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体外诊断公司(IVD)——艾德生物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6回复:51喜欢:22

       由于这些年一直做医疗器械的投资,所以思考的也比较多。准备写个系列,挑选IVD里比较有意思的公司,第一个就写艾德生物吧。

        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记录自己的思考,不是为了推荐股票,所以就不从最基础信息写了。想了解基础信息的朋友,请网上搜索,此类资料很多。我只写自己思考的干货,本人没有持有艾德生物,也不推荐购买。原创不易,喜欢请点赞、关注。

        1、伴随诊断公司为什么只有艾德跑出来了?

     其实产业内的朋友都清楚,和艾德一起做伴随诊断的公司很多,分子诊断公司过去没有太多的门槛,为什么只有艾德生物跑出来了?那么多小公司虽然拿到了产品证,但伴随诊断检测收入都很小,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根本原因是,技术完全是开源的,检测位点也是公开的。当时国内众多PCR检测公司用的都是通用的技术平台,没有任何创新,大家几乎都一样,检测位点也完全相同,国内那么多公司的产品几乎完全相同。艾德生物当时的PCR技术是有创新的,ARMS技术平台,将其他一众公司比拼下去了。

       大家知道,中国医院的检验科是医院里最肥的科室之一,一般IVD都是在检验科。病理科是最苦逼的之一,清水衙门。伴随诊断针对的是肿瘤的分型用药指导,主要是在病理科。可想而知,病理科多么需要一款,操作简单又高利润的产品(病理科传统的组织染色等项目都是又累,收费又低的项目)。

       分子诊断以前是极其苦逼,极其坑的一个赛道,因为市场小,具备分子实验室的医院太少。而唯一一块伴随诊断又被艾德牢牢霸占,使得以前艾德拿着望远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

       2、艾德生物的壁垒?

       伴随诊断其实是个特别好的生意,只需要不断的提供新靶向药的检测试剂,客户市场就会被牢牢占据。而且随着靶向治疗的普及,靶向药物的普及,伴随诊断的检测项目会越来越多。艾德提供的伴随诊断产品也会越来越多。伴随诊断产品是一系列的,医院也不会轻易替换。只要别人的技术平台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艾德生物的客户粘性就会越来越高。

       3、艾德生物的理论天花板?200亿

       在疫情之前,国内分子诊断市场特别小。收入过亿的就那几家上市公司,之外收入大几千万的都屈指可数。艾德生物用望远镜都看不到竞争对手,牢牢把控着伴随诊断这一细分的黄金小赛道。但未来并不好说,经过这次疫情很多IVD公司壮大了,分子检测市场也打开了,相信很多巨头会涌入伴随诊断。

       我们先不考虑未来可能的巨头抢食,就说伴随诊断这个市场未来天花板在哪里?首先我认为这一块被集采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时间问题。分子诊断的集采要比免疫更容易,因为各家产品质量没有太大的区别,集采的时候比较容易引起竞争。 我国肿瘤患者每年400万人,靶向药物虽然越来越多,但还是有很多癌种没有靶向药物可以用,另外也有一些伴随诊断不用PCR,有的就是免疫组化就可以。毛估估的估算,400万癌症患者有60%,那就是240万人,我认为出厂价集采后应该不会超过1000元,虽然肿瘤的变异,有些人可能需要做好几次,当然有的人可能就不治疗了,这样行业集采后市场差不多25-35亿。艾德即使占据70%市场,20亿收入,6亿净利润,市值也就200亿左右,当然这是理论的毛估估。

       4、如何打开天花板,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艾德占据了很好的行业就是肿瘤相关的检测,有一块特别蓝海的市场——肿瘤早筛,这块市场打开,艾德才可以打破200亿市值的天花板。艾德也是国内比较早的开始申报肠癌的产品证。

       刚才说了艾德有肠癌的早筛产品证,我一直观察艾德,觉得这是艾德走向千亿的机会,但也很有挑战。因为癌症早筛和伴随诊断应用场景不同,艾德的营销团队需要重新去做新的客户新的市场,与其他做早筛的公司相比,艾德没有太多优势。没过两年,就观察到艾德卖掉了这个产品证,我思考了一下,对于艾德来说可能是对的。

       艾德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质,就是公司极度专注,看他过往年报,公司几乎不涉及伴随诊断以外的分子诊断产品。让我不是特别能理解,很多检测项目,技术平台一样,客户一样,为啥不做其他分子检测产品呢?这个事情有两种解读,第一种就是专注,第二种就是没有狼性。我觉得艾德就是没有狼性,卡的位置那么好,可惜!

       我只写自己思考的干货,本人没有持有艾德生物,也不推荐购买。前段时间朋友问我,当时艾德150亿市值,我说没有价值了,200亿就是理论天花板,除非肿瘤早筛能做起来,目前没看到。

原创不易,喜欢请点赞、关注。

 #IVD# #体外诊断# $艾德生物(SZ300685)$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2-12-14 01:46

补充两点,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多,都开始奔六了,叠加预期寿命增长,患者近20年会15%的递增。2.今年5月广发的电话调研会,一个付总说国外主要是东亚,东南亚,欧盟,北美在三年内收入要达到总收入的30%,目前看有可能会提前达标。后续的肯定还有增量,他没展开了畅想。
若这两点证实,天花板是否有必要加高。

2022-12-08 23:56

说管理层没有狼性 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很简单,管理层都是高知的青年,任何青年都不可能有个老年守成的思想。艾德的问题在于,大老板本身不太负责,CEO持股又不是控股,所以这里面可能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CEO中规中矩地干活,典型的职业经理人,这就麻烦了,也就对应上你讲的 狼性了。

2022-10-13 15:41

感觉把这个市场天花板说矮了,一个缺少海外日本东南亚市场的估算,二个建立在集采大幅降价的假设前提下,三个没考虑饱和后平稳的长期复合增长率(靶点增加、病患增加以及物价上涨)。至于专注还是狼性的问题,见仁见智,就我所知公司死在狼性的可不比死在专注的公司少

有一点你没有说,或者可能你也不了解,艾德做早筛的产品,用于检测的仪器是个容易被卡脖子的弱项,因为国内尚无相应检测仪器,主要依赖一间美国公司提供,艾德对该公司有股权投资,具体金额不太清楚。

2022-10-12 20:26

海外市场有没有可能是新增长点?

2023-04-09 11:24

艾德生物没有新冠收入吧?

同意作者的观点。艾德生物的技术壁垒其实很低,就是PCR罢了,任何分子诊断行业企业都能做,通过压价来分一杯羹。

2022-12-07 10:19

一旦集采,还能维持70%的市占率吗?

2022-11-19 20:39

达安的十元文件,开启分子诊断竞争的新阶段。这个对艾德目前还没什么影响,但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艾德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艾德如果没有新的大战略,会非常麻烦$艾德生物(SZ300685)$

2022-11-08 23:51

早筛这个市场是有的,请问对于诺辉的早筛怎么看?好像艾德,华大,康立明都有对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