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和招行的零售业务对比分析(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7喜欢:36

前几天,有粉丝问我:“冰哥,你老说招行是股份行里零售业务做得最好的,建行是大行里面零售业务做得最好的。要不你给比较一下这两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呗,反正都是你的重仓股,你也都熟悉。”读者的需求就是我写作的动力,今天就抽时间试着做一下粗浅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两家银行零售业务的分部营运数据。这两家银行的信批质量比较高有专门的明细表披露营业分部的数据。很多银行只披露区域分部的经营明细,并不披露业务条线分部的数据。我将两家银行2021年和2022年年报的数据汇总如下表1所示:

表1

这张原始数据表可以导出很多有意思的分析结果。在下一步分析之前有一个数据需要解释一下,就是零售内部净利息收入。这个概念我在以前的专栏文章提到过,经营分布明细表里净利息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外部净利息收入和内部净利息收入。其中,外部净利息收入就是从银行外部收取的利息减去支付给银行外部的利息;内部净利息收入是业务条线支付给司库的利息支出或者从司库获取的利息收入。

一般支付给司库的利息支出记为负数,司库支付给业务条线的利息收入记为正数。表1中招行的内部净利息收入连续2年都是负数,这说明招商银行的零售分部存款不足以支撑本条线的信贷投放,需要从司库拆借资金。但是,我们注意到2022年的负数比2021年减少了不少,说明招行2022年存贷之间的缺口减少了。

反观建行这边外部净利息收入和内部净利息收入都是正数。这说明建行的零售存款太多了,零售信贷投放用不完,零售分部需要把多余的钱借给司库让其他业务条线去使用。

这项数据的对比说明建行的零售存款基础要比招行强。当然,这里面的潜在原因是招行的客户更多选择理财,基金,保险等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存款占AUM的比例较低。而建行的客群相对比较保守,更愿意选择存款作为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式。

看完了原始数据,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对比分析。

营收和税前利润占比

首先我们看一下两家银行的零售条线的营收和税前利润占比是否对得起零售银行的称谓,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两家银行的零售税前利润占比都超过了50%,其中建行的数据更稳定在56.6%左右。可以说这两家银行都是名副其实的零售银行。零售营收占比招行连续两年都超过50%。建行虽然不足50%,但是2022年达到了49.3%,非常接近50%了。

各项收支的差异分析

接下来我将两家银行的收支数据分别和税前利润作比计算出各项占税前利润的比例来比较建行招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差异,如下表3所示:

表3

表3中红色代表比例偏低,绿色代表比例偏高,黑色代表差异不大。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两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税前利润的比例都在135%~155%之间,差别不大。但是,正如前面分析的组成差别比较大。建行内外部净利息收入比较均衡,招行主要依靠外部净利息收入。如果我们把营收数据和资产数据做一下比可以看到更有趣的数据,如下表4所示:

表4

其中,资产收益率=税前利润/分部资产,资产外部利息率=外部利息净收入/分部资产,资产信用成本=信用减值/分部资产,资产有效外部利率=资产外部利息率-资产信用成本,资产管理费率=管理费用/分部资产。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到招行的外部利息率远高于建行,这说明招行的零售信贷资产配置中高收益的资产占比高于建行。零售信贷资产无非就是3大类:按揭,信用卡,消费贷/经营贷,收益率最高的是信用卡,按揭和消费贷/经营贷相差不多,目前消费贷甚至还要更低一些。招行的信用卡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中做的最好的。招行的信用卡贷款占比远远高于建行。

当然,信用卡贷款占比高也就意味着风险更大需要更多的信用减值去应对风险。所以我们看到招行的资产信用成本高于1%,而建行只有0.5%不到。

最后再看管理费率,招行的管理费率高于建行。这里面有2方面的因素:1,建行拥有很多自有物业,而且多数都已经完成了折旧,所以建行的网点营运成本要远低于多数网点依靠租赁物业的招行。2,招行的员工平均工资要远高于建行。

我们继续回到表3,在净手续费收入占税前利润比例这一项上招行的占比远高于建行。这是招行自身的经营特色决定的。由于招行的信用卡业务和大财富业务布局早投入大,所以,招行的银行卡手续费占比,财富管理手续费占比都比建行要多。虽然,最近两年理财业务发展遇到一些波折,但是招行的手续费占比数据还是比建行遥遥领先。

今天的上篇就分析倒这里,我们主要是通过零售经营分部的营运数据,比较了两者之间在零售业务模式上的差异。明天的下篇我们会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谈一下两家银行的前景和方向。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01-23 15:02

