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案例分析之二——报表中如何发现问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48喜欢:50

在前面案例分析的第一篇中我们大概了解了SVB的业务特点和近些年的发展,以及破产的导火索。今天的案例分析第二篇主要是从报表分析的角度出发,看看SVB2022年年报已经暴露出哪些问题。

说实话,如果大家去看SVB 2022年报,从表面上很难看出大问题,也无法想象2个多月后这家银行居然就破产了。根据2022年SVB披露的年报,当年SVB的净息差增长14bps,净利息收入增加41.1%。虽然总资产规模几乎没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略有下滑。但是这些降低主要是由于非利息收入中的债券投资损失造成的,从2021年的赚7亿多到2022年亏将近3亿。而SVB的信贷质量是很高的,基本没有对净利润造成太多的影响。所以,如果按照我们分析国内银行的套路:净息差,不良率,减值损失,我们很难发现问题所在。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SVB2022年报中我发现的问题。

失衡的资产负债表

SVB之所以不能照搬国内分析银行的套路,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两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完全不同。国内银行的资产配置大部分以贷款为主,而且多数贷款属于浮动利率贷款(跟随LPR重定价)所以其损失更多体现在信用风险上。SVB的资产配置大部分以债券投资为主,债券利率多数是固定的。所以,SVB的风险更多体现在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根据SVB的年报,2022年资产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下简称AFS)总额为260.69亿,持有到期资产(以下简称HTM)913.21亿,两者之和为1173.9亿,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5%。而在2019年AFS为140亿,HTM为138亿,两者之和为278亿,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9%。考虑到2022年SVB的AFS和HTM持有量同比略有下降,所以AFS和HTM的持仓多数是在2020~2021年建立的。

隐藏风险的债券投资

此次SVB破产的主角之一债券投资终于开始登场了。AFS和HTM本身的利率和流动性风险是SVB破产的直接元凶。AFS(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损益的金融资产。HTM(持有到期金融资产),在新会计准则中是以摊余成本法计量的金融投资资产。

AFS和HTM有一些共性的因素,即它们都计入利息收入,而对应债券市值的波动不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AFS的债券价格波动仅仅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反映在公司权益或每股净资产上。HTM则基本不用考虑债券价格波动,只要考虑信用风险做好减值准备即可。

当然,有优点就有缺点,AFS和HTM共同的缺点就是当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而被迫出售资产时,这些被隐藏的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就会一次性暴露出来,比如:SVB宣布卖出所有AFS的时候,产生了18亿美元的实际损失。

而真正引发投资者和储户担心的是SVB账面上HTM的未实现损失。所谓未实现损失,就是摊余成本法记账的资产和市值之间的差。举个例子,假设我在2020年买入100亿美金的十年期MBS债券作为持有到期债券,利率是1.6%。到了2022年底由于10年期MBS利率已经涨到4%了,这个时候我手里的MBS债券市值大概只有83亿。这样就产生了17亿的未实现损失。

如果银行一直持有这部分债券到期,那么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就永远是100亿HTM资产。但是,一旦由于流动性问题,银行不得不出售HTM资产时,这部分未实现损失就会成为实际亏损。那么,SVB在2022年HTM有多少未实现损失呢?很吓人,高达151.6亿美金,如下图2所示:

图2

而在2021年年报时HTM未实现损失还只有13.43亿。这个损失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和SVB的普通股股东权益做个对比。根据2022年年报,SVB的”Total equity”为162.95亿美金,也就是说一旦碰到流动性兑付危机,这些潜在损失变成实际损失,那么SVB净资产将损失93%。而且不要忘了这还是2022年底的情况,考虑到今年美联储还有50bps-100bps的加息空间,HTM潜在损失的金额还可能继续扩大。所以,最糟糕的情况就是破产。

严重的期限错配

前面说了HTM的风险需要一个触发条件,即流动性危机。那么SVB的流动性如何呢?根据报表看,很糟。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最基本指标就是看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情况。从年报中我们可以分别看到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数据。

在资产端贷款和AFS的期限相对较短。742.5亿贷款中,期限少于1年的有429.1亿;182.5亿的贷款期限在1-5年。AFS的期限分布如下图3所示:

图3

图3中AFS总共260.69亿,其中期限为1-5年的占比略高于50%。AFS相比于贷款的期限要略长。但是,如果和HTM资产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HTM的期限分布如下图4所示:

