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巢有埋伏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9喜欢:10
看了以后想了很多,也憋了很久,还是忍不住说说自己的想法。(本讨论情绪含量极高,建议直接看最后一段)
1.我一直很反感“教育”一词被一些大企业用在客户身上,但我认同投资者是需要教育的,作为半个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默默旁观了这么久的投资者教育,这项工作在证券投资领域倒是声势浩大,银行业那是没什么水花。那么银行业的投资者教育,到底要不要做,怎么教育,教育投资者什么,银行想过吗,做过吗?是靠客户经理的产品推荐与突然变脸吗?
2.L2级别的低风险产品没有累积收益,也是我最近两年投资遇到的问题。作为复习以前课堂知识的结果,我理解现有环境下债券价格下行等造成理财产品净值下滑,也认可这一情况。只是原本作为投资基础配置的固收类产品,“投资一年归来仍无收益”,还不止一只产品一家银行是这样,我更多是想感叹一句荒诞。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到底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收取了管理费,还是体现在只是不赚钱并没亏本?固收类底层没有违约没有坏账却都能亏的时候,我到底该质疑整个经济大环境,还是该质疑管理人?
3.随便出去看看,好多银行都会冲着高净值客户打出财富管理专家之类的宣传,那么银行的财富管理能力到底该如何体现?是基于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给出投资建议,还是看看谁家给的销售费点数高、KPI权重大,进而挑选出一堆产品让客户买?客户在银行看到的理财产品,和客户自己随便打开一个理财公司首页看到的产品,又有什么不同?没什么不同的话,银行的这些个产品推荐又有什么意义?除去看看投资范围及比例构成,各个产品之间有什么不同,理财经理们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业绩比较基准到底是个参考,还是只是个吸引客户购买的噱头?
最后,客户有客户的问题,银行也有银行的问题,甚至在我看来银行的问题更大一些。客户不都是金融相关有基本的行业认知,他们无法准确判断收益与风险,这才要依靠银行。整体经济下行、投资收益率的降低,无可回避,在这样的环境里,银行卖不了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不是可以考虑卖卖服务?
算了,反正你不买有的是人买。

热门回复

你说的没错,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我之前专门写过一个系列文章,银行自己的员工财富配置能力是个短板,客户教育也是任重道远。现状确实是这样,但是银行愿不愿意去做这些事是个大问号,这东西是慢功夫出细活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
招行根据我的观察,是正在做这些事情的,虽然还谈不上什么效果,但是确实在做。其他银行可能都还没意识到要做这些事。这就是我的观察,供参考。

这个是有办法解决的,如果配置能力是基于IT系统智能推荐的,员工只是起到销售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解决方案我在老谷子跟你侃银行理财系列文章里讨论过。将推荐能力建立在系统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基础上是对银行最优的解决方案。

IT系统的推荐真的能起到好的资产配置功能吗?我对此很怀疑。我感觉IT系统最多是辅助客户的需求与风险偏好识别。

这玩意是个悖论。如果员工真有能力做财富配置,高认知能力,薪水怎么算?现有的薪水可能搞不定。现有薪水能搞定的,找不来能干的人。

2023-11-17 14:28

一点点浅见不一定对:
银行就老老实实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久期错配,财富管理,赚息差钱,然后提高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想一下]
至于什么投资还是谨慎参与,别搞成一个大宽基;[捂脸]
用某公司评论区一个梗来说:
我投资你们公司是让你来炒股的吗?
炒股我自己不会炒吗?[怒了]

[大笑]投资者教育的尽头是ETF

2023-11-17 14:25

要是老谷做私人银行顾问,让客户买招行股票十万股,每年分红稳了,但是银行中收没了,老谷下岗了$招商银行(SH600036)$

冰哥这个观点让我想起来前些年各银行搞的“智能投顾,比如招行的摩羯智投,但是发展的始终不温不火,后来更是不知下架了还是不在宣传了。总之算是一个先驱探索了

量化交易也是要不停的找能赚钱的策略因子,很多策略因子的收益有效期是很短的,而且策略的容量有限。现在量化卷得不行不行。如果未来指望这个知道客户资产配置,我觉得完全不靠谱。

你这个指标基本上就是在质疑量化交易的底层原理了[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