你的组合自己做主,我不会给建议。

NT_CLANNAD01-24 14:14

讲的很好。建行的优势是天生的。招行优势是努力出来的。建行多数存款为被动存款,客户自己找上门为主。招行主要是服务好和其他公私联动业务(比如代发和信用卡)顺便拉拢的存款。所以体现在零售存款占比差异。但招行总体负债成本依然比建行低,所以建行的天生富二代负债优势最终还不如招行。客户基础上招行略弱于建行但胜在质量,建行客户很多都只存款而已。招行客户相比建行或有不如,但比起兴业那种是强了好几个数量级,这个兴业里面的员工自己都知道,但是以前很多兴业的股民不知道。兴业拉存款主要还是靠月底给大户点好处,问题人家钱过来几天以后,最后该回哪还是回哪。招行很多客户是多年的公私联动的老客户,可能老板从创业开始就跟招行合作了,最后公司业务和自己的财富管理也找招行,有一定粘性。兴业以前强主要是同业和风控较好,但同业这块被堵住以后,银行开始拼客户基础的时候,兴业往下是必然的,但是正因为兴业客户基础弱,公司存量贷款不多,所以整体经济往下的时候兴业也远不至于变成民生浦发那样,转型零售历史包袱也小,但兴业转零售上实力不是一两天可以变成招行那样。
现在兴业的新董事长是建行来的,据说也是比较讲zz,跟老兴业的风格不太一样,而且兴业是董事长管事,跟招行不太一样,兴业老玩空降,这些空降来的老板都不太可能有股东思维,不过把兴业当成个跳板罢了,毕竟谁爱来福州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呢。相比之下,招行的王良内部提拔就好多了。
资产端上,建行以前过于依赖按揭,因为店大欺客反正等别人找上门。现在时代变了,建行需要学着开始做一些主动服务但执行力和服务都远差于招行,且店大欺客这种老传统不是几天能改。零售转型是需要人才去推动的。据我所知各大股份行省行零售部给出的薪水待遇经常是建行两倍,人往高处走,剩下不走的多是养老心态为主的员工或者因为内部协议不能走。建行以前靠吃老本,以后日子可能没那么好过,但总的来说还是除了招行外最稳妥的投资,毕竟港股那个pb和股息率看的心动$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

全部讨论

01-24 14:14

讲的很好。建行的优势是天生的。招行优势是努力出来的。建行多数存款为被动存款,客户自己找上门为主。招行主要是服务好和其他公私联动业务(比如代发和信用卡)顺便拉拢的存款。所以体现在零售存款占比差异。但招行总体负债成本依然比建行低,所以建行的天生富二代负债优势最终还不如招行。客户基础上招行略弱于建行但胜在质量,建行客户很多都只存款而已。招行客户相比建行或有不如,但比起兴业那种是强了好几个数量级,这个兴业里面的员工自己都知道,但是以前很多兴业的股民不知道。兴业拉存款主要还是靠月底给大户点好处,问题人家钱过来几天以后,最后该回哪还是回哪。招行很多客户是多年的公私联动的老客户,可能老板从创业开始就跟招行合作了,最后公司业务和自己的财富管理也找招行,有一定粘性。兴业以前强主要是同业和风控较好,但同业这块被堵住以后,银行开始拼客户基础的时候,兴业往下是必然的,但是正因为兴业客户基础弱,公司存量贷款不多,所以整体经济往下的时候兴业也远不至于变成民生浦发那样,转型零售历史包袱也小,但兴业转零售上实力不是一两天可以变成招行那样。
现在兴业的新董事长是建行来的,据说也是比较讲zz,跟老兴业的风格不太一样,而且兴业是董事长管事,跟招行不太一样,兴业老玩空降,这些空降来的老板都不太可能有股东思维,不过把兴业当成个跳板罢了,毕竟谁爱来福州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呢。相比之下,招行的王良内部提拔就好多了。
资产端上,建行以前过于依赖按揭,因为店大欺客反正等别人找上门。现在时代变了,建行需要学着开始做一些主动服务但执行力和服务都远差于招行,且店大欺客这种老传统不是几天能改。零售转型是需要人才去推动的。据我所知各大股份行省行零售部给出的薪水待遇经常是建行两倍,人往高处走,剩下不走的多是养老心态为主的员工或者因为内部协议不能走。建行以前靠吃老本,以后日子可能没那么好过,但总的来说还是除了招行外最稳妥的投资,毕竟港股那个pb和股息率看的心动$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

01-23 15:56

谷大,我一直半仓招行半仓建行,想全换成招行,犹豫了一个月了没下决心。弱弱问一句,要是您能换的话,现在应该不会犹豫的吧

01-23 09:01

看的公司多了,对比的公司多了,就能体会到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差公司,好公司有多稀缺。

还是那句话,很多人不配拥有招行,买招行就是搭冰哥的顺风车。

01-23 15:06

01-23 11:33

坐等下篇

01-23 10:42

转发学习建行和招行$招商银行(SH600036)$ 的零售业务对比

01-23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