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待招行“反向讨薪”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0喜欢:13

本来对于投资者过了周五下午3点,2023年就结束了,我也准备给自己放假了。但是,没想到招行周四晚上的一则公告,引起舆论的热议,很多粉丝私信我问我怎么看。搞得我不得不专门补一篇专栏文章给招行的投资者免费派发定心丸。我们首先看看这是一则什么公告吧,公告如下图1所示:

图1

公告出来后,我也简单看了一下,并没有当回事,在我看来就是例行公告而已。但是,后面的舆情发展完全超乎了我的预料。今天很多招行投资者问我关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包括:

招行这种追索扣回薪酬的行为合规么?

招行这种“逆向讨薪”是否会影响员工的士气?

招行追索接近6000万,是不是说明其资产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追索案件。

招行“逆向讨薪”合规么?

首先,需要明确表明一点,招行的这种追索扣回薪酬的行为完全合规。而且,这恰恰是响应了监管机构对银行薪酬的指导。原银保监会早在2021年1月就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是为了健全绩效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薪酬在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当时,原银保监会还专门对此发文阐述:

原文链接:

网页链接

其实,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本身是符合银行业自身特点,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银行业是典型的利润前置,风险后置行业。银行的贷款管理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贷前审批,贷中管理,贷后收回等多个环节。银行信贷发放环节上的各个岗位都需要对贷款的全生命周期负责。

为了鼓励员工尽职尽责,银行会根据贷款的发放绩效给予相关员工一定金额的绩效奖励。但是,这些奖励往往会分批延时发放。如果,后期由于某些员工玩忽职守造成贷款产生风险给银行造成实质性损失,那么,部分延时发放的绩效会取消,甚至对已经发放的绩效予以扣回。

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时刻提醒银行员工要为银行的资产质量做到恪尽职守。

招行薪酬追索扣回已成惯例

如果你是长期关注招商银行的投资者应该知道,招行早就研究制定了关于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在原银保监会发布相关意见的同一年(2021年),招行就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并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

为完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缓释各类经营和管理风险,本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及经营管理需要,建立了与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的机制。

到了2022年,更是审议通过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管理办法》,如下图2所示:

图2

并且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首次执行薪酬追索的结果:

报告期内,本公司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2,876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

薪酬追索是否会影响员工的士气?

个人认为薪酬追索并不会影响员工的士气。首先,按照原银保监会的指导意见对于薪酬追索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包括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适用情形、追索扣回比例、工作程序、责任部门、争议处理、内部监督及问责等内容。

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征求相关人员意见,履行必要程序,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事项的落实,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配合。

通常追索是针对员工存在严重过失的情形。只要员工在业务办理期间尽职尽责,即便后期因为外部不可抗力造成贷款损失也会酌情处理。

其次,从2022年披露的薪酬追索数据看,无论是被追索的人数还是金额都不大。2022年2876人被执行追索,占集团总员工11.3万人的2.55%。根据我们日常的企业管理经验,企业每年的绩效考核中应该有5%-15%被给与较差的评级。薪酬追索的人员比例远远低于这一比例,说明招行并没有滥用这一管理工具。2022年总共追索薪酬5824万元,平均每人2.03万元。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招行的员工薪酬支出(不含社保及补充保险)为556.47亿。我们可以算出,平均薪酬追索金额是员工平均薪酬金额的4.12%。这一比例对于被执行薪酬追索的员工而言也不算高。

薪酬追索是否说明招行的资产质量存在较大隐患?

针对这一点,个人认为完全是杞人忧天了。首先,我们看到被追索薪酬的员工比例是比较低的。根据招行2022年年报披露,可能涉及信贷质量的部门员工数据为:公司金融18,746人,零售金融51,526人,风险管理6,495人,合计76767人。假设所有薪酬被追索的员工都是属于这些部门,那么就意味着这些部门里3.75%的人涉及被追索薪酬。

如果我们假设员工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那么根据前面计算的平均薪酬可知被追索薪酬占绩效的8.25%。如果将前面的3.75%和8.25%相乘即可得出被追索事件涉及金额占总信贷金额的比例约为0.31%。即便考虑到并非所有不良贷款都会产生薪酬追索,但是最终的不良生成和这个数据之间也不可能产生数量级的差距。这一数据反而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招行2022年年报披露的不良生成率1.15%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数据。

所以,根据上面的估算,2022年招行的薪酬追索数据不仅不能说明招行的资产质量存在较大隐患。恰恰相反,薪酬追索数据从侧面印证了招行的资产质量正如其年报披露的那样是稳定和风险较低的。

文章至此,我相信诸位读者应该明白了,招行披露的薪酬追索议案只是招商银行的例行披露正常营运行为。薪酬追索的相关方法符合监管的规定,并且拥有完整的程序,不仅不会对员工士气造成打击,反而有利于提醒相关岗位的员工做到恪尽职守。从2022年年报披露的薪酬追索数据看,招行的资产质量是稳定且风险偏低的。作为招行的投资者,大家应该相信招行作为国内最优秀商业银行的代表有其职业操守,不必对招行的正常营运行为过度担忧,以平常心看待招行的“反向讨薪”行为。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App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从人均薪酬的数据来看,招行的人力成本远高于国有大行

自己的理解,招行的绩效追索就是按照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合同条款办事,年底完成工作了,提前发的奖金就兑现以资鼓励,否则就给我退回来以惩戒。就这么简单。

2023-12-30 08:12

有没有反向讨薪的具体案例?
卖产品出风险,反向讨要销售提成?
卖了保险了,客户退保了,反向讨要销售提成?

2023-12-30 08:16

这是一个不错的制度,要对资产负责,不可以随意投资。城投债的使用也应该参考这个。

2023-12-30 08:04

2023-12-30 08:43

银行不光有延期支付,预扣绩效,绩效追索,还有通过银行业协会同业通报,还有行业禁止准入,还有招聘背景调查,做了严重违规行为,跳槽都不可能,只能离开这个行业。都看着光鲜一面哪有好处全占的。

2023-12-30 14:36

追讨回来的是不是应该属于2023年的利润啊

2023-12-30 09:12

这玩意应该也给基金经理安头上,管理的产品年底亏了多少就追讨多少提成,买入自己管理的产品,锁定三年……

2023-12-31 09:06

只要是良性循环就好👌

2023-12-30 18:51

应该这样,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