一说,把那个女孩说懵了,回了她一句,换新卡,那我的钱还在吗?
所以说,其实无论现在基层银行是不是夕阳产业,都还有它存在的道理和需求,阿牛哥反倒觉得,它所服务的不一定是那些大爷大妈,还有很大一个农民工群体包括因为地区教育的问题,导致了还有很多人对于现代科技运用不是那么熟悉,甚至还有信任问题。就算是夕阳产业,至少也还需要等待三五十年后的时代更替,才能完全消失,因为还有很大一个群体需要它的存在,只不过说网点数量可以适当缩减,毕竟现在交通发达。记得几年前平安银行还在推进“社区银行”@不明真相的群众

利益相关,简单的说下,说的不好之处大家轻拍----被认为“夕阳”原因如下:1.收入。一提到银行从业,老一辈都觉得是个金饭碗,但实际却很惨。上周刚和同行朋友们比较了下去年全年实际到手收入(税后),数据如下:二级支行理财经理14万,总行某中心操作科员9万,一级支行财富顾问17万,一级支行审批处科员9万,二级支行对公客户经理9万,二级支行财富中心主任20-26万。2.上升空间。我所在分行,就我了解80%的副科都是2年内新提拔的,08年入行若现在还没在银行混到副科级别以上,前途堪忧,因为没有管理层位置了。关系户们现在也是很拼很有能力的,他们都在“排队”,单凭你的能力往上走??悬!3.士气。去年我们分行走了300人,占总人数的8%,其中多以客户经理、新员工为主。但18年初至3月10日,就我所知,已有两位二级支行分管行长、四位二级支行科长、四位二级支行财富中心主任递交辞呈,离职潮正向管理层蔓延,死海效应显现。4.业务。今年的重点是存款,可余额宝、P2P、银行理财等已完全升级了百姓的理财观念,谁愿意放活期,放定期?但此项业务上级抓的很紧,任务又重,完不成直接会影响收入,形成了“恶性循环”。以上4小点短时间里我看不到有任何可能会改变的迹象。

2018-03-15 13:21

银行业的夕阳只是一线员工的夕阳。过去的银行的销售属于毫无水平的言语推销,产品是什么样不重要,但是随着客户金融认知的不断提高,加上互联网金融的介入,过去的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但是管理层尤其国企银行的还处于固步自封,还以为客户是以前的客户,以为随便在产品上标签互联网一类来忽悠客户。而银行贷款的审批从来可以人情权利干涉,这根本没有将钱放到实际需要的客户手里,没钱的人也能有办法通过银行的贷款将自己变成有钱人,无中生有,同时风险从来都是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
银行作为经济血脉,但是目前看来很多都是吸血鬼,银行的利润不管经济如何发展总会上涨,伤的不就是客户和基层员工。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中高层,刀子只能挥向基层员工,受不了的都辞职不干,而媒体对银行的偏见报道,造成一线员工工作不好受。说实在现在环卫工都比银行柜员有尊严。

2018-03-15 10:37

我以一名国有银行基层从业者的角度来回答: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银行也是企业但却兼具着服务社会的职能。在京东传中,刘强东曾说过“企业要想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要么不断降低成本,要么提高效率”,我深感认同。
第一,因为要服务社会大众,所以很多银行网点是全年365天营业的,但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没有客户;据说某国有银行省分行一年的业务用纸费就达700多万元,再加上水电机具的损耗,人员的加班费用,营业成本极高,反着降低成本来做。
第二,基层员工老龄化严重,有背景和稍微有点能力的年轻人要么去机关要么离开了,大姨们每天只想着早点下班回家做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害怕承担业务风险,所以每天工作配合极差,工作效率极其低下,造成外面排号过多,服务不好。更可笑的是,柜员是没有业务量工资的,这就是说我一天办一笔业务和一天办一百笔业务是一样的工资,那何必挨累呢?这就是管理和制度的问题。我认为,一切出在银行营业网点的打骂吵闹事件,都可以归结到管理和制度上。
最后我认为银行确实是应该为个人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但是现行的考核机制根本不会让银行真心实意的服务。什么时候不再以业绩、以盈利来考核银行基层,四大行不再是最赚钱的企业了,那么中小企业才有希望,市场才有活力。@不明真相的群众

2018-03-15 09:40

这句话说的有毛病。应该是基层银行是夕阳职业。原因很简单。体制内的银行基层是低阶关系户集中营。提升没有空间,知识有限,工作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收入无法显著增长但又高于平均水平。这样的制度很容易让年轻人舍不得放弃,耗费了青春,只剩一副躯壳在混日子。如果有梦想重过程,跳出去拼搏一下是有意义的。如果本来就喜欢安稳,也可以浑浑噩噩一生,这份收入现在也不会太差,将来不好说。体制外的基层银行工作和私营企业的销售一样,比较拼搏,收入有提升空间,但往更高的层面走还是需要关系和运气。这位行长体制内的,40岁思维也固话了。对于基层员工也是了解一下背景就知道以后能做到什么高度,所以认为基层银行职业前途不大。至于行业不存在基层和高层。银行业目前是百废待兴,经济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太多的麻烦。改革和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这些都不是分行以下人员考虑的,应该在更好层甚至国家层面去考虑。其实到今天为止中国的银行业依然没有摆脱输血式经营的困境。说到底都是制度的原因,做大kpi和搞好政治资源就升迁,不管留下的窟窿和后续的混乱,发展没有可持续性。面对bat的创新,官僚作风,反应迟钝,像一个庞大的航母。吃了那么多年政策饭,已经不会自己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