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73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0喜欢:6
一个银行的负债成本低,并不代表它的边际负债成本有优势。
一个银行在没有触碰到资本充足率约束下,只要扣除真实信用成本的边际利润足够大,银行都有扩大规模的内在动力。
如果一个银行有优质的低成本负债,它没有理由不去匹配平均的边际收益率的资产。
如果一个银行有优质的高收益率资产,他没有理由不去匹配平均边际成本的负债。
对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要用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来观察。
本质上在不受资本充足率约束时,银行资产规模增速降低,是因为其边际资产利润—边际负债成本 ,扣除掉真实信用成本后的边际利润不再具有吸引力而已。
经济学的供给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只要价格到位量不是问题。对于银行的资产与负债要用资金的供给需求曲线平衡,从边际利润的视角去思考。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成都银行(SH601838)$

热门回复

1,高深的术语对于传播你的观点只有副作用。
2,高收益覆盖高风险在中国银行领域这十几年就没有一个大银行成功过。
3,有高收益资产的银行去匹配平均成本负债大规模扩张的一个前提是平均成本负债的获取是不受限制的,实际上2018年之后同业负债的占比一直受到监管的控制。所以,你说的那套只是纸上谈兵。

果然是个一早就被拉黑的,这句明显就是错的“如果一个银行有优质的低成本负债,它没有理由不去匹配平均的边际收益率的资产。
如果一个银行有优质的高收益率资产,他没有理由不去匹配平均边际成本的负债。”
首先,任何事不是总能心想事成,想要平均边际成本的负债和做到获得平均边际成本的负债就是两码事,经营一家银行和纸上谈兵指点银行好坏是两回事,不然冰哥怎么不被招商局请去做招行行长?
其次,银行获得平均边际收益率的资产和平均边际成本的负债的难度是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干过银行的都知道获得低成本负债远比获得高收益资产要难很多。因此简单比较,拥有低成本负债的银行优于拥有高收益资产的银行。
最后,从实际看,银行的经营方针是受负债成本决定的。当一家银行负债成本高时,它只能去匹配高收益的资产,哪怕银行内部也知道风险高,但无奈不能亏本,授信时银行内部有专门部门核算成本收益的,亏本的授信业务不可能大量获批,而且基本都要通过审贷会开会讨论表决。一家银行长期做高收益资产,那么很难去获取低成本的负债,原因很简单-人性,一是获得过高收益存款理财的客户很难接受收益降低,二是银行员工会通过一些手段变向提供高收益给客户而且员工对此种展业手段形成路径依赖,因为更直接高效,更容易完成业绩指标。
所以长期下去,习惯高收益银行很难向低负债转型,除非强有力的管理层长期坚持经营思路不变,但是银行的大股东和员工会因为短期的利益对这种刮骨疗毒的过程say no。

周末看了平安银行的报表,,对他们的高风险越来越理解了:
一般我们周五吃饭后,会在单位附近散步,经常碰到人问,要不要贷款,是平安银行的。
而招商办信用卡,需要去你单位门口办理

信用卡的坏账率有点高啊

原理倒是对,但实际使用起来需要考虑的变量可不止这一个,在多个变量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一个变量就不是唯一的考量额度了。加一个最常用的变量:考核。高风险意味着高出事率,请问,你是行长,是否愿意自己放出去的高收益贷款容易出事呢?还是愿意收益不高,但是不容易出事呢?

很多人经常说起供需曲线图,但估计很多人只知道有一个交汇点的那个✗图,不知道实际上供需曲线是有2个交汇点。[狗头]

“价格到位量不是问题”这个观点还在信奉[捂脸][捂脸]这两年中国经济还没看明白?现实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涉及心理学[捂脸][捂脸]

谷老师说得对,商业银行经营需要考虑流动性风险,早期存贷比低于75%是刚性要求,巴三之后才取消,改为同业负债的监管。银行业长期有一句话“存款立行”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银行从业人员为啥都要拉存款的重要原因。

但存款这东西,似乎理论上存在了高息揽储》手工补息》营销费用补息,这类骚操作搞来存款?

规模经济,就必须要有比同行更低的成本,这才是核心竞争力。行业好的时候看不出来问题。当行业下行,到价格战的时候,谁成本高谁难受。想要做大做强,成本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