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苏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21回复:21喜欢:20
感谢@刘汶峰 在微信群中的分享,发现网上找不到,就从手机端上复制进雪球,和各位雪友共同探讨。

文/白刚(包政先生的弟子,《管理智慧微信(SHZB2010)》创始合伙人)

【导读】6个月!是张近东给苏宁完成转型的时间,声称6个月要见成效。市场给他这个时间吗?而一个大企业的改革又能一蹴而就吗?

为什么张近东说他第一担心的行业和社会反应?这个排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的零售巨人是为功名所累,还是行业领袖角色的责任?

为什么孙为民说“不能总拿着先进的工具做破坏的事情”,一面感叹非互联网环境再也回不去,一面担心互联网创新的无底“破坏性”?

苏宁担心什么?而超越恐惧的出路何在?

也许这样的追问与争论会持续到尘埃落定。

苏宁的互联网转型——现在称为“云商战略”,始于2010年。但真正深刻的变革产生于2013年。可见,变革之艰难,而且越是传统业务做得好的企业,变革越艰难。所谓,变革找死,不变革等死。但苏宁是想明白了的,不变革是一定会死,变革则还有生存机会。尤其是看到百思买的衰落,苏宁的变革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无论苏宁转型成功与否,这种变革的理念与决心就值得学习。

2010-2012年,苏宁的互联网之路是在探索期,走走停停,缺少大力度的、实质性的推进。这并非是对战略方向犹豫不决,而是没有找到清晰的战略路径。彼时苏宁的互联网战略是模仿早期电商模式,线上与线下割裂,导致陷入了电商与商店的冲突困境,电商与商店双线受挫。这个过程是企业转型初期的常见现象:新业务没有发展成型,看不到现实利益,也看不到未来价值;而老业务直接受损。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都停止转型,走了回头路,回到“等死”的状态。另一些企业退回到老业务,又不甘心,再次转型,又失败退回……如此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折腾到死。苏宁是值得尊敬的!尽管他们没有找到切实的路径,但仍然坚持方向,不断探索,只是策略性放弃大举冒进,转为缓慢推进。

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O2O模式被证明是传统商店转向电商的可行路径。至此,苏宁才明确了“一体两翼”的业务模式,重新大举迈向互联网。从张近东先生所讲的“推进了3件大事”可见一斑。但这一次苏宁显然是汲取了教训,并没有全面开花,而是点面结合:面上做整体布局,点上做具体实验。转型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苏宁同样需要在硬件和软实力上准备。硬件投入上包括门店的WIFI覆盖和电子标签等,这还是仅仅用钱就能够解决的;更难的是软实力上,例如如何让老员工适应O2O的营销方式,以及线上线下如何统一信息与物流系统等。所以,苏宁选择了稳妥之路,首先在一些店面做1.0版的模式试验,积累从业务到管理、到团队培养的经验,以及重构与品牌商的合作模式等,以便全面复制。快速复制是生物发展的基本方式,也是企业转型的有效方法。企业需要像苏宁这样,在转型中以试点再复制的方式降低风险,提高成功概率。

当然,深刻转型的2013年,苏宁仍然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关店超过200家,销售额下降接近3%,并且亏损。也就是说,转型第4年还没有获得现实收益的回报。很多企业在这个时期都坚持不住,扛不住内部与外部的压力,最后痛苦收手。而苏宁仍在坚持,并且张近东先生“吹响号角”:提出变革进入深水区,要求6个月触底反弹。从这一点看,苏宁是值得尊敬的,看准方向,勇于坚持。也唯有这种定力的企业,才有可能转型成功。

华为历史上从模拟到数字、从有线到无线、从2G到3G到4G,历经几次转型,每次都是历尽艰难,坚持下来,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韩国三星从“厚大长重”到“轻薄短小”的产业转型更是生死之痛,历经李秉哲、李健熙两代企业家才最终完成。期间,无数人反对,不仅包括内部高管和员工,还包括日本半导体之父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等外部权威个人与机构。但李健熙先生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坚定推进,甚至在高峰期三星负债率接近400%,最终完成转型,让三星成为世界级伟大企业。

张瑞敏先生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说的就是企业变革的艰难。企业若想成为百年企业,跨越时代的变化,必须要经历变革,甚至不止一次的变革。但鲜有企业能永远做到。诺基亚从木材水泥业务,到电线电缆,再到无线电、通信设备、手机,也是历经数次变革,最后还是倒在智能手机的变局面前。诺基亚已经非常接近伟大企业了,很多企业都是在第一次变革中就倒下了。而且,事实也表明,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难推动变革。郭士纳反问“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是因为确实常见大象倒下而鲜见大象重生。所以,像IBM这样能够不断因时、顺势而变的长寿企业绝对是“伟大中之伟大”了。

但所有这些变革成功的企业,最重要原因都只有一个:企业家精神!洞察未来、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唯有企业家精神才能激发企业内在的力量,冲破一切阻碍,走向未来。李健熙先生的名言,“除了老婆孩子都要变”,是企业家精神的真实写照。被认为木讷的李健熙先生,能够1天内撤换集团秘书室长(相当于中国公司的集团总裁),1年内撤换80%的高管。当然,他不是极端地大面积撤换高管,而是先通过洛杉矶会议、法兰克福会议等进行观念教育,再让不愿变革的高管离岗保薪派外学习,让他们看到自己离开3个月、半年之后,企业仍在稳步前进,有深刻反省者回到原岗位,拒不改变者撤销职务,最后完成新老交替。苏宁也在经历类似的过程,但需要避免过激行为,为变革创造有利环境。

从近4年的发展来看,苏宁的变革是有效的。股票市值回升近3倍,体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但客观地说,苏宁的变革之路仅仅是底部抬头,远未真正走出新战略格局来。一体两翼的O2O模式,也仅仅是解决了线上线下的冲突,但并没有形成围绕顾客生活方式的新商业模式和顾客体验,“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所谓云商模式也更像一个概念上的大杂烩,而不是内在的一体化模式,还看不到“1+1+1>3”的效应。

苏宁的变革确实进入了深水区。他们需要加强的不是对互联网的理解,而是对互联网时代的顾客生活方式的理解。苏宁在这一点上的思考还显薄弱,未来的真正模式也未思考清楚。这个时候,张近东先生提出“6个月见实效”的死命令略显急切,容易起反作用。

苏宁的变革与华为的转型升级不一样。华为面临的是清晰的变革要求,就是要发展出数字技术、无线技术或2G、3G、4G技术的产品,技术方向也是行业领先者给出方向的,华为要做的就是以压强原则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快速跟进市场领先者。苏宁是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变革的要求不是清晰的,追求见实效的速度反倒有碍从容地推进战略。

苏宁习惯把京东作为竞争对手,有些陈腐。2012年我曾经评论苏宁京东的价格战,提出“京东失策、苏宁失机”的观点。我观察在这之后,京东和苏宁都有明显进步,都在韬光养晦,苦练内功,彼此的敌对情绪也少了很多。这是对的。但苏宁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万达,而不是京东。万达是在围绕顾客生活方式转型,并且有变革的命题;京东只是在深化电商模式,没有变革之痛。苏宁更像前者,它要做的不是阻击京东,而是超越京东。

全部讨论

2014-01-11 13:50

我认同苏宁的云商路线,线上线下一体是苏宁无以伦比的优势。
但是,请问苏宁真的会做线上么?一个订单下单十件物品,发了10个包装箱,让我刷了10次卡,这种用户体验我想除了苏宁全国绝无仅有了吧。
现在身边每个见过用苏宁的用户的理由都只有一个,苏宁便宜,这种便宜能维持多久呢?我不清楚。同样的价格有几个人会选苏宁呢?用户清楚。
我看不到苏宁对云商线上环节的重视。

2014-01-10 16:57

但是比京东快多了,都是从北京到兰州。京东时长远大于苏宁。

2014-01-10 16:55

我的货到兰州了,却送不了,上次系统升级到现在还没有恢复正常。这次就不骂了。大象掉头太难咯……

2014-01-09 23:05

这文章和胡司令的比起来,水平还差点。

2014-01-09 22:26

因为亲身经历过畏手畏脚而停止改革而失败的企业后,才明白与尊重苏宁的勇气

2014-01-09 21:41

片面之词  张董董 要求6个月见成效 完全不是没战略的只顾成效,这点都读不明白,不知道在写什么。

2014-01-09 21:30

【深思】苏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4-01-09 21:16

谢谢分享! 6个月执行,解决看得到的问题,该做的做,该杀的杀。船大,风浪也大,把好舵,朝目标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