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3喜欢:11

目前国内传统车厂日子难过,但再难过也要过,这些厂很难关掉,要保一方就业的,也是一方的GDP。

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卖不掉的价格,所以国内传统车可以预见的,为了生存,为了获取现金流,会无底线的降价卖车。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加上国内新能源车产能可见的已经过剩,国内车厂,很难会有赢家。

全部讨论

国内传统车企的自主业务一直在贴钱搞,合资业务是不可能贴钱的,因为合资方凭什么拿自己的利润补贴中国市场打价格战?
最终的结果,合资车企的外方净身出户,外方品牌逐渐在中国消失,工厂卖给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车企。

汽车卷吗?其实汽车厂都活的很滋润。
传统车厂本来就是暴利,老外拿走专利费设计费知识产权费等等,还继续拿利润分红,就这样层层盘剥后,继续活的滋润,早就该让他们吐出来暴利了!国内消费者都是大冤种。
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老外赚的盆满钵满满口流油。

国家出手限制产能就行, 和 铝 水泥一样。 给广汽 东风这些保命。

06-07 10:33

传统燃油车不用扩张花钱,折旧摊销早结束,未来卖的量少了,一样有利润。最怕跟光伏,猪肉一样,不赚钱了还得不停烧钱扩张。

塞力斯算不算呢 ??? 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06-07 10:39

是啊 其实制造业去产能时间非常漫长 我等了好几年才去年第一次买baosteel 金属就更长了 玛德 07年整完到疫情开始才买紫金

这话说的,价格战是有底线的,即便是为了保就业,也不可能无限制的亏损,净资产亏成负的就要破产了。不同企业的成本并不相同,某家破产,并不代表行业全都破产,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赢家会逐渐浮出水面,当然也会有更多被淘汰的企业。
另外,也不存在什么没有卖不掉的产品,只有卖不掉的价格。因为大家都降价,等于没降价,还是要看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成本控制。而且对于整车的需求,不管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降价可以适当刺激需求,但不会无限制的提高需求。相对于更为庞大的整车产能,杯水车薪。

06-07 10:32

这个理论可以套用到国内的绝大多数制造业,像过去的钢铁,现在的水泥莫不是如此...这或许也就是国内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06-07 10:34

保就业与GDP是当前的任务。在此前提下,“卷”似乎能够理解,但无解。

06-07 11:53

说来说去,电才是增量行业,还有一个应该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