图4

图4中可以看到HTM的总资产915.21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期限超过10年的MBS债券。当然,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里的期限不等同于实际的投资组合持续时间。那个概念太复杂,我就不说了。总之,大家只要知道SVB在HTM投资的大部分是存续期限超长的债券。除非依靠卖出债券,否则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流动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SVB在未来的资金流出的最大金额,如下图5所示:

图5

从图5可以看出1731.09亿存款中,几乎全部存款的期限都少于1年。这是因为SVB的存款中,无息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支票关联存款占了存款的绝大多数。真正的定期存款只有几十亿而已。当然,虽然活期不意味着一定会流出,但是在特定条件触发的情况下确实容易形成挤兑。

从SVB的资产负债数据看,在HTM资产上确实存在非常严重的期限错配。

破产案始末复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对SVB的破产案有一个初步的复盘。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美联储都保持了0利率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环境。SVB所对接的风投和科创企业客户得到了充裕的资金。这些资金以存款的形式大规模涌入SVB的资产负债表。

由于潮水般涌进来的资金太多太快,已经超过了SVB的资产配置能力。为了兼顾收益和防止未来债市下跌带来的公允价值损益,SVB在债市高点配置了大量期限在10年以上的MBS债券,并记在HTM资产项下。我相信,SVB也已经做了必要的利率对冲。但是,它们还是远远低估了联储加息的决心和力度。

2022年美联储开启了快速大幅加息进程,SVB没有足够的时间腾挪资产负债表。AFS和HTM都出现了明显的潜在损失。随着市场利率的抬升,流动性被回收,2022年下半年客户存款的稳定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虽然SVB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手段尝试挽留客户的存款。但是,由于其资产端大量超长期限的HTM债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利率倒挂。SVB在高息揽储,牺牲息差保流动性和壮士断腕缩表保息差之间选择了后者。

目前看2022年年报和一季度中期战略报告的发布将所有问题暴露在阳光下。很显然,SVB的管理层对于自己过于自信,远远低估了挤兑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最终,SVB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纵观全局,美联储暴涨暴跌的货币政策是SVB破产的外部因素,内部流动性管理机制缺位和资产配置能力不足是内部因素,最后时刻SVB的危机应对措施失误是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3-03-16 09:02

降息一时爽,加息火葬场。

硅谷银行的问题其实16年以后在我们自己的银行和地产股上已经被我们充分讨论过了。极其激进的短债长投,然后遭遇去杠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现金流枯竭~恒大苏宁等也是这么遭中的~在平台上看相关视频大部分都在说硅谷银行是个保守的好银行~银行资产端全买债券叫好?叫没有风险意识,叫不务正业。要买债券我要你银行去买?我不会自己买?

2023-03-16 22:52

美联储暴涨暴跌的货币政策是SVB破产的外部因素,内部流动性管理机制缺位和资产配置能力不足是内部因素,最后时刻SVB的危机应对措施失误是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冰哥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就是发展太快,企业能力没跟上,造成严重错配。
还是我们招商银行稳,每年都进步一点点,不搞大跃进!$招商银行(SH600036)$

2023-03-16 18:15

本质上来讲,硅谷银行的情况相当于中彩票之后的乍富,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短债长投严重超比例,中彩票的人,有几个有善终了?所以还是内控制度健全、风险体系得当、文化体系建立起来的银行稳扎稳打地走最好。不要想一夜暴富最好。警钟必将长鸣,利好国内银行。

2023-03-17 21:05

SVB加息留储也未必有用。它的客户可能是真缺钱,必须提款。

2023-03-17 19:36

这就叫专业

老美应该金融体系比较完善 难道就没有国债逆回购之类的产品 解决下短期流动性问题?

2023-03-16 13:04

负债端规模扩张了快3倍

2023-03-16 12:05

2023-03-16 11:42

SVB2022年底持有至到期证券总额913亿美元, 这些证券的公允价值762亿美元; 如果全部出售这将使SVB的权益从163亿美元降低到12亿美元. 美联储在2023年2月加息了0.25%, SVB持有至到期证券平均期限为6.2年, 证券价格由此下跌1.55%, 已经使得SVB在挤兑的情况下资不抵贷.