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业的胡思乱想(十二)——地方债务化解对于银行格局的影响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122喜欢:50

关于地方债务化解一直是我持续关注的重点。我先后发过多篇专栏文章讨论地方债务问题。在我看来地方债务和隐性债务本身对于银行业是比房地产这头灰犀牛更大的威胁。大家可以去看央行在2个月前发布的上半年报告中,在风险部分专门提到了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我之前的专栏文章也说过,地方债务/隐性债务本身是由于上一轮分税制改革带来的问题。当时的分税制改革把大部分税权上收中央,但是事权却留在了地方。结果就是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自从地产三条红线之后,已经事实上宣告土地财政这条路基本走到头了。中期(5-10年)看,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会持续下降。这无疑大大激化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暴露。长期看想要解决问题需要依靠新的地方税种,比如:消费税,房地产税等。但是,这些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中短期化解眼前矛盾的方法就是拖,通过借新还旧,延缓问题的爆发,并且还要借着这轮债务置换将债务成本压下来。

昨天的一条新闻,验证了我的判断。地方债务化解的大幕正式拉开了,新闻原文如下:

【内蒙古拟发行663.2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 资金全部用于偿还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拖欠企业账款】财联社9月27日电,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九期至十一期)信息披露,拟发行金额663.2亿元。根据信息披露文件,募集资金投向为:债券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募集资金全部偿还2018年之前认定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拖欠企业账款。

很多人估计都没看懂这则新闻说了啥,以为这是政府发债给拖欠工程款的企业发放。但是,你们也想想,啥企业被拖欠了5年账款还能活着?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啥叫再融资债券,啥叫特殊再融资债券。再融资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类型,此前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与以往用于偿还债券本金并标注偿还哪一只地方政府债券不同,2020年12月以来,部分再融资债券用途只是模糊表述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这类再融资债券也被市场称为特殊再融资债券,实际用途一般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此次内蒙古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明确用于偿还2018年之前认定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拖欠企业账款。之所以是2018年之前,是因为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在2018年对隐性地方债务进行了认定。现在的常见做法是对于2018年之前确定的隐性债务到现在仍然未结清的要全额支持,2018年之后发生的按比例支持。所以,可以看到内蒙古此次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大概率是用于支持对政府隐性债务(比如城投贷,城投债)进行置换。

如果这一置换模式未来被大批量复制,那么对于银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首先要看看置换前后的资产性质,属主和权重。多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都是被银行和财富管理产品持有,其中地方中小银行持有的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全国性银行。在过去对于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在银行的风险权重系数多数被记为100%。这些资产本身的收益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完成债务置换后,省级政府通过一般性地方债置换了隐性债务。这部分债务的风险权重会大幅下降,按照最新的银行风险权重评估方法,一般性地方债的风险权重为10%。但是,同时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也将大幅下降,毕竟一般性地方债有省级政府背书违约概率非常低。所以,其对应的利率应该只是略高于国债。

债务置换后对于持有债务资产的银行,最大的影响是净息差会收窄,特别是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占比较高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过去,很多城商行的财务报表中表现出资产收益率和违约风险的显著不匹配。很多城投贷相关的贷款类别占城商行贷款的比例超过10%甚至15%,但是不良率却低的惊人。长期分析银行报表的人都很清楚,这就是地方隐性债务资产掩盖了真实的违约率。所以,才会看到很多城商行的资产质量最近几年突然大幅改善,不良率大幅下降,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这些都是大规模持有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带来的收益(更高的资产收益率覆盖高成本,同时不良还被大规模稀释)。债务置换后,原来隐藏风险的资产变成了真正无风险的资产,但是对应的收益率会显著下滑。

对于债务置换签后的资产属主的变换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思路:1,谁家的娃谁抱走;2,国有大行增加吸纳;3,理财产品增加吸纳。

谁家的娃谁抱走

对于非公开市场进行债务置换的情况,这种模式概率是比较高的。就是当初隐性债务是哪家银行承担的多,就哪家多吃一些置换后的债务。置换后的好处就是对资本金的消耗大幅减少,坏处是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这种模式下各方的资产规模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国有大行增加吸纳

