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下半年展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33回复:176喜欢:51

经过了上半年接近6个月的跌宕起伏,是时候对下半年银行板块的走势进行展望了。虽然,上半年很多人感觉挺痛苦,但是其实我国的股市无论综合指数还是权重指数都是横盘震荡为主,涨跌幅都不大。

银行股板块的整体走势略弱于大盘指数,截至2023年6月21日收盘中证银行指数跌幅为1.48%。但是,在板块内分化比较严重:过去5年表现较好的成长性银行,比如:招行宁波银行等上半年跌幅不小;过去5年表现一般的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受到中特估概念的加持,上半年总体表现尚可,涨幅超越大盘和行业指数。那么,下半年银行板块的基本面和估值表现会有什么变化呢?

基本面

银行业基本面的分析在当前的时间点上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就和中国经济的展望一样尴尬。你说不好吧,现在经济的表现肯定比去年好;你说复苏吧,2季度经济的表现明显弱于预期。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碰到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产能和需求的不均衡,局部产能过剩,另一些产能不足。说的更详细一些就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依赖欧美市场的消费品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

我国过去2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主要依赖于对外出口承接全球化产能转移加上国内房地产和基础建设。前者主要刺激了来料加工或者贴牌代工的轻工业,后者主要刺激了原材料和重工业。这两个模式在最近两年都出现停滞的迹象。

在出口方面,欧美作为成熟经济体,其市场消费能力是总量大增长慢,20年前我国产能较小的时候,欧美消费市场几乎是无限大的,只要我们能够生产出来质量过硬的产品总能在欧美找到需求。但是,最近20年我国的产能增长太快,目前欧美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中国产能的快速扩张。在国内房地产和基建方面,趋势应该更明显。增量基本没有了,能够维持每年稳定的建设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在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端产品产能严重不足。生物医药,芯片制造,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产能严重不足,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很高。目前,又面临着国外的技术封锁,难以快速实现产能升级。

面对当前的困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一方面是加强对一带一路区域的建设和产能输出。通过做大亚非拉地区蛋糕,弥补欧美市场增速放缓的缺口。另一方面是积极发展高精尖制造业,打破欧美对我国的技术限制,提升产业附加值。当然,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现阶段为了稳住国内经济的发展不失速,内需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做不好高端产能突破和一带一路产能输出未来没饭吃,做不好内需激活现在没饭吃。

回到银行基本面上看。银行的基本面主要决定因素就是3个:量,价,险。也就是我在文中经常说的银行业不可能三角:银行不可能在市场规模,定价和风险这三个方向上同时达到最优解。如果市场规模很大,风险又很低,那么定价自然很难提高,反过来如果风险低,定价高的市场规模必然是较小的。银行业就是不停在这三者之间做取舍。

展望下半年,银行在量方面还是偏正面的。截至5月份,我国的M2增速依然高达11.61%,根据我国央行的稳健基调看,就算下半年广义货币增速有所收窄,但是依然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货币总量较快的增长给经营货币的银行业奠定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风险方面,随着我国防疫政策放松,服务业相关的市场开始复苏,城镇调查失业率开始下降。去年表现较为突出的中小企业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风险开始得到缓解。另外,对房地产管控的政策全面转向,除了去年已经暴露的重点风险外,其他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开始收敛。总体来说,今年银行业在信贷上的风险呈现收敛的状态。对应的风险减值压力会相应降低。

在量和险方面,对于银行都是偏正面的。那么,在价方面必然就要偏负面一些。去年2次降息的重定价影响还没有完全结束,6月央行又进行了一次降息。不过,好在这次采用的是存贷款同步降息的策略,对银行净息差的负面影响较小。之前,我已经写了一篇专栏文章《存贷降息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对此进行了一定定量分析。但是,此次对称降息还是会让多数银行的净息差见底时间延后2-3个季度。