国有大行增加吸纳也是一种可能。毕竟国有大行的资本金雄厚,负债成本低,配置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也可以赚钱。在这种模式下相当于地方中小银行的隐性债务资产被置换成一般性地方债转给国有大行。

这种操作会造成中小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下降(高收益资产没了),资产规模下降,其营收会更加困难。对于大行来说收益率不是问题,毕竟大行一直是以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配置为主。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资本金。经过疫情3年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有些大行的资本金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后面再要求它们增加置换债务的吸纳,补充资本金或者减少分红可能需要二选一。

理财产品增加吸纳

理财产品增加吸纳对于中小银行的影响类似于大行增加吸纳,只是这种方式不会增加大行的资本金压力。

综合上面的分析,个人认为如果针对地方隐性债务的债务置换大规模展开。持有这类资产占比较高的金融机构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毕竟,债务置换实质上是消除了政府隐性担保带来的超额收益,让资产收益和风险更加匹配。不论采取那种方式,地方中小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下降带来的净息差下滑都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要求国有大行或者理财产品加大吸纳置换后的一般性地方债,那么地方性中小银行可能还要面对资产规模增长乏力的问题。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宁波银行(SZ002142)$

全部讨论

1.看来这次化解地方债的主力是国有大银行和地方小银行。按照文中的说法,新地方债有风险权重低的特点。把以前隐形政府信用变成了显性政府信用。那么这样的代价是资产收益率下降,好处是资产风险权重很低。所以我和楼主有不同看法。既然新债有风险权重更低的特点,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应该是更小了而不是更大了。所以我觉得应该不用怎么再融资。
2.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地方银行再融资扩大规模,我的看法是。地方银行质量参吃不齐,金监局的数据看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净息差比不良贷款率还要低。通过上市银行平台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那些经营不佳的小微纳米银行的市场份额,提高地方整体银行业质量。地方银行质量总体应该是提高的。
3.在新债风险权重较低的基础上,国有银行和地方银行反而可以通过布局更多的资产来对冲所谓净息差下降的情况。ROA可能降低但是银行权益乘数可以上升的,保住ROE。目前我们看大银行的杠杆率其实只有10倍。一些上市中小银行已经在15倍杠杆了。
4.我国宏观杠杠率中,政府的杠杠率是最低的,企业宏观杠杠是最高的。而城投公司应该是企业杠杠。这次通过政府部门加杠杆,把从前的隐形债务显性化。同时可以把以前在城投企业的宏观杠杠转移到了政府部门。地方债信用较高还可以开发很多金融产品赋予其流动性支持。
$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成都银行(SH601838)$

2023-09-28 07:52

赞成作者观点。
我也认为这一块的利率明显下降,将是中长期的特征,对银行业、特别是过于依赖这一业务的某些中小银行的中长期综合业绩,将有较大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在雪球简单的表述过我这一观点(见下图)。

2023-09-28 10:08

“债务置换实质上是消除了政府隐性担保带来的超额收益,让资产收益和风险更加匹配。”直击本质

2023-09-28 16:50

地方债不就是房地产的本质么?两者有啥区别,房地产爆==地方债爆,反过来地方债爆,房地产能独善其身?

本金有保证,少收点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2023-09-28 08:14

银行大有前途,杠杆

2023-09-28 16:49

讨论已被 ice_招行谷子地 删除

2023-09-28 13:43

这部分债务的风险权重会大幅下降,会不会释放出一定的资金来提升收益,减少特殊债低收益的影响?

2023-09-28 13:35

地方债持有的多的地方商业银行,通过置换后,本金多少可以保留,高利率的地方城投债化为低利率的地方债,然后地方银行的roe,roa都在下滑,甚至有些资本金有捉襟见肘了,然后内生性增长,不需要融资的银行股受益匪浅!希望这样吧!

2023-09-28 13:28

那是不是现在很多银行发的理财也不能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