不过,对于净息差大家也不必过于悲观。今年,多数银行的净息差虽然会持续下行。但是,主要的降幅在一季度,后面几个季度净息差的环比降幅会逐渐收窄。净息差的同比降幅在一季度达到最大,后面同比降幅逐渐缩小。这就意味着,在净利息收入方面,第一季度的增幅大概率是全年的低点,后面在总资产稳定增长的助力下,净利息收入的同比增速会逐渐回升。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银行业经营仍旧面临着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困扰,但是定量看下半年银行无论是营收同比增速还是风险减值压力都好于1季度的表现。

估值面

从定量看,今年银行业的基本面和去年比相差不大,都处于相对困境中,主要是净息差受损严重,信贷风险较大。不同的是,净息差绝对值今年比去年差,信贷风险程度今年好于去年。

如果单看基本面,今年银行业很难找到大涨的理由。不过从估值面看,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虽然,银行业最近3,4年的经营压力一直比较大,但是其业绩和净资产还是在稳定增长,股价却是好几年没动窝。这就导致了银行业整体估值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低估的状态。截至6月21日收盘,上市银行除了宁波银行外全部跌破净资产。

这种全行业破净的绝对低估状态,不利于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因为,过低的估值严重影响了银行股通过股市进行股权再融资。这种情况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们看到了从去年开始提出的中特估,以及今年2季度专门召开的金融业中特估相关座谈。

监管机构很清楚目前银行业整体的净息差已经低到影响行业正常发展的地步。目前这种过低的净息差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所以,我们看到最近的降息操作中,央行开始同步压低存款利率,而且连续两次都下调了活期存款利率,这在过去十几年的降息操作中是极为罕见的。

中特估也好,金特估也罢,都不是一个短期炒作的题材,而是未来几年会持续得到顶层设计和政策倾斜的方向。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连续限制大额存单利率上限和调低存款利率的动作实际上已经开始对部分群体的风险偏好产生影响。根据我掌握的信息,部分高净值群体的风险偏好已经从追求绝对安全的存款开始向理财和权益类产品转变。

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资金会逐步向分红稳定股息率很高的大蓝筹转移。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的过程。

股价走势

下半年银行股的走势主要取决于2个因素:1,中报的业绩表现,特别是营收表现是否比一季度有所好转。2,我国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是否能够抗住欧美经济衰退带来的干扰。

个人认为,多数银行的中报业绩表现不会差于一季报。至于,我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持续观察。根据过去多年银行股的走势规律,分红后如果出现回调是非常理想的介入时机。中报披露后,银行股稳步上行的动能较大,特别是如果3季度经济复苏的动能增强,在四季度可能会有较为持续的上升行情。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全部讨论

此文从宏观经济到微观报表的分析,干货很多建议阅读多次。宏观经济分析核心在于产业分析,产业决定就业人口,有就业的人才有生产力才会有消费力。从产业上分析,我国经济核心在于产业升级转型。这样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某国两位总统被尊称为川建国和拜振华。因为高端制造业方面中国没有什么竞争力,制裁以后反而把强有力的竞争者挡在了门外,出现了“建国”与“振华”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中国平安(SH601318)$

2023-07-06 09:32

远离和中国相关的各种投资品 就能轻松跑赢99.99%的股民

2023-07-06 10:02

中国对外依赖欧美那部分产能,中央没有做到让民让企业,因为中国外汇管制,相当于挣了钱给了国家,而国家增发人民币打发了国内企业,目前是国富,也就是国家有钱。但是个人不好说

要想估值提升其实回购注销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回购把钱花了股价上来了,净资产还减少了,2倍的力量在提升估值,另外股东对于回购注销也是非常认可的

2023-07-06 09:36

主要还是担心地方债和政府的显性隐形债务问题,这个不解决,银行持续要放血。

2023-07-06 19:17

不要涨,分红低价再买入不香嘛

2023-07-06 09:02

日韩出口连续逆差,股市大幅上涨,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征兆。

谷老师,看了您《存贷降息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lpr下降对存量业务的影响,但就贷款而言每年大概有30%左右是新发放贷款,定价下降幅度远远大于lpr下降幅度。新发放贷款定价影响应该远远大于存量的调息影响。

2023-07-06 07:28

1

2023-07